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及不同临床亚型的感染情况.方法 110例IBS患者与11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抗Hp抗体,并对IBS患者按症状进行分类.结果 Hp感染率在IBS组为60.9%(67/110),对照组为45.5%(50/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各亚型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便秘型47.1%(8/17),腹泻型73.3%(11/15),混合型73.3%(11/15),未定型58.7%(37/63).腹泻型和混合型的Hp感染率最高,便秘型的Hp感染率最低.结论 IBS与Hp感染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Hp感染与IBS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及不同临床亚型的感染情况。方法110例IBS患者与11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抗Hp抗体,并对IBS患者按症状进行分类。结果Hp感染率在IBS组为60.9%(67/110),对照组为45.5%(50/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各亚型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便秘型47.1%(8/17),腹泻型73.3%(11/15),混合型73.3%(11/15),未定型58.7%(37/63)。腹泻型和混合型的Hp感染率最高,便秘型的Hp感染率最低。结论IBS与Hp感染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Hp感染与IBS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6例腹泻型IBS患者与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将46例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胺、思密达治疗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抗HP治疗2周,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腹泻型IBS组Hp感染率为53.5%,健康体检组HP感染率为51.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1.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泻型IBS与HP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亚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54例IBS患者、55例对照组,60例十二指肠溃疡,通过尿素酶实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及各亚型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组HP阳性率大于IBS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各亚型间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之一;IBS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IBS亚型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具有难以治愈、极易复发的特点,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传统治疗效果欠佳,导致人们越来越期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了解,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可能与IBS的发生有关,根除Hp可缓解IBS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也有其他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本文就Hp感染与IBS的关系做一综述,为IBS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兢  赵晓云  焦茜  王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12-1913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6例腹泻型IBS患者与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将56例H.pylori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胺、蒙脱石治疗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抗H.pylori治疗2周,观察其疗效。结果腹泻型IBS组H.pylori感染率为58.3%,健康体检组H.pylori感染率为51.1%,两组H.pylori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抗H.pylori治疗的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232,P>0.05)。结论腹泻型IBS与H.pylori感染无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 采用14C或13C呼气试验法或尿素酶试验法检测胃幽门螺杆菌;IBS罗马Ⅲ标准诊断IBS,有肠道症状者行结肠镜检查.HP根除采用PPI+胃三联,疗程为1周;停药后1个月13C或14C呼吸试验复查H P阴性者为根除成功;腹痛、腹泻、腹胀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视为IBS症状缓解.分析H P根除成功患者与根除失败者IBS症状缓解率的差异.结果 HP感染阳性者有267例,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5例,IBS发病率为39.3%;HP感染阴性者有106例,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8例,IBS发病率为26.4%;实验组I B S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感染与I B S分型:两组IBS-D、IBS-C、IBS-M、IBS-U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根除成功患者IBS缓解率与根除失败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之间存在直接相关.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BS 分型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亚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肠预激组,选择同时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将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肠预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给予蒙脱石散3 g、匹维溴胺50 mg,每日3次,治疗4周;研究组2在研究组1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肠预激组80例中有50例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率为62.5%,对照组80例中有3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5.5%,肠预激组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0%(21/25),研究组1总有效率为60.0%(15/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预激组4种亚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存在密切的联系,但各亚型之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没有显著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罗马Ⅱ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56例(观察组)进行C反应蛋白及焦虑抑郁量表(Zung自评量表和HAMD量表)分析。60例健康查体人群(对照组)进行C反应蛋白及焦虑抑郁量表分析,经统计学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与焦虑抑郁有相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差异有显著性,焦虑与抑郁量表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焦虑抑郁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胃相关理论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研究、临床实践三个方面对情志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发病机制和其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结论:心胃相关理论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深入研究必然对我们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对该病诊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屈他维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盐酸屈他维林80mg tid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嘱受试者每天记录腹痛、腹胀、排便急迫及排便费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发作频率。观察实验组服药期间有无头晕、恶心等不适,并进行严重程度的评估。治疗4周后评定患者的症状以明确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排便急迫感及排便困难等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开始服用盐酸屈他维林时,3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等症状,未给予特殊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盐酸屈他维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凯 《河北医学》2009,15(7):815-817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60例IBS患者,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20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的有效率分别为48/56、44/46、32/45、5/6,总有效率为83.4%。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是治疗IBS的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直肠肛门运动及直肠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测60例IBS—D患者,根据是否有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采用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消化道检测仅检测IBS—D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功能及直肠感觉。以2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增加腹压时,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IBS—D肛门括约肌净增压分别为(3.1±0.9)和(3.0±1.0)kPa,低于正常对照组(3.6±1.6)kPa(P〈0.05)。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IBS—D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性、顺应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压力、最大缩窄压、模拟大便时括约肌净减压、增加腹压时,肛门括约肌净增压,Hp阴性组与Hp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竞义(P〉0.05)。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大耐受性Hp阳性组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IBS—D直肠对容量刺激存在高敏感、低耐受、低顺应性和肛门自控能力减弱。Hp感染对IBS—D患者肛门直肠动力无影响,但可能影响IBS—D患者直肠对容量刺激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脑-肠互动机制及艾灸调节作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脑-肠轴与脑-肠互动、orexin、脑-肠互动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三者的密切关系,艾灸调节胃肠动力和镇痛作用机制。认为orexin及脑-肠互动对IB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脑-肠轴是艾灸治疗IBS机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病例均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肝郁脾虚型治以痛泻要方加味;寒热夹杂证药用乌梅丸加减;肠道津亏证用一贯煎加减;脾胃虚弱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未使用一切西药。结果治疗后临床治愈39例(40.6%),显效30例(31.3%),好转23例(23.9%),无效4例(4.2%),总有效率为95.8%。结论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试从中医五脏情志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现代研究认为本病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文章从中医七情与五脏相通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过激导致IBS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启宁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6):32-32,4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1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同时口服与来酸曲美布汀;对照组76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8.75%,有效率28.75%,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显效率46.06%,有效率;36.84%,总有效率82.9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