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匹罗卡品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I组)72例80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前房内注射低浓度匹罗卡品;对照组(Ⅱ组)90例104例未应用匹罗卡品,比较两组间虹膜根部切口大小适中率及瞳孔正圆率的差异。结果:I组虹膜根部切口大小适中率为96.25%,Ⅱ组为87.50%,I组瞳孔正圆率为93.75%,Ⅱ组为79.81%,两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匹罗卡品缩瞳,可准确地控制虹膜根部切口的大小和位置,提高手术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1%匹罗卡品眼液对LASIK术后早期远视现象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由于其安全、快捷、有效及手术设计的相对合理 ,被认为是眼科屈光手术最有前途的手术之一。本门诊在近 1年半的时间内完成的近 15 0 0例的L ASIK手术患者中绝大多数均在短期内就可以恢复到较理想的视力 ,但也有极少部分患者在早期内存在较明显的远视现象 ,尤其是近距离的工作很难完成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如何才能使他们尽快地恢复远近视力 ,笔者曾翻阅了大量的国内期刊杂志 ,发现对此现象还未曾有专门的治疗报道。我们在尝试使用 1%匹罗卡品眼液滴眼治疗后 ,发现治疗结果非常满意。现报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滴用1%匹罗卡品不同时间对球结膜组织的影响。方法 使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88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球结膜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定量分析。根据患者术前曾局部用药的不同时间分为1年以内(I组,40例)、1~3年(Ⅱ组,23例)和3年以上(Ⅱ组,23例)和3年以上(Ⅲ组,25例)共3组。结果I组对球结膜组织无明显影响;Ⅱ组显示球结膜下纤维母细胞和炎性细胞的数量轻度增多和淋巴细胞活化;Ⅲ组显示球结膜下纤维母细胞和炎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有些病例显示球结膜上皮增生,球结膜下纤维化或亚临床性炎症改变。结论 长期滴用1%匹罗卡品可对球结膜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炎性反应和纤维增生,尤其用药3年以上组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匹罗卡品对兔眼葡萄膜巩膜途径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形态学方面探讨匹罗卡品对兔眼葡萄膜巩膜途径的作用。方法:通过前房内注入微量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 isothiiocyanate-bovine serum albumin,FITC-BSA),匹罗卡品点眼后2,4,6,8,10和12h各处死家兔2只,摘除眼球作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确定睫状体、脉张膜上腔、前、后巩膜和脉络膜的荧光强度等级,并于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改变。结果:匹罗卡品点眼后眼压下降,点眼后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和前巩膜荧光强度均显著减弱,后巩膜、脉络膜无明显变化。光镜观察见睫状肌细胞间隙缩小。结论:匹罗卡品通过收缩睫状肌而减少房水从葡萄膜巩膜途径排出。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PACG),具有浅前房、窄房角、虹膜膨隆、晶体相对大、位置靠前、眼轴较短的解剖特点,但具有这种特点的眼,PACG的发生率究竟多高,什么时候发病,至今还不能作出确切的回答,也不能依据解剖特点,进行治疗和预防。即使一眼已确诊为(PACG)时,其对侧眼是否千篇一律的作预防性虹膜切除术,意见也不完全一致。有的作者  相似文献   

6.
