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的渊源关系及二者"方同名异"之特点。方法:通过《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药方及服药方法来论证。结果:《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同出一源——《汤液经法》。结论:发现《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存在"方同名异"这一特点,并从仲景"避道家之称"、汉时医家方剂命名法等方面解玄"方同名异"之谜。  相似文献   

2.
通过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的五脏大小补泻方对《辅行诀.汤液经法图》中体味泻、用味补、体用合化味、不合化味的以味成方法则,及阳进为补、阴退为泻理论进行让《辅行诀》自己诠解自己的系统研究,认为深入研究以味成方法则,对于真正正确理解和解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对于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研究方剂学的源流和发展,对于方剂学理论在新的高度上更进一步发展与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志刚  柴程芝 《中医研究》2008,21(11):59-6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的复出,对于中医学,尤其是经方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辅行诀》及《伤寒杂病论》均源于古《汤液经法》。两书的用药、组方多有一致之处。但近年的研究多集中在该书的历史源流及其与《伤寒杂病论》的关系方面,对于《辅行诀》中的药物应用及配伍关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作为经方代表,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历代医家所常用。通过《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的文献记载,经文互参,对应比较,归纳分析组成小柴胡汤的7味药的功效,从而探讨张仲景对7味药的应用规律和加减规律。  相似文献   

5.
就仲景泻心法内涵、诸泻心汤理法依据及"痞证"病机进行探讨。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与《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相似条文引用关系,对比《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及以方测证,探索泻心法立法依据及"痞证"病机,认为泻心法是仲景依据五脏补泻法、五脏生克关系及结合病家"脉证",就心火炽盛而设立的治疗法则;诸泻心汤是仲景根据"心"与"心下"生理关系及病家体质从泻心汤化裁出治疗"痞证"的方剂,"痞证"病机与心、脾二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体用味补泻、合化味、不合化味的以味成方法则及阳进为补、阴退为泻理论的系统研究,认为深入研究以味成方法则对于真正正确理解和解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对于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研究方剂学的源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海虹  汪栋材 《新中医》2023,55(2):197-201
以《神农本草经》所载“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为基础,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的用药特点,认为桂枝在《伤寒杂病论》同一方中常表现为一药多用,组方精妙,仲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对桂枝的应用多有创新发挥。故在临床中使用桂枝宜兼顾其性味、功效及配伍,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施治,切不可局限于一药治一证。  相似文献   

8.
钱超尘 《西部中医药》2012,25(11):46-50
通检《辅行诀》全卷方剂数凡五十六首,其中共引用《伤寒杂病论》方二十二首。所引诸方,药味略有加减,为六朝医家运用仲景方剂正常现象,今世犹然。谨对二十二首方剂加以列举,并对《伤寒杂病论》以《汤液经法》为勤求博采之书略加考证。  相似文献   

9.
敦煌医学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颗璀灿明珠,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成书年代大约在梁代陶弘景之后至隋唐之间,为敦煌遗书中颇具有代表性的医经类著作,该书记载了古佚书《汤液经法》的内容,且与《素问》、《伤寒杂病论》有着密切学术渊源,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笔者兹参阅《辅行诀》,对其中有关心病部分的诊疗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它的发现,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给《伤寒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思路,是《伤寒论》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长期以来,关于它的文献资料十分稀少,极大地限制了研究的深入。经过近20年的搜集整理,伤寒文献专家钱超尘教授获得张大昌弟子先后抄录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14个不同抄本。笔者跟随钱先生对现有的这些文献进行细致的研读,对所掌握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现存版本的来源及诸个版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进行重新校注选定最佳的底本和校本。  相似文献   

