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Avastin)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移植瘤瘤体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免疫缺陷的RAG-KO小鼠,接种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胶质母细胞瘤U373-luc细胞7 d后将合格的载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PBS),低剂量贝伐单抗组,常规剂量贝伐单抗组,高剂量贝伐单抗组。每隔3 d记录各组小鼠重量,荧光成像系统每周2次测量颅内肿瘤体积随贝伐单抗治疗进程的改变。给药3周后,处死小鼠取材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的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小鼠处死前一天抽血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瘤体和血浆内VEGF水平显著下降,常规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前两周肿瘤体积明显减少,血管密度减低,但3周起肿瘤体积反弹。常规剂量与高剂量治疗组之间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贝伐单抗对人胶质母细胞移植瘤瘤体和血管生成早期有明显抑制作用,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血管密度,但随着治疗的延长,肿瘤生长反弹。接受高剂量和常规剂量贝伐单抗注射的载瘤小鼠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高级别胶质瘤是目前脑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采取诸多积极治疗方案,但患者预后仍不理想。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特别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术后辅助化疗药物成为研究热点。贝伐单抗能特异性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使肿瘤内部血管正常化,改善内部微环境,抑制肿瘤生长。本文就贝伐单抗在抗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治疗高级别胶质瘤化疗中的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等数据库等,检索日期为从建库至2019年5月。收集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以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为干预措施,对照组以单独化疗或单用贝伐珠单抗为干预措施。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8项随机临床试验,共2 586例,其中试验组1334例,对照组12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无进展生存期和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5);试验组客观反应率和严重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两组总体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胶质母细胞瘤的无进展生存期和客观反应率,但不能延长总生存期。此外,联合疗法可导致更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加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7~2009年收治胶质母细胞瘤患者48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行全脑分割剂量放疗,部分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放疗;同时联合化疗,方案是静脉滴注替尼泊甙60mg/(m2·d)+司莫司汀100mg/d,或口服替莫唑胺75mg(/m2·d)。结果肿瘤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无新增神经功能损伤33例,出现新的失语症状11例,新的肢体偏瘫症状10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56.25%,肿瘤复发时间平均6.8个月。结论全切除肿瘤+术后早期行放疗+个性化化疗可延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项研究提示其发生发展可能与放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过表达相关,放疗后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血脑屏障的破坏及血管源性脑水肿等变化都与之密切相关,而作为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的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应用于临床,本文就放疗后与血管损伤相关的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及贝伐珠单抗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动物实验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颅内肿瘤在临床表现、生物学特性、组织学分化和对治疗反应均有所不同.最为常见的为浸润性胶质瘤,可来源于星型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间变性星型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是高度恶性的星型细胞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老年人,其进展需要新生血管.血管生成过程的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在颅脑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特异性的高度血管化,GBM可作为研究肿瘤血管化生成过程和抗血管化治疗的模型.高度恶性胶质瘤发展迅速,预后差,局部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放疗)在提高生存率方面效果有限,而全身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的效果令人失望,胶质母细胞瘤的平均生存期只有50周左右.考虑到肿瘤生长对血供的依赖性,抑制有缺氧诱导的血管生成将是恶性胶质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1].  相似文献   

7.
正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脑肿瘤,其中位生存期仅为1年左右[1]。丰富的血管发生及浸润生长是GBM的典型病理特点,也是其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容易复发的因素[2]。目前除公认的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外,近年来唯一获得FDA批准使用脑胶质瘤治疗的抗血管药物为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3]。BEV是重组的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  相似文献   

8.
正高级别胶质瘤包括间变型胶质瘤(WHOⅢ级)和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胶质瘤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以及化疗。针对胶质母细胞瘤,Stupp方案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标准治疗方案——在最大程度保护脑功能前提下最大范围手术切除肿瘤,随后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放疗,以及后续的TMZ化疗[1];其中位生存期为14.6个月[1]。自Stupp方案报道以来,已近10年,虽然高级别  相似文献   

