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曾经观察到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线粒体Ca~(2+)-ATP酶活性降低,Ca~(2+)大量沉积于线粒体内.含Mg~(2+)溶液灌流对此具有逆转作用。心肌线粒体是心肌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的场所,大量的钙盐沉积,有可能抑制ATP的合成,因此,我们进一步观察含Mg~(2+)溶液灌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合成ATP的影响。实验采用Wistar大鼠离体等容收缩心脏,行Langendorff灌流,常规K-H液预灌流30分钟行低灌流缺血(0.2ml/min,60分钟后,常规K-H液再灌)注30分钟.根据缺血期准注K-H液中Mg~(2+)浓度不同,实验分为0、1.2及15μmol三组(n均为5)。灌流结束后差速离心分离心肌线粒体,加入含有底物ADP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检测了体外缺血等因素对心肌线粒体Ca~(2+)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缺血明显抑制线粒体Ca~(2+)-ATP酶活性及~(45)Ca摄取率。缺血10分钟时,线粒体Ca~(2+)-ATP酶活性开始下降,40分钟时显著降低,~(45)Ca摄取率的变化也呈类似趋势。去甲肾上腺素及cAMP对线粒体Ca~(2+)-ATP酶活性,~(45)Ca摄取率无任何影响。无机磷对线粒体Ca~(2+)-ATP酶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二磷酸腺苷对谚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_(50)值为2.5mmol/L。  相似文献   

3.
刘剑刚  张蕾  史君鹤  张大武  史大卓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3):4-7,11,88,90,93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缺血后适应(IPOC)对大鼠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Toll样受体(TLR)及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通过SPSS软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置线不结扎,n=15);I/R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60min,n=15);IPC组(冠状动脉前降支3次3min/5min的缺血/再灌注循环,然后结扎30min后,再持续灌注60min,n=15);IPOC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3次10s的缺血/再灌注循环,再持续灌注60min,n=15)。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染色测定大鼠左室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TLR-2、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IPOC组大鼠血清CK-MB和cTNT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心肌组织TLR-2、4表达和炎症因子IL-6、IL-1β、MCP-1、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与IPC组比较,IPOC组减小I/R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CK-MB及心肌组织IL-6等作用和IP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OC与IPC同样具有减轻心肌I/R损伤程度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等作用,抑制TLR-2、4的表达可能是其保护I/R心肌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观察Ryanodine和咖啡因对缺血—再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并和异搏定的效应进行比较。离体大鼠心脏悬挂于Langendorff灌流架上,用K-H液预灌15min后随机分为5组:模拟缺血组(n=4),持续灌流45min;对照组(n=6)旷置30min,复灌15min;异搏定(n=5)、Ryanodine(n=6)和咖啡因组(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经典心脏缺血预处理、肾缺血预处理及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动物Langendorff灌注模型比较三种方法对缺血 /再灌(I/R)未成熟心肌损伤的效应。分为5组 :正常对照组(NC,n=6) ,离体心脏仅灌注KH液70min;缺血 /再灌 (I/R ,n=6) ,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心脏缺血预处理组 (IPC,n=6),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反复2次缺血5min/再灌5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 ;肾缺血预处理组(K -IPC ,n=6) ,反复3次阻断左肾动脉5min,放开5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 (DL-IPC ,n=6) ,反复3次捆扎双下肢5min,松开5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以左心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 ,心肌组织ATP和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电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IPC、DL-IPC及K-IPC组在左心室功能恢复优于I/R组 (P<0.05) ,在ATP含量、SOD活性及心肌超微结构方面均优于I/R组(P<0.01) ,心肌含水量低于I/R组 (P<0.05) ,在MDA含量、CK、LDH漏出率方面均低于I/R组 (P<0.01)。结论不同部位的非心脏缺血预处理 ,与心脏缺血预处理可诱发同等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在离体大鼠等容收缩心脏模型上观察耗竭心脏细胞内糖原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心脏富氧灌流30 min后,随机分为三组:Ⅰ、富氧组:富氧灌流75min。Ⅱ、对照组:常规K-H液富氧灌流15min,旷置30min,再灌流30min。Ⅲ、耗竭糖原组:先用充N_2(95%N_2:5%CO_2)的K-H液灌流15min,余同组Ⅱ。结果表明。