曹嵘 《眼科新进展》2001,21(6):460-460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连续应用匹罗卡品滴眼液超过3a以上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 6 5例 97眼 ,男 5 7眼 ,女 40眼 ,开始用药年龄 17~ 74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72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2 5眼 ;曾接受手术者 5 3眼 ,未曾手术者44眼。用药前已存在粘连者不在本文分析之内。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建立专门病案记录 ,由青光眼专科门诊医师负责记录用药浓度 ,每天用药次数及持续时间、青光眼类型、用药前治疗情况 ,其他并存眼病。眼专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角膜、前房角检查、虹膜有无粘连、粘连位置和范围、瞳孔大小、形状及晶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术前长期滴用1%匹罗卡品与小梁切除术效果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8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按局部滴用1%匹罗卡品滴眼液累计时间不同发为3组,均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对眼压、视野、滤过泡、滤过瘘口及虹膜粘连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术后3组间统计比较,眼压(P<0.05)、视野(P<0.01)、滤过泡(P<0.05)、滤过瘘口(P<01)、虹膜粘连(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用药3年以上对小梁切除术效果有明显影响。结论 术前长期滴用1%匹罗卡品与小梁切除术效果密切相关。闭角型青光眼应缩短术前用药时间,早期手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匹罗卡品对正常眼压老年人眼前段结构变化影响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对比窄前房角和宽前房角老年人眼前段结构的形态特征.方法 根据房角镜检查,选取具有窄前房角的患者21例(32眼)和宽前房角的正常志愿者20例(30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2组滴10 g·L-1匹罗卡品滴眼液前后房角结构指标进行观察并运用专用软件给予测量.结果 窄角眼滴匹罗卡品后表现前房深度减小,虹膜厚度变小,小梁虹膜角增加,房角开放距离增加,睫状体厚度增加,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增加.宽角眼滴匹罗卡品后表现前房深度减小,虹膜厚度变小,小梁虹膜角减小,房角开放距离减小,睫状体厚度增加,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增加.滴匹罗卡品滴眼液前后,2组前房深度、小梁虹膜角、房角开放距离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虹膜厚度、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和睫状体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罗卡品可以引起窄角眼前房角增宽,其时房角的改变依靠于滴药前房角的状况,它对正常眼压老年人的窄角眼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PRK、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对视力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瑞明  郭海科  郭露萍 《眼科》2002,11(6):342-34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及其与裸眼视力的关系。方法:采用EyeSys2000型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PRK、LASIK术前及术后10天,1、3、6、12及24个月时的角膜地形图并记录同期的视力。结果:角膜地形图显示术后切削形态随着时间延长,趋于规则,Simk的差值和等效值,PRK组和LASIK组术前与术后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偏心距离均在1.00mm内,术后裸眼眼力≥0.6,结论:在低、中度近视中,LASIK术后的偏心程度较PRK的稍重,引起裸眼视力偏低。  相似文献   

10.
由匹罗卡品引起的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移动幅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MOL)植入后由匹罗卡品引起的人工晶状体移动幅度。方法对2例(3眼)并发性白内障和20例(27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常规超声乳化术。术中植入1CU AIOL。术后1年,采用0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以及A型超声波测量仪两种设备测量前房深度:在使用1%匹罗卡品滴眼前与滴眼后各分别测量一次。每种仪器前后两次测量的差值即为1CU AIOL在眼内的移动幅度。结果两种仪器测量的1CU AIOL在眼内的移动幅度分别为0.46—1.48mm,平均为(0.72±0.14)mm(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以及0.58—1.66mm,平均为(0.84±0.22)mm(A型超声波测量仪)。结论1CUMOL植入后,可以明确地测定其在眼内的移动幅度;而这个移动幅度大约可以使人眼获得0.5—1.75D的调节力。  相似文献   

11.
角膜地形图的应用和分析(第三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颖  瞿佳 《眼视光学杂志》2000,2(3):191-192
第三讲 角膜地形图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近年来以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和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为代表的屈光性角膜手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通过激光对角膜组织的消融作用 ,重新塑造角膜表面 ,使之呈现为中央较周边平坦的形态 ,以有效降低角膜光学区屈光力 ,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討縮瞳劑對瞳孔中心位置的影響及其在PRK和LASIK術中舆激光切削中心偏移的關系.方法對46例(92眼)凝行PRK和LASIK手術的近視眼患者以1%及2%硝酸匹羅卡品眼液點眼,在角膜地形圖上自動測量縮瞳前後的角膜直徑、瞳孔中心偏離角膜光學中心的方向和距離.結果自然狀態成年近視眼瞳孔直徑禺水平徑3.86(0.93mm,垂直徑3.96(1.02mm.73.91%的瞳孔中心位于角膜光學中心的鼻上方,平均偏離0.22(0.10mm.1%或2%硝酸匹羅卡品眼液縮瞳後,瞳孔中心平均偏離0.16(0.05mm和0.20(0.10mm.瞳孔中心的象限分布比例舆縮瞳前無明顯差异.結論縮瞳使瞳孔中心相對于角膜光學中心的偏離减少,有利于减少PRK和LASIK術中激光切削中心大多向鼻上方的偏移.縮瞳的實際意義在于便于手術中心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14.
