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胃炎的发病过程中 ,几乎都能出现属于中医脾虚证的不同证型。探索慢性胃炎脾虚证分型 ,是提高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逆转胃粘膜上皮化生 (IM)和不典型增生 (ATP) ,又是胃癌的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为此 ,我们采用现代科技手段 ,从结构态 代谢态 功能态 ,整体 组织 细胞 亚细胞 分子生物学的水平 ,研究慢性胃炎脾虚证分型的病理学基础及其证方相应的胃康复冲剂对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一 )脾虚证分型的病理学基础研究资料与方法一、资料1.病例选择 :基本排除了心肺肝胆胰肾等脏器疾病的188例脾虚…  相似文献   

2.
脾虚证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在脏象学说中居于独特的地位.而脾虚证又是临床最常见的病证,因此脾虚证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除理论研究探讨,以及临床经验总结外,脾虚证的实验研究也积累了丰富资料,为深化脾虚证的认识提供了实验数据[1].许多学者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脾虚证临床与实验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就近15年来的研究情况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对脾虚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运用实验方法探讨了穴位埋线治疗实验性脾虚证的作用机理,并首次介绍了将注射针埋线法用于动物(大鼠)的操作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埋线能够早血平致脾虚大鼠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达到增强其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亦表明;将注射针埋线法用于大鼠体内埋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功能性胃肠病,中医临床通过病症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将其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等证型。FD动物模型的构建依据证型特定的发病机制来模拟人体症状,检测指标常采用行为学、胃肠动力学及相关蛋白水平等评估模型与FD患者的相似度。符合病症的动物模型是开展药效研究和药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对FD中医证型的造模方法及检测指标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完善和优化动物模型,为后续的药物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IBS-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西医疗效欠佳,易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多。而中医药治疗IBS-D具有独特之处,近年来中医内服疗法成为临床新的治疗方向,其在治疗IBS-D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分析近5年中药内服法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的文献,探讨中药内服法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疗效及优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基础,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大肠癌合并腹腔积液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及用药规律,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74例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四诊、化疗及手术史、处方用药等,并分析不同证型的发病特点、生存时间及用药规律。结果 研究共纳入74例患者,以肝郁脾虚型为主,中医证型在年龄、化疗史、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水饮内停型患者的生存时间较肝郁脾虚型短(P=0.043)。临床用药以六君子汤合五苓散、龙牡汤为核心。结论 大肠癌合并腹腔积液的中医证型多为肝郁脾虚型,年龄、化疗史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中医证型相关。其中,水饮内停型预后差,生存时间显著较短。治疗上应重视健脾益气、利水祛湿、解毒散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辅助治疗的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及性别、年龄、手术史、治疗史、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等因素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2月在某院住院接受中药辅助治疗的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研究一般资料、手术史、治疗史等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情况。结果 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水湿内停证,中医证型在化疗史、靶向治疗史、免疫治疗史、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性别、年龄、手术史以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免疫治疗是影响肝郁脾虚证的独立因素,是否化疗、是否免疫治疗以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气滞血瘀证的独立因素。结论 中药辅助治疗的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最多,治疗史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未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易发展为肝郁脾虚证,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易导致患气滞血瘀证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中医体质和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未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103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质辨识,收集并分析其体质类型和证型。结果 103例高危型宫颈HPV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三者所占比例共计57.28%,其中70例持续感染者均为偏颇体质,主要为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和痰湿质。103例患者的证型分布以脾虚湿阻证最为常见,有31例,湿热内蕴证21例,气血亏虚证14例,肾阳虚证14例,气滞血瘀证10例,肾阴虚证13例。分析中医体质和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感染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证型存在相关性,其体质多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其中脾虚湿阻证为最常见的证型分布,因此临床医师在临床预防和治疗中应重视根据其体质辩证用药治疗,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治未病"理论评价香连加味方对糖尿病前期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的脾虚湿热证患者转化率(逆转为正常血糖、稳定在IGT阶段、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安全性,为糖尿病前期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就诊的IGT脾虚湿热证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中药临床应用规律及中医证候与体质调查。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全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诊治子宫肌瘤文献,对其进行证型、方剂统计及用药规律,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子宫肌瘤证型33个,症候要素10个,实证和虚证的占有率非别为69.87%和29.53%。用药共153种,按功能分为45类,经过合并后可分为12大类,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引用频次较多,其中清热药比较常用,与补气血药相比频次较低,活血化瘀药是引用频次最多的。结论收集中药临床应用规律对子宫肌瘤全方面的辩证提供了条件,中医证候与体质调查分析也更加充分的确定了子宫肌瘤辩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结肠炎体表结肠电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将慢性结肠炎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20例)、脾虚肝郁型(17例)、脾虚湿热型(9例),分别检测其体表结肠电并与正常人组对照。