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心室短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梗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采用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对心肌梗死心室短轴节段不同形式的运动进行评价。方法 分离结扎32只新西兰白兔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对角支造成前间隔及前壁心尖段心肌梗死,于梗死前正常状态及梗死后2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TI技术分析左室短轴基底段及心尖段心室节段径向应变(RS)、圆周方向应变(CS)以及局部心肌旋转(Rot)。根据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EF)下降的程度,将实验动物分为EF显著下降组及EF轻微下降组,分析RS、CS及Rot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梗死段RS、CS以及Rot均下降;EF轻微下降组梗死段RS及Rot较正常时减低。结论STI能够评价左室短轴各个方向运动,心肌梗死后梗死段短轴各方向应变减低;整体EF无明显变化时,STI部分指标仍能敏感地检测出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在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表阿霉素化疗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11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A组38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120~340 mg/m2;B组42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360 mg/m2;C组36例,为尚未进行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测量并记录左心室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高帧频二维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心尖位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A、B、C三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各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除前间隔基底段、侧壁心尖段、后壁及下壁中间段、心尖段和后间隔心尖段外,左心室心尖位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峰值收缩期应变出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峰值收缩期应变较C组出现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后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后间隔中间段外,应变在部分节段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能够早期监测表阿霉素化疗后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对猪闭合性心肌挫伤前、后对左心室短轴各节段不同形式的运动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健康贵州小型巴马猪9只,采用小型撞击器进行撞击,成功建立闭合性心肌损伤的动物模型后,应用二维应变技术分别于撞伤前正常状态及撞伤后0.5 h、2 h、4 h、8 h及12 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心室节段二维图像(帧频>40帧/s),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软件分析撞击前后左心室心肌各节段的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及旋转角度(Rot).根据病理结果将左心室各节段分为损伤区及非损伤区,分析RS、CS及Rot变化及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撞伤前正常状态下显示各节段RS、CS、R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撞伤后STI分析显示撞伤后损伤区RS及Rot撞伤后0.5 h即呈逐渐下降趋势,较撞伤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损伤区CS在撞伤后4 h出现降低 (P<0.05,P<0.01).结论 STI能敏感地检测出闭合性心肌损伤的动物模型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缺血心肌短轴方向径向及圆周应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节段心肌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56例心肌缺血患者及31名健康自愿者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获得高频帧二维图像,测量收缩期左心室基底水平及乳头肌水平的峰值RS和CS.结果 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其供血心肌节段应变峰值逐渐降低,接受PCI治疗后应变峰值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峰值RS、峰值CS绝对值负相关(r=-0.63,P<0.01;r=-0.54,P<0.01).结论 STI能定量心肌缺血患者的左心室RS和CS,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心肌功能的改变.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30例HCM患者(HCM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获取二维灰阶动态图像.采用STI技术分析受检者纵向(LS)、径向(RS)、环向(CS)应变及左心室短轴水平的旋转角度峰值.结果:HCM组心肌整体LS、RS、CS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CM患者左室心肌应变和扭转能力降低.STI技术可有效评估HCM患者的左室心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犬缺血心肌局部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应用价值.方法 10只杂种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主干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前、LAD结扎后即刻、30、60、180、240、360 min,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二维灰阶动态声像图,QLAB软件分析左心室短轴基底部及乳头肌水平12节段心肌整体收缩期平均峰值周向应变(CS)、径向应变(RS)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行心肌组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 ①与术前相比,LAD结扎术后30~60 min,左心室短轴缺血节段(前间隔、前壁及侧壁)的心肌应变CS及RS收缩期峰值均显著降低(P<0.05);60 min后CS及RS收缩期峰值均有恢复趋势,但与术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非缺血节段后壁及下壁术后部分CS及RS收缩期峰值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后间隔CS及RS无明显变化.