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前、后局部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变化。方法:C地38例病理诊断原发性肝癌,并接受超声导引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的患者。分别治疗前及治疗后17d,超声导引下经皮用18G组织切割针于病灶及其周边肝组织取活检标本,取出的组织标本石蜡包埋,采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 、CD56^ 、CD68^ 细胞及T淋巴细胞表面Fas配体;并在光镜下观察,用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治疗前后、后阳性细胞直径、阳性细胞占单位面积百分比、T淋巴细胞Fas-L阳性表达率及治疗前后巨噬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变化。结果:治疗前肿瘤内仅有少量免疫细胞浸润,多数浸润的CD3^ 和CD56^ 细胞最大径小于10μm,CD68^ 细胞最大径小于18μm。治疗后病灶内浸润的CD3^ 、CD56^ 和CD68^ 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同治疗前相比CD3^ 细胞和CD56^ 细胞t和P值分别为3.48,-4.76和0.025,0.000,巨噬细胞t和P值分别为-2.46和0.028)。最大径大于10μm的CD3^ 和CD56^ 细胞分别由治疗前的10.4%和20.1%增至24.9%和30.2%,最大径大于18μm的CD68^ 细胞由10.2%增至33.4%。T淋巴细胞Fas-L阳性率由治疗前的7.2%增高至20.1%(P<0.01,巨噬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和T淋巴细胞内细胞器明显增多。结论:原发性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提高局部浸润免疫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53例HSP急性期病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尿检异常分为。肾炎(HSPN)组和非肾炎(NHSPN)组,以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CD4^+CD25^+细胞、NK细胞(CD16^+CD56^+)和B淋巴细胞(CD19^+)水平。结果HSPN组和NHSPN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CD4^+CD25^+细胞和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D8^+细胞和B淋巴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F=6.80~46.40,q=2.81~4.25,P〈0.01、0.05),而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CD4^+CD25^+细胞水平与CD4^+细胞、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69、0.285,P〈0.01、0.05),与CD19^+细胞呈负相关(r=-0.279,P〈0.05),而与CD8^+细胞和CD16^+CD56^+细胞无相关性(r=0.009、-0.104,P〉0.05)。结论HSP病儿急性期存在免疫细胞功能异常,T细胞亚群紊乱,CD4^+CD25^+T细胞和NK细胞数量降低,导致B细胞呈多克隆活化,在HS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Zhang J  Dong B  Liang P  Yu X  Su L  Yu D  Ji X  Yu G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9):1364-1371
目的:评价肝癌患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后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78例肝癌患接受经皮微波凝固治疗。于微波凝固治疗前、治疗后3天、17天及30天在超声引导下取肝癌及其周边肝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CD3、CD45RO、CD56、CD68及CD20阳性细胞。结果:微波凝固治疗前仅在癌基质及癌周边的肝窦内见有少量的CD3、CD45RO、CD56、CD68及CD20阳性细胞。微波凝固治疗后3天除CD20阳性细胞外,肝癌及其周边肝组织内其它阳性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尤以肝癌组织内增加明显。CD3、CD45RO、和CD56阳性细胞在治疗后17天达高峰,CD68在治疗后3天达高峰,并均持续至治疗后30天仍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后浸润的阳性细胞分布在肿瘤实质及其小血管腔内,此外,于癌细胞间也见有更多的免疫细胞浸润。结论:肝癌患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后局部免疫细胞数量、形态及位置上的变化说明局部免疫功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徐文莉  廖长征  陈思祖 《海南医学》2014,(23):3486-348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328例高血压确诊患者按照分级标准进行分组,其中EH1级组115例,EH2级组109例,EH3级组104例;以1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NT-pro BNP水平和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CD8^+、CD19^+水平,组间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血清中NT-pro BNP、CD4^+/CD8^+、CD19^+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EH3级组升高最显著;CD3^+、CD4^+、CD8^+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H3级组降低最显著。NT-pro BNP水平与CD3^+、CD4^+、CD8^+等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r=-0.951,r=-0.973,r=-0.955;P均〈0.01),与CD19^+细胞(B细胞)、CD4^+/CD8^+呈显著正相关(r=0.934,r=0.98;P均〈0.01)。结论 EH患者的血压的临床分级与NT-pro BNP、CD3^+、CD4^+、CD8^+、CD19^+的水平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EH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两组均行放化疗,并给予自然饮食,观察组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19^+、CD4^+/CD8^+、CD16^+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CD16^+56^+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CD3^+、CD4^+、CD4^+/CD8^+、CD16^+56^+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行放化疗鼻咽癌患者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性别因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免疫应答的影响程度。方法统计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年龄、血清病毒水平及外周血免疫细胞绝对计数的比较采用Mann—Whimey U检验,年龄与性别、血清病毒水平及外周血免疫细胞绝对计数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性别、年龄及外周血免疫细胞对血清病毒水平的影响程度采用最优尺度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血清HBsA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病人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病人(P=0.011,P=0.001);男性病人年龄显著低于女性病人(P=0.008),男性与女性病人之间单核细胞、淋巴细胞、CD3^+、CD19^+、CD56^+、CD4^+、CD8^+绝对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与血清HBsAg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481),年龄与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9,P=0.012);年龄与单核细胞、CD19^+、CD56^+绝对计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淋巴细胞、CD3^+、CD4^+、CD8^+呈显著负相关(P=0.002,P=0.000,P=0.021,P=0.000),与CD4^+/CD8^+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00)。