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温血停搏液诱导和(或)末次灌注心肌保护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血停搏液诱导和(或)末次灌注心肌保护的应用蓝鸿钧,孙宗全,杜心灵,徐志娟,冯汉屏1992年1月至1993年1月我们用温血停搏液诱导和(或)末次灌注于26例人工瓣膜替换术病人的心肌保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方法温血停搏液采用转流后混匀的机器血,...  相似文献   

3.
温血停搏液诱导及末次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温血停搏液诱导及末次灌注应用于临床20例成人人工瓣膜替换术术中心肌保护。20例均恢复顺利,无1例术后早期死亡。诱导心脏停搏较快,均于温血停搏液2分钟诱导完毕前停搏。自动复跳率及房颤转窦率均高。术中心肌三磷酸腺苷测定发现此法能保存更多的心肌能量物质。术中及术后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测定见其术后升高低于对照组,且恢复也较快,提示心肌细胞损伤较轻。本法易于施行。实验及临床均证实其对术中缺血心肌保护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冷钾晶体停搏液,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氨基酸盐温血停搏液诱导与末次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大鼠工作心模型,以含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盐各13mmol/L的温血停搏液诱导与末次灌注行心肌保护研究,并与未用氨基酸盐以及单纯冷晶体停搏液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氨基酸盐可促进心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复灌后心肌的氧代谢,心肌ATP含量增加而含水量减少,超微结构改变轻,心肌保护效果显著优于未用氨基酸盐组和冷晶体停搏液组。  相似文献   

5.
温血停搏液诱导与末次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体鼠心工作模型,采用温血停搏液诱导与末次灌注结合冷晶体停搏液及局部低温行心肌保护研究,并与单纯冷晶体停搏液及局部低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温血停搏液诱导与末次灌注能增加心肌ATP的储备,促进心功能恢复,心肌酶释放少,超微结构改变轻,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冷晶体停搏液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评价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和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法对心肌的保护效果。资料和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温血组和冷晶组,每组10例;灌注方法:胸骨正中劈开建立体外循环后,冷晶组:肛温降至28℃~30℃时用改良St.Thomas冷晶体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氨基酸盐温血停搏液诱导和末次灌注对缺血犬心肌的保护作用,应用犬体外循环工作模型,心肌缺血120分钟。动物随机分为3组,Ⅰ组:温血停搏液诱导和末次灌注,中间用st.Thomas’NO.2液(STS)冷晶体停搏液;Ⅱ组同Ⅰ组,但诱导与末次灌注温血停搏液中含L—门冬氨酸(L-asperte,A)和L—谷氨酸钠(L-glutamate,G)各13mmol/L;Ⅲ组同Ⅱ组,但STS液中亦含相同浓度的氨基酸(AG)。结果表明,缺血复灌后,AG用于温血和冷晶体停搏液中(Ⅱ、Ⅲ组),心功能恢复明显改善,Ⅲ组在缺血后心肌ATP含量明显高于Ⅰ组(P<0.05)。心肌超微结构Ⅲ组缺血前后无明显改变。本实验提示:温血及冷停搏液中含AG进一步加强了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温血持续与间断灌注心脏停搏液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心肌保护效应。方法将3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随机分为温血持续灌注组(n=15);温血间断灌注组(n=15),灌注心脏停搏液,在常温体外循环下分别于切皮前、转流60min、停机6、12h采集动脉血,以ELISA法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分别取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心肌组织,观察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温血间断组 cTnT在停机6h时点比温血持续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60min、停机6hcTnT升高,停机24h逐渐恢复术前水平。两组ATP含量比主动脉阻断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温血间断组线粒体计分主动脉阻断开放后比主动脉阻断开放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温血持续组略升高(P<0.05)。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中温血持续灌注停搏液优于温血间断灌注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对比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和 4℃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将 4 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等分成温血组和冷晶体组 ,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 ,测定停搏前、复跳后 0小时、6小时、12小时、18小时、2 4小时和 4 8小时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 ,对心肌线粒体作量化计分。 结果 温血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冷晶体组 ;体外循环后温血组 c Tn I明显低于冷晶体组 ,温血组 c Tn I高峰出现时间较早 ;线粒体量化计分分数反映复跳后温血组心肌损伤较轻。 结论 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的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损伤程度的评估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通过与常规心脏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损伤程度的对比研究,客观评价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损伤的情况。 方法 22 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方法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控制心肌缺血时间在35 分钟以内;实验组:在浅低温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测定心肌同工酶释放活性,三磷酸腺苷含量以及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等。 结果 实验组心肌同工酶释放量低于对照组( P< 0.05 或 P< 0.01),且术后恢复较快。心肌三磷酸腺苷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基本正常,并优于对照组。 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损伤极轻,符合微创外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儿心脏手术的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0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和早产儿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5月至2011年10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60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2 500 g)和早产儿施行心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4~55(24.9±12.5)d;孕周26~42(33.5±4.1)周,其中47例为早产儿;出生时体重640~2 500(1 729.3±522.5)g,手术时体重650~2 712(1 953.2±463.6)g。