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方法 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病人,使用0.5T的MRI机,选用自旋回波行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T1WI,轴位或冠状位PDWI、T2WI,增强后行矢状位、轴位或冠状位T1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肿瘤多为等T1等或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向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10例MRI示0级浸润病例,术中证实均无海绵窦侵犯;14例MRI示1级浸润病例.3例证实肿瘤侵犯海绵窦,并包绕颈内动脉;20例MRI示2级海绵窦侵犯病例,15例证实有海绵窦侵犯;9例MRI示3级浸润病例,8例证实肿瘤侵入海绵窦及颈内动脉外侧间隙;5例MRI示4级浸润病例,术中证实均有海绵窦侵犯,并包绕颈内动脉。结论 MRI可为术前诊断垂体瘤的侵袭性提供依据,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MR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4年7月MRA检查诊断并经DSA或临床确诊的1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影像学资料.16例均进行二维相位对比法(2D-PC)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检查.结果 16例患者2D-PC法显示海绵窦异常及扩张的引流静脉31个,3D-TOF法显示50个.16例中,对海绵窦扩大和扩张、迂曲的眼上静脉,3D-TOF MRA 100%显示,2D-PC MRA显示分别占总数的81.2%(13/16)和86.6%(13/15).结论 MRA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估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周围血管情况,多数情况下可作为介入治疗前的筛选诊断和治疗后随访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磁场磁共振成像对颅脑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作用 .[方法 ]用SIEMENS 0 .2TMagnetomOpenViva磁共振成像仪 ,对 2 1例多发性硬化症病人进行自旋回波 (SE)序列T1 WI及T2 WI ,对 4例行磁共振增强扫描 .[结果 ]多发性硬化症斑块多发生于侧脑室体部旁和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 ,胼胝体和脑干也是好发部位 .在自旋回波序列中 ,T2 WI对多发性硬化症的敏感性高于T1 WI.[结论 ]不管磁场大小 ,磁共振成像对诊断多发性硬化症是有效的方法 .T1 WI和T2 WI联合应用对估计多发性硬化症斑块的新旧程度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SICCF)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ICCF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SICCF主要症状有眼结膜充血、头痛、视力障碍、眼球突出、眼肌麻痹及颅内血管杂音等。磁共振检查显示患侧海绵窦扩大和眼上静脉增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可见瘘口的部位和大小、静脉引流方向、脑循环代偿情况等。血管内栓塞治疗有效。结论DSA为目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的金标准,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法:6例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径路、可脱球囊栓塞,其中2例结合开颅手术治疗。结果:6例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主要症状消失,1例患侧失明未恢复。结论:可脱球囊手术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或结合开颅手术进一步孤立瘘口的方法对治疗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一定的价值。颈动脉海绵窦瘘(CCF)以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多见,其诊断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已不成问题,但少数的复发性、难治性CCF治疗往往很困难。我院于2000~2005年来收治了6例复发性、难治性CCF,4例通过可脱球囊技术堵塞颈内动脉,1例通过可脱球囊 开颅颈内动脉夹闭,1例通过可脱球囊 开颅颈内动脉夹闭海绵窦瘘内注NBCA胶等治疗。现就复发、难治性CCF的治疗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我院5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病例全部在CT检查中得到确诊。结论:CT检查是诊断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寞瘘的实用、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外伤性和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特点,探讨法医学鉴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法医学鉴定过程和结果。结果:10例鉴定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为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鉴定结论均被法院采纳,且被双方当事人接受。结论:仔细的询问病史,结合影像学资料可鉴别外伤性和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造影诊断和经可解脱球囊治疗的结果。方法:对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患者,行血管造影后,6例应用可脱球囊闭塞瘘口,1例置入1枚球囊后瘘口未完全闭塞,间歇性用球囊压迫瘘口。结果:7例均治愈,1例于2个月后发生眼静脉回流障碍。结论:可解脱球囊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元星  李铁林 《广东医学》2006,27(4):451-453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CCF)最早由BARON在1835年报道,一般系指由外伤造成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本身或其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的异常动静脉交通.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多数情况由颈内动脉本身破裂引起,极少数颈动脉海绵窦瘘主要或完全由颈外动脉供血,特称颈外动脉一海绵窦痿。按病因可分为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痿(TCCF)和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痿(SCCF),而75%为TCCF,占颅脑外伤患者的2.5%。目前,颈动脉海绵窦痿诊断和介入治疗已不成问题,治愈率也高。现就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若干问题介绍一些经验,以便与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 ,着重分析引流静脉与海绵窦的解剖结构之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经DSA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76例 ,观察分析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引流静脉的显示情况及其解剖学基础。其中 2 1例行可脱性球囊、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 ,5例行外科手术。结果 76例均经DSA血管造影作出了准确的诊断。 2 6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和外科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消失。结论正确认识CCF的引流静脉与海绵窦解剖之关系 ,有助于正确合理的选择CCF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青少年膝关节软骨的MRI表现。方法使用GE 0.2T低场磁共振成像机,采用膝关节线圈,对膝关节行矢状面扫描,应用序列为梯度回波序列T2WI*、自旋回波T1WI、自旋回波T2WI、脂肪抑制序列。翻转角20°,扫描野16 cm;层厚4 mm,间隔1 mm。结果膝关节矢状位MRI梯度回波序列T2WI*序列中,股骨髁与胫骨平台的骺软骨MRI能显示出3层不同的信号强度。结论MRI能准确地显示正常青少年膝关节软骨的层次结构,为临床诊断膝关节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回波、快速场回波-平面回波技术在高血压脑微出血(CM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CMB患者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场回波序列(FE)T2*WI、快速场回波-平面回波(FFE-EPI)T2*WI扫描,比较常规序列与FE、FFE-EPI序列对脑微出血的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FE和FFE-EPI序列对CMB的病灶对比度明显高于常规T2WI。对于CMB的检出率,FE和FFE-EPI与常规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E和FFE-FPI可以准确诊断不同类型的CMB。FE序列能提高CMB病灶的检出数,应作为MR诊断CMB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MRI在脑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在脑静脉畸形(C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2例CVM病例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常规MRI平扫、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增强扫描。结果额叶5例,顶叶3例,小脑4例,MRI平扫显示引流静脉7例呈管状长T1长T2信号,5例呈管状长T1短T2流空信号,髓静脉网呈细条状及条纹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显示多支髓静脉呈放射状或树根状排列,共同汇聚于中心引流静脉,形如"水母头"。SWI清晰显示髓静脉、引流静脉呈低信号。结论 MRI能够明确CVM诊断,SWI序列较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显示更多髓静脉,应作为CVM诊断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4.
