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蜈蚣致中毒性肝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 患者,女,69岁。患腰腿痛多年,于2001年11月17日到某医院就诊,并连服中药25剂(每日1剂),每服5~10剂后处方药物即调整1次,但每剂均有蜈蚣2条,去头足入煎剂。病情时轻时重,身体无其它不适,后停药半年。于2002年6月初开始服用他人所传之“验方”:蜈蚣20条(大者,含头足),蕲蛇10g,全蝎1g,研末分7次服,每日1次。当患者服至第5d后,出现巩膜黄染,小便黄,腹胀,厌食厌油,全身皮肤瘙痒。于2002年6月  相似文献   

2.
生蜈蚣致过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叶×,女,四十岁,87年10月2日因风湿痹痛就诊。处方蜈蚣20g(民间验方)研粉吞服。调剂人员将生蜈蚣去头足研粉过筛,为便于服用,以空心胶囊每粒装1g,嘱每次服一粒,每日二次。患者上午服药一粒,二小时后  相似文献   

3.
1 动眼神经麻痹症 高某某 ,女 ,45岁。因打牌通宵后右眼睑下垂 ,头痛 ,恶心欲呕 ,大便结 ,小便黄 ,于 1 996年 6月 1 1日住院。查体 :右眼球上下运动障碍 ,右瞳孔散大 ,光反射减弱 ,调节反应差。核磁共振检查 :头颅平扫未见异常 ,诊为动眼神经麻痹。中医辨证 :经络阻滞 ,气血瘀阻。治以活络效灵丹合止痉散加味 :当归 2 0g,丹参 1 5 g,制乳、没各 1 0 g,蜈蚣 1条 ,全蝎 5g,法半夏 1 0 g,防风 1 0 g,干地龙 1 0 g,条芩 1 0g,陈皮 1 0 g,甘草 5 g,每日 1剂 ,服 3剂后 ,头痛消失 ,服 7剂后 ,右眼睑能上举 ,眼球能左右转动 ,以后上方随症加减继…  相似文献   

4.
山豆根中毒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摘要汤某某,女,46岁。因患咽炎,按1998年元月《文摘报》介绍治咽炎良方试服。方药为:归尾9g 白芍9g 玄参9g 山豆根9g 甘草6g 射干6g 。服3剂后,咽炎好转,继又服5剂,自我感觉良好。第3次按原方又配了8剂,于6月26日晚煎了1剂,将头煎二煎合并于当晚9点一次服完。服后大约10~15min,即胸闷恶心,手足发冷,全身冒冷汗,自觉头轻足重,头痛眩晕,下腹部隐隐作痛,立即出现喷射性呕吐,继而腹痛腹泄,四肢无力,视物模糊,呕吐不止,甚至连饮水都呕吐,连续腹泄6次,泄下水样便,大汗淋漓,脸色苍白,全身颤抖,继则全身不能动弹,失语,但自觉神志清楚,…  相似文献   

5.
过量蜈蚣引起不良反应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女,45岁,机关干部。因患面神经麻痹于1988年12月18日在北京某医院接受中医治疗。每日服中药一剂,每剂含蜈蚣4~5条,服药半月后出现胃部不适和胃痛,当时只给对症治疗。服中药至35天,累计  相似文献   

6.
<正> 1 三叉神经痛 谢某,女,48岁,1989年5月诊,自述左侧面部疼痛2年余,病发如电击,疼痛难忍,某医院曾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刻下脉沉细,舌质淡紫,服卡马西平等仅能临时止痛。治以温经通络,化瘀止痛,处方:桂枝10g,生白芍30g,茯苓、桃仁、红花、丹皮各15g,僵蚕、全蝎各9g,蜈蚣3条。服3剂,证略减,加细辛4g,水煎服,日服1剂,连投24剂,患者颜面疼痛完全消失。随访两个月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7.
临证拾零     
1 失眠顽疾用蜈蚣 笔者1968年6月27日诊一阳痿患者,投以七福饮加蜈蚣2条,白芍10g。二诊云:“阳痿略有好转,但数年失眠之症而愈。”后凡遇失眠患者,均加入  相似文献   

8.
药物组成及用法蜈蚣2条(去头足),琥珀3g。将上药共研细末,1岁以下0.3g~0.5g;2岁~3岁0.5g~1g,3岁~7岁1g~1.5g,7岁以上者1.5g~2g。临睡前用钩藤6g.蝉衣3g.薄荷3g 煎汤送服。病案举例孙某,男,2岁,1989年7月21日就诊。其母代诉:患儿半月前,被公鸡将面部啄伤,其后每到晚上熟睡之时即突然惊醒,手舞足蹈,甚者抽搐,啼哭不止。每晚一般发作1次~3次,曾服西药安  相似文献   

9.
来函摘登     
《新中医》编辑同志: 阅贵刊第35卷第7期第39页“蜈蚣带头足用致中毒性肝炎1例报告”一文,作者谓服用单方(蜈蚣大者20条,蕲蛇10g,全蝎lg,研末分7次服,每天1次),5天后出现目黄、溲黄、腹胀、厌食、肤痒、肝大、肝功能异常,诊为中毒性肝炎,认为是生用带头足之蜈蚣,且用量过大,是引起中毒性肝炎的主要原因。我以为引起中毒,不是带头足的问题,而是用量太大,且系散剂,因为所有  相似文献   

