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辩证分型,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52周后,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arks.HBV-M)、HBV-DNA变化以及阿德福韦酯耐药情况.结果 各组疗程完成后HBV-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肝胆湿热型显著高于其他中医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型高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52周时阿德福韦酯耐药率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显著低于其他中医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型低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及瘀血阻络型.结论 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耐药性与中医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V慢性携带者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将129例患者辨证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瘀血阻络等5个证型,并对其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观察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三型患者的CD3+、CD4+T细胞及CD4+/CD8+值显著低于正常,而肝胆湿热型及瘀血阻络型患者的检测结果只是稍低于或接近正常.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可科学地指导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因其中3种证型病例数极少或缺乏故予以剔除,留下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病毒标志物指标及HBV-DNA,对资料进行检验分析。[结果]AST、ALT、GGT、TBIL、DBIL在肝胆湿热证中较肝郁脾虚证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部分临床检验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存在相关性,ALT、AST、GGT、TBIL、DBIL可为CHB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病毒变异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服用拉米夫定1年以上的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深圳匹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盒进行病毒变异检测.结果 HBV病毒变异率肝胆湿热型为51.61%(16/31);肝郁脾虚型为20.69%(6/29);肝肾阴虚型为33.33%(2/6);瘀血阻络型为43.75 %(7/16);脾肾阳虚型为20.00%(1/5),各证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为实证组(包括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和虚证组(包括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后,HBV-YMDD变异率实证组为48.94%(23/47);虚证组为22.50%(9/40),实证组明显高于虚证组(P<0.05).结论 服用拉米夫定后HBV病毒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实证变异率明显高于虚证.  相似文献   

5.
支军宏主任医师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整理总结支军宏主任医师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经验。方法对支军宏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进行分类总结。结果乙肝相关性肾炎内因是正气不足,外因是湿热疫毒。临床辨证分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肝胆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虚血瘀型。分别应用茵陈五苓散、真武汤、六味地黄汤合一贯煎及桃红四物汤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494例CHB患者(其中轻型CHB407例)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中医证型。依照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组,分析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活体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4例慢乙肝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为主;407例轻型CHB患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由轻及重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种证型炎症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310、P0.005;χ2=16.565、P0.001;χ2=16.013、P0.001);5种证型纤维化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8.798、P0.001;χ2=18.313、P0.001;χ2=23.076、P0.001);湿热中阻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480、P0.001;χ2=15.232、P0.001;χ2=19.684、P0.001);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密切相关,以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为主,属病理学改变早期,但仍有约1/4患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属于肝组织病变中晚期,需积极抗病毒治疗。[结论]轻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不能行肝穿刺活检的患者可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相关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运用于判断慢乙肝纤维化程度提供客观材料。[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310例慢乙肝患者,监测肝组织病理活检肝纤维化指标,观察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310例慢乙肝以肝郁脾虚型居多,其次为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而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都以S2期纤维化为主,瘀血阻络型以纤维化S4期为主;212例轻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相对平和质在纤维化≥S2间具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医证型与客观的肝组织病理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在文献中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在病例总数统计中,分布前5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将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内蕴以"湿热蕴结证"统括,则其病例数比例最大,肝郁脾虚证居次,此2组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湿热蕴结和肝郁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对79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及瘀血阻络型.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后,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变化情况.结果:各组疗程完成后,HBV-DNA阴转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均以肝胆湿热型显著高于其他型别(P<0.05).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中医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将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型48例、肝郁脾虚型38例、肝肾阴虚型18例、脾肾阳虚型34例、瘀血阻络型30例。分别对5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TBIL、ALT、AST。同时,检测5组患者的血清HBV-DNA阴性率。结果:在AST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在ALT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在TBIL指标值上,瘀血阻络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P0.05)。