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的患者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水平比较明显下降.治疗前急性白血病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后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治疗后虽然还是高于对照组,但是有明显下降.结论 :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D-二聚体在高危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并明确诊断为高危性胸痛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44~78岁,平均(62.43±5.28)岁;体重指数(18.26~24.37)kg/m2,平均(21.34±0.98)kg/m2。统计高危性胸痛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的发生占比情况,测定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120例高危性胸痛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共53例(44.17%),主动脉夹层共38例(31.67%),肺栓塞共29例(24.16%)。肺栓塞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且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D-二聚体在不同病因所致的高危性胸痛中的水平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达较低,呈轻度升高,在肺栓塞患者中升高趋势最为显著,故临床上可通过检测高危性胸痛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来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种指标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选取4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中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各组组间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32,F=94.17,F=40.89;P<0.01)。随着病情的进展,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逐渐增高,以CDN组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为最高。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在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2016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126例肺栓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同数量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其实施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探究具体结果。结果: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较高,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加以检测,能够提升急性肺栓塞疾病检出率,可为医生临床治疗计划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临床意义极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离心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样本在同等转速下,分别离心5、10、15 min,选择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及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D-二聚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不同离心时间血液样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NT-pro BNP及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离心10 min血液样本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离心5、15 min血液样本(P<0.05)。研究组血浆NT-pro BNP、FIB、D-二聚体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离心时间对血液样本的FIB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控制好样本离心时间及转速对于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及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鞍山市某医院就诊的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研究组患者又按化疗后的临床分期阶段分为未缓解组(n=29)及缓解组(n=34),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时期(研究组化疗前后)未缓解组、缓解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未缓解组、缓解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未缓解组及缓解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未缓解组、缓解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未缓解组、缓解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此外,未缓解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缓解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视作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检测指标,可通过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以评估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D-二聚体的诊断效果。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年份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设为研究组,另选同一年份的5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验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D-二聚体水平,分析诊断效果。结果:经过检测,在基本状态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较高,对比差异P0.05;溶栓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对比P0.05,而其他时间段对比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对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一旦检测异常,要与X片、心电图、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诊断,提升诊断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王亚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22-5423,5425
目的 分析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5月,分别检测14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1例血清中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 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且其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冠心病早期发现的指标,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疾病诊断中ADA、PCT、D-二聚体、CEA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广东省仁化县人民医院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ADA、PCT、D-二聚体、CEA检测,对比两组ADA、PCT、D-二聚体、CEA水平,比较ADA、PCT、D-二聚体、CEA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结果研究组ADA、PCT、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PCT、D-二聚体、CEA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PCT、D-二聚体、CE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B型尿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受检者D-二聚体和荧光免疫法检测BNP,Hotgen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为(926±253)ng/ml高于对照组的(156±20.3)ng/ml;观察组BNP(681.64±245.47)pg/ml高于对照组的(40.85±26.27)pg/ml;观察组hs-CRP为(20.3±4.96)mg/L高于对照组的(2.7±1.6)m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3.47%,高于单个指标检测的阳性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BNP、hs-CRP水平明显升高,其对于鉴别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43例(COPD组),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AECOPD组),选取同期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进行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检测,观察比较三组的观察指标含量及阳性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组、AECOPD组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增高,且AECOPD组更为显著,而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AECOPD组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ECOPD组明显高于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病情评估及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的100例脑梗死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酶循环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对象的CRP、Hcy、D-二聚体的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脑梗死组CRP、Hcy、D-二聚体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Hcy、D-二聚体的血清及血浆浓度值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重症患者明显高于轻型患者,并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Hcy、D-二聚体的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时明显升高,为脑梗死的诊断、了解病情变化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1979~2011.01)、VIP(1989~2011.01)和万方数据库(1997~2011.01)有关文献,采用RevMan 4.2.2.0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6篇研究符合要求,纳入分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指标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深静脉血栓(D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将410例AIS患者分为血栓组(n=210)和无血栓组(n=200),另将18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P-选择素、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血栓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D-二聚体、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血栓组与对照组(P<0.05);血栓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血栓组的D-二聚体、P-选择素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应用后,检测的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96.6%。结论 P-选择素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诊断AIS DVT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脂肪酶、淀粉酶联合D-二聚体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与重症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的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的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症组,轻症组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及D-二聚体联合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两项指标联合检测(P<0.05)。结论血清脂肪酶、淀粉酶联合D-二聚体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准确诊断,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检测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又按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22例)和重症组(18例),选取同期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3组儿童D-二聚体、LDH、CRP、ESR水平。结果轻症组和重症组D-二聚体、LDH、CRP、ES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D-二聚体、LDH、CRP、ESR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D-二聚体、LDH、CRP、ESR水平能够辅助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诊断,并可评估疾病的进展,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参数MPV、D-二聚体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动性的评价。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扩散比浊法和自动血细胞分析系统分析及免疫比浊法检测65例活动期和36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53位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参数MPV、D-二聚体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其间的关系,比较临床严重程度对MPV及D-二聚体及CRP的影响。结果:(1)、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CRP及D-二聚体与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缓解期患者MPV较正常对照组也降低(P0.05),缓解期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型UC患者MPV、CRP及D-二聚体水平与轻中型患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V、CRP及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动性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血脂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01月~2013年01月收治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分别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检测,对其血清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三项指标结果分别是(7.90±2.51)umol/l、(15.00±2.88)mg/l以及(0.93±0.17)mg/l,和对照组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血清检测工作后,发现此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大小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方法 8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HbAlc)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即HbAlc≤6%的单纯糖尿病组46例和HbAlc>6%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43例,对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HbAlc>6%组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HbAlc≤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微血管病变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为二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0例入院检查治疗患者,其中ACS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即刻抽静脉血行常规检查以及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检测,统计学分析血浆D-二聚体与NT-proBNP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在ACS发生时明显升高(P〈0.01),两者间明显正相关(r=0.686,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