10.
金沙牛引起皮肤过敏性皮疹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广 《新中医》2002,34(5):73-73
孙某,男,51岁。因患肾结石于2001年5月3日在本院治疗,笔者在排石汤中配伍金沙牛2g,3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1剂后,皮肤多处皮疹,伴有痒感。患者于次日复诊,考虑为金沙牛引起过敏性皮疹,即在排石汤中去除金沙牛,并用抗过敏西药治疗2天痊愈,再服其他中药排石药未  相似文献   

11.
蜈蚣致过敏性反应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某,社队企业会计。1988年2月,因臂部疼痛年余而就医。体查:无红、肿、热之炎症,投用“乌头汤”加蜈蚣2条治之(蜈蚣研末冲服)。翌日,双脚皮疹隆起。急按药物过敏处理而愈。22日复诊时,患者述及不久前,某医曾用蜈蚣,服后出现过类似症状。遂用原方去蜈蚣服之。7剂尽,未发生药物反应而病愈。  相似文献   

12.
本组用本方:川芎12g,当归、白芷、僵蚕、蔓荆子、藁木、羌活各10g,丹参15g,毛冬青30g,蜈蚣2条。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96例,用麦角胺咖啡因片100mg/日3次,阿斯匹林0.5g,全天麻胶囊2片,日2次;口服.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法 川芎40g,当归、云苓各15g,陈皮、柴胡各12g,全蝎10g,蜈蚣1条,白芍30g,党参20g。 上方浓煎400ml,早、晚分服,日1剂,阴虚阳亢者加生地、钩藤;前额痛加白芷;巅顶痛加藁本。一般服上方3-6剂头痛症状即可缓解,然后将上药研成末,每次6g,每日2次,冲服,10dl个疗程,一般服2-4个疗程即可痊愈。  相似文献   

14.
笔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全蝎、蜈蚣、僵蚕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疗效较好 ,介绍如下。例 1 :周某 ,女 ,78岁 ,2 0 0 0年 9月 1 6日初诊。年初腰部腹部患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症 ,右侧腰部及脐腹部肌肉疼痛难忍呈痉挛收引及紧束样掣痛。诊见患者体形枯瘦 ,痛苦面容 ,语音低微 ,面部及腹部皮肤松驰 ,患部皮肤呈现紫红色淤斑 ,触之柔软 ,舌淡紫 ,苔淡白 ,脉象弦细。诊为气虚血淤 ,经脉阻滞。治以益气活血 ,通络解痉镇痛。处方 :黄芪 80 g,当归、赤药各 1 5g,桃仁、没药各 1 0 g,蝉衣、全蝎各 6g,僵蚕 1 2 g,蜈蚣 1条。3剂 ,每日 1剂 ,分 3次温服。服上…  相似文献   

15.
蜈蚣来源于蜈蚣科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之效。按90版《药典》规定,蜈蚣八汤剂剂量为2.5~4.5g,而目前临床应用蜈蚣却多是以条为单位,即使有些处方以克为单位,调剂人员也不得不使其改为条。受药材产地、喂养、捕捉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商品蜈蚣个体大小相差较大,我们在配方时,随机抽取同一批蜈蚣20条,按个体大小分为2组,每组10条,去头足及竹片后称量,结果大蜈蚣组总重量为14.1g,平均重量为1.41g,小蜈蚣组总重量为5.2g,平均重量为0.52g,两组蜈蚣每条平均重量相差近3倍。  相似文献   

16.
用丹参、毛冬青各30g,干根癀、玄参、鸡血藤、赤芍各15g、牛膝12g,当归、地龙、红花各10g.蜈蚣3条.甘草4g.当归、地龙、红花各10g,蜈蚣3条,甘草4g。发于上肢加桂枝、桑枝、姜黄,下肢加牛膝、鸡骨癀.网肢加柴胡、白芍、枳壳等。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肿胀初起、疼痛未溃用艾叶30g.干姜、菖蒲各15g.苏木、红花、花椒、透骨草、  相似文献   

17.
<正> 药物组成:黄芪80g、当归3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水蛭10g、全蝎10g、蜈蚣6条等(水蛭、蜈蚣、全蝎,为末冲服)。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随症加减:肌肉萎缩黄芪加至120~150g;痰滞加胆南星、白附子、竹沥水或膏;血压高者加石决明、草决明、夏枯草;血压低者加人参、淫羊藿;便秘加大黄。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法 头痛速愈汤基本方:川芎30g,生地黄20g,白芷、僵蚕、当归各10g,细辛4g,全蝎、生甘草各6g,蜈蚣2条。如伴眩晕者加天麻10g;伴烦躁易怒者加龙胆草6g;凡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期间服上方每日1剂,浓煎两遍,去渣取汁约1000ml,混匀,分2次服,连服4d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9.
<正>方药:枸杞子、菟丝子、桃仁、牛膝、山茱萸、白芍、车前子(包煎)各15g,肉苁蓉、当归、沉香、柴胡各12g,石菖蒲10g,干蜈蚣(研末分吞) 2条。用法用量:每天1剂,水煎服。15d为1个疗程。加减:心肾不交者,加知母、黄柏各10g,龟甲(先煎) 15g;肾阳亏虚者,加制附子8g,淫羊藿12g;肝气郁  相似文献   

20.
<正> 印某,男,13岁。1986年3月16日初诊。头痛、尿失禁1个月。刻诊头两侧疼痛,痛时小便正常,元头痛时小便失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用五苓散治之:白术10g,茯苓10g,泽泻15g,猪苓10g,桂枝6g。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3月18日复诊:药后头痛消失,小便正常。方药对证,继服六剂病愈。按:《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故头侧痛属足太阳经病变。《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云:“膀胱虚寒……重者为不禁”,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