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含量在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中的临床诊价值。方法选取56例浅表性胃炎,40例胃溃疡及3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析各组血清中PGⅠ和PGⅡ的含量,并计算PGR(PGⅠ/PGⅡ)的值。观察上述指标诊断胃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三组患者血清中PGⅡ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胃炎、胃溃疡组(P0.05);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三组患者血清中PGR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胃癌患者血清中PGR的水平明显低于胃炎、胃溃疡组(P0.05);采用胃蛋白酶原检测胃癌的阳性检出率高达81.2%,而胃炎和胃溃疡的检出率较低(26.8%、37.5%)。结论血清中PGⅠ和PGⅡ的含量对于胃病的检测具有重要辅助作用,尤其在胃癌的检测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胃溃疡患者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0例、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40例,比较各组血清中的PGⅠ、PGⅡ水平以及PGⅠ/PGⅡ(PGR)。结果五组PG水平比较,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血清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癌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间、对照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间、血清PGⅠ、PG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PGⅠ和PGR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6.80ng/ml和6.84,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2.25ng/ml和6.34。结论血清中PG在不同胃病中的表达水平有不同,对鉴别诊断不同的胃病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分为PGI、PGⅡ两个亚群,血清PG浓度反映胃液的分泌水平。利用血清PG检测进行早期胃癌普查,已在日本、芬兰等国家实施。目前国内外对于血清PG应用于胃部疾病,尤其是胃癌、萎缩性胃炎及溃疡,评价不一。本文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PG,评价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在胃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20例浅表性胃炎、20例萎缩性胃炎、20例胃溃疡及68例胃腺癌患者的血清PGⅠ和PGⅡ含量,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并结合病理和病情分期进行比较和ROC曲线分析。结果胃腺癌组患者血清PG I含量和PGR显著低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溃疡组患者PG Ⅰ含量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PGⅠ含量和PGR也较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和胃腺癌组患者的血清PGⅡ含量基本保持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血清PGⅠ含量和PGR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961和0.963(P均<0.05);胃腺癌患者PGR水平与胃腺癌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清PGⅠ含量和PGR对胃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血清学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2例胃癌、47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水平,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R),比较不同组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各指标筛查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及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较浅表性胃炎组下降,胃癌组的G17水平较浅表性胃炎组升高,萎缩性胃炎组的G17水平较浅表性胃炎组水平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GⅠ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PGⅠ<74 ng/m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75.0%,PGR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PGR<4,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0%和62.5%。PGⅠ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PGⅠ<91 ng/m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3%和50.0%,PGR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PGR<9,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和53.2%,G17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G17<6 pmol/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和63.8%。结论血清学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可以作为筛查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指标,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分别为PGⅠ<74 ng/ml,PGR<4,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PGⅠ<91 ng/ml,PGR<9。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早期常缺乏特异性表现,当出现明显消化道症状时,病情已进展为中、晚期,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目前临床上对胃癌的诊断主要以胃镜检查为主,但对亚临床患者尚不能作为普查手段。近年来已有多名学者报道了血清胃蛋白酶原(PG)测定作为胃癌初步筛查的有效性,本文通过检测26例浅表性胃炎、28例萎缩性胃炎、32例胃溃疡、29例胃癌患者和4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I、PGR)水平,以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36例非萎缩性胃炎、39例胃溃疡、31例萎缩性胃炎及42例胃癌患者血清PG1、PG2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非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血清PG1水平及PG1/ PG2比值(PGR)逐渐降低,以胃癌组降低最为明显,显著低于其他三组患者(P〈0.01),胃溃疡组血清PG2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其他三组血清PG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PG1〈70 μg/L,且PGR〈3.0为判断界值,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85.8%.结论 血清PG1及PGR明显降低可作为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一项血清学诊断指标,对于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和早期治疗率,从而降低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些欧洲和日本研究者提出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作为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筛查实验[1],在国内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测定正常人及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PG1/PG11(PGR)值,旨在探讨其在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诊断意义。1材料与方法1.1对象为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并自愿接受PG检查的患者共98例。入选标准:1个月内未服用抑酸药,1周内未用黏膜保护剂,无消化性溃疡、胃肿瘤、及慢性肝病等。需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根据是否患PHG将患者分为PHG组和非PHG组,每组3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和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肝功能分级、血清PG水平、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PHG组患者的肝功能差于非PH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PHG组和PHG组患者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降低,与非PHG组相比,PHG组患者的PGⅠ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相比,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PGⅡ水平升高,PGⅠ/PGⅡ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PG尤其是PGⅠ的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肝硬化PHG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PGⅠ、PGⅡ的水平及其比值变化,探索血清PG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胃癌患者(23例)、胃良性病变患者(69例)和健康对照人群(25名)的血清PGⅠ、PGⅡ的水平。