耗竭心肌细胞内糖原可提高再灌注后心脏血液动力学的恢复;冠脉流出液中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线粒体及胞浆液中GSH-Px有较高的活性;心肌组织Na~+,Ca~(2+)超负荷减轻。说明耗竭心肌细胞内糖原可通过减少细胞内H~+的生成抑制Na~+/H~+交换,从而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正> 缺血预处理(Rreconditioning,PC)是近年来提出的保护组织缺血性损伤的新概念.被认为组织在间断短暂的缺血后,不会导致损伤的加重,反而会增加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研究缺血预处理的意义在于探明其机制,发展药物模拟缺血预处理,达到缺血组织的保护.本研究实验组采用5min间断缺血2次,5min间断性再灌注2次,然后持续阻断双侧颈总动脉(2VO)血流90min,造成视网膜不全性缺血,再灌注4d通过视网膜的组织学变化,对照组则不做缺血预处理,从而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性视网膜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内视网膜层、内同层厚度变薄(P<0.05).节细胞数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果提示:(1)缺血再灌注导致内视网膜层、内同层的组织水肿,通过缺血预处理可能使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组织水肿减轻.(2)对照组比实验组的节细胞显著减少,可能是缺血预处理减少了节细胞由于缺血及再灌注所导致的细胞死亡.(3)缺血预处理对缺血性损害的视网膜有保护作用,缺血预处理保护机制在其它器官研究发现:热体蛋白[HSP70]在预处理的保护相中的延迟相中起作用;腺苷短暂缺血后大量产生通过A1受体调解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轻细胞内Ca~(2+)超载;自由基产生减少而减轻细胞的损伤;无氧糖酵解的增强,避免ATP的过分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短暂反复缺血预处理(IPC)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I/R)组;缺血预处理1次+缺血再灌(1+I/R)组;缺血预处理2次+缺血再灌(2+I/R)组;缺血预处理3次+缺血再灌(3+I/R)组。各组动物经1%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开腹,暴露双侧肾动静脉。假手术组只开腹不夹闭双侧肾动静脉;I/R组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1+I/R、2+I/R和3+I/R各组则分别夹闭双侧肾动、静脉5 min后再灌5 min 1次、2次和3次后再行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再灌后逐层缝合腹膜,腹壁肌肉和皮肤。24 h后取血及双侧肾脏测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1+I/R、2+I/R和3+I/R组BUN和SCr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3+I/R组BUN和SCr降低程度为著;I/R组MDA含量较sham组显著升高;SOD活力则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1);与I/R组相比,1+I/R、2+I/R和3+I/R组SOD活力均明显增加,而MDA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3+I/R组MDA含量降低得最为显著。结论:短暂反复IPC可改善RI/RI大鼠肾功能,减轻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后处理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胜  赵秀梅  刘秀华 《中国微循环》2007,11(6):401-403,413
目的建立并优化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后处理(I-postC)模型。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垫扎球囊法建立在体心脏I-postC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n=8):缺血/再灌注(I/R)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45min/再灌注2h)、缺血预处理(IPC)组(I/R前先行3轮缺血5min/再灌注5min处理)、I-postC组(包括4个亚组,于冠脉缺血45min后先进行3或4轮再灌注30s/缺血30s或再灌注60s/缺血60s后处理后再进行冠脉再灌注)以及假手术(sham)组。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试剂盒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I/R引起明显的心肌梗死和组织损伤,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垫扎球囊法进行I-postC可以显著减少I/R后心肌梗死面积,尤以3或4轮再灌注30s/缺血30s组保护作用明显,其梗死区占缺血区百分比分别比I/R组下降30.26%和58.81%(P分别<0.05),与IPC保护效果相近。结论I-postC可以减轻心肌I/R损伤,其中4轮再灌注30s/缺血30s诱导的I-postC在限制心肌梗死面积方面作用最明显,是理想的大鼠在体心脏I-postC模型。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的防治研究中,用药物激活或抑制机体某些因子从而保护肾组织,对肾移植和移植物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炎性因子及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的影响。 方法:4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及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后3组行右肾切除,左肾缺血45 min,再灌注60 min,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于大鼠股静脉穿刺置管后泵注1 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后改为0.5 μg/kg,泵注30 min直至缺血即刻;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于左肾再灌注后静脉泵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 30 min。 