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农村改厕与卫生防病效果分析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目的:探讨粪便无害化处理对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效果。方法:对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与常见乙类肠道传染病及发病率及蠕虫卵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卫生厕所普及率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逐年提高,3种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肝炎),蠕虫卵感染率从1991年的175.14/10万,76.88%逐年下降,到2000年三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到57.78/10万,下降了67.01%,蠕虫卵感染率下降至22.16%,下降了71.17%,结论:粪便无害化处理具有明显的卫生防疫效果,在农村应大力普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农村改厕对控制肠道传染病和蠕虫感染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湖南省农村改厕对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感染效果.方法按不同地理方位及不同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类型分别选择6个县作为观察点,采用检测粪大肠菌值、寄生虫虫卵沉降率、人群问卷和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改厕村和未改厕村的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寄生虫感染、蔬菜虫卵残留检测及卫生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双瓮、三格和沼气式三种类型处理设施处理的粪液,其粪大肠菌值达标率分别为95.0%、93.5%和91.7%,寄生虫卵沉降率分别为90.0%、90.3%和87.5%,改厕村的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比未改厕村低67.0%,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低58.3%,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低56.3%.改厕组与对照组的蔬菜样品中,蠕虫卵检出率分别为11.31%和20.51%.改厕村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农民对粪便与疾病、改厕与防病等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等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明显高于未改厕村.结论改厕后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对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和寄生虫感染均有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农村改厕对农民的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有重大影响,并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农村改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农村改厕对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 选择不同地理环境的6个县检测沼气池、双瓮池、三格池的卫生效果,并以相邻未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单池)的村作为对照组,调查改厕前后5 a内法定肠道传染病(甲肝、痢疾、伤寒等)以及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进行人群问卷调查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3种无害化粪便处理设施均能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要求,与未改厕村比较,改厕村的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降低了61.32%,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降低了45.25%,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降低了42.62%;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和寄生虫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分别减少16 678.1、4 291.3和7 427.7元,合计28 397.1元,人均减少疾病损失2.45元.改厕减少了粪便对水体、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蚊、蝇、鼠等孳生条件,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结论 3种化粪池均有明显的防病效果,并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今后农村改厕的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莆田县农村改厕成果与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农村改厕途径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方法」对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与3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逐年提高,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结论」农村改厕是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农村改厕动态分析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湖南省1984~2002年农村改厕现状的分析,为农村改厕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农村改厕统计报表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湖南省农村改厕在125个县(市、区)全面进行,累积投资10887.3075元,建成卫生厕所663.77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51.38%,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26.48%。结论 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推广和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内容。我省在农村改厕工作中,逐年增加了对农村改厕的投入,改厕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农村改厕对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 以湖南省地理环境分布不同的6个县作为观察点.采用实验室检测、人群问卷、回顾性调查和建立数学模式等方法,对改厕村和未改厕村的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感染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3种无害化粪便处理设施都能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要求.改厕村的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比未改厕村低67.04%.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低58.33%.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低56.30%;改厕降低了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减少了粪便对水质、土壤和环境的污染,防止了蚊、蝇、鼠等引起的疾病,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改厕每年可直接减少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痛的经济损失共28397.1元.人均减少疾病损失2.45元。结论 3种化粪池均有明显的防病效果,并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今后农村改厕的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试点防病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课题在1988年至1989年间,首次对分布于全国不同方位5个县的粪便无害化处理试点防病效果进行了系统观察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处理设施均有一定卫生效果;(2)粪便无害化处理确能收到一定的防病效果:小学生蛔虫感染率,在集体治疗驱虫后1年,处理点比对照点低17.4%;试点3年后居民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比试点前3年减少10.3%;处理点夏秋季腹泻病发病率比对照点低14.0%;甲型肝炎、伤寒和副伤寒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处理点均低于对照点。  相似文献   

8.