术前所有患者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治疗,在全身麻醉下行先心病矫治手术,其中行非体外循环手术29例,体外循环手术31例。术后住NICU进行监护治疗,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结果住院期间共死亡13例,总病死率为21.7%(13/60)。其中术中死亡4例,术后早期(72 h内)死亡6例,放弃治疗3例。体外循环时间(121.0±74.7)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4.8±44.7)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36.9±138.1)h。术后延期关胸13例,床旁开胸探查止血8例,发生重症肺炎10例,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例,均经相应的治疗治愈或好转。随访47例,随访时间2~12个月,患者均生存。结论对危重先心病低出生体重儿或早产儿早期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少用血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深度血液稀释及剩余机血回输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应用的安全性。选择20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A组采用中度血液稀释(HCT0.20~0.25),体外循环结束后不回输剩余机血;B组应用深度血液稀释(HCT0.15~0.20)和剩余机血回输方法。结果B组围术期异体库血用量较A组减少60%,病儿全部顺利康复。作者认为,深度血液稀释及机血回输是减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库血用量切实有效的方法,只要加强围术期综合管理,对婴幼儿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再灌注早期应用腺苷对离体缺血鼠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体大鼠工作心脏模拟体外循环缺血停搏120分钟,观察复灌早期1μmol/L腺苷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示实验组心功能恢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酶释放减少,冠脉流量增加;再灌45分钟,心肌ATP含量明显回升。提示复灌早期,腺苷通过改善心肌灌注,增加ATP生成等对映血再灌注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脏直视手术外源性磷酸肌酸的心肌保护效果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CP)用于心肌保护液,对心脏直视手术缺血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98例病人分为对照组44例,CP组54例。观察两组病人心脏自动复跳情况、术后48小时内5种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两组病人自动复跳率比较,CP组高于对照组;5种心肌酶变化趋势显示对照组心肌酶释放峰值高于CP组,下降缓于CP组。电镜检查CP组保存了较好的超微结构。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用于心肌保护液,有明显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肌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zoxide,DZ)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取离体心脏制备Langendorff模型。对照组:切开胸腔取正常心肌,不进行灌注;A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停灌30min,复灌生理盐水60min;B组:心脏稳定搏动后给予常规含钾心脏停搏液灌注,其余实验步骤同A组;C组:心脏稳定搏动后给予常规含钾心脏停搏液 DZ(20mg/kg)灌注,其余实验步骤同A组;D组:心脏稳定搏动后给予格列苯脲(3mg/kg),10min后给予心脏停搏液 DZ灌注,其余实验步骤同A组。再灌注30min、60min或相应的时间点测定[Ca2 ]m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色素C(CytC)蛋白、线粒体、胞浆中Caspase-3活性、Caspase-3 mRNA的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R后A组、B组、C组和D组心肌线粒体内[Ca2 ]m、MDA、CytC蛋白含量、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较对照组增高;而C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B组和D组(P<0.05)。结论含DZ的心脏停搏液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35例患者按病种分为3组,组1: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组2: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10例食管癌或肺癌患者。使用Beckmam-CoalterAccess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于转流前(组3为术前)、术毕、术后8~12小时、24小时、72小时和7天对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mass,CK-MBmass)以及肌红蛋白(myoglobin)3种指标进行检测,其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和心电图分析比较。结果组1和组2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3种检验的敏感性相同;cTnI较CK-MBmass和肌红蛋白更特异反映心肌损伤;组1主动脉阻断时间长、cTnI浓度升高明显、持续时间也越长,反映了心肌缺血损害较重,与组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TnI在心脏直视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nI浓度反映了心肌损害的程度,并对预后有直接影响。CK-MBmass和肌红蛋白敏感性与cTnI相同,但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心内手术体外循环保持心脏空跳状态对心肌保护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常规深低温停搏直接修补与浅低温空跳直接修补,深低温停搏补片与浅低温空跳补片观察对比治疗房缺或室缺共55例。结果:转机时间、术中最低MAP、最低温度、术毕进入ICU时的多巴胺用量、硝普钠用量、收缩压、舒张压和呼吸机的支持时间等表明浅低温空跳状态下行心内直视术比常规深低温阻断主动脉心脏停搏下具有较多的优越性,为保持心肌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监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 的水平,评价三种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 方法将36例均为稳定型心绞痛、3支血管病变、首次施行CABG患者随机分成3组缺血预处理组、温血组、对照组, 观察临床结果和术后应用血管活性药情况,并于转流前、术毕、术后6~12 、24 、72小时和第6天分别抽静脉血测定 CK-MB、cTnI. 结果缺血预处理组和温血组的自动复跳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8%); cTnI 和CK-MB的水平从术后6~12小时开始升高(P<0.05),在24小时达到峰值,在术后第6天恢复.与对照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和温血组在术后6~12、24、72小时时cTnI 和CK-MB的水平明显低(P<0.01). 结论多次短时间的缺血预处理和"温-冷-温"技术在低危CABG患者中较常规方法更有利于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