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自发性椎管内硬脊膜外出血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男,44岁。于夜间零点左右无诱因突发腰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以右侧为主,未见向其他部位放射,2h后就诊时自觉排尿困难,行B超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4h后复查B超示右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予碎石治疗,但治疗后疼痛未缓解,于发病后约10h自觉双脚肿胀麻木并向双下肢近端发展,约14h后双下肢感觉完全消失,并不能自主活动。查体:神清,双上肢未见异常,T11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Babinski征阴性。行腰椎MRI检查提示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于发病后约20h行椎管探查术,取正中切口,暴露T8~L1棘突及椎板并咬除,见硬脊膜外广泛陈旧血块,以T11水平处血肿最厚,约0.8cm,清除陈旧血块约10m1,见硬脊膜有搏动,  相似文献   

2.
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a来经手术治疗的32例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病因、临床表现、MRI、DSA检查情况、手术治疗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病人中有26例直接手术清除血肿;6例先栓塞硬脊膜动静脉瘘(AVF)的供血动脉后,再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瘘口。随访2-9a。神经系统恢复到正常情况11例;有轻度神经系统改变但生活可以自理15例;需他人帮助者4例;2例因血肿压迫时间,术后双下肢瘫痪及尿留渚留未改善;本组无死亡。结论 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脊髓MRI检查是诊断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清除血肿减轻其对脊髓的压迫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大的、高血流量的AVF术前栓塞供血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男,52岁。主因双下肢乏力1 d,大小便失禁及双下肢瘫痪3h入院。患者1 d前坐长途汽车时受到颠簸后,自觉双下肢乏力,3 h前逐渐发展至大小便失禁及双下肢瘫痪。既往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5 a余,平素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 mg,1次/d。查体发现自耻骨联合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为0级。实验检查:PLT 150×109/L,凝血时间20 s,部分凝血时间51 s,均稍延长。X线片报告椎体未见异常,进一步复查CT报告为T11至L2有占位信号;诊断为自发性椎管硬膜外血肿,急诊行椎管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中发现T11至L2平面硬膜后方有条状血凝块,约有10 ml,清除后未找到明显出血处,下引流管后随逐层缝合切口。术后恢复较好,13 d后痊愈出院,出院时大小便正常,双下肢感觉正常,肌力5级。2讨论硬膜外血供有椎动脉分出的脊髓前后、动脉供应,脊髓静脉由软脊膜静脉丛经脊髓前、后静脉导入硬膜外腔的椎内静脉丛,再经椎骨外面的椎外静脉丛入节段静脉[1]。很难发生自发性血管破裂出血,该患者由于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血管壁脆性大;再加平素口服阿司匹林,影响了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延长了凝血时间[2];患者坐车时受到了颠簸,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自发性椎管内硬脊膜下出血的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例自发性椎管内硬脊膜下出血进行手术、保守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例保守治疗,5例患者手术。3~6 d开始双下肢肌力及括约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出院后2 a随访4例患者。疼痛及肌力完全恢复3例。疼痛消失、双下肢肌力Ⅳ级1例。4例括约肌均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自发性椎管内硬脊膜下出血的病因复杂,关键是早期诊断,MRI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尽早显微手术,可有效恢复脊髓功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自1869年Jackson报道首例及1897年Bain首例手术治疗以来,文献共报道几百例,2003年Groen总结文献报道538例。其临床症状多为急性发作,进行性加重,若不能正确及时处理,将导致永久性的脊髓功能障碍。我科2001年1月~2008年1月共手术治疗11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王文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53-6753
笔者收治颈椎硬脊膜外血肿术后脑脊液漏形成巨大皮下肌间隙囊肿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48岁。因颈椎硬脊膜外血肿术后伴头痛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于当地医院因颈椎硬脊膜外血肿(C6~7)行血肿清除,术后即出现头痛,为持续胀痛,坐起时加重,平卧时症状稍有缓解,1个月来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未予重视,1d前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下降,当地医院给予脊椎核磁及补液平卧等处理后转入我院。查体:颈后坐起时可见一囊状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发病率低 ,如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 ,致残率较高 ,一经诊断往往需急诊手术治疗 ,我科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3月共治疗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 8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13~ 76岁 ,平均 42岁 ,首发症状至就诊时间 14h~ 4d。1 2 临床表现  8例首发症状均为病变相对应部位疼痛 ,颈背部或腹背部疼痛 ,发病后 2h~ 2d出现病变平面以下功能障碍 ,产生脊髓压迫症状。 8例均有截瘫、排尿障碍 ,腹胀 5例。1 3 影像学检查  2例行脊柱CT扫描 ,断面可见椎管内脊髓背侧有高密度占位影 ,…  相似文献   