结果与结论: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损伤严重,炎症明显,肾小管扩张,有肾小球肾炎表现,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升高(P < 0.05),血清和肾脏中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水平也明显增加(P < 0.05);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或后处理的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 < 0.05),血清和肾脏中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水平也明显降低(P < 0.05)。提示肾缺血再灌注可致以炎性反应为特征的肾损伤;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炎性反应并弱化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修复时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s)亚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变化,探讨其在肾损伤修复中的意义。方法:夹闭大鼠双侧肾蒂造成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应用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采用特异性底物磷酸化结合免疫沉淀法测定肾组织的ERK、JNK活性。结果:急性缺血后再灌注2h肾小管上皮细胞腔面微绒毛重新出现,肾小管PCNA阳性细胞开始增加;缺血45min使ERK活性降低,再灌注5minERK活性完全恢复;缺血45min对JNK活性无影响,再灌注5minJNK活性增加并持续到再灌注2h。结论:MAPKs活性变化,特别是JNK活性增加参与了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早期细胞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在体大鼠模型上原位观察比较了经典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以期进一步探讨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24只体重200~250 g的雄性SD大鼠分为4组, 即: Ⅰ组, 假手术组; Ⅱ组, 缺血/再灌注组,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使心肌缺血30 min后恢复再灌20 min; Ⅲ组, 经典缺血预处理组, 按Murry法进行; Ⅳ组,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 在缺血前15 min开始由舌静脉在5 min内缓慢滴入NE 1.6 μg. 再灌结束后原位观察过氧化氢酶、 5'-核苷酸酶及Ca2+-ATP酶活性及琥珀酸脱氢酶损伤性反应. 结果: Ⅲ组心肌琥珀酸脱氢酶损伤性反应较Ⅱ组明显减轻(P<0.05); 过氧化氢酶、 5'-核苷酸酶及Ca2+-ATP酶活性较Ⅱ组(P<0.05)升高. 结论: 经典缺血预处理能保护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超微结构, 这种作用可能与经典缺血预处理保护5'-核苷酸酶活性, 使内源性腺苷增多; 保护Ca2+-ATP酶活性, 减轻细胞内钙超载及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腺苷A2b受体激活对肾缺血再灌注(RIR)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A2bR激动剂Bay606583组(I/R+Bay组,1 mg/kg Bay术前15 min腹腔注射),缺血再灌注+A2bR激动剂Bay606583+Akt抑制剂LY294002组(I/R+Bay+LY组,1 mg/kg Bay+7.5 mg/kg LY术前15 min腹腔注射)及缺血再灌注+A2bR抑制剂MRS1754组(I/R+MRS组,1 mg/kg MRS术前15 min腹腔注射)。分别取血检测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检测肺组织A2bR mRNA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p-Akt和A2bR的蛋白表达;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TNF-α和IL-6的浓度;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取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肾缺血再灌注后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A2bR mRNA的表达随时间降低(P0.05),且p-Akt和A2bR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后小鼠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肺泡灌洗液蛋白、TNF-α和IL-6浓度明显增加(P0.05),肺病理损伤评分和氧合水平明显变差(P0.05),1 mg/kg Bay606583明显减轻上述损伤并增加p-Akt的表达,然而这一作用在应用Akt抑制剂LY294002后消失。结论腺苷A2b受体激活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损伤并改善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14.
非创伤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非创伤性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损伤是否具有对抗作用,以扩展缺血预处理的实际应用.方法:采用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及经典缺血预处理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I/R心肌损伤的效应.实验动物分4组:正常对照组(NC,n=8),开胸旷置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n=12),结扎冠脉30 min,再灌注20、180 min;经典缺血预处理组(C-IPC,n=12),按经典Murry法复制;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组(N-WIPC,n=12),捆绑双下肢5 min,松开5 min,反复4次后,阻断冠脉30 min,再灌20、180 min.以左室功能,心肌梗塞范围,血清肌酸激酶(CK)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观察指标.结果:与I/R组相比,N-WIPC组与C-IPC组均显著缩小I/R后的心肌梗塞范围(P<0.01);明显恢复I/R后的左室功能(P<0.05,0.01);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血清CK,心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N-WIPC组还使心肌SOD活性增高(P<0.05).结论: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与经典缺血预处理可诱发同等强度的心肌预处理效应.  相似文献   

15.