发现脾胃虚弱型结肠电活动量低下,进餐负荷更为明显;脾虚肝郁型空腹肠电偏亢;三型进餐后结肠电活动量的明显低于正常人;三型之间体表结肠电活动量的关系是脾虚肝郁型〉脾虚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这些特点与批标有助于加深对中医证候诊断及脾虚证与脾虚兼挟证的定量分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近20年来关于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中出现的各种中医证型和方剂频次,以分析近年来产后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为产后抑郁症的中医药规范化论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主题:产后抑郁症)OR(主题:产后忧郁症)”,检索范围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检索出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期刊文献共274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文献119篇,用Excel 2010列出每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所提及的产后抑郁症中医证型及方剂,记录频次。结果 中医证型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肝气郁滞证(24.16%)、心脾两虚证(17.42%)、肝郁脾虚证(11.24%)、肝肾阴虚证(8.43%)、气血两虚证(6.18%)、脾虚气滞证(5.62%)、气虚血瘀证(5.06%)。实证中占比最高的是肝气郁滞证,虚证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和气血两虚证,虚实夹杂证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肝郁脾虚证、脾虚气滞证和气虚血瘀证。方剂运用频率最高的是柴胡疏肝散,前8位依次是柴胡疏肝散(17.23%)、逍遥散(16.39%)、甘麦大枣汤(7.98%)、归脾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某院收治的120例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对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危重病肠胃功能障碍虚证、实夹杂证、实证证型分布状况。结果:虚证主要是心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虚实夹杂证主要是脾虚痰阻证,其中痰热蕴结,气血两虚证、脾虚水停,邪热扰神证、热盛气阴两伤证、气虚血瘀证占比较低(P0.05);实证主要是痰热扰神证,肝脾不调,湿热蕴藉证脾胃气滞证气滞血瘀证肺热壅盛证食积气滞证占比较低。结论: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探究有利于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制定,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失眠症的中医证候群特点,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 通过收集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四诊信息,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原发性失眠的中医证候群,从而确定原发性失眠的证候诊断要点.结果 原发性失眠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主要包括4个证型:肝郁脾虚、阴虚火旺、痰热扰心、心虚胆怯,其中肝郁脾虚为主要类型.结论 筛选证候标准与专家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老年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型为主,而年轻患者则以阴虚火旺、痰热扰心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中医证型痛风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分析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在我院风湿门诊和住院部进行治疗的200例痛风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实验数据,并对痛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的患者均无感染和其它具有炎症性的疾病。结果:痛风患者一般存在气血亏虚、湿热瘀阻、痰热互结、脾虚湿困4种证型,不同证型痛风患者的血液常规(GR、WBC、MO、LY)以及生化指标与正常患者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各项指标存在不同的差异性,且具有相关性。结论:痛风患者可分为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急性期以湿热瘀阻和痰瘀互结2个证型为主,非急性期多以脾虚湿困和气血亏虚2个证型为主。痛风病急性期的两个证型患者免疫和炎症反应比较明显,这提示治疗该类患者可采用清热化痰等方法进行治疗;非急性期的两个证型患者肾功能受损较明显,这提示治疗该类患者可采用健脾补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鹏  王振国 《天津医药》2012,40(10):1088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中药衔接的桥梁,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坚持以中医药经典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多学科技术和方法,对中药药性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将其科学内涵用现代科技语言表达出来,是中药现代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为此,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于2007年设立了"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本着"系统工程、有限目标、总体把握、重点突破"的原则,正式启动了以寒热药性为核心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近几年溃疡性结肠炎常用动物模型作一综述,阐述并简要分析化学组、免疫组、复合组及中医证组的制作过程、发病机理及相关特点,为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试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粗糙集技术与关联规则结合的数据挖掘方法对乙肝中医临床症候规律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所收集到的883例乙肝患者中医临床资料,采用粗糙集方法建立中医证候决策信息表,提取与乙肝证型有密切关联的症状、体征,然后利用关联规则找出不同证型下的中医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临床数据的挖掘分析,发现口苦、舌苔薄和脉弦等对肝胆湿热证判定以及舌胖、舌荣等对肝郁脾虚证的诊断分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结论: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揭示中医临床症状之间的内在规律,对于乙肝中医临床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对其他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晚期结肠癌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晚期结肠癌脾虚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贝伐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癌胚抗原(CEA)水平及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  相似文献   

20.
郝闻致  王璐  黄俊卿  陈家旭 《药学学报》2022,(10):3035-3046
抑郁症是以长久的情绪低落,伴有认知、睡眠与社交障碍的精神疾病。抑郁症在中医属“郁证”、“脏躁”、“癫狂”等范畴,以肝郁脾虚为主要证型,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为主要治则。逍遥散、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是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经方。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经方共有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能从不同作用途径预防和抑制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基于此,本综述围绕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总结和讨论了抗抑郁经方及其共有黄酮类成分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