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生素诱导内毒素释放意义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生素诱导内毒素释放的意义。方法 用三种抗生素治疗败血症家兔 ,检测治疗后内毒素释放的水平。结果 抗生素能诱导内毒素释放 ,不同抗生素诱导的量不同。庆大霉素最低 ,泰能次之 ,头孢他啶最高。结论 不同抗生素作用机制不同 ,诱导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释放的量也不同 ;在治疗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时 ,要同时兼顾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2.
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外壁溶解后的一种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每当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后或肠道内毒素增加及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受损时,内毒素进入血液,即可发生内毒素血症(Endotoxeamia,ETM)。ETM可  相似文献   

3.
虽然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内毒素与某些医院病人中高达80%的死亡率有关,但世界上仅有二、三个实验室研究、鉴定白细胞上对内毒素活性起主要作用的受体分子。有一实验室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希望不久能阻止内毒素破坏身体免疫系统。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蛋白。含有内毒素的细菌,一般是正常菌丛的一部分,在数量  相似文献   

4.
鲎试验(简称LLT)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检测微量内毒素的一种方法。1956年Bang发现给美洲鲎注入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鲎血凝固。1964年Bang与Levin等进一步证实,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微量内毒素可以使鲎变形细胞溶解物产生凝胶。LeVin等用氯仿提取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病人血浆中的内毒素,进行此试验,用于临床检测病人的内毒素血症。近年来通过一些临床检验,实践证明这一非特异性试验简单、灵敏,有助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但Butler等用LLT检测伤寒病人血浆中的内毒素时,发现全组21名未经抗菌治疗的病人均呈现阴性反应。该氏认为伤寒患者的持续发热和毒血症症状,主要不是由内毒素血症所引起。然而伤寒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旨在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15例的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88株,占64.70%,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21.3%、大肠埃希氏杆菌16.9%等;革兰氏阳性球菌42株,占30.9%,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1.03%,溶血葡萄球菌6.62%等;真菌6株,占4.41%,主要为白色念珠菌3.68%.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有低耐药率,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有低耐药率.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主导,病原菌多重耐药现象明显,临床医生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防止耐药细菌产生  相似文献   

6.
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之主要致病因素系细菌释放内毒素,有人称之为内毒素血症。近年来临床上已逐步确立了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概念,并为检测内毒素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1964年Levin首先用鲎血液中的溶解物检测内毒素成功后,1968年Marchalonis精制成功鲎试剂,并逐步试用于临床,称为鲎蛛试验(Limulus test)或鲎蛛溶解物试验(Limulus lysaw test)。其试剂制备及临床应用在国内外均有报道。  相似文献   

7.
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血浆内毒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86例温病患者血浆内毒素检测结果表明,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和内毒素血症发生率都随卫气营血演变而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符合卫气营血的临证传变规律,是卫气营血的病理基础之一;湿热类温病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和内毒素血症发生率都较温热类温病高(P值均<0.01).提示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可能是造成湿温病缠绵难愈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抗菌素广泛应用的情况下,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性疾病逐步减少;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性疾病相形坛加。且其来势迅猛,病情严重。故寻求一种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则有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据国外文献报道,以鲎试验(Limulus test)法来检测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血症,和革  相似文献   

9.
鲎试验是利用鲎的血球溶解物能和细菌内毒素起凝胶反应以检查微量内毒素或热原质的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的实验技术. 内毒素是构成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部分脂多糖,有抗原性和毒性,可引起发热、低血压、休克、补体消耗、高脂血症及DIC,而且作为热原质,还可污染注射用品和医疗器具.过去,常规用家兔发热试验检查内毒素热原质,但操作困难,敏感性低,影响因素也较多. 1966年,Bang等发现给美洲鲎注射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引起致死性DIC.经过研究,发现由于细菌内毒素作用于鲎血液变形细胞,发生溶解,并激活其中一种蛋白凝固酶原,使可溶性蛋白变成不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毒素即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D-)杆菌细胞外膜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细菌死后或快速生长时释放出来,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致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