8.
高波  刘展 《中华护理教育》2010,7(3):128-130
总结了3例不同类型的急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术前密切观察病情进展及心理疏导,争取尽早手术治疗。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监测、体位护理、心理疏导、腹泻腹胀观察护理、排尿困难的观察护理、肢体康复护理。硬脊膜外血肿是一种罕见但致残率相当高的神经科急症,多数患者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本组2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1例完全康复,另1例由于术前血肿压迫时间长而导致肢体瘫痪;1例未进行手术治疗,经过缓解脊髓水肿药物及止痛药物治疗,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9.
廖穗祥  王善琛  夏虹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192-2194
目的:通过回顾我科2例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例1于入院后第2天行T8全椎板椎管内血肿清除术。例2入院后急行C3~7单开门 T1、2全椎板切除 血肿清除术。结果:例1术后次日疼痛症状明显消退,复查胸椎MR见血肿已清除。例2术后第3天出现排痰困难,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周后脱离呼吸机。结论:影响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预后的主要因素是从发病到手术减压之间的时间间隔。术前快速确诊以及尽可能缩短手术与发病时间之间的间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Acute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amatomas,ASSEH)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其病因隐匿,进展迅速,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脊髓功能不可逆损伤.我科1995年~1999年共收治5例ASSEH,占同期脊髓压迫征的0.92%.现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总结4例脊柱手术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加强生命体征及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时加强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同时指导肢体功能锻炼。急诊血肿清除术后1~7h,4例患者肌力、感觉均恢复到第1次术前水平。1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原存在脊髓变性需扶拐行走,其余3例恢复正常行走。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硬脊膜外脓肿黄思庆综述易章超审校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神经外科椎管内硬脊膜外脓肿为椎管内硬脊膜外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硬脊膜外间隙内有脓液积聚或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增生而造成脊髓受压。由于本病引起的脊髓损害大多急剧而严重,其疗效与诊断和治疗时间的早晚关系密...  相似文献   

13.
徐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212-7213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和硬脊膜下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subdural hematoma,SSSH)同属脊髓出血性疾病,在临床上很少见,及时手术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去除血肿以解除脊髓受压。我院2005—03/2008—08收治此类患者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导致硬脊膜外血肿(Spinalexlradural hema)双下肢瘫痪较为罕见.我科于1997年3月收治1例APL合并硬脊膜外血肿致双下肢瘫痪患者,经维甲酸,砷剂促分化诱导凋亡治疗30天后,病人双下肢逐渐恢复知觉,由瘫痪转为能扶着站立行走而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30例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管内肿瘤也称脊髓瘤,包括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脊髓及脂肪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根据肿瘤与脊髓和脊膜的关系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和硬脊膜外肿瘤三类.  相似文献   

16.
对斜疝术后硬膜外血肿致瘫痪1例分析。 1病历摘要 男,64岁。2005—12右腹股沟斜疝行斜疝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0.5h麻醉消散、双下肢运动、浅感觉恢复,1h再次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2h腹股沟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消失,尿潴留,留置尿管,继续观察。7h无恢复,CT检查示椎管内硬膜外血肿,9hMRI检查:T8~L1硬膜外血肿,以T12血肿最大,厚处达0.8cm。12h行后路全椎板减压血肿清除术,给予抗感染、激素冲击疗法、高压氧、神经生长因子等治疗。  相似文献   

17.
椎管内毛细血管瘤多由于胚胎早期发育异常,是椎管内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胸段,根据部位可分为硬脊膜外,硬脊膜下(包括脊髓内)两种.临床正确诊断较困难,多误诊为椎管内其它肿瘤.MRI及MRA多能提示脊髓受压、水肿及其病变本身的影像特征,且在能排除脊髓AVM样改变时应考虑到本病.作者收集了近几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MRI表现的认识,探讨MRI对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脊膜减张术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68例已行减压及内固定手术的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遗留脊髓功能障碍按Frankel分级:A级14例,B级36例,C级12例,D级6例。男43例,女25例,年龄16~57岁,平均34.6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4~26个月,平均(13±2.6)个月。在因早期减压不彻底、内固定不理想等原因需要二次手术的过程中,在去除了外在黏连压迫后,发现硬脊膜增厚变硬经观察3~5min仍无搏动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A组)34例患者行硬膜外瘢痕松解,对硬脊膜不做处理。硬膜减张组(B组)34例患者充分显露硬脊膜,选择发硬增厚明显的部位,用锐利刀片间断地行多排纵行长约1cm的小切口,深度为仅次全切透硬脊膜而保留蛛网膜,至有少许脑脊液渗出而不溢流,硬脊膜膨胀并恢复搏动。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至10年,平均为39个月。A组Frankel改善2级者4例;改善1级者7例,11例(32.4%)患者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恢复,主要是感觉恢复;B组Frankel改善2级者12例;改善1级者11例,23例(67.6%)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明显的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有所恢复;22例有明显的大小便功能恢复,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硬脊膜减张术有助于提高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肿瘤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和脊髓相邻近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血管等)的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的统称[1],可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内、硬脊膜外3种,大多为良性肿  相似文献   

20.
椎管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5%,多发于胸、颈段,腰段次之,可见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口0。椎管肿瘤也称脊髓肿瘤,包括发生在椎管内各种组织如硬脊膜、神经根、血管、脂肪组织、脊髓等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肿瘤。根据肿瘤与脊髓以及硬脊膜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以及硬膜外肿瘤。椎管肿瘤多属良性肿瘤,一经发现多需手术治疗。既往的椎管肿瘤多采用全椎板减压术,为使术野清晰,减压彻底,需切断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棘突及双侧椎板,有时还需切除部分关节突,这样在脊柱后部就会留下较大的骨性结构的缺损,对脊椎稳定性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术后也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患者远期可能会出现脊柱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