连续两年调查分析洛阳市郊区农村应用双瓮漏斗厕所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于菜田施肥和对照区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用于菜田施肥的菜田土壤、蔬菜的污染状况,以及相应人群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粪便用于菜田施肥,与对照区相比,菜田土壤粪大肠菌值和寄生虫卵污染率明显下降;蔬菜受粪大肠菌群污染程度及受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污染率,观察区明显低于对照区;观察区两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1952 ‰和1644 ‰,明显低于对照区3921 ‰和4245 ‰(p 均< 0005) ,1995 年中小学生蠕虫卵感染率170 % ,同对照区290 %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态卫生厕所卫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农村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卫生效果。方法 监测广西农村45户农户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使用维护情况及卫生效果,按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 新型农村粪尿分集生态卫生厕所基本无臭味的农户比例为91.1%,基本无蝇蛆的农户占88.9%,无昆虫的比例为73.3%,生态卫生厕所使用3个月后,粪便无害化合格率可以达到75%以上。结论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适合广西农村的粪便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改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按全国爱办对标准卫生厕所的分类,参照儿童环境与环境卫生项目(CES项目)要求的方法开展调查。结果卫生厕所普及率及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厕所2004年和2005年普及率分别为35.94%和38.33%,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27.40%和29.57%,卫生厕所主要类型有沼气池、三格化粪池、完整下水道式3种。结论四川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较低,卫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厕所及粪便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改厕和粪便处理情况,为制定改厕策略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于2006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项目村抽取调查点,对农户家庭厕所采取询问和现场观察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资料使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23.83%,东部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卫生厕所类型主要以三格式卫生厕所为主,沼气池式和双瓮式卫生厕所为辅;卫生厕所入户率为40.72%;有84.34%的家庭使用粪肥,其中,在使用非卫生厕所的家庭中,有90.04%的家庭使用粪肥。结论目前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入户率较低,使用非卫生厕所的家庭利用粪肥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强化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方法采用授课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知识并非空白,但广度和和深度均不够;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知晓率,但不能过于乐观。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外来务工人员提高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效果,是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农村改厕的卫生防病效果及对村民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的影响。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选择100户在改厕前后进行现场调查和蝇密度监测;选择40户对改厕前后的自备井水和改厕后出口粪液进行监测。结果改厕后厕所、厨房、卧室、庭院的蝇密度比改厕前分别下降了63.96%、77.11%、86.96%和18.84%;自备井水中亚硝酸盐和粪大肠菌群的合格率改厕后分别为90%、20%,明显高于改厕前的65%、2.5%(P〈0.05);户厕内的臭味、粪便暴露等情况在改厕后有所改善;农民对改厕与防病、粪便与疾病等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等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5%、94%、92%、93%,明显高于未改厕前的39%、59%、73%和61%(P〈0.05)。结论改厕能减少粪便污染、改善环境、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改水改厕对控制腹泻病发病的效果,为腹泻病的预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12月—2007年3、6、9月的15—30日,对四川省罗江县和丹陵县的12个行政村(每个县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2个行政村)改水、改厕情况和腹泻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抽查的1659户的供水方式均以分散式供水为主,占92.65%,集中式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占83.6%。卫生厕所仅有716户,占43.16%,厕所类型以沼气池厕所为主,占96.79%,非卫生厕所中以不渗漏旱厕为主,占92.79%。磨子村、龙滩村、石河村和梅湾村为改水改厕村,余家庵和明慧村为改厕未改水村,韩坝村、雄义村和田坝村为改水未改厕村,明月村、五营村和三堰村为未改水改厕村。4次共调查了20551人,有192人发生腹泻,年发病率为0.93%。改水改厕村、改水或改厕村、未改水改厕村腹泻病发病率分别为0.70%(48/6872),0.91%(77/8506)和1.30%(67/5173),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6,P<0.01)。改水村与未改水村的腹泻病发病率[0.87%(104/12000)和1.03%(88/8551...  相似文献   

15.
玉环县2003-2005年农村改厕对肠道传染病的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和评价农村改厕对肠道传染病疫情控制的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2003—2005年改厕地区与未改厕地区的肠道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甲肝、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计算2003—2005年改厕地区与未改厕地区单病种及肠道传染病合计的年发病率。结果 2003年改厕地区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为306.97/10万,未改厕地区为457.41/10万;2004年改厕地区为261.22/10万,未改厕地区为397.90/10万;2005年改厕地区为108.32/10万,未改厕地区为181.26/10万,2003—2005年改厕地区与未改厕地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玉环县农村改厕有效控制了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具有显著的卫生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