结果胃癌患者组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低于胃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户〈0.05);胃癌患者组PGII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及胃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GⅠ对胃癌分类能力为80.6%,PGⅠ/PGⅡ比值对胃癌分类能力为73.9%;ROC曲线显示:PGⅠ、PGⅠ/PGⅡ比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77。结论血清PGⅠ的含量及PGⅠ/PGⅡ的比值改变,可以作为胃癌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的方法,探讨血清PG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总结临床使用血清PG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经验。方法将60例有消化道病变的患者使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清PG检测,计算PGⅠ/PGⅡ比值,然后以PGⅠ/PGⅡ比值正常与显著降低分为两组(A组显著降低,B组较为正常),检测30例健康对照组和30例胃癌组PG,最后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A组与胃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PGⅠ、PGⅠ/Ⅱ比值分别为(32.67±12.65)ng/μL和2.5±0.8,胃癌组分别为(28.34±16.32)ng/μL和2.1±0.5,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5.23±19.44)ng/μL和4.7±0.7]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别为(62.45±18.02)ng/μL和4.3±0.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镜检查发现A组56.7%的患者均出现癌变,但其病变部位转移的可能性小,预后较好,而胃癌组患者则容易转移,预后差。结论使用血清PG检测可以在早期发现胃癌病变,病变部位转移的可能性小,预后较好,而后发现胃癌病变的患者则容易转移,预后差。经临床研究发现,血清PG作为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2例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儿童患者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PCT水平分别为〈O.5、0.5~2.0、~10和〉10ng/ml4个等级。结果若以血清PCT≥0.5ng/ml为阳性周值,则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0.2%,阳性预测值为45.0%,阴性预测值为89.6%。结论血清PCT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清PCT水平高低可作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胃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病变,很多患者是有慢性胃炎过渡至萎缩性胃炎,最终进展为胃癌的,因而明确这一过渡过程中患者标志性血清指标特征是促进临床诊断工作改善和确保积极有效治疗的关键[1]。当前临床对胃癌的早期诊断主要通过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造影两大途径进行,胃镜检查结果一致作为胃癌临床诊断金标准广为推崇,但并不适用于筛查工作。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认为血清PG胃蛋白酶原指标水平的波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olri,HP)感染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正常人、32例幽门螺杆菌抗体(IgG)弱阳性的可疑患者、51例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患者及28例治疗转阴者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PG 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的测定.结果幽门螺杆菌抗体弱阳性的可疑组、阳性组血清PGⅠ、PGⅡ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率升高,PGⅠ/PGⅡ比值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转阴组同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血清PGⅠ、PGⅡ的测定可了解HP感染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Pyolri,HP)感染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正常人、32例幽门螺杆菌抗体(IgG)弱阳性的可疑患者、51例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患者及28例治疗转阴者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的测定。结果幽门螺杆菌抗体弱阳性的可疑组、阳性组血清PGⅠ、PGⅡ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率升高,PGⅠ/PGⅡ比值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转阴组同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血清PGⅠ、PGⅡ的测定可了解HP感染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血清HP抗体和胃蛋白酶原检测并接受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的住院患者88例,将尿素呼气试验和HP抗体同时阳性判定为HP感染组(56例),同时阴性判定为HP非感染组(32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PG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判断HP感染的价值。结果 HP感染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HP非感染组(P值分别为0.021、0.000),PGR低于HP非感染组(P=0.000)。男性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女性(P值分别为0.002、0.008),PGR男性、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GⅠ、PGⅡ及PGR判断H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8、0.785和0.789,PGⅡ和PG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57μg/L、9.27,敏感性分别为76.79%、75.00%,特异性分别为78.13%、68.75%;PGⅡ和PGR联合检测的AUC为0.829,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65.63%。结论 PGⅡ和PGR对判断HP感染有一定价值,二者联合检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联合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诊断萎缩性胃炎并发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实验组,根据感染情况再分为感染组23例与非感染组33例。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及PG水平,比较感染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及PG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降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感染组血清降钙素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G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感染组血清降钙素水平显著下降,PG水平显著上升(P 0. 05)。结论血清降钙素、PG水平与萎缩性胃炎患者感染状态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6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浅表性胃炎组)以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并统计PGⅠ/PGⅡ值(PGR),采用ROC曲线分析PGⅠ、PGⅡ及PGR在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及PGR水平均明显低于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血清PGⅡ水平则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及PGR水平呈明显降低趋势,PGⅡ水平则呈逐渐升高趋势,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GⅠ、PGⅡ及PG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766、0.889,取PGⅠ68.05ng/mL、PGⅡ13.25ng/mL、PGR3.09为临界值,各指标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分别为71.7%、81.7%、83.3%,特异性为81.7%、60.8%、84.2%。结论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均有明显改变,且不同年龄患者血清各指标差异明显。血清PGⅠ、PGⅡ及PGR水平检测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探讨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PGI、血清PGⅡ及血清PGI/PGⅡ(PGR)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分析了经消化内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疾痛者39例(24例为十二指肠溃疡,15例为十二指肠炎)及13例对照者血清PGⅠ 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即PGR.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溃疡组血清PGⅠ与PGⅡ均显著性上升(P<0.01).十二指肠炎组血清PGⅠ显著性上升(P<0.05),PGⅡ及PGR无明显变化(P>0.05).十二指肠溃疡组血清PGⅠ及PCⅡ水平明显高于十二指肠炎组(P<0.05).结论 测定血清PGⅠ、PGⅡ水平在十二指肠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