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关系,为早期识别进展性卒中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 h内入院治疗的653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缺血性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进展性卒中组(进展组155例)和非进展性卒中组(对照组498例);按梗死部位分为侧脑室体旁梗死(A型)、分水岭梗死(B型)、单个脑叶或基底节或大面积脑梗死(C型)、脑干和/或小脑梗死(D型)4型,比较各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中A型进展性卒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B型,与其他类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其他类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高血压病史和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侧脑室体旁梗死、分水岭梗死较易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愈后影响。方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并按意识障碍程度分组。结果:高血糖组进展性卒中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且愈后差。结论:高血糖与急性脑梗死愈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60岁以上患者脑卒中与血糖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文宣 《广东医学》2003,24(4):421-422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患者脑出血及脑梗死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将69例脑卒中患者(年龄>60岁),其中脑出血29例,脑梗死40例,并选择同期非脑卒中20例患者为对照组,测定血糖,血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并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结果:卒中组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卒中组存在应激性高血糖(P<0.05),脑出血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于脑梗死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应严格控制葡萄糖的摄入量;高血压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防治目标;除高脂血症外不宜普遍宣传低脂饮食。  相似文献   

4.
陈光荣 《广东医学》2001,22(12):1146-1146
目的 探讨高血糖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124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72h内空腹血糖,并根据血糖值高低分成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观察两组间脑梗死加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血糖组加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脑梗死加重与高血糖有明显关系,故应尽量避免引起血糖增高因素,以减少脑梗死加重。  相似文献   

5.
李玲 《吉林医学》2014,(21):4660-4662
目的:通过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住院的6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从梗死部位分析,大面积脑梗死、侧脑室体旁及分水岭区梗死易出现进展性卒中;保持一定水平的血压有利于大脑的灌注;从血糖水平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结论:不同病灶部位能预测脑梗死的进展,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病因,低血压是造成进展性卒中发展的独立的高危因素,血糖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2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在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卒中7.9%,对照组患者发生卒中13.2%,二组相比,P〈0.05。治疗组2例(2.6%)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对照组4例(5.3%)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两组中均1例出现中重度出血,出血发生率均为1.3%。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能降低卒中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高血糖与脑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将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高血糖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观察各组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3组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血糖组病情轻,梗死灶小,糖尿病高血糖组与非糖尿病高血糖组病情重,梗死灶大。结论:脑梗死后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探讨END可能的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36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END组和非进展卒中组,对两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危险因素与END相关性.结果 END组人群的糖尿病、分水岭脑梗死、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卒中组人群(P<0.001);END组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卒中组(P<0.05);两组入院时血压水平低于平时血压的发生率比较,END组亦显著高于非进展卒中组(P<0.001).结论 糖尿病、高血糖、发病后的血压明显降低、分水岭脑梗死及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均是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早期检查、及时干预性处理以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9.
高血糖与脑卒中加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糖与脑卒中加重的关系。方法检测114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72h内空腹血糖,并根据血糖值高低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观察两组间脑卒中加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糖组脑卒中加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加重与高血糖有明显关系;故应积极控制脑卒中后的高血糖状态,以减少脑卒中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和意义。方法:将发病24小时内入院治疗的3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观察进展性卒中组10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分析进展组与非进展组血压、血糖、血脂、梗死部位以及脑彩超与颈部彩超临床资料。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以24小时内最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病因,纤维蛋白原增高,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抑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起病48h内血糖水平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300例无糖尿病史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起病48h内的血糖水平。结果本组300例中,脑出血108例中发现应激性高血糖45例,占41.7%;脑梗死192例中出现应激性高血糖39例,占20.3%,脑出血应激性高血糖出现率显著高于脑梗死(P<0.01)。300例中,正常血糖组216例,死亡5例,占2.3%;高血糖组84例,死亡19例,占22.6%。高血糖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216例血糖正常组中,重症8例,占3.7%;血糖升高组84例中,重症32例,占38.1%,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无糖尿病史发生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作为判断其症状、观察病情变化、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于洪波  王轶锦 《北京医学》2011,33(10):805+811-805,811
进展性脑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经过治疗持续进展.临床常规处理难以逆转其病程,且致残率、死亡率比一般卒中高.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疾病。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间共收治167例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血压、总胆固醇、血糖、纤维蛋白原、吸烟、饮酒及颈部血管彩超。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作为对照组.探讨影响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检测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空腹血糖,根据糖尿病史、血糖值高低,分为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观察3组脑梗死进展发生率和预后。结果糖尿病组脑梗死进展发生率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且3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梗死加重与高血糖有明显关系,且预后不良,故应尽量避免引起血糖增高的因素,以减少脑梗死加重。  相似文献   

14.
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意义。方法:将发病24h内人院治疗的450例脑梗死进行分组,分成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梗死部位、发热、血压、白细胞、血脂、C反应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脑彩超、颈部彩超结果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加重以24h内最常见,以肢体瘫痪加重为主,高血压、糖尿病、纤维蛋白增高、梗死部位、发热、感染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5.
汪玲 《安徽医学》2004,25(4):318-319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变化情况。方法 检测 13 8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 72小时内空腹血糖 ,并根据血糖值分为高血糖和非高血糖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升高与病变的性质及部位的关系。结果 血糖升高在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 ,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χ2 =10 .7,P <0 .0 1) ,并且血糖升高与脑卒中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 ,靠近脑中线部位脑卒中血糖升高发生率高于脑叶。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升高与卒中的性质及部位有明显关系 ;故应尽量避免引起血糖增高的因素 ,以避免加重脑卒中  相似文献   

16.
张翠云  钱韶红  肖红  张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2):111-111,114
目的 观察应激性高血糖浓度对急性脑梗死加重的影响.方法 选择115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的患者,人院48h内测空腹血糖,并根据血糖高低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观察两组间脑梗死症状加重情况.结果 高血糖组脑梗死加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加重与高血糖显著相关,故应控制急性脑梗死后高血糖,减少脑梗死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收治的3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两组。观察组150例,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150例,为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糖、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尿酸及颈动脉斑块等因素。结果:观察组的血压、血糖、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尿酸及颈动脉斑块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指导早期干预性治疗,才可能降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Ale(HbAlc)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ESS)评分,测定FBS、HbAlc、LDH及中性粒细胞(NEUT)比例,按疾病类型及FBS与HbAlc联合两种方法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脑出血组的ESS评分低于脑梗死组,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脑梗死组(P〈0.05),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组ESS评分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结论:高FBS伴HbAlc正常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LDH水平高.病情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65例脑梗死进行对照。结果:进展性卒中58例中,高血压史42例(72.41%),糖尿病史28例(48.27%),卒中家族史7例(12.07%),治疗中感染25例(43.10%),高血压38例(65.51%),高血糖37例(63.79%),电解质紊乱9例(15.51%),死亡17例(29.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死亡率高,糖尿疯、高血压和脑血管狭窄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且高血压病与脑血管狭窄同时存在更易形成进展性脑卒中。治疗时积极抗感染,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平衡,保持必要的脑灌注压,血压不宜降得太快、太低。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进展性卒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了 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其中高血压组 4 6例 ,非高血压组 4 6例 ,对其血压及既往病史与病情进展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4 6例患者中卒中加重者 2 8例 ,非高血压组 4 6例患者中卒中加重 9例 ,两者相比高血压组卒中加重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是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