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54例,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将其分为轻、中、重型三组,分别为82、88、84例;对照组为同期我院正常健康体检者85例。分别于伤后第1、3、5、7 d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检测血清NSE的水平。结果 轻型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型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组(>P<0.05)。>结论 血清的NSE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无创检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52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TCD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持续监测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血压(MABP)。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MABP与ICP、CP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I、RI与ICP正相关系数分别为PI:r=0.881(P<0.0001);RI:r=0.789(P<0.0001),ICP和CPP与PI、RI、Vd、Vm、MABP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PI与ICP,CPP与PI、MABP关系最为密切(P<0.0001)。结论 无创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可实时反映ICP和CPP的变化,可作为ICP和CPP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无创、安全、价廉的特点,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其颅内压(IC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GCS评分3~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HVHF,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患者ICP变化及预后。结果治疗组3 d、7 d及14 d时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 d、7 d及14 d时血清IL-6、TNF-α值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HVHF治疗可显著降低颅内压增高曲线,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血肿清除术后的疗效及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2012年3月到2013年1月收治符合标准的sTBI 45例,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根据体温控制水平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使用亚低温治疗仪联合冬眠药物将肛温控制在36.0~36.4 ℃,维持7 d后自然复温;对照组采用传统降温措施将肛温控制在36.5~37.7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MA、MDA水平。结果 观察组颅内压在治疗后3 d开始逐渐下降,7 d明显低于对照组(P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IMA及MDA水平均在治疗前最高,治疗后1~7 d逐渐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肛温控制在36.0~36.4 ℃对sTBI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MA 及MDA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4例脑震荡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开颅手术后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CEI)扰动系数的变化。结果 手术前,观察组手术侧CEI扰动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非手术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12~14 d,观察组手术侧、观察组非手术侧与对照组CEI扰动指数,两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侧术后2~11 d CEI扰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侧cei扰动系数术后2 d逐渐增加,术后4~7="" d达高峰,然后逐渐减低,至术后12="" 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侧CEI扰动系数异常波动共12例,CT示术区脑水肿11例;非手术侧CEI扰动系数异常波动共6例,CT示非手术区域脑水肿4例。结论 CEI扰动系数随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病程推移呈现动态变化,可动态评估患者脑水肿或血肿演变过程,指导临床颅内压处理方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测定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并探讨NSE含量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223例,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轻、中、重型三组,在伤后1、3、5、7d应用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血清NSE浓度水平,并结合ICP、CPP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其处理同颅脑损伤组。结果①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轻型组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组与轻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重型组与中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重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型组(P〈0.01)。②血清NSE含量与ICP呈正相关(P〈0.05),与CPP呈负相关(P〈0.05)。③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NSE浓度升高与脑损伤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颅脑损病情的重要指标;监测血清NSE水平联合ICP、CPP等指标,可更为准确地判断病情、评价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结合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的患者8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0.45%氯化钠溶液气管内持续滴液湿化组)和观察组(43例,盐酸氨溴索结合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房环境温度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气管切开处温度、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Ⅲ度粘痰和形成痰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Ⅰ度粘痰比例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明显增高(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发生刺激性咳痰、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盐酸氨溴索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系统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结合Lund概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Lund概念结合安宫牛黄丸等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3、7d后2组患者颅内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CPP水平,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1d后2组ICP、MCA平均血流速度、C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d观察组ICP、MCA平均血流速度、CP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治疗后1、3d2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给药期间观察组高热、抽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3个月观察组良好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结合Lund概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容积,提高脑灌注压,改善昏迷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颅脑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86例,实施改良大骨瓣减压术43例(观察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减压术43例(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预后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53%、9.