②与术前相比,LAD结扎术后60~360 min,左心室短轴缺血节段(前间隔、前壁及侧壁)的LVFS均显著降低(P<0.05),非缺血节段LVFS均无显著改变.③TTC染色结果显示,左心室短轴心肌梗死节段为LAD供血的前间隔、前壁及侧壁,与CS和RS的结果相一致.结论 心肌应变参数CS、RS能够敏感反映急性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建立后局部心肌节段应变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和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各30例,正常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E技术获取左心室的轴向(C)、径向(R)及纵向(L)的应变(S)及应变率(SR)曲线,分别测量收缩期左心室峰值S及SR。结果对照组、HFNEF组及HFREF组三组间EDV及ESV递增,除HFNEF组较对照组EDV及ESV增大无统计学意义,余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LVEF递减(P均<0.05)。左心室收缩期轴向、径向及纵向的S和SR在三组间的总趋势是递减的。在应变参数中,除对照组与HFNEF组下壁CS、后壁CS,前壁RS、侧壁RS、前室间隔RS、后室间隔RS、侧壁中间段LS、室间隔心尖段LS及HFNEF组与HFREF组前壁CS、后壁CS,侧壁中间段LS、侧壁心尖段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应变率参数中,除对照组与HFNEF组下壁CSR、后壁CSR、前壁RSR、侧壁RSR、前室间隔RSR、后壁RSR、后室间隔R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侧壁、下壁、后壁、后室间隔CSR比CS与LVEF的相关性较好外,其余各壁轴向、径向及纵向S均比SR与LVEF的相关性好。结论 STE测量心肌S及SR能有效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正常人及3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记录心尖部四腔、两腔、左室长轴以及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各节段的纵向(LS)、径向(RS)及圆周(CS)应变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各节段LS、RS、CS均减低(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中,前间隔及前壁应变值减小尤为明显。下壁心肌梗死组中,下壁及后壁应变值减少尤为明显。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为今后应用于临床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梗死心肌及缺血心肌节段心肌纵向、径向及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评价其对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组)、25例心肌缺血患者(缺血组)和25例正常体检者(正常组),接受超声检查,采集左心室长轴观、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及左心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按左心室18节段划分法,分析各个切面观心肌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心肌缺血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低于正常组(P<0.05),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低于正常节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径向、周向、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节段(P<0.01),也较缺血组节段低(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梗死心肌和缺血心肌局部运动异常,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反映心肌缺血较其他指标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43例患者分别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72 h内行超声检查,进行常规超声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及LVEF及左室心肌16节段圆周与径向STI参数等容收缩期加速度的测定.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明显提高((49±19)% vs (52±18)%,P<0.O5),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圆周等容收缩期加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径向等容收缩期加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恢复,表现在圆周、径向的缺血节段等容收缩期加速度增加.二维STI技术定量评价心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测量正常人及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节段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心绞痛患者73例,心肌梗死患者67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采集其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心肌收缩期峰值的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结果 对照组应变曲线排列规律,纵向应变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同一水平室间隔周向应变较高;径向应变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缺血室壁节段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减低,应变曲线紊乱;心绞痛组纵向应变、径向应变较对照组减低(P〈0.05),心肌梗死组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较对照组和心绞痛组均减低(P〈0.05).结论 STI能够准确测量左室心肌节段的二维应变值,定量评价心肌缺血程度,纵向应变和径向应变是冠心病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与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E)技术评估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方法 对34名正常人进行左心室心肌二维、三维图像采集,通过二维图像获取左心室心肌收缩末期17节段纵向应变(LS)、18节段环向应变(CS)及径向应变均(RS),通过三维图像获得面积应变(AS)、LS、RS及CS。结果 3D-STE与2D-STE的LS和CS均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大,RS均逐渐减。与2D-STE相比,3D-STE测得的LS较小,CS较大(P均<0.05)。3D-STE所测的AS与LVEF相关性最强(r=-0.720,P<0.05)。3D-STE获取图像及脱机分析时间明显少于2D-STE(P均<0.05)。结论 3D-STE是更全面、省时、高效的应变测量方法。作为3D-STE的新型应变参数,AS能更全面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左心室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对右心室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52例患者(AMI组),结合心电图、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下后壁心肌梗死亚组(A组,n=26)和非下后壁心肌梗死亚组(B组,n=26)。