根据最优尺度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男性性别为血清HBeAg保持阳性的主要因素(P=0.028),年龄及外周血免疫细胞绝对计数不是血清HBeAg保持阳性的主要因素(P〉0.05);男性性别为血清HBV DNA保持高水平的主要因素(P=0.002),年龄及外周血免疫细胞不是血清HBV DNA保持高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男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高的血清HBV水平,其机制可能是男性病人有更高的HBV复制水平而不是有较低的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表达水平特点,探讨CD4^+CD25^+Treg在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初发RA早期患者和13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reg数量,并探讨CD4^+CD25^+Treg与RA活动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RA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数量为(1.50±0.6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40±1.08)%(P〈0.01)。表明初发RA早期CD4^+CD25^+Treg数量减少。RA患者CD4^+CD25^+Treg水平与白介素-17、类风湿因子呈负相关(r=-0.576和r=-0.454,均P〈0.05),与血沉和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RA早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表达水平下降,且与病情活动程度负相关,CD4^+CD25^+Treg数量的减少可能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三氧治疗对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氧联合化疗对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5例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n=30)和化疗加三氧组(n=25),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和NK值,以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①淋巴瘤患者CD3^+,CD4^+,CD56^+(NK)细胞,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CD8^+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②单纯化疗组各项免疫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③化疗加三氧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和单纯化疗组治疗后比较,CD4^+细胞,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CD8^+细胞明显降低(P〈0.05),CD3^+,CD56^+(NK)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细胞亚群在淋巴瘤患者中受到抑制,三氧治疗能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该方法是一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微环境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免疫细胞及肝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肝癌标本30例(包括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1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的Treg,应用TUNEL法标记凋亡的免疫细胞和肝癌细胞,并分别计算凋亡指数.结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Treg浸润程度及免疫细胞凋亡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reg浸润程度与免疫细胞凋亡水平呈正相关(r=0.739,0.880,P<0.05),免疫细胞凋亡水平与肝癌细胞凋亡水平呈负相关(r=-0.827,P<0.05).结论:肝癌微环境中的Treg与免疫细胞凋亡及肿瘤局部免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RT)前后直肠癌组织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数量和表型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20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CRT前后的活检标本和术后病理标本组织中CD3、CD4、CD8、CD56、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新辅助CRT后直肠癌肿瘤组织中CD3(21.8% vs 48.8%,P<0.001)、CD4(16.5% vs 42.2%,P<0.001)、CD8(8.3% vs 33.4%,P<0.001)和CD56(0 vs 7.6%,P=0.012)的表达均较前升高;Foxp3(26.0% vs 15.3%,P=0.005)表达较前下降;CD4/CD8(2.7 vs 5.1)比值较前无明显变化。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CRT后CD3(HR= 0.16,P=0.028)、CD8(HR= 0.03,P=0.001)阳性细胞的增加与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正相关。结论 直肠癌新辅助CRT后肿瘤组织中CD3、CD4、CD8、CD56阳性浸润免疫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reg淋巴细胞比例则明显下降,CD3、CD8阳性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的患者其术后无复发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11.
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对患者局部免疫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Dong B  Zhang J  Liang P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0):745-74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对患者局部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7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癌并自愿接受PMCT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d、17d和30d在超声引导下经皮作肝脏穿刺,取癌灶内及其周围肝组织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计数癌灶内、外CD3、CD45RO、CD56、CD68和CD20阳性细胞数。结果 治疗前癌灶内、外有不同程度的上述细胞浸润。这些细胞主要散布于癌周的肝窦及癌基质内,治疗后3d  相似文献   

12.
