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层黏连蛋白 (LN)和LN受体 (LN R)的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68例胃癌组织中LN和LN R的表达。结果 :LN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组 ,P <0 0 1;LN在其他各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LN R的阳性表达率有随肿瘤分化水平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P <0 0 1;淋巴结转移组中的LN R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0 1。结论 :LN的低表达与肿瘤的转移有关 ,LN R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LN和LN R可作为胃癌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浸润别的组织并进而扩散到全身形成新的肿瘤是癌细胞导致宿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这现象都是癌细胞与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s,BMs)是ECM中的一层薄膜,它将上皮细胞与其连接组织隔离开来,并且还包裹着管状内皮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雪旺氏细胞.它对组织起机械性支持作用,对于维持细胞的极性和组织性,介导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和分化起重要作用.癌细胞在其转移过程中会穿过几层BMs:脱离母瘤,渗入及渗出血管,浸入别的组织如肌肉或神经.层黏连蛋白(laminin,LN)是构成BMs的主要成份之一,它除了参与ECM的构建外,还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组织蛋白酶D、层黏连蛋白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侵袭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胃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和层黏连蛋白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组织蛋白酶D在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及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肌层以下、无淋巴结转移及高、中分化的胃癌(分别为P<0.01,P<0.01,P<0.05)。经四格表χ2检验,层黏连蛋白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别为P<0.05和P<0.01),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层黏连蛋白受体和组织蛋白酶D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组织蛋白酶D阳性表达与层黏连蛋白受体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层黏连蛋白受体高表达、组织蛋白酶D高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连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60例食管癌患者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连蛋白的表达,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不典型增生食管组织标本各15例作为对照。结果在正常食管组织向恶性转化过程中,连续线状表达减少,碎片状表达增加;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表达与食管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FN、LN在癌细胞胞质中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癌细胞胞质中FN与LN表达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基底膜FN、LN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食管癌分化程度及有无转移的有用指标;癌细胞胞质中FN与LN表达之间的正相关性提示在食管癌发展中两者有内在关联性;FN、LN表达异常对食管癌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连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60例食管癌患者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连蛋白的表达,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不典型增生食管组织标本各15例作为对照。结果 在正常食管组织向恶性转化过程中,连续线状表达减少,碎片状表达增加;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表达与食管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FN、LN在癌细胞胞质中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癌细胞胞质中FN与LN表达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 基底膜FN、LN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食管癌分化程度及有无转移的有用指标;癌细胞胞质中FN与LN表达之间的正相关性提示在食管癌发展中两者有内在关联性;FN、LN表达异常对食管癌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层黏连蛋白及其受体与头颈部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黏连蛋白是细胞外基质中的非胶原糖蛋白,生理状态下调节一系列生物现象,包括细胞黏附、生长、形态发生及移动等,而在肿瘤的侵袭过程中,则对癌细胞的黏附、移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层黏连蛋白是细胞外基质中的非胶原糖蛋白,生理状态下调节一系列生物现象,包括细胞黏附、生长、形态发生及移动等,而在肿瘤的侵袭过程中,则对癌细胞的黏附、移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宫颈癌及13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率为54.8%(23/42),而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均为阴性表达;肿瘤直径≥4cm或间质浸润≥1/2的宫颈癌病人VEGF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cm或间质浸润<1/2。有宫旁浸润或盆腔淋巴结转移,VEGF的表达显高于无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结论:VEGF与宫颈癌的局部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VEGF-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C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CIN、4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结果VEGF-C在正常宫颈黏膜上皮、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三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1)。VEGF-C在低分化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鳞癌组织(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VEGF-C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食管癌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7例食管癌组织、30例正常食管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食管组织进行FN、LN、EMMPRIN检测.结果 正常食管组织基底膜FN、LN染色呈连续线状;低分化癌巢周围基底膜FN、LN染色表现为碎片状;FN、LN表达与食管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EMMPRIN的弱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强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FN、LN、EMMPRIN表达可作为评价食管癌侵袭性及恶性程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血清中纤维黏连蛋白 (FN )与Ⅳ型胶原 (Ⅳ -C)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 )测定 3 0例乳腺癌和 2 0例良性乳腺病变患者血清中FN、Ⅳ -C的含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FN与Ⅳ -C含量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变组 (P <0 .0 5 )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而良性乳腺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前血清FN、Ⅳ -C含量增高者其术后含量较术前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血清FN与Ⅳ -C含量的检测在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Tiam1和Rac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人大肠癌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 1,Tiam1)和RacGTP酶激活蛋白1(Rac GT Pase activating protein1,Rac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经4%中性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的大肠癌及5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标本中Tiam1和Ra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Tiam1和Rac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均呈阴性染色(0/50,0),但在大肠癌组织中则呈阳性染色(42/50,84.0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Tiam1和Rac1蛋白染色阳性率在高分化(9/13,69.23%)和低分化(14/14,100.00%)之间、T1+T2或Ⅰ+Ⅱ期(8/13,61.54%)和T3+T4或Ⅲ+Ⅳ期(34/37,91.89%)之间、无淋巴结转移(15/22,68.18%)和有淋巴结转移(27/28,96.43%)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1,0.007),但Tiam1和Rac1蛋白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癌变原发部位及癌肿大小无关(P值分别为0.686,0.975,0.791,0.7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iam1和Rac1蛋白的表达与人大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CD44v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宫鳞癌,32例宫颈腺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CD44v6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类型无关;无论宫颈腺癌或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灶大小无关(P>0.05)。结论:CD44v6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判断宫颈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2例乳腺癌、15例癌旁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56.5%)显著低于癌旁组(86.7%)和正常组(100.0%),P均〈0.05;癌旁组(86.7%)低于正常组(100.0%),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32.1%)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61.8%),P〈0.05;浸润性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44.4%)显著低于早期浸润性癌(75.0%),P〈0.05;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P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PTEN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α4β1整合素表达与胃癌侵袭性关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9例胃癌患者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等不同组织的α4和β1亚单位整合素在这情况,发现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α4、β1亚单位的染色特征发生明显改变。原发灶组和减淋巴结组的表达程度明显强于邻近非肿瘤胃粘膜组;在原发灶组中,α4、β1的表达强度与胃癌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道和肝脏转移状况、Borrmann分型或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吴作友  陈斌 《肿瘤学杂志》2010,16(10):805-808
[目的]分析BRMS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BRMS1蛋白在乳腺癌转移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BRMS1蛋白的表达,随机抽取相应的癌旁组织32例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29例作为对照组,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RMS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6/63(57.1%),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29/32(90.6%),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阳性率为100.0%(29/29),乳腺癌组织中BRMS1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BRMS1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无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有关。[结论]BRMS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表达下调可能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0.
α3、β1整合素表达与胃癌侵袭性关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α3、β1整合素在胃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并进行临床病理学评估。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α3和β1亚单位整合素在 14 6例胃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α3、β1亚单位整合素的染色特征发生明显改变 ,表达程度明显强于邻近非肿瘤胃黏膜组。结论 α3、β1整合素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其表达的检测对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程度和分析病期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