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9月我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方法吸痰。观察组35例,采取改良吸痰法。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早期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3d、第7d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吸痰法可持续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优于传统吸痰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6例)在受伤后12 h内气管切开,对照组(56例)在受伤后12 h后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控制率、控制感染的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控制感染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可以很好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感染容易控制,同时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早期与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CT)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126例行PCT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分为早期气管切开(E组)和延迟气管切开术(D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状况、PCT当日GCS及APACHEⅡ评分、住ICU天数、28 d ICU 的病死率和在院病死率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致病菌类型及机械通气天数等.结果 E组患者ICU留滞时间和机械通气的时间明显短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两组的28 d ICU 病死率、总病死率及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率也相近(P>0.05).D组肺部真菌感染却明显多于E组(χ2=5.178,P<0.05).结论 早期PCT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U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可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但对肺部感染发生率与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于确诊肺部感染后首日即予BAL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5日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预后指标[机械通气天数、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肺部感染持续时间及28 d病死率]的变化,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Pa O2、Pa CO2、Pa O2/Fi O2、IL-6、TNF-α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天数、ICU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肺部感染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严重BAL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BAL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氧合功能,控制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CT)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252例行PCT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分早期气管切开术(早期PCT组,n=122)和延迟气管切开术(延迟PCT组,n=130)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行气管切开术当天进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ICU留滞时间,28 d ICU病死率,在院病死率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致病菌类型、机械通气天数等。结果早期PCT组的ICU留滞时间和机械通气的时间明显短于延迟PCT组,P均<0.01,但两组的28 d ICU病死率及总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率也相近(P>0.05),但延迟PCT组肺部真菌感染却明显多于早期PCT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和肺部感染率无明显影响,但可缩短患者ICU留滞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并可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基础信息、病情评估、抗菌药物使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等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有33例(22.30%)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组中年龄≥60岁、有吸烟史、营养不良、抗菌药物联用、发生不良事件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昏迷时间、气管切开或插管病程、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资料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抗菌药物联用、不良事件、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昏迷时间、气管切开或插管病程、住院时间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风险高,肺部感染与患者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应用、不良事件、病情及侵入性操作等诸多因素有关,应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尤其注重循证护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吸烟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将其中30例无吸烟史患者归为对照组,30例有吸烟史患者归为试验组。分析吸烟年限与患病关系,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概率和感染控制状况及预后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感染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感染患者的控制率低于对照组,控制时间、总体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增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概率,降低感染控制率,延长感染控制时间,增加病死率,影响预后结果,需加大临床关注度并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后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予常规护理及干扰组42例予系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感染情况、护患纠纷、意外事件。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格拉斯哥评分(GCS)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意外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促进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苏醒和预防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ICU死亡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Karnofsky预后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转出ICU时,观察组的Karnofsky预后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专科护理质量,解决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实际问题,减少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迁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242例)及非肺部感染组(2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是否行开颅手术以及白细胞、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吸烟指数更高(t=-6. 691,P 0. 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偏低(t=6. 657,P 0. 001)、合并糖尿病(χ~2=8. 398,P=0. 004)及机械通气比率高(χ~2=4. 595,P=0. 032)、血白蛋白水平偏低(t=9. 104,P 0.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20包·年(OR=20. 926,95%CI:8. 956~48. 896,P 0. 001)、GCS评分5分(OR=0. 460,95%CI:0. 283~0. 747,P=0. 002)、合并糖尿病(OR=3. 640,95%CI:2. 041~6. 490,P 0. 001)、机械通气(OR=2. 387,95%CI:1. 307~6. 490,P=0. 005)、低白蛋白血症(OR=0. 284,95%CI:0. 178~0. 453,P 0. 001)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独立相关。结论吸烟指数高、GCS评分低、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及低白蛋白血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1(sTREM-1)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的变化对肺部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监测并记录术后1、3、5 d的血清PCT、CRP、ALB、sTREM-1及CRP/ALB水平,记录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肺部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者76例(38.78%),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6~13 d,中位数为7 d。无肺部感染组术后3、5 d血清PCT、sTREM-1及CRP/ALB低于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术后5 d血清ALB低于无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以及术后5 d血清PCT、sTREM-1及CRP/ALB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单独检测时,术后5 d血清CRP/ALB预测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约登指数、特异度最高,sTREM-1预测的敏感度最高;联合检测的AUC、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肺部感染诊断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修正(ASS)评分均与术后5 d PCT、sTREM-1、CRP/AL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术后5 d血清PCT、sTREM-1及CRP/ALB水平均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早期预测的有效依据,而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更有利于早期对肺部感染程度及病情进展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的128例患者随机分成早期气管切开组和晚期气管切开组,比较其肺部感染发生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TC)。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感染率显著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1、3、7、10天C-反应蛋白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第7、10天早期气管切开组PTC明显较晚期气管切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临床上结合CRP和PTC的动态数据观察,可以帮助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方向。方法 选择62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18例)、非感染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手术时间、术前血糖、气管开放时限、留置胃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等特征,分析其与肺部感染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气道开放时限高于非感染组(20.17±7.97vs10.36±4.92,P<0.05),GCS评分较非感染组明显降低(5.22±1.83vs7.61±2.52,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气道开放时限及GCS评分与肺部感染发生呈正相关(OR=0.741;OR=2.365,P<0.05);同时气道开放时限≥15 d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15 d者(64.7%vs26.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道开放时限、GCS评分是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发生率随着气道开放时限的延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79-3680
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选择2011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30例,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于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于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控制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时间和死亡率。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明显改善肺部感染情况,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预防感染加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感染率、病情恢复情况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的疗效高于对照组,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的发生率,促进病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CU内重型颅脑损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集束化护理策略的运用对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按时间段将建立人工气道≥48 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实验组给予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费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缩短,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次脑损伤(SBI)高危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8年6月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SBI及30例单纯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SBI组恢复良好43例(59.7%)、中度残废2例(2.8%)、严重残废3例(4.2%)、植物状态2例(2.8%)、死亡22例(30.6%);无SBI组恢复良好25例(83.3%)、中度残废1例(3.3%),死亡4例(13.3%).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I可加重原发性脑损伤,关系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应积极预防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深部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6-10月解放军第309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早期非机械通气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研究组采取改良深部吸痰法,即在吸痰管尖端超过套管末端0.5cm时减慢插入速度,直至患者出现呛咳反射或感觉到气管隆凸阻力时吸痰。观察两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吸痰时患者屏气时间、人工气道通畅程度及临床肺部感染积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结果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3、7d时的CPIS均高于气管切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吸痰时患者屏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人工气道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深部吸痰法可以降低传统气管切开吸痰造成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率,缩短吸痰时屏气时间,能够达到预防和减少肺内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周莉 《当代护士》2018,(5):80-82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家属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对照组出院1周内予以电话回访,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延续护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居家护理质量及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居家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居家护理依从性评分为(16.13±1.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44±1.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4,P0.0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肺部感染、便秘、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3例患者生活部分自理,高于对照组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微信公众平台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在气管切开早期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优化吸痰法,对照组35例在气管切开早期采取常规吸痰法.分析两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早期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血气分析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试验组动脉血压分压、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7例(20.00%)发生黏膜出血,对照组31例(88.57%)发生黏膜出血;试验组11例(31.42%)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23例(65.71%)发生肺部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临床常规吸痰方法相比,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结合浅部吸痰的优化吸痰方式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维持肺部正常通气功能,提高气道管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