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GE)后内漏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作者总结分析了38例腔内隔绝术并发内漏的诊治体会。38例腔内隔绝术中共4例并发内漏,其中I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1例,Ⅲ型内漏1例;1例中转传统手术,其余3例在观察中。DSA是术中发现内漏的有效手段,球囊扩张法、支架法、移植物法和栓堵法是治疗内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腹主动脉病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病变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患者,其中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5例(4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外院外科人造血管置换术后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肾动脉开口以下腹主动脉瘤1例(行分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5例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2例出现Ⅰ型内漏,1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30 min后内漏减少,未处理;1例内膜瓣开窗术后患者双下肢缺血症状消失;1例分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后造影提示动脉瘤消失,无内漏发生。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或内膜瓣开窗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其中分体式支架的临床应用具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32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中发现内漏4例,即时腔内方式治愈3例,自愈1例;术后迟发型内漏1例。内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术中DSA及术后螺旋CT是发现内漏的有效方法;发生内漏后主张尽快以腔内方式治疗;小量内漏可自愈;迟发型内漏的治疗及转归有待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4.
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漏是腹主动脉瘤 (AAA )腔内隔绝术 (EVE)所特有的并发症 ,内漏的存在说明动脉瘤未与循环系统完全隔开 ,动脉瘤有继续增大甚至破裂的可能 ,可导致AAAEVE的失败。我们应用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 (FG医用生物蛋白胶 ,广州倍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来治疗 3例术中Ⅰ型即时性内漏 ,现报道如下。资料、方法和结果一、患者资料自开展EVE以来 ,136例AAA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术中即刻发生近端Ⅰ型内漏 17例(12 .5 % ) ,远端Ⅰ型内漏 19例 (13.9% )。对于其中3例患者采用了瘤腔内注射促凝血药物纤维蛋白胶的方法来治疗内漏 ,1…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行MSCTA,采用准直2.5mm,层厚3.0mm,螺距为6,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技术、表面遮盖显示、最大密度投影法及多层面重建法。观察分析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确定有无内漏、内漏的类型及漏出量。结果 105例中有13例术后出现内漏,发生率为12.4%,其中,8例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5例为主动脉夹层术后;Ⅰ型内漏8例,Ⅱ型2例,Ⅲ型3例。结论 MSCTA有利于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应作为腔内隔绝术后诊断内漏等并发症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隔绝术后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6例出现内漏,发生率为20%,其中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1例。其中5例经CT证实,随访时间延长,3例患者内漏消失。结论:彩超是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诊断内漏有价值、可信赖,经济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瘤体动脉分支和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Ⅱ型内漏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行EVE出现Ⅱ型内漏的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瘤体上均有数目不等的通畅的动脉分支,术中并发即时性内漏。结论 瘤体上通畅的动脉分支是Ⅱ型内漏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根据瘤径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动脉栓塞治疗以防止动脉瘤继发性破裂。  相似文献   

8.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附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5例(年龄42~72岁;男23例,女2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并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 在全麻下25例均成功进行了胸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隔绝术,其中1例为Standford A型,共使用Talent带膜血管支架28个,术中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显著减少,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25例随访2~20个月,临床效果良好,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应用带膜血管内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在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裸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近端内漏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裸支架治疗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近端内漏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使用裸支架地治疗原发性内漏3例,继发性内漏1例。1例裸支架在肾动脉下固定。3例跨双侧肾动脉开口固定。结果:裸支架均成功置入,近端内漏完全消除,术后未观察到肾功能受损、裸支架移位和近端内漏复发等并发症。结论:使用裸支架法治疗近端内漏,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11例动脉瘤腔完全封闭隔绝,1例动脉瘤治疗后有内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即刻造影示置入覆膜支架远端动脉均血流通畅。随访观察3~36个月,无动脉瘤复发及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3个月后发生覆膜支架腔内闭塞。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