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证实,1993年以来,河南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流行与90年代以前明显不同:①疫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②流行形式以稻田型为主,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而90年代以前河南从无稻田型钧体病的流行,菌群以波摩那群和犬群为主;③首次确认鼠为河南钩体病的传染源,并进而表明河南省可能有自然疫源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世纪90年代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规律。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仙居县1991-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呈散发性,发病时间集中在8-9月份,职业以农民为主,年龄以20-50岁的男性青壮年为主,感染菌株以秋季热群为主。结论 加强钩体菌苗的预防接种,改变耕作方法是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我县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菌群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王强 《陕西医学杂志》2000,29(9):568-569,571
<正> 为进一步了解陕西省1988~1996年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的流行特点、疫源地、钩体病人及动物宿主菌群的关系,我们对8年来231例钩体病人和799例动物宿主进行菌群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和流行规律的影响及有效防治策略。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用apsall.O分析软件统计数据,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影响。结果 1960~2002年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2.61/10万,病死率2.90%,发病时间以8月份为主,占调查总数68.69%。野外鼠类、放养的猪和牛为受灾地区主要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型为13群20型,其中黄疸出血群占57.29%,波摩那群28.60%,乳山型钩体抗体在我国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将仙桃市、枝江县近10年气温、降雨量资料与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只有仙桃市8月降雨量与钩体病发病率相关有显著性。经8万余例人群接种双价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和异常反应,安全性良好。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1针注射后1年内,对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保护效果达95.57%,血清抗体阳性率和GMT均在6个月时达到最高峰,其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抗体阳转率分别达96.2%和95.7%,其C,MI’分别为1:87.72和1:47.48。1年时黄疸出血群的赖型和七日热群的七日热型仍分别有53.8%和29.0%的阳性率,基本达到保护所需的抗体水平,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结论 洪涝灾害可以影响钩端螺旋体的流行,但不是决定因素。不同洪涝灾害类型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影响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在可能暴发流行钩端螺旋体病的地区,应该采取包括加强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钩端螺旋体血清型及其更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储存宿主广泛、流行形式多样、临床表现繁杂、抗原结构复杂、血清群型繁多。及时掌握血清群型动态,对钩体病监测防治及科研均具十分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钩体血清学群型最多的国家,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有18个血清群75个血清型被发现,其中包括我国特有的新菌群曼耗群和38个新菌型。菌群的地理分布广大,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未包括台湾省在内)均已分离出钩体菌株。从全国角度看,我国两大流行菌群是黄疸出血群和波摩那群。它们的流行面广,危害严重,分别为我国稻田型和洪水型、雨水型的钩体病主要病原体。流行菌群除在不同地区有差异外,在同一地区不同年代同时发生主要流行菌群的更迭。一个地区主要菌群的更迭,它可以提示:(1)主要由传染源动物的改变而引起;(2)由不同的流行形式所引起;(3)由预防接种所导致;(4)由接种以外其他有效预防措施的影响;(5)由大规模的土地改造和地理状况的变迁所造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兴山县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宿主动物带菌及人群免疫水平,为进一步做好钩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案》开展鼠、家畜、青蛙等宿主动物带菌调查及健康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平均鼠密度为1.80%。鼠种构成以黄胸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平均带菌率为3.75%。共检测病人尿液及家畜、青蛙、稻田疫水等7类样本565份,培养阳性菌株4株,阳性率为0.71%,其中稻田疫水2株,病人尿液、蛙肾各1株,菌株经鉴定黄疸出血群1株,秋季热群3株。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8.62%,青壮年阳性率较高,以黄疸出血型、七日热型、流感伤寒型、波摩那型为主。在监测中发现1例在农贸市场感染的经济型钩体病。结论兴山县钩体宿主动物带菌率低,血清学显示人群钩体隐性感染率较低,在山区型钩体自然疫源地存在的情况下,其发病率与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农贸市场、畜牧养殖区及其周边为经济型钩体病疫源地,病例分析已经得到证实,建议今后应将其纳入预防和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7.
清远市2000~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清远市2000~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人群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病人血、动物脏器分离培养病原体。用MAT法检测健康人、疑似病人和鼠血清抗体。结果:从病人血和动物脏器中分离鉴定了16株钩端螺旋体,分属4种菌群,分别为犬热群、秋季热群、赛罗群和爪哇群。健康人血清和疑似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9.22%和3.81%,菌群均以黄疸出血群为主。鼠血清阳性率为29.71%,菌群以爪哇群为主,板齿鼠、黄毛鼠、黄胸鼠和褐家鼠的带菌率在26%~50%之间。结论:我市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水平和鼠带菌率均较高,从人群中分离到的赛罗群钩端螺旋体在我省尚属首次。继续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与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6年我县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报告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94.23%.病例男性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25:1.流行的主要菌群是黄疸出血群,主要流行形式是稻田型.结论 采取包括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及接菌苗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农村健康人群钩体免疫水平,随机取血120份以钩体显凝常规方法测定抗体,阳性率为77.5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2.35;疫源地菌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同时存在其它菌群的交叉及单独感染。表明钩体菌苗接种后,两年内仍有较高的免疫力,因此,在传染源广泛存在的情况下,加强钩体菌苗的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是减少发病和控制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与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6年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报告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6年广西钩端螺旋休病共报告病例1006例,死亡64例,病死率为6.36%,平均发病率为0.30/10万。7—9月为流行季节,发病入数占全部病例的77.23%,8月是发病高峰。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94.23%。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25:1。流行的主要菌群是黄疸出血群,主要流行形式是稻田型。结论采取包括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及按种菌苗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竹县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两个集中暴发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疫情报告,选取钩体病两个集中暴发点进行调查,用MAT法检测病人和蛙血清抗体;并分离培养钩体病原体。用夹夜法捕鼠,无菌采集鼠肾、猪肾、牛中段尿和蛙肾分离培养钩体病原体,分析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菌群情况。结果发病户数占总户数的68.13%;发病例数占总人数的28.41%;病人和宿主动物标本中检出阳性菌株51份,经鉴定以七日热群为主,占60.78%,其次分别为黄疸出血群、澳洲群、波摩那群、犬群,分别占29.41%、3.92%、3.92%、1.96%。结论病人和宿主动物感染钩体菌群复杂,应切实加强钩体病的监测,为制定钩体病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肺出血型的流行病学、临床及X线特点。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钩体病肺出血型的发病率高,占本地同期各型钩体病的59.6%,呈典型的稻田型流行,患病年龄以18-40岁青壮年农民为主,且肺出血普通型多于肺弥漫出血型,其肺部X线表现的严重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基本一致,但与临床症状不尽认:钩体病肺出血型是本地区钩体病的主要临床类型,肺部X线检查对钩出血型的早期  相似文献   

13.