颜广林  曹刚  苗重昌  史良玉  杨涛  王峰 《河北医学》2007,13(11):1273-1275
目的:探讨MR常规序列及STIR序列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MRI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患者在MRI常规序列(SE)检查中,6例T1WI/T2WI表现为低信号;2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余均表现为T1WI不规则低信号,T2WI为不规则高信号。SE与STIR均能显示肿瘤的形态、部位,STIR序列显示为病变区及周边呈片状高信号,且范围比SE序列显示更大。结论:MRI常规序列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部位,STIR序列在显示肿瘤的侵蚀范围上,显示比较明显、准确,更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场强MR机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肿块诊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临床扪诊乳腺肿块患者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其中7例选用FSE-T1WI系列进行扫描、5例选用SESS-T1WI系列进行扫描、3例选用GRL-T1WI系列进行扫描。乳腺肿块的性质以病理结果为依据。结果FSE-T1WI可以获得0.5、1、1.5、2、3、5、7、10min不同时间内的增强扫描像,SESS-T1WI可以获得1、3、5、7、10min不同时间内的增强扫描像,GRL-T1WI可以获得1.5、3、5、7、10min不同时间内的增强扫描像。虽然不能达到高场MR机那样的动态增强效果,但能达到较满意观察病变强化过程的目的。结论低场强MR机若能选择适当参数,进行乳腺肿块的动态增强扫描是可行的,可作为较理想的临床上用于乳腺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罗凤荣  李雁平 《广西医学》2011,33(3):280-282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5例发病时间〈24 h、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病人进行常规SE序列T2WI、FLAIR和DWI扫描检查,并进行影像对比分析。结果 17例超急性期脑梗死DWI显示为图像清晰、对比度好的高信号,而FLAIR、T2WI在影像上没有改变。68例急性期脑梗死,DWI显示68例,FLAIR显示62例,T2WI显示54例,而且DWI序列显示梗死灶信号强度较FLAIR序列和T2WI序列高,病灶范围亦较FLAIR序列和T2WI序列大。85例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共有127个梗死灶,DWI上显示病灶数目127个,显示率100%(127/127);FLAIR上显示病灶数目106个,显示率83.5%(106/127);T2WI上显示病灶数目59个,显示率46.5%(59/127)。结论低场强磁共振DWI对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脑梗死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FLAIR、T2W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CT检查价值。方法 对7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多发生在C3—5节段,其病理改变以水肿为主,急性期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慢性期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 MR检查能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细微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永磁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临床脑部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脑部疾病(22例脑梗死,5例脑胶质瘤)的DWI序列图像与T1WI、T2WI、FLAIR序列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DWI序列急性脑梗死100%表现为高信号,慢性脑梗死表现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脑胶质瘤其瘤体表现为混杂信号而其周围的水肿表现为等信号。结论永磁型磁共振扩散加权像与T1WI、T2WI、FLAIR序列的图像相比能更早地发现急性脑梗死的异常信号,并且能区分急性及慢性脑梗死。此外,还有助于其他一些脑部疾病(如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MR影像特点,并对MRI在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对18名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MR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系列包括SE T1WI、脂肪抑制T1WI、FSE T2WI、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FMPSPGR)Gd—DTPA造影剂增强前和增强后。结果多数在T1WI(66.7%,12/18)、脂肪抑制T1WI(78.6%,11/14)和未增强的FMPSPGR(84.2%,16/19)影像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66.7%,12/18)。脂肪抑制T1WI和FMPSPGR影像上的病变轮廓比常规T1WI和T2WI的更清晰。在动态造影剂增强扫描中,10例肿瘤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中到强的均匀性增强,肿瘤信号强度仍然高于正常胰腺实质;3例肿瘤呈周边结节性增强和逐渐的向心性增强;2例肿瘤呈轻度到中度均匀性增强;2例肿瘤呈延迟增强;2例肿瘤呈囊性改变伴环状增强;1例局限于胰体内的病变伴有肝转移。结论多序列和动态造影剂增强MRI对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3.0TMR影像特征,为其术前诊断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接受3.0TMR检查并明确诊断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31例(TNBC组)及其他分型乳腺癌患者177例(非TNBC组),比较两组MR影像特征的差异。结果 TNBC组相比于非TNBC组,肿块较多呈圆/椭圆形、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强化类型较多为环形强化,肿瘤T2WI信号较多呈高信号,ADC值较高,瘤周血管增多,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块边缘光滑(OR=3.165)、肿块环形强化(OR=3.714)、T2W I呈高信号(OR=1. 3 6 8)、 A D C值(OR=1.667)、瘤周血管增多(OR=3.846)可作为判断TNBC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TNBC的MR表现具有其特征性,肿块边缘光滑、环形强化及肿瘤T2WI高信号、较高ADC值、瘤周血管增多可作为诊断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