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云  王欣  齐惠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8):890-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05例疑似冠心病的病人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52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64例,双支病变48例,3支病变41例)。结果对照组及总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与对照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IMT≥0.85mm及(或)粥样斑块发生率来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为81.6%,敏感性为75.3%,阳性预测率为71.1%。结论测定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减少不必要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法对我院拟诊冠心病患者116例行高频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检测,并按照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为冠心病组(CAD)83例与对照组(CON)33例,分别按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累及支数做比较。结果颈动脉硬化患者罹患冠心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冠心病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具相关性,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接诊的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分析对象。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设为实验组;另一组患者采用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诊断,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诊断准确率上的差异。同时,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为参照对象,分析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老年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颈动脉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患者颈动脉壁的结构变化情况,具有安全、无创、便捷等突出优点,可以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筛查、诊断、预后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不同级别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月的心血管高危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观察组(60例,IMT≤1.0mm)与对照组(60例IMT1.1-1.5mm),对两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数目和心血管事件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估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操作简单,可参考价值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20例患者,均是于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老年冠心病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前者有60例患者,应用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后者有60例患者,应用心脏超声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诊断效果、检查结果。结果: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和诊断结果差异较大,联合组显著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效果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检出人数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更大,相比于应用心脏超声诊断的患者,接受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的患者诊断符合率与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高血压患者136例,全部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分组: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Hg)患者33例,高血压2级(160~179/100~109mmHg)患者60例,高血压3级(≥180/110mmHg)患者43例。136例高血压患者均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IMT测值分为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正常组。随后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斑块狭窄程度分冠心病组、斑块轻度狭窄组、正常组。应用统计学分析高血压、颈动脉超声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80.1%(109/136),其中IMT增厚39例(28.7%),颈动脉斑块70例(51.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75.9%(101/136),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72例(51.8%),轻度狭窄29例(21.3%)。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阳性符合率为81.4%(57/70)。高血压3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阳性检出率与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高血压1级组患者血,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冠心病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在高血脂患者颈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高血脂患者与64名健康体检者的颈动脉超声诊断进行对照分析;试验组纳入64例高血脂患者,对照组纳入64名健康体检者。对两组临床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改变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试验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阳性率及斑块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后两组IMT明显减小(P<0.05)。结论超声在高血脂患者的颈动脉检查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用药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进行诊疗的7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77例疑似患者,经冠...  相似文献   

9.
阮丽香 《医疗装备》2022,(23):35-37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依据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比较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内中膜厚度);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入组时的颈部血管超声参数,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参数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DAS检查结果显示,152例患者中,轻度狭窄82例(53.95%),中度狭窄49例(32.24%),重度狭窄21例(13.82%)。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内中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例患者中,45例接受手术治疗,107例接受药物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19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133例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未发生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医疗装备》2023,(7):77-79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颈动脉超声、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CTA单独及联合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统计超声、CTA单独及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效能。