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彭清华 《中医杂志》1989,30(10):52-55
诊法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由于广大医者的努力探索,舌诊、脉诊、腹诊等各种中医诊法的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就发诊、颜面色诊、目诊、耳诊、唇诊、甲诊、穴位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法之一,是"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的综合运用。本文腹诊的概念、腹诊的源流、腹诊内容、腹诊的应用以及腹诊的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使腹诊得到更广泛地应用,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土家医耳诊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通过收集湘西土司王御医耳诊及散在土家族民间耳诊方法 ,经过系统整理研究 ,全面阐述了土家医耳诊特点和内容。本文重点介绍耳看诊、摸诊、鸡爪探诊、耳脉诊具体方法及临床意义 ,为土家族医耳诊实质研究和临床推广运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脉诊是有中医四诊之一,传统脉诊教学以师承法临证为主。通过对脉诊模型现状的分析,指出可视化脉诊模型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基于脉诊"位、数、形、势"属性建立数字化、可视化脉诊模型,实现脉诊教学的"眼中可见,心中易了,指下易明",为中医实践教学提供可靠支持。  相似文献   

5.
几种中医诊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清华 《国医论坛》1989,4(4):30-34
诊法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由于各地医者的努力,舌诊、腹诊、目诊、耳诊、穴位诊等各种中医诊法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就颜面色诊、山根诊、唇诊、齿诊、颊粘膜诊、唾液诊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一、颜色色诊 颜面色诊主要是观察病人两侧颧部和颊部的色泽。有人观察到面部蟹爪纹的分布主病有一定规律性,心病以颞区布纹为主,肝病、肝肾同病以鼻、颊区为主,肺病以颧区为主,  相似文献   

6.
藏医尿诊以其独特的方法及内容而著称,方法上除运用望诊观察外,尚有诊声、诊味、诊触等,临症诊尿又按尿热时、温时、冷却后三个阶段分别观察。研究、总结藏医尿诊理论,使之发扬光大,对于丰富、完善祖国医学的诊尿体系,必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成熟的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的关键技术,集成便携式辅助诊疗系统突出脉诊、舌诊在中医诊疗中的重要作用,并融合其他四诊信息,实现自动辨证处方的临床辅助诊疗功能。便携式辅助诊疗系统体现了"四诊合参"的中医辨证诊断理念,其便携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贴合临床实际,为脉诊、舌诊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完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医腹诊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邦言 《陕西中医》2004,25(4):336-337
腹诊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法之一 ,它是“望、闻、问、切”四诊综合运用并以切(按 )诊为主的腰腹部诊察法。本文从古代医家对腹诊的认识 ,腹诊的内容和方法 ,腹诊的临床意义及运用 ,腹诊指导治疗的意义 ,腹诊对推断预后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脉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和精华,同时也是中医诊法教学的主要难点内容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好脉诊技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本文就脉诊教学方法,提出激发脉诊学习兴趣、规范脉诊操作步骤、强化脉诊指法练习、锻炼全面采集脉诊信息能力、培养凭脉辨证和首辨虚实的脉诊临床思维能力等带教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宋银枝 《光明中医》2010,25(11):1956-1958
脉诊是中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趺阳脉诊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趺阳脉的脉理渊源、诊脉部位、方法与原理以及趺阳脉诊与寸口、少阴脉诊关系等,阐述趺阳脉诊在辨病辨证、拟法遣方用药、预测病情、判断疾病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应用。通过趺阳脉诊的现代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趺阳脉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强调中医辨病识证四诊合参,临床脉诊应不拘泥寸口而应重视趺阳脉诊等诊法。  相似文献   

11.
"腹诊"就是"望、问、闻、切"四诊之一的切诊,和脉诊同样重要,以医生的指、掌按腹的方法诊查腹部诸证,故称"腹诊"。腹诊在日本发展较早,在辨证诊疗中极为重视。他们在教学、授徒时有一门"腹诊学"。并有不少关于"腹诊"的著作。医者的临证治验报告中,也常常提到"腹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医典》脉诊与中医脉诊的异同,通过对相关文献跟踪,对《医典》脉诊与中医脉诊的定义、取脉部位、脉诊技巧、脉象特征、特殊脉象、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医典》脉诊的内容与中医脉诊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现代医学系统研究紧密相关,这一发现对临床脉诊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循证医学对四诊客观化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诊客观化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主要领域。探讨四诊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四诊客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提出实现四诊客观化的对策。四诊合参,真实准确全面的记录病史资料;四诊重在分级,逐步实现量化;开展大规模四诊与客观检查结果相关性的研究;采用大样本,遵守随机、对照、双盲和重复的原则,逐步实现四诊客观化。  相似文献   

14.
彭清华 《国医论坛》1989,4(5):39-42
诊法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查阅一下古代文献,就可发现历代医家虽对各种诊法多有涉及,但一直都只重视舌诊、脉诊的研究。其实,其它诊法和舌诊、脉诊一样,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在临床上又确有其实用价值,因而加强对各种诊法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穴位诊、拨罐子诊、手足诊、尿诊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舌诊与脉诊、腹诊一样,均是东洋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舌诊不但能辨病之阴阳,还能判断气滞、气虚、阳虚、肝郁等证的变化。此次研究了舌诊在性格心理学中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王昕 《国医论坛》2019,34(4):46-47
祁宏源为清代著名医家,以其祖父祁坤所著《外科大成》为蓝本,编著了《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祁氏祖孙的著作中以针灸治疗外科疾病独具特色。祁氏诊法不仅精于脉诊,而且擅长应用掌诊、额面诊、脊诊、脐诊、耳诊、足诊和舌诊,在针谱和选穴上也别具一格。祁氏家传针法除对外科疾病有独特疗效外,对其他各科的疑难杂症亦实用有效,值得临床挖掘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舌诊的现代化发展,舌诊仪作为中医舌诊客观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临床研究中被大量应用。文章对舌诊仪的发展,及近5年来,舌诊仪在中西医病证结合、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诊腹法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诊查腹部,以了解内脏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简称“诊腹法”。诊腹源自《内经》。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把诊腹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诊腹法雏型。晋唐以降,由于封建礼教的影  相似文献   

19.
在慢性胃炎的研究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采集到的舌诊、面诊、脉诊信息进行分析,并与慢性胃炎中医诊断相关联,为临床提供客观化和标准化的诊断依据。整理概括近20年来有关慢性胃炎舌诊、面诊和脉诊的信息化研究成果,以期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慢性胃炎四诊信息客观分析量化标准,用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侍诊是学习中医临床的重要方法,侍诊学习的主动权在于学生本身。侍诊前做好准备,侍诊后注意总结,正确运用视、听、思、记、问等步骤,尤其要重视思考和提问在侍诊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