脂质过氧化在肾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大鼠肾缺血75min及缺血60min后再灌注15min时肾组织脂质过氧化(LPO)和有关酶类变化。结果显示,肾脏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后肾皮质和髓质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无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后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显著升高。上述结果提示,肾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时的LPO增强与氧自由基(OFR)产生增多有关。但上述二种情况时OFR产生机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Ca~(2+)对VWF-A2结构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A2和A2/Ca~(2+)的晶体结构取自PDB数据库。通过恒力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比较分析Ca~(2+)结合引起的构象变化、解折叠路径的差异以及酶切位点的暴露程度。结果 A2结构域的解折叠路径和酶切位点的暴露过程是力依赖的。Ca~(2+)结合不影响A2结构域的前期解折叠,但由于α3β4-环链局部构象重排所致柔性降低,约束了β1-β4-β5片层的运动,导致进一步解折叠受阻而停留在中间稳态,影响酶切位点的充分暴露。结论力可诱导A2结构域中β5片层的解折叠使酶切位点暴露,而Ca~(2+)的结合则通过稳定疏水核心结构,阻碍酶切位点的暴露,最终降低ADAMTS13的酶切效率。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ADAMTS13酶切VWF-A2结构域进而调控VWF止血能力过程的理解,并为相关抗血栓药物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预处置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肝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预处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防护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家兔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处置组,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模型,观察反复3次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预处置)后再缺血45 min再灌注45 min,对血浆、肝组织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水平、谷丙转氨酶(ALT)值及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期间,预处置组血浆及肝组织NO水平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而MDA水平和血浆ALT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和P<0.01);且与仅行游离、不阻断肝血流的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也明显减轻。结论:预处置可通过提高体内NO水平及降低体内氧自由基水平而减轻HIRI。  相似文献   

18.
背景: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大量自由基产生及细胞凋亡等。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实用、可靠的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方法:将50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子宫缺血组(共3组)开腹后采用线栓法分别阻断大鼠子宫动脉45 min、阻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或阻断大鼠腹腔动脉45 min进行子宫缺血处理;子宫缺血再灌注组开腹后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再灌注60 min;假手术组不阻断子宫供血动脉。 结果与结论:子宫动脉纤细,结扎过紧,子宫动脉常常断裂,结扎过松,不能够充分阻断血液,不适宜建立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阻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后子宫细胞及间质肿胀,肌纤维排列尚整齐;阻断大鼠腹腔动脉45 min及子宫缺血再灌注组的子宫细胞及间质明显水肿,渗出增加,肌纤维排列紊乱,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分光光度计检测显示,阻断大鼠腹腔动脉45 min及子宫缺血再灌注组子宫丙二醛水平升高最明显 (P < 0.01)。提示采用线栓法结扎腹腔动脉30 min后进行再灌注可建立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9.
山莨菪碱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山莨菪碱(654-2)的细胞保护机制,本文采用离体大鼠心脏和离体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A/R)模型,观察了654-2对细胞钙稳态的调节作用和心肌保护作用,并与异搏定比较。结果发现,再灌期应用654-2显著抑制心肌对~(45)Ca~(2+)的摄取(P<0.01)和心肌总钙含量的增加(P<0.05),减少组织蛋白漏出  相似文献   

20.
肌浆网ryanodine受体是由4个亚基组成的Ca~(2+)释放通道。肌浆网Ca~(2+)释放机制仍不完全清楚,Ca~(2+)、IP_3和机械耦联引起的Ca~(2+)释放可能分别在心肌、血管平滑肌和骨骼肌SR Ca~(2+)释放中起主要作用。此外,巯基氧化引起的SR Ca~(2+)释放近年来也颇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