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观察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01—2004-01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加氧对气道湿化给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氧装置给氧,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情况、痰液黏稠度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PaO2、PaCO2、SpO2和呼吸频率治疗后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痰液黏稠度治疗后3d、5d、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吸氧装置气道给氧相比,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效显著,是明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它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气管切开是最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方法[2],而体位引流是治疗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后早期用微量泵向气管内持续足量泵入雾化液,不仅可以稀释呼吸道内的黏稠痰液,防止痰痂堵管,而且可以刺激呼吸道使痰液容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经皮微创气管切开(PD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06—2013-06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根据发病后行PDT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PDT组30例(发病后5d内)和对照组28例(发病后10d后)。评估2组患者2周后肺部感染评分(CPIS)、GCS评分、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早期PDT组2周后肺部感染评分(CPIS)、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D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降低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成功抢救十分重要,气管切开则是其有效措施[1]。我院1995年至2001年间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共对216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本文对此种急救措施在重型颅脑损伤抢救中的应用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6例,男性176例,女性40例,GCS评分为3~8分,颅内血肿、脑挫裂伤186例(手术172例),其中发生脑疝58例;脑干损伤30例。1.2气管切开的原因呼吸道内分泌物、血液、呕吐物潴留影响呼吸道不畅,可能引起窒息158例;颅脑挫伤短时间内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12例… 相似文献
5.
6.
7.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呼吸障碍与早期气管切开9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者,早期所管切开,以降低死亡率。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才行气管切开术。结果:早期气管切开者42例,死亡15例,非早期气管切开者50例,死亡3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气管切开术(Minitracheotomy,MT)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伴呼吸障碍患者167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微创气管切开术(MT),另一组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对比2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MT组比OT组手术所需时间短,出血量小,切口微小,切口愈合时间短,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MT组并发症发生率2.8%,OT组为14.0%,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 MT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多种优点,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过程中,可优先选用解决患者的呼吸障碍。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范喜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5):153-154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气管切开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25例气管切开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5例于手术后4~15d内死亡,20例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气管切开病人,在术后的护理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好吸痰的指征及方法,加强生活护理,降低术后病人的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收治5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6例早期气管切开,男113例,女43例,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6-8分93例,3-5分63例。气管切开后定时雾化吸入,及时吸痰,气管套管外口处覆盖1-2层干净湿纱布。结果:156例病人中,出院时基本生活能自理者56例,占32.65%;生活须人照顾者26例,占16.67%;植物状态生存者19例,占12.19%;死亡61例,占39.1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达30.50%,呼吸道不通畅,肺部感染是加重病情,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估计近期不能清醒者、有呼吸道梗阻者、肺部痰多与粘稠不能咳出者、合并颌面部及胸腹部损伤者、有呼吸肌麻痹者,应尽早作气管切开,加强护理。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和生存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以降低死亡率。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者行气管切开水。结果:早期气管切开者42例,死亡15例,非早期气管切开者50例,死亡3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魏飞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早期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收治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分别给予优化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观察分析2组血气变化及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动脉血压分压、氧合指数较对照组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吸痰方式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的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收治 5 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15 6例早期气管切开 ,男 113例 ,女 43例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 (GCS) 6~ 8分 93例 ,3~ 5分 63例。气管切开后定时雾化吸入 ,及时吸痰 ,气管套管外口处覆盖 1~ 2层干净湿纱布。结果 :15 6例病人中 ,出院时基本生活能自理者 5 6例 ,占 3 2 65 % ;生活须人照顾者 2 6例 ,占 16 67% ;植物状态生存者 19例 ,占 12 19% ;死亡 61例 ,占 3 9 10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达 3 0 5 0 % ,呼吸道不通畅 ,肺部感染是加重病情 ,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估计近期不能清醒者、有呼吸道梗阻者、肺部痰多与粘稠不能咳出者、合并颌面部及胸腹部损伤者、有呼吸肌麻痹者 ,应尽早作气管切开 ,加强护理。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治愈和生存率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家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65-66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因头部外伤所导致的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此类病人大都呈深昏迷状态,GCS评分3~8分.急诊抢救状态往往需行气管切开,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否规范,与病人抢救效果和预后有直接关系.我科2005-2008年共收治此类病人76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艳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5-6
目的比较微量泵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间断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滴入,湿化液为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对照组采用间断雾化吸入,湿化液为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比较2组病人湿化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刺激性咳嗽。结果治疗组湿化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刺激性咳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量泵持续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雾化吸入法,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9例,吸痰时,每根吸痰管反复使用,不注重无菌操作,根据经验使用抗生素;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例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57例,采取勤吸痰、翻身并保持气道湿化、行雾化面罩吸氧、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予以必要的营养支持以及及时予以足量有效的抗生素等措施。结果肺部感染发生率由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78.1%(132/169)显著下降到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的21.0%(33/157;P〈0.05)。出院时肺部感染治愈率由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43.9%(58/132)显著提高到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的63.3%(21/33;P〈0.05)。结论有效的吸痰、湿化气道,创造人工呼吸道屏障,消毒隔离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是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1-06~2004-06,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0例,其中行开颅术+气管切开术者201例,术后3d~4周出现吸入性肺炎18例,经临床观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死亡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大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后,常常不能自主排痰,气管切开有利于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常用的有效抢救措施。气管切开后约有0.2%~8.6%的病人发生气道大出血,其死亡率极高,国内文献报道抢救成功者很少。既往资料认为气道大出血均是由无名动脉破裂所致。回顾我科近12年共5例气道大出血病例,发现并非所有病例出血都来源于无名动脉。为了进一步明确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发生气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潜在危险因素,并防止其发生,我们将上述病例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流量氧气湿化在重症脑卒中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重症脑卒中行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气吸入及气道湿化,观察组应用高流量氧气湿化进行气道吸氧及湿化处理,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aO_2、PaCO_2、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量氧气湿化可提高重症脑卒中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且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并改善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0.45%盐水持续气道内湿化联合气道灌洗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0.45%盐水持续气道内联合气道灌洗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0.45%盐水持续气道内湿化的方式,观察2组吸痰后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试验组吸痰后血气分析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0.45%盐水持续气道内湿化合并气道灌洗湿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