结果 200例患者中,DSA诊断阳性163例、阴性37例。超声、CTA单独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均较差(Kappa=0.224、0.258),超声联合CTA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41)。超声联合CTA诊断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且诊断效能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可对颈动脉斑块病变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新确诊的青年冠心病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青年人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生化检查和血常规检查结果.依据Gensini评分将观察组进一步分为A组59例和B组47例,对白细胞参数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吸烟史、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N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N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NL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NLR与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 评价颈动脉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62例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患者及20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大,随着冠状动脉病变加重,内中膜明显增厚,斑块指数增加,颈动脉斑块以硬斑多见,颈动脉分叉处(BIF)多发。结论 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密切,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是一种无创、实时又精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 331例因胸痛而疑有冠心病且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 ,其中冠状动脉病变患者 (至少一支主要冠脉和 /或分支直径狭窄≥ 5 0 % ) 2 2 6例 ,对照组患者 (任何一支主要冠脉或分支直径狭窄 <5 0 % ) 10 5例 ;并对它们进行血尿酸、血肌酐、血脂、空腹血糖检测。 结果  1冠状动脉病变组血尿酸值大于对照组 (P<0 .0 5 ) ,但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数及心肌梗塞事件无关。2冠状动脉病变组胆固醇值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胆固醇与冠脉狭窄程度及陈旧性心肌梗塞有关 ;3冠状动脉病变组空腹血糖值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但空腹血糖值与冠脉狭窄程度、支数及心肌梗塞事件无关。 结论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脂质、糖代谢异常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胆固醇水平也许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住院和社区冠心病患对有关冠心病知识的需求及所需信息的排序。方法:对北京市3所医院的住院冠心病患及生活在3个社区的冠心病患共10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有关冠心病知识的需求及对这些知识需要的排序。结果:住院患对冠心病知识需求的得分总分高于社区患。两类患均重视有关心脏解剖、生理、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用药、饮食、活动、心理因素等知识;但两类患对不同知识的需求程度各异,如住院患对心脏解剖、生理知识的需求高于社区患,社区患将冠心病风险因素置于知识需求的第一位。结论:住院的和社区的冠心病患对有关冠心病防治知识均有迫切需要,但对不同信息需求的程度不同。可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心电图(ECG)及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SCTC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7例冠心病患者的TTE、ECG及MSSCTCA检查结果,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做对照。结果 207例患者中,CAG检查165例为冠心病,TTE显示139例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ECG显示115例患者ST-T段改变,MSSCTCA显示149例患者显示异常。TTE、ECG及MS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39%、59.39%、87.89%和80.95%、59.52%、90.48%。结论 MSSCT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TTE和ECG,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个体危险度评估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冠心病个体危险度评估模型,用以预测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方法:复习献,确定各种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数学模型方法建立危险分数表,从而形成冠心病的个体危险因素评价模型。结果:建立了不同性别,年龄,行为,疾病,疾病家族史的个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危险分数表。将表中所列有关分数相加得出组合危险分数,借此预测该个体未来的冠心病发病危险。结论:新建立的冠心病个体危险度评估模型,适用于不同性别,年龄,行为,疾病,疾病家族史的个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析本院2006—2009年风湿性心瓣膜病,且符合换瓣手术指征、年龄50岁的患者130例资料。[结果]13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中合并冠心病18例(13.9%)。合并冠心病组年龄较非冠心病组大。冠心病组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者较多。[结论]高龄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是合并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心肌灌注诊断冠心病缺血心肌的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经核素灌注显像确诊为可逆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26例(观察组)及正常人15例(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心肌灌注诊断,根据静息、负荷灌注心肌图像的变化来评价两组病例的心肌灌注缺损性质,测量心肌密度,对比分析两组的测量结果。结果 对照组于静息及负荷下所对应的扫描期点心肌密度测量值对比无显著性(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于静息及负荷下所对应的扫描期点心肌密度测量值对比有显著性(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除了在平扫、静息延迟30s期点扫描的心肌密度测量值对比无显著性(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期点的心肌密度测量值对比均有显著性(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排螺旋CT心肌灌注诊断能有效地鉴别可逆性心肌灌注异常,与核素灌注显像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心肌循环血流信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内生性血浆类固醇激素水平与男性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8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浆睾酮 (TTT)、雌二醇 (E2 )及血脂 (含Tch、TG、HDL -c、LDL -c)水平 ,并与 60例健康男性对照。结果 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浆T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两组间E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性冠心病患者的TG、Tch、LDL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HDL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⑵TTT与LDL -c(r =-0 495 ,P <0 0 0 0 1)、TG(r =-0 3 69,P <0 0 0 1)、Tch(r =-0 2 83 ,P <0 0 0 1)呈负相关 ,与HDL -c(r =3 2 5 ,P <0 0 0 1)呈正相关。结论 低的血浆TTT水平可能是男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这可能与内源性TTT减少引起的血浆脂质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