另选取2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TI技术进行评价,比较左、右心室心肌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组右心室纵向峰值应变(RV-LS)、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LV-LS)、室间隔纵向峰值应变(Sep-L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小(P均<0.05),WMSI增大(P<0.05);与A组比较,B组RV-LS、RVFAC、LV-LS、Sep-LS减小(P均<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比值增大(P<0.05)。RV-LS与LV-LS、Sep-LS和LVEF均呈正相关(r=0.48、0.55、0.39,P均<0.05)。结论 非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且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主要受室间隔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5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CCC组)和无侧支循环组(N-CCC组)。再根据冠状动脉闭塞情况及室壁运动评分将患者左心室18节段心肌分为正常心肌组、缺血心肌组和梗死心肌组。患者分别在PCI术后72 h及1个月接受超声检查,检测并比较左心室心肌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及心肌纵向应变(LS)和应变率(LSR)。结果 与术后72 h比较,1个月时CCC组和N-CCC组缺血及梗死心肌的LS均增大(P<0.01)。术后72 h,CCC组缺血心肌LSR-s大于N-CCC组(P<0.05)。术后1个月,CCC组缺血及梗死心肌LS均大于N-CCC组(P<0.05),且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N-CCC组(P<0.05)。结论 CCC可显著改善AMI患者PCI术后72 h缺血心肌和术后1个月缺血、梗死心肌的收缩功能及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血管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MR-TT)评估心肌淀粉样变(CA)与其他左心室肥厚疾病的左心室心肌应变差异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CA(CA组)、30例肥厚型心肌病(HCM组)、29例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HLVH组)患者及30名健康人(NC组)行CMRI,经后处理得到左心室整体和各水平(基底部、中间部和心尖部)3D径向应变(RS)、周向应变(CS)、纵向应变(LS)、左心室室壁厚度及心功能参数,分析各参数的组间差异。结果 NC组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室壁厚度小于其他3组(P均<0.05)。除每搏输出量指数外,4组间其他心功能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间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心肌应变、LS梯度差和心尖相对LS(RAS 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组间左心室基底到心尖LS递增,CA组最为显著。CA组基底到心尖LS梯度差[(-5.18±3.33)%]大于HCM组、HLVH组及NC组[(-3.12±2.47)%、(-2.71±1.81)%及(-3.19±2.21)%,P均<0.05],左心室RAS LS[0.88(0.78,1.18)]大于HCM组、HLVH组及NC组[0.62(0.56,0.72)、0.65(0.59,0.82)及0.60(0.55,0.65),P均<0.05]。结论 采用CMR-TT技术可定量评估CA和其他左心室肥厚疾病的左心室心肌应变。左心室基底到心尖LS梯度差与RAS LS可为鉴别CA与其他左心室肥厚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分析胸部爆震对左心室功能和心肌应变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雌雄不限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其中未爆震实验兔作为正常组(n=5),将剩余实验兔置于特定的半封闭爆破环境中,用瞬发电雷管按照不同的距离爆炸,制作轻、中及重度胸部爆震伤的动物模型,标记为A、B、C组(每组15只)。对各组实验兔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心室功能变化,采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各节段的纵向应变(L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实验兔爆震伤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左心室前壁、前间隔及侧壁LS较正常组减低(P均<0.05);B、C组左心室EF、FS及各节段LS均低于正常组相应指标(P均<0.05)。C组EF、FS及各节段LS均低于A组(P均<0.05);B、C组比较EF、FS无明显差异,但C组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前壁、侧壁及心尖段的侧壁LS低于B组(P均<0.05)。结论 胸部爆震伤后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更早、更敏感地反映实验兔心脏各节段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观察左室型单心室患儿Glenn手术前、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17例左室型单心室患儿于Glenn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三维超声和心脏磁共振检查,估测左心功能;术前、术后分别与年龄、性别匹配的1...  相似文献   

18.
斑点追踪技术观察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心肌缺血患者力学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和3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STI检查,采用18节段法采集左心室心肌的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峰值、达峰时间,对比两组相应节段的差异;采集左心室短轴基底部和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达峰时间,并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达峰时间;比较两组心尖及心底舒张早期旋转角速度峰值(A-vel及B-vel)。结果 心肌缺血患者各缺血节段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峰值均较对照组减低,且达峰时间均明显延迟,除后壁纵向应变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减低,且达峰时间均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缺血组A-ve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B-ve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能定量检测心肌缺血患者的左心室多方力学改变,评价心肌局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