9.
影响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山东省三家医院1999-2004年经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05例胶质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因素,并通过Cox回归模型对筛选出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术后6、12、18、24个月的积累生存率分别为82%、52%、27%、1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术前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放疗、化疗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经多因素分析证实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放疗和化疗均能显著影响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其中放疗是最具统计学意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研究贝伐单抗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均采用大剂量伽玛射线照射,在1个月内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建模后,实验组大鼠采用贝伐单抗干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干预。通过对大鼠体质量、行为学评分、MRI检查和脑组织免疫组化检测,进而评估贝伐单抗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实验组体质量较对照组有升高,行为学评分增加(P0.05)。MRI检查显示:对照组可见大鼠全脑弥漫性肿胀,实验组可见脑室系统增大,水肿带消退。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可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CD34过量表达,实验组VEGF、CD34无表达,VEGFR2有少量表达。结论大剂量伽玛射线照射可在短期内迅速建立弥漫放射性脑损伤模型,证实贝伐单抗可通过拮抗VEGF的生物学效应来治疗放射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最常见、最致命的原发性脑肿瘤,各种有希望的化疗方案、靶向治疗方案相关临床试验竞相开展,替莫唑胺仍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一线化疗药物。尽管采用最大限度手术切除辅助同步放化疗和替莫唑胺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4.6个月。树突状细胞是已知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固有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是多种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载体。目前已开展多项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试验,本文对其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挑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贝伐单克隆抗体联合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替莫唑胺或拓扑替康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效果。方法4例复发或残留恶性胶质瘤患者,3例行贝伐单克隆抗体(10mg/kg)联合替莫唑胺[50mg/(m2·d)]治疗(分别治疗14、15和6个周期);1例给予贝伐单克隆抗体(10mg/kg)联合拓扑替康[1.20mg/(m2·d)]治疗3个周期。结果3例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2例完全缓解,1例肿瘤进展但疗效尚满意;1例残留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部分缓解。化疗期间,4例患者均出现Ⅰ度骨髓抑制现象,1例血清转氨酶水平轻度升高,2例发生轻度鼻出血。结论贝伐单克隆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或拓扑替康治疗复发或残留恶性胶质瘤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再程放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与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再程放疗联合贝伐单抗组(实验组) 15例,单纯再程放疗组(对照组) 16例。再程放疗处方剂量DT52~60 Gy,2 Gy/次,5次/周,共26~30次;贝伐单抗每次剂量300~400 mg、每3周1次。放疗中和放疗后1个月评估治疗不良反应;放疗后1个月评估治疗效果,随后每3个月评估1次。结果 实验组的近期有效率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7.9个月,平均总生存期(OS) 12.7个月;对照组近期有效率31.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0.2个月。结论 再程放疗联合贝伐单抗的近期有效率、PFS和OS比单纯放疗好,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两组的血液学毒性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小脑半球的胶质母细胞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脑膜瘤;目前首选手术治疗,且术后辅以放、化疗,其总体生存率与小脑幕上胶质母细胞瘤相似。本文报道丽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2月收治的1例左侧小脑半球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前诊断后颅窝占位,脑膜瘤的可能大,行"左侧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颅骨成形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辅以放、化疗;术后1年随访时,患者生存状态较好,且肿瘤未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血管肉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原发性颅内脑膜血管肉瘤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及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女,30岁,以"突发头痛伴左侧肢体麻木"就诊,颅脑影像学检查示:右顶叶占位。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术后放化疗以及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病理结果提示:血管肉瘤。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颅内脑膜血管肉瘤复发伴颅高压危象并出现肺部转移,再次行手术切除颅内病灶,于发病10个月后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原发性颅内血管肉瘤的发病率极低;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所在的部位、大小等有关;确诊方法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手术切除是治疗颅内血管肉瘤的首选方法,术后放疗、替莫唑胺化疗以及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s,GBMs;WHOⅣ级)是最致命的人类肿瘤之一,因其富集血管和弥漫浸润性生长,使得手术不能全切除,易在切除的肿瘤残腔周围复发。胶质母细胞瘤高度不均一性,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级的是肿瘤干细胞,位于  相似文献   

17.
胶质母细胞瘤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加深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认识,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68例胶质母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 57例手术全切,11例次全切除;术后常规全脑放疗,局部化疗20例,全身化疗30例。平均复发时间25.56周,平均生存时间12.93月。结论 CT和MRI图像上GBM有特征性改变。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为目前治疗GBM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17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Krause入路9例,Poppen入路8例。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放疗无效后行手术切除肿瘤;6例行脑室外穿刺引流术+肿瘤切除术,5例行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肿瘤切除术,1例行脑室穿刺引流+第三脑室造瘘术+肿瘤切除术。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1例因迟发性颅内出血死亡,1例梗阻性脑积水加重,2例眼球活动障碍。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生殖源性肿瘤6例,胶质瘤4例,表皮样囊肿1例,黑色素细胞瘤1例,脑膜瘤1例,松果体乳头状瘤1例,血管瘤1例,毛细血管性血管母细胞瘤1例,血管周细胞瘤1例。16例存活者术后随访4~58个月,平均(29.8±20.7)个月;术后8例行放疗,3例化疗,2例行放疗+化疗;12例无症状生存,3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半年内死亡,1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病理类型复杂,预后差异较大,治疗方法各异,但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的重要手段,脑室-腹腔分流术是解决继发性脑积水的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19.
胶质母细胞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的一类肿瘤,尽管目前对于胶质母细胞瘤可采取手术、辅助放射、化学药物等治疗方式,其预后仍然较差。新的起源学说认为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胶质瘤干细胞可能起源于脑室下区,并且与该区的神经干细胞相关。而这种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与其他干细胞一样,拥有极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并且可以通过这种DNA损伤修复作用来增强肿瘤对于放射治疗的顽固抗性。该文探讨通过抑制DNA损伤修复的关键酶来拮抗胶质母细胞瘤的放疗抗性,提高患者预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颅内肿瘤,尽管目前手术联合放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使得患者预后得到一定改善,但仍不容乐观,以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为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的标准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1]。而对于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患者,目前尚无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位生存期小于6个月[2]。此外,恶性胶质瘤患者往往同时存在由肿瘤导致的脑水肿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作为减轻胶质瘤患者脑水肿的重要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存在许多副作用,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