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9.77%、27.91%;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 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对症治疗方案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指导液体和空肠管入量的管理;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根据其结果进行液体和空肠管入量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营养状况、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GC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GC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给予PICCO监测,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稳定血流动力指标,同时还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监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动态血清硫氧还蛋白1(TRX1)与颅内压(ICP)的变化情况,分析TRX1水平与IC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02濮阳市人民医院确诊并完成治疗的4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监测并记录2组患者颅脑损伤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膜瘤患者醛脱氢酶9家族成员A1(member of th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9 family A1,ALDH9 A1)、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膜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ALDH9 A1、ALDH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Ⅱ)及其受体(IGF-ⅡR)水平的差异,分析脑膜瘤患者ALDH9 A1、ALDH2蛋白表达情况与VEGF-A、MMP-9、IGF-Ⅱ和IGF-Ⅱ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LDH9 A1阳性和ALDH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值=70.533、86.724,P0.001);观察组患者的VEGF-A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6.866、-15.162,P0.001);观察组患者的IGF-Ⅱ阳性和IGF-ⅡR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值=101.538、112.258,P0.001);脑膜瘤患者的ALDH9 A1、ALDH2阳性表达率与VEGF-A、MMP-9水平和IGF-Ⅱ和IGF-ⅡR阳性表达率正相关(r=0.612、0.598、0.605、0.627、0.608、0.612、0.634、0.587,P0.05)。结论脑膜瘤患者的ALDH9 A1、ALDH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EGF-A、MMP-9水平和IGF-Ⅱ和IGF-ⅡR阳性表达率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比较7.5%高渗盐水(HS)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颅内压(ICP)及血压(MBP)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造模后A组采用快速输注方式、B组采用缓慢输注方式、C组采用先快速后缓慢输注的方式,比较给药前及给药后1-6h内ICP及MAP的变化。结果 (1)7.5%HS三种给药方式ICP均会下降(2)A、B、C三组在ICP最低值、药物起效时间、ICP降至最低用时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3)三组ICP降幅及用药前后MBP无统计学差异(P0.05)(4)生理盐水组输注前后颅内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1)7.5%HS不同给药方式均会降低颅内高压(2)快速输注组起效时间更快,维持时间最长,降颅内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 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规范护理程序,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结果 亚低温治疗24h后颅内压逐渐下降,脑组织PO2逐渐上升,伤后3个月亚低温治疗组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精心护理有助于改善亚低温治疗的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BO)治疗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HBO组44例和常规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抗感染等常规治疗,HBO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HB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伤后第1、5、10天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ɑ)、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颅内压(IC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伤后第5、10天,随着HBO治疗作用,HBO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IL-6、TNF-ɑ、CRP)、抗氧化指标(MDA、SOD-1)、颅内压(ICP)水平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伤后第5、10天HBO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Vs、Vm检测值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HBO组患者提高更加显著(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HBO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63.64%高于常规组的41.8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大脑血流状态、机体低氧状态、抗氧化水平,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2014-01—2016-01在我院治疗的102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实验组患者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良好率41.18%(21/51),病死率7.84%(4/51),并发症发生率15.69%(8/5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1.57%、23.53%和5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从而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后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颅内压(ICP)的相互关系,评价ONSD推测ICP变化情况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数据,通过重建头部薄层CT来测量球后ONSD,采用有创ICP传感器监测颅内压等临床数据;患者数据按手术类型分类为开颅手术组和单纯ICP组,分别应用线性及Logistic回归分析ONSD与ICP相关性及ONSD的评价效能。结果 48例患者平均ONSD=6.6mm(SD 0.5 4),平均ICP=12mmHg(SD6.5),ONSD与ICP呈明显线性相关性,其中手术组的线性关系更加明显,AUC=0.964,cutoff=7.1 mm,敏感性=100%,特异性=8 9%,P0.0 0 1,ONSD用于推测ICP效能较高,有统计学意义;而ICP组两者间无明显线性相关性。结论急性重症颅脑创伤开颅术后患者ONSD与ICP线性关系明显,可通过ONSD是否大于7.1 mm来推测ICP20 mm Hg,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 本组285例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中,A组160例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B组125例采用常规大骨瓣减压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术后骨窗脑组织嵌顿、脑移位、脑干变形扭曲、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GOS标准预后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能有效减少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人数,清醒时间,GCS评分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GOS评分、病死和植物状态比例,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清醒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觉醒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3疗程后GCS评分和3个月后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状态及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个疗程后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疗效,可能与高压氧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扩大血氧弥散半径、促进血管生成和侧枝循环建立、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状态、清除自由基、减少缺血区脑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