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胸椎腹侧脊膜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胸段脊髓腹侧脊膜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所有手术均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结果肿瘤全切62例(91.2%),大部分切除6例(8.8%)。术后1周神经功能障碍改善46例,无变化10例,加重8例。术后64例(94.2%)随访4个月。2年,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其中完全正常者55例;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胸段脊段腹侧脊膜瘤是治疗该病有效的方法,术中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57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结果肿瘤全切49例(86.0%),次全切除6例(10.5%),部分切除2例(3.5%),失访4例,53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改善45例(78.9%),无明显改善4例(12.3%),症状加重3例(7.0%),复发1例(1.8%)。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能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预测和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超声技术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肿瘤显微切除术,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自发肌电图监测和超声定位辅助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6例,星形细胞瘤1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或稳定9例,加重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措施,术中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超声技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切除术,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监测辅助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5例,脂肪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随访6~17个月,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恢复1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显微手术是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经病理学证实的髓内海绵状血管瘤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显微手术治疗,用Frankel分级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3年。术前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例,C级5例,D级8例,E级7例;术后1年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2例,C级3,D级7例,E级10例。术后症状改善18例(72%),症状维持不变4例(16%),症状加重3例(12%)。结论 MRI是术前诊断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式,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够使手术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髓内病变显微手术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26例脊髓髓内病变的临床资料,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手术全切除21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肉芽肿4例,胶质瘤7例,室管膜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后深浅感觉减退11例,深浅感觉障碍缓解15例;肌张力增高7例,偏侧肌力明显下降1例,排尿困难1例。脊髓功能稳定或改善24例,加重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很好地减少显微手术在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从而大大减少了因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管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椎管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髓内25例,髓外硬脊膜下6例;颈段10例,颈胸段5例,胸段3例,胸腰段5例,腰段8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6例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均全切除;23例髓内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除1例髓内肿瘤病人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稍差,其余病人神经功能障碍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3~36个月,行颈,胸,腰椎MRI及X线或CT复查,除2例椎板未复位,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外,其余脊柱稳定性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室管膜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49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辅助。结果 术中诱发电位结果:真阳性26例(26/29),假阳性 3例;真阴性 17例(17/20),假阴性3例。肿瘤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9例;无手术死亡。术后41例随访6个月至2年,神经功能改善31例(75.6%),无变化4例(9.8%),加重6例(14.6%);复发9例。结论 对于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术中采用SEP和MEP联合监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的方法、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部分切除,14例镜下全切除,术中有20例应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病理类型为室管膜瘤11例,星形细胞瘤7例,畸胎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多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各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2.8个月,随访期内1例肿瘤复发并死亡。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情况:16例较术前不同程度缓解,3例无变化,1例加重。结论术中针对不同肿瘤采用不同手术策略和技巧、应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我科2012年1月~2016年10月行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共61例,其中有34例联合应用SEP+MEP+EMG的电生理监测辅助手术,为监测组;27例未行电生理监测的手术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术前、术后14天(早期)、术后6个月(远期)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观察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术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IONM监测中报警的原因和其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IONM报警的临床意义。结果监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病理诊断和术前神经功能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组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1例,对照组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4例,监测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术后早期监测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0.0%,对照组为37.0%,监测组优于对照组;监测组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为8.8%,对照组为18.5%,监测组低于对照组;术后远期监测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5.3%,对照组为77.8%。监测组总体疗效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监测组有22例患者共出现35次术中异常报警,其中SEP报警10次,MEP报警8次、EMG报警17次。22例报警有20例为"真阳性"报警,2例为"假阳性"报警,12例未报警患者均为"真阴性",未见"假阴性"病例。本组SEP+MEP+EMG联合监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7%。结论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手术中应用SEP+MEP+EMG联合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和术中神经功能的保护,能提高手术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同时IONM也是估计患者预后的前瞻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中型听神经瘤的疗效及保护面神经的方法。方法 23例大中型听神经瘤(直径>2 cm)患者均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后对其面神经功能进行随防。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8例;面神经保留22例,保留率为95.7%;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1级3例,2级10例,3级6例,4级2例,5级1例,6级1例。术后所有病人随访3~24月,发生脑脊液漏者1例,长期昏迷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显微手术与面神经的电生理监测为全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并保留面神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术中监护下神经导航手术切除功能区及深部病变的疗效.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对32例脑功能区及深部病变病人进行正中神经N20、P25和胫后神经P40、N50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以及大鱼际肌和胫前肌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护,以指导手术操作.结果术后MR复查示均达到全切除.24例偏瘫病人中术后症状改善21例,17例癫癎病人中癫癎症状术后消失13例,12例失语病人中术后改善10例.术后未产生新的神经损害症状,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对于提高脑功能区及深部区域病变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5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均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取直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76例(89.4%),次全切除9例(10.6%);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80例(94.1%)。术后即刻、7 d、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面神经功能分级优良率(H-B分级Ⅰ~Ⅱ级)分别为88.2%、56.0%、41.9%、50.9%、68.6%、86.7%。结论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可更好保护面神经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 2012年12月46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监测组)及45例常规显微手术(对照组)治疗的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全切除75例(监测组38例,对照组37例);监测组和对照组出现新颅神经损伤症状发生率分别为0和11.1%、原有颅神经损伤症状加重比率分别为2.2%和1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和 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四脑室肿瘤患儿显微手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最大可能切除肿瘤,减少术中脑干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与术中彩超辅助下经侧裂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岛叶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与术中彩超辅助下经侧裂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电生理彩超组)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未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中彩超且经皮质入路切除的19例岛叶肿瘤患者为对照组。电生理彩超组术中神经电生理实时监测运动、感觉通路的完整性,术中彩超实时定位肿瘤及明确肿瘤切除情况,均采用改良翼点或扩大翼点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根据手术前后影像学分析,电生理彩超组手术全切率为66. 66%,明显高于对照组(15. 79%)。电生理彩超组中4例术后新出现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术后1个月有3例完全恢复,1例出现远期运动功能障碍。其中3例术后新出现语言功能障碍,术后1个月2例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明显好转。术前存在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术中彩超经侧裂显微外科手术岛叶胶质瘤,提高了肿瘤手术切除的安全系数和全切率,效果更为理想。且可以在完全切除肿瘤的同时,能有效的保护周围重要结构和血管,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16例动脉瘤手术中开展诱发电位监测,观察术中电生理信号改变与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 11例术中未出现电生理信号异常改变,5例术中出现了异常信号,其中信号未能恢复正常的4例术后均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诱发电位监测可实时了解颅内动脉瘤手术中有无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指导手术及评估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o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 dur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Methods SEP, BAEP or MEPs were monitored during operations on 16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raoperative changes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and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was evaluated.Results 11 patients without abnormal intraoperative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 changes demonstrated no new neurological deficits after surgery.However, in the left 5 patients, abnormal changes of intraoperative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were detected.Among these 5 patients, 4 with abnormal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which were not recovered intraoperatively demonstrated new developed functional deficits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Conclusion Dur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 the monitoring on SEP, MEP and BAEP is beneficial not only to timely detect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deficits resulted from intraoperative cerebral ischemia, but also to properly guiding surgical manipulation, and to reliably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outcome as we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中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高颈段椎管内肿瘤66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结果 66例中,11例出现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异常,其中8例波幅下降20%~30%,3例波幅下降>50%,均在30min后波幅恢复至20%以下;61例肿瘤全部切除,5例肿瘤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2个月,1例复发,1例再次手术。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