瞳孔大小对LASIK手术患者波前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在标准LASIK手术前及术后1月波前像差与瞳孔大小的关系,认识LASIK术后出现眩光、暗视力下降、光晕等视觉质量下降的原因。方法采用WFA1000型主观像差仪得到37例(72眼)近视眼患者LASIK手术前和术后1月大瞳(>6.5mm)和小瞳(2-4mm)的波前像差变化数据;然后用Matlab软件分析其结果,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像差与瞳孔大小密切相关,瞳孔越大,像差越大(p<0.01)。术后小瞳到大瞳的像差变化比术前更明显。在手术前,随瞳孔的增大,高阶像差中以彗差增加为主;手术后,随瞳孔的增大,球差的增加变得最显著。结论随着瞳孔的增大,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都带来了更大的像差,而且术后像差的变化更大,这与病人夜间视力下降和眩光的临床表现相符。瞳孔大小在像差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 L A S I K) 术中激光切削中心的定位方法、偏移程度、影响因素及其矫正。对照组 233 眼, 以入射瞳中心作为切削中心; 处理组331 眼, 以入射瞳中心的颞、下方各 03m m 处为切削中心。术后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后3 个月, 激光切削中心偏移量在对照组平均为 058m m , 721% 偏向鼻上方; 处理组平均为 039m m , 各方向所占比例之差别明显缩小; 偏移量< 05m m 者, 对照组为 300% , 处理组为 710% , 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 P< 001)。表明在 L A S I K 术中对固视光的特殊定位处理可明显减轻激光切削中心的偏移。本文还观测了偏心量对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视眼LASIK术后屈光度客观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目的:试图找一种简便、准确且不受调节影响的屈光状态判定方法,以佐证LASIK术后患者的视力表视力.方法:回顾分析400只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眼的资料.按照术前屈光不正等值镜度分4组(≤-3.00D,≤-6.00D,≤-9.00D,≤-12.00D).按照角膜光区直径分4组(5.5,6.0,6.5,7.0 mm).分别用角膜屈光度、全眼屈光不正度和角膜地形图3种方法评价.结果:屈光不正度-6.00D以下和光区直径6.5 mm以上者3方法的预期值和实测值的符合率在80%~95%.全眼屈光不正度检测法预期值和实测值的符合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χ2检验,P<0.05).屈光不正度-9.00D以上和光区直径6.0 mm以下3方法的预期值和实测值的符合率在70%~80%,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检验,P>0.05).结论:LASIK术后,-6.00D以下的近视眼用角膜屈光度预期值评估是简便可靠的,-9.00D以下的近视眼可用角膜地形图BFS预期值评价,电脑验光仪所得的屈光不正度受调节影响,有些眼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17.
18.
叶娅  沈政伟  尹禾  李婧  李丽  吴金桃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13-2115
目的:探讨在暗环境下瞳孔大小对对比度视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MFVA-100)及Allegroanalyzer波前像差仪测量42例84眼在暗环境中的对比度视力及瞳孔直径,以瞳孔直径的均值5.6mm为界分为两组,比较不同瞳孔大小范围时的对比度视力,并分析瞳孔大小与对比度视力的相关性。结果:在对比度25%和10%的情况下,瞳孔直径范围在(4.0~5.5)mm时的对比度视力分别为(0.158±0.097)及(0.374±0.099),优于范围为(5.6~7.2)mm时的对比度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对比度10%时的差异较对比度为25%时的差异小,在对比度100%和5%时,瞳孔直径范围为(4.0~5.5)mm与范围为(5.6~7.2)mm时两组间的对比度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瞳孔直径范围为(4.0~5.5)mm和范围为(5.6~7.2)mm时,随直径的增加,各对比度下的对比度视力下降,瞳孔直径与对比度视力有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直径的瞳孔在一定条件下可明显影响对比度视力,从而影响夜间视觉质量,对术前暗环境下瞳孔大小的测量,是决定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PRK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视力、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等的影响。方法:统计对比分析角膜上皮去除方法,炎症,屈光度等对上皮延迟愈合的影响,延迟组与非延迟组的视力及发生haze的差别。结果:1705眼PRK后274眼(16.1%)发生延迟愈合,最长达6天。炎症是影响愈合的最主要因素(57.3%)其次为上皮机械刮除范围过大等;近视屈光度高低无明显影响。术后半年,延迟组视力较非  相似文献   

20.
LASIK术后切削中心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切削中心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及与术前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仪对175例(340眼)LASIK术后随访6月以上的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测、分析,测量准分子激光切削中心相对瞳孔中心的距离,并与最佳矫正视力、术前屈光度进行比较。结果:切削区中心相对瞳孔中心偏离小于0.5mm者242眼(71.2%),0.5-1.0mm者77眼(22.6%),大于1.0mm者21眼(6.2%)。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2行者,偏心量小于1.0mm,发生率为7.8%;大于1.0mm发生率为38.1%,切削中心偏移致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与术前屈光度无关。结论:LASIK前后角膜地形图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及定量评估切削区偏中心问题。严重的偏中心切削是影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