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医学气的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鉴于气这一概念的歧义性,系统地探讨了气与阴阳的关系以及脏腑之气,气血之气,气,阳,火,真气,正气,胃气,元气,宗气,敢,卫气,气脱,气厥,亡阳等概念,并逐一予以明确和甄别。认为:气包括阴阳:脏腑之气包括脏腑的阴阳两个方面;气血之气系指“气机”之气.气既是物质,又是动力,而阳则不具物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论述了喻氏重视调气的学术思想。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各种致病因素皆可损伤气机。故治疗疾病应重视调气。大气是诸气之主持,脏腑、经络、营卫之气的活动有赖于大气的统摄,而肺气、胃气、膀胱之气的调和又是气机升降有序的重要保证。故调理气机,既要重视大气,又要使肺气清肃,胃气和降、膀胱之气旺盛。而调气的方法又不仅限于行气,驱除病邪、调理脏腑、滋阴润燥、或补或泻,皆可调气。喻氏重视调气的思想很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关于营卫之气三个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营气、卫气与宗气三者异名同源,都是由谷气与清气结合而成,而营卫之气是宗气之所分;并提出三条理由,支持卫气当出于“上焦”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学里有关“气”的名称很多 ,如正气、邪气、水气、水谷之气、胃气、肺气、元气、四气、六气、气分等。如此多的“气”确实不好理解 ,兹将中医学里的“气”简介如下 :( 1 )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说 :“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医门法律》说 :“气聚则形成 ,气散则形亡。”此处的“气”都是指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而《素问·六节藏象论》里所讲的“天食人以五气”的“气” ,是指代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至于元气 (又分原气、真气 )、宗气、营气、卫气 ,只不过是此类“气”的不…  相似文献   

5.
<正> 一、气与气机《灵枢·终始》篇谓:“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这是临床针治疾病的一条基本原则。气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气,一般分为四类,即自然之气、病邪之气、药物之气和人体生理之气。  相似文献   

6.
腑,指六腑,腑气不畅即六腑的气机不畅。升降是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在脏腑中,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灵枢·本输》曰:“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由于胃气以降为顺,故腑气亦以降为和,腑气下行则六腑化谷,糟粕浊气得以下行。腑气正常处于“平气”状态,《内经》认为“平气”是机体  相似文献   

7.
嗝气停不了     
饭后频频嗝气,胃气过多,不仅在与人相处时会造成尴尬,当中还可能隐藏了健康的毛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针灸调气,作为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已成共识。所谓针灸调气,实际上是在调动体内气的“运动性”,改变气的“病理状态”,而恢复正常的脏腑功能活动。本文旨在通过对人体气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而确立针灸调气的有效性和临床意义。1气与气的运动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从自然观的角度指出人是物质的,是靠天地之气而生养的。气又是运动的,人作为一种物质体,是气运动的一种形态,通过生、老、病、死而体现,这就是气对于人体的最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9.
"中气"肇始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认为"中气"为中焦脾胃之气,即包含脾气和胃气,又有认为"中气除脾胃之气外,还包含肝胆之气"者。笔者认为,"中气",位居中焦,乃气按分布部位所划分,具有吸收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的功能;主气机之升降出入,有承上启下之功。"中气"斡旋则五脏安和。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保胃气”法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一部上承《内》《难》,下启后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古典医籍。论中有许多条文涉及了胃气,对胃气的保护和治疗均有独特见解。“保胃气”在《伤寒论》中不是一种单纯的治法,而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法则,它体现在伤寒病辨证论治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庆祥教授认为,"胃痛"的发生和发展主要由于"内"和"外"两方面因素,胃失和降或胃气郁滞则发为"胃痛"。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仓廪之官",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胃气郁滞不畅,脾胃气机不调则"不通则痛"。"百病生于气也",运用"调理气机法",通过纠正脏腑气机升降的不及、太过和反作,达到治疗胃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形体相依,功能互补,故而多合称、共治,且常以"胃气"代指脾胃之气。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以其居于人体正中的特殊位置,秉承中土的所有性质来承载化生出一身之诸气。而诸气又在不同方面对机体的正常运营不息提供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只有在保护好胃气的前提下,才能使诸气发挥完整的功能及作用。卫气、营气、宗气、元气等人身诸气都与胃气息息相关,透彻明析胃气与诸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根本上认清保胃气的重要性,从而能更好地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略论气为生命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的学说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对生命、健康、疾病和死亡的认识.笔者提出气为生命之本:其一,气是生命物质,是构成生命的本原,同时化生新的生命物质;其二,气是生命功能,是生命化生和持续的动力.气的种类繁多,有元气、宗气、营卫之气、大气、水谷之气等正气,也有浊气为代表的病态之气.其中,元气、宗气、营卫之气等四气在化生和维持机体生命中的作用最重要.笔者基于四气的概念、本质和功能进一步阐释:气为生命之本,气的盛衰有无决定了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形气神"理论是对《内经》重要的人体生理观的高度概括,统摄一切生命活动。形为气神之根,气为形神之用,神为形气之主,三者高度统一,功能相互依存。现有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治疗多集中在"治气"层次,"治形"层次未被重视,"治神"更被严重忽略。糖尿病肾脏病的论诒在"形"的层次上应填补真阴、益精补肾,在"神"的层次上应根据五脏形神一体理论治脏以达到调神目的,形、气、神同治是制定方药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浅谈胃食管反流病从气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在食管,但与脾胃肝胆诸脏腑功能失调关系极为密切;主要病邪为湿、痰、气、瘀,与胃失和降、浊物上逆密切相关.饮食失调、七情内伤是其主要病因;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是其基本病机;肝气犯胃、气郁化火是其发病关键;从气论治、调理升降是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6.
郑小伟教授在长期的教学与临床中认识到,中医所论之气,不仅有它物质性的一面,同时还具有功能性的一面。而在气理论中,脾尤为关键,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是诸气之本,元气之充。脾脏功能诸多,但以脾气的作用为核心,即脏腑功能的发挥依赖脏腑之气的激发;脾脏病证复杂,而以脾气虚弱为诸病之始,即脏腑的各种病证起于脏腑之气的异常;脾病之治应辨证论治而以健脾益气为关键,即脏腑病证之治以调气、益气为本。  相似文献   

17.
"形气神"是中医认识人体的思想理论之一,是意象思维的重要体现,三者相合构成人体,三者相互关联.从形、气、神3个方面探讨对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指导作用:治"形"是核心,为针对有形肿物所做的治疗;治"气"是基础,为针对无形功能所做的治疗;治"神"是关键,为针对心理情志所做的治疗,从而将国学原理、中医意象思维指导下的中医临床思想融入到西医临床诊疗中,以此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梳理《黄帝内经》中有关胃气的文献记载,总结凝练胃气理论的内涵。胃气是脾胃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是指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的精微之气,是以降为顺的胃腑气机。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情志护理3个方面阐述《黄帝内经》胃气理论对中医护理的指导作用,认为顾护胃气的原则体现于中医护理的各个方面,该理论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病之一。针对此病,甘教授认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基本病机,调肝、脾、肺三者之气是治疗之关键。临床证明此法疗效可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五气是中医学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其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不同,差异较大.《内经》中五气一词出现在很多篇章中,但名同义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含义:1、指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素问·天元纪》说:“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素问·至真要》说:“五气交合,盈虚更作.”《素问·六节脏象》说:“五令更立,各有所胜.”《素问·五运行》说:“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以上诸篇所言五气是指五运之气.五运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