HBV-DNA阴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结论:探讨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对为乙肝中医证型的分型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乙肝中医诊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五个证型各40例,分别做放免两对半定量、HBV-DNA定量、肝功能(ALT、AST、GGT、TBIL、A、G)、肝纤维四项(HA、PC-Ⅲ、LN、IV-C)检测,观察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湿热中阻型,其HBV-DNA定量、肝功能、HBsAg、HBeAg指标均高于其他各型,由高至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各型之间肝纤维四项、HBV-DNA、HBsAg、HBeAg、ALT、AST、GGT、TBIL、ALB、GLB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中医证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肠癌中医证型构成分布主次,为临床治疗提供辨治方向。方法检索近10年网络数据库中西医学期刊,从383篇论文中收集中医治疗大肠癌确诊病例4 543例,对32种证型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比较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差异。结果大肠癌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脾气虚弱型、湿热内蕴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结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中医主要病理机制与脾气虚弱、湿热内蕴、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等相关,其证型结构的排列主次可为制定大肠癌中医治疗方案的框架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HBV-YMDD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可统计的100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组40例,涅热中阻组20例,肝肾阴虚组20例,瘀血阻络组20例。分别检测肝功能、乙肝三系定量、HBV-DNA定量、YMDD变异。比较6、12、18个月时各组的ALT、AST、TBlL,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YMDD变异率。[结果]各组HBV-YMDD变异发生率6个月时无差异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8个月时,瘀血阻络组最高,肝肾阴虚组次之,肝郁脾虚组和湿热中阻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HBV-YMDD变异发生率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初步建立其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方法]筛选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中医证候进行提取和分析,征询全国乳腺癌以及中医诊断学领域专家的意见后,初步建立乳腺癌伴抑郁症的辨证分型标准。[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归为4类,每类中取载荷0.5以上的症候变量为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分析,将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分为4个证型: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心脾两虚,每一型均包含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结论]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辨证分型标准模型的初步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伴抑郁症的辨证分型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调查患者211例,比较中医证型及慢性肾脏病(CKD)原发病种、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 211例患者共涉及7个中医证型,其中单纯气虚(定位肺脾肾)52例,气阴两虚75例,单纯阴虚(定位肝肾)32例,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3个证型。共涉及3类原发疾病,其中:气阴两虚在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率最高(40.84%),脾肾气虚在肾小管间质病中表达率最高为(28.78%),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多表现为气血两虚(32%)。本虚证中,阳虚多见于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88%);标实证中肾小球肾炎易出现浊毒证(75%),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易出现血瘀证(75%)。随着CKD分期及病情的不同,CKD4期的患者最容易表现为气血阴阳虚证,浊毒证及血瘀证逐渐加重,气滞证表现不明显。结论肾小球肾炎与气阴两虚证、浊毒证、血瘀证相关;肾小管间质病与脾肾气虚、浊毒证相关;高血压相关肾损害与气血两虚(阳虚)—血瘀证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 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人群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启东市辖区内8个城镇既往在门诊或其他普查中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的居民纳入研究队列,从研究队列中筛选出HBV携带发展至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691例,从CHB发展至肝硬化患者143例,以首次确诊CHB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以首次确诊肝硬化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HBV携带至CHB、CHB至肝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 在HBV携带至CHB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而且中医证候构成越发复杂。从CHB到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在每个阶段出现的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阴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组成含有3个和3个以上基本证候者最为常见。结论 随着病情由HBV携带向CHB、肝硬化演变,患者中医证候日趋复杂,由以实证(气滞、血瘀、实热)为主向虚实夹杂证候(夹气虚、阴虚、阳虚)转化,气滞血瘀、瘀而化热酿毒为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8.
793例脂肪肝患者证候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方法:采用以病统证,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建立基于EPidata3.1软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脂肪肝证候表观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对证候数据进行二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脾虚、脾虚湿阻、轻证湿热内蕴、血瘀、重证湿热内蕴、痰湿内阻是脂肪肝的基本证型。脂肪肝以单个证型和2~4个基本证型组合形式多见,病机较为简单时,脾虚湿阻型最为常见,病机较复杂时,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108例(13.6%)患者表现为无症状型,46例(5.8%)患者表现为证候不可分类型,其余患者被聚为脾虚痰瘀互结(91例,11.5%)、肝肾阴虚(147例,18.5%)、脾虚痰湿中阻(254例,32.0%)、脾虚湿热内蕴(81例,10.2%)和肝郁脾虚湿阻(66例,8.3%)等5种证型。 结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脂肪肝的证候分布规律,值得深入研究;本病病位在脾,与肝、肾关系密切;脾虚为本病基本病机,痰、湿、瘀、热、肝郁为本病主要病理要素;肝肾阴虚是本病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湖南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制定符合大学生人群特点的问卷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湖南地区8所高校的907例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问卷的填写.并对其中医证候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湖南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的中医证型排名前8位的分别是: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气郁结、气血亏虚、肝郁化火、湿热蕴结、脾虚湿阻、心脾两虚,涉及到的病位主要有肝、心、脾、肾。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及不同民族的湖南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不同.这与不同的学习环境、睡眠时间、学校与专业、性别、民族、地域及生活习惯的差异有关。结论湖南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