郭卉  南克俊  阮之平  景昭  刘陕西 《医学争鸣》2004,25(17):1562-1565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57kip2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与临床病理因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肝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p57kip2, 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 结果:p57kip2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6.2%,显著低于正常肝脏组织(100%)(P=0.011),p57kip2的缺失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较差(P=0.007)、临床分期较晚(P=0.041)及预后较差有关(P=0.036),与年龄、AFP, 肿瘤大小及肿瘤侵犯转移无显著相关(P>0.05);PCNA在肝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6.2%,与p57kip2的表达有关(P=0.036);p53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6.9%,与p57kip2表达在统计学上无相关性(P>0.05). 结论:肝癌组织中存在p57kip2的表达缺失、PCNA的高表达, 共同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而p57kip2和p53可能通过不同途径来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和肝癌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使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仪,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AFP阳性水平与肝癌的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变异较大,从33.24—225046.2不等。肿瘤大小体积7.2-1790.8cm3,大小不等。肿瘤的大小与血清AFP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0.3015(P〉0.05),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肿瘤大小与术前AFP值无显著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孙颖  刘明  李恒力  韩水平  徐长福  周党侠  雷霆 《医学争鸣》2003,24(13):1210-1212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浸润状况及其与凋亡相关因子bcl 2 ,bax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抗CD6 8(MΦ标记物 )、bcl 2和baxmAb分别对 4 1例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使用SPSS 10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乳腺癌癌巢及间质中均有CD6 8+ 细胞浸润 ,CD6 8+ 细胞数与bcl 2表达强度显著负相关 (rS=- 0 .4 4 1,P =0 .0 0 4 ) ,与bax表达强度正相关 (rS=0 .348,P =0 .0 2 6 ) .CD6 8+ 细胞数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学类型无关 (P值均 >0 .0 5 ) .结论 :巨噬细胞的浸润与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形成和清除关系密切 ;与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观察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对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的免疫细胞指标,评价该技术对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3例行肝癌125I粒子植入术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7天、14天、21天,28天和56天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查患者外周血CD4+、CD8+、CD3+、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 125I粒子植入术后第1周,各指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第2周开始, CD4+值比术前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结论 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将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NM2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HCC,62例肝硬化及23例正常肝组织HPA和NM2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PA阳性率在HCC中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0)及正常肝组(P=0.001);在临床TNM分期中Ⅰ、Ⅱ期明显低于Ⅲ、Ⅳ期(P=0.001);无转移组明显低于转移组(P=0.000);在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组和多个肿瘤结节组分别明显高于AFP〈400ptg/L组(P=0.01)、无门脉癌栓组(P=0.000)和单个肿瘤结节组(P=0.000)。NM23阳性率在HCC中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09)及正常肝组(P=0.000);在TNM分期Ⅰ、Ⅱ期明显高于Ⅲ、Ⅳ期(P=0.001);在无转移组明显高于转移组(P=0.000);在AFP≥400μg/L组和有门脉癌栓组分别明显低于AFP〈400μg/L组(P=0.02)和无门脉癌栓组(P=0.005)。HPA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r=-0.271,P=0.001)。结论:HPA高表达与NM23低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PA与NM23蛋白指标有助于HCC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并探讨与肝癌门脉癌栓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按有无门脉癌栓分为2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组织中CD68(TAMs标记物)和MMP-9表达,光镜下对TAMs计数及MMP-9阳性表达评分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CD68和MMP-9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两者在肝癌患者门脉癌栓组中的表达阳性率(68.6%和82.6%)均高于无门脉癌栓组(37.8%和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P-9表达与TAMs计数呈正相关(r=0.474,P<0.01)。结论 TAMs浸润和MMP-9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特性尤其门脉癌栓有密切关系,提示TAMs与MMP-9可作为肝癌辅助治疗和改善预后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1QL1(C1q-like-1)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HCC组织中C1Q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用qRT-PCR及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20对冷冻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1QL1蛋白的表达。结果:80例石蜡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5例(68.8%)HCC组织中C1QL1蛋白呈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8例(10%)C1QL1蛋白呈高表达,两组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C1QL1在HCC中的表达与有无乙肝病史(P=0.021)、肿瘤的大小(P=0.003)、血管侵犯(P=0.003)、TNM分期(P=0.002)及Edmondson分级(P=0.002)相关,而与年龄(P=0.758)、性别(P=0.672)、甲胎蛋白(AFP)(P=0.191)、肿瘤数目(P=0.877)、Child-Pugh分级(P=0.866)、肿瘤包膜完整程度(P=0.238)和肝硬化程度(P=0.316)均无关。qRT-PCR及Western blot 均显示HCC组织中C1QL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1,P<0. 001) 。结论:在HCC组织中,C1QL1蛋白呈高表达,而C1QL1的高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