11.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我国近代发现的3种《伤寒论》古本之一,虽对其真伪难辨,褒贬不一,然有不少医家持肯定观点。通过对书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理解,探析认识书中“温病篇”中发病相关内容,加深对该篇的学习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对肉桂酸锗类化合物的毒副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方法(1)采用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2)计算脾重指数和胸腺指数;(3)镜下观察各脏器病理变化。结果(1)无法计算出LD50说明药物毒性甚小,动物最大耐受量可达1.2g/Kg体重;(2)治疗组小鼠脾重指数和胸腺指数几乎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在短期内无明显影响;(3)治疗组各脏器镜下未见明显药物损伤的病理变化。结论实验证明肉桂酸锗类化合物无明显毒副作用,这为进一步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疗效.方法:80例UA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ACEI及降脂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结果: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UA患者,疗效可靠,副作用也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鸡胚地龙接骨膏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设计方案将24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0例,对照组90例,另外将骨折手法复位后于患处使用无药物之纱布治疗的患者设为开放组。治疗组待骨折手法复位后于患处外贴鸡胚地龙接骨膏,对照组待骨折手法复位后,口服伤科接骨片。开放组不使用任何药物,3组均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14天、治疗后21天、治疗后28天计算中医证候疗效评分、X线骨痂质量评分、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变化以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临床痊愈48例(32.00%),显效68例(45.30%),有效31例(20.67%),无效3例(2.00%),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临床痊愈25例(27.78%),显效24例(26.67%),有效35例(38.89%),无效6例(6.67%),总有效率93.33%;开放组临床痊愈0例(0.00%),显效4例(13.33%),有效20例(66.67%),无效5例(16.67%),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开放组(P0.05)。治疗14天后治疗组的疼痛、肿胀、压痛情况,X线骨痂质量评分以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开放组。3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鸡胚地龙接骨膏对骨折治疗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加速促进骨折的愈合,是一种治疗骨折较好的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与临床用药密切相关的项目,为完善中药注射剂说明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6份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依据说明书书写指导原则,对其内容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份说明书中,标注辅料的有17份(63.39%);功能主治均以西医学术语表述的有5份(19.23%):未注明稀释溶剂及剂量的1份(3.85%);未注明静脉给药滴速的13份(50.00%);特殊人群用药项均未标注:相互作用项无任何参考价值;用法用量项内容亦不完善。结论: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内容不完善、文字描述不规范、各项内容混杂,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缬草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褪黑素(MT)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6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分为缬草组和安慰剂组各33例,并随机征集33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缬草组服用缬草生药粉制剂,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正常组不做治疗,共治疗5个疗程(30天为1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以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M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缬草组与安慰剂组PSQI总分无显著性差异(t=0.688,P=0.247),均明显高于正常组(t=20.976,P<0.01)。3个疗程后,缬草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t=9.387,P<0.01);但5个疗程后,缬草组PSQI总分仍高于正常组(t=3.167,0.010.05);在治疗3个疗程时,缬草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t=-12.12,P<0.01);在5个疗程时,缬草组仍低于正常组(t=-2.5,0.01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2年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分析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统计与分析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2年门诊降糖药的销售数量、销售总额、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药物日均费用(DDDc),并根据各药的DDDs排序(A)和用药金额排序(B),算出比值(B/A)。结果总体上看,2012年门诊降糖药的销售数量及销售总额超过2011年;2012年多数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增加;两年中,参芪降糖颗粒DUI值稍大于1;西格列汀与沙格列汀在2012年加入门诊口服降糖药的行列;两年间所有口服降糖药的DDDc值没有发生变化;参芪降糖颗粒在2011年与2012年的B/A值最大。结论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阿卡波糖片与二甲双胍缓释片为主要使用的口服降糖西药,降糖中成药的使用需要进一步合理化;新型降糖药(DPP-IV抑制剂)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关闭调节器拔针及拔针后曲肘按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5月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病人分别采用输液后不关闭调节器,捏闭头皮针细管拔针,拔针后让患者曲肘按压(观察组)和常规拔针方法(对照纽)。结果:观察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为2例(1.6%),常规拔针为11例(9.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发生疼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关闭调节器拔针及拔针后曲肘按压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王玉玲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348-348,380
临床工作中,老年人ADR发生率高,产生的危害大,尤应加以重视。为了解老年人ADR发生和分布情况,保证用药安全,现将结合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上报的300份老年人不良反应ADR(Adverse Drug Reaction)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