刘英 《大家健康》2016,(11):297-298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被认为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钩体病以农村青壮年发病为主,集中在农忙收割季节,对疫区的人民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由于钩端螺旋体侵犯人的多种脏器,所以临床表现复杂,常不利于诊断。全国自从50年代开始使用钩体死菌苗,加强了传染源管理和控制,以及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改善,本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从全国看来贵州省也是受钩体病危害较为严重的省份,大部分地区的温带气候环境很适合钩体菌的生长、繁殖,且我省山地环境洪涝灾害频发,特别是黔东南州几个疫源地存在着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或大流行的潜在危险。该病危害严重,我省曾经是重灾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区农村中流行颇广。查清菌型的分布,以便认识其流行规律,确定临床诊断和合理制订菌苗免疫,对进一步控制和消灭钩体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将我区钩端螺旋体菌型分布调查资料扼要报告于后。一、方法收集1970~1979年我区各地分离的钩端螺旋体菌株,由我站统一登记编号和鉴定(其中1970年菌株是由武汉“钩体菌型鉴定协作组”负责鉴定)。检定方法按1972年成都座谈会制订钩体菌型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群血清购自武汉及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型血清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及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赠送。二、结果①菌群:共收集钩端螺旋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州省鼠类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带菌情况、菌型分布,为钩体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对贵州省黔东南州钩体疫源地采用夜夹捕鼠法进行鼠间动物监测捕获鼠类,分离钩体后用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2010-2014年鼠间动物监测有效布夹数6750夹次,共捕鼠646只(鼠密度9.57%),以黑线姬鼠最多240只,占总数的37.15%。共分离钩体菌株56株(带菌率8.67%)经PCR检测为黄疸出血群。结论:黑线姬鼠为贵州省钩体病常见的带菌鼠种;黄疸出血群钩体是贵州省鼠间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汝南县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汝南县发生不明发热病例达数百人。经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证实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流行属雨水型;以黄疸群赖型为主;临床以流感伤寒型和肺出血型为主。其中肺出血型占有如此高的比率,在我省历史上尚属首次;病死率很高;猪和家鼠为本次流行的传染源或宿主;人群主要通过与疫水接触而感染;发病呈灶状分布,与带菌动物的数量、环境污染程度、个人生活习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清远市人群和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钩体)菌群分布和变迁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为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密度、带菌以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清远市分别报告钩体病例0例、3例和1例;鼠密度分别为11.03%、3.73%和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集鼠肾标本450份、猪肾标本154份、蛙肾标本156份,均未培养分离出钩体;分别采集鼠血清150份、199份和101份,钩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43.72%和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15年以七日热群为主,占53.85%,2016年以秋季热群为主,占25.96%,2017年以波摩那群为主,占41.38%;分别采集220份、210份和214份健康人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45%、23.33%和1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中2015年以秋季热群为主,占25.96%,2016年以七日热群为主,占27.36%,2017年以波摩那群为主,占27.27%。结论 清远市近年来钩体病发病水平低,宿主动物和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水平高,宿主动物与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的主要菌型不尽相同,应警惕由于菌型的更迭引起钩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佳木斯近郊一所园艺农场1973年发生一起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暴发流行,并从早期病人血液分离得波摩那群钩端螺旋体(下称钩体),定为钩体病疫源地。該疫源地毗邻丘陵山谷,生境适于野鼠棲息活动,为进一步了解野鼠在該疫源地作为钩体病传染源的作用,1974年对该疫源地野鼠进行了病原学检测,结果从黑线姬鼠分离出钩体,经鉴定为波摩那群。方法和結果  相似文献   

19.
马富诗 《医学文选》1999,18(1):94-95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为了解我县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做好钩体病的防治工作,现对宾阳县1994年98例钩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全县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资料。采集病人和疫区内接触同一疫水...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人、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区解放前还不知道本病的存在。1958年黄氏首次报告2例病人(经血清学确诊)。1970年我们从病人和鼠类、猪等宿主动物分离到病原体,证实我区存在着钩体病的疫源地。随着我区广大医务卫生人员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和调查工作的逐步深入,对钩体病在我区的分布、流行特点、宿主动物及流行菌型等情况已基本明确,现将我区四年来(1970~1973年)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湛江地区位于广东省西部,地理座标介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