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唐由之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眼科专家,有六十余年眼科临床经验。本文就唐由之教授视神经萎缩临床诊治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临床案例分析,以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医大师唐由之教授从医60余载,对多种眼科疾病认识深刻又见解独到。本文将对唐由之教授治疗干眼经验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唐由之教授治疗眼科疾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经验传承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出2012—2014年国医大师唐由之门诊病历中中药处方231张,对获取的处方中药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5集成数据挖掘功能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得到唐由之教授治疗眼科疾病的常用药物及其属性、分类,常用药对,核心方药组成。结果唐由之教授常用治疗眼病中药有生黄芪、炙黄芪、丹参、枸杞子、当归、覆盆子、白蒺藜等。四气五味方面常用温性药物、平性药物,甘味药物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聚类分析显示以欧式距离为12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为生黄芪、炙黄芪等;第二组为白蒺藜、沙苑子、车前子等。中药关联分析显示常用药物组合为生黄芪-炙黄芪;丹参-生黄芪;当归-丹参等。中药功效显示唐由之教授治疗此类疾病多用具有固精缩尿、明目、养肝明目、益气补中、补益肝肾等功效的药物。结论唐由之教授在临床治疗眼科疾病中坚持“气血理论”为指导,注重益气补中、补益肝肾。善于使用生、炙黄芪联用等方法发挥药对的作用。在治则治法和药物选用上互为作用。  相似文献   

4.
首批“国医大师”唐由之教授致力于眼科临床及科研近70年,为推动我国的中医眼科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临床处方用药过程中,善用制首乌、黄精,他认为,制首乌、黄精二者合用可收滋补肝肾,填精益血之效,同时,亦有阴中求阳之功。  相似文献   

5.
廉海红 《河北中医》2009,31(6):806-807
祁宝玉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顾问,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眼科研究课题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专家,《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委。祁教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曾先后师从于中医眼科名家唐亮臣、韦文贵、唐由之门下,深得诸老师之教诲和器重,对诊治多种眼科疑难重症,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唐由之教授作为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的学术带头人,在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的同时,将现代科学成就与中医发展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到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疾的学术体系。他创新发明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方法;扩大中医眼科望诊范围,提出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开创眼底疑难杂症从气血论治的新思路;研制"病毒一号滴眼剂"等成就,推动了中医眼科学科建设发展,发展了走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疾病的道路,推动了中医眼科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医眼科理论与技术的提高。唐由之教授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眼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3):144-144
<正>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导师彭清华教授任主编,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导师余杨桂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博士导师唐罗生教授、夏门大学大学医学院博士导师刘祖国教授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导师谢学军教授任副主编,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眼科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唐由之教授和原中华中医药  相似文献   

8.
变更启事     
经《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在京编委讨论并报请中国中医科学院批准,同意唐由之研究员辞去主编职务,改任名誉主编;庄曾渊研究员任主编;杨薇副编审任编辑部主任,并增补两名副主编,分别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韦企平教授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眼科吴烈主任医师担任。  相似文献   

9.
2022年7月28日,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唐由之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唐由之研究员是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眼科学术界享有盛誉。他对眼科领域中仍属难治的病种,应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运用中医眼科理论辨证论治,在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的临床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医眼科学术理论方面具有较多的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月12日,唐由之眼科发展基金成立暨启动仪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国医大师唐由之,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以及来自广安门医院、望京医院、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市眼科专科医院以及全国各省市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国医大师唐由之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泰斗,他在求学期间即开始对古老的金针拨障术  相似文献   

11.
<正>由祁宝玉教授编著的《祁宝玉眼科方药心得》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博士生导师唐由之教授作序,国家八五重大基础理论科研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题词。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视神经疾病诊疗中心于 2 0 0 0年 4月 6日在东方医院眼科挂牌成立。中心专家组由我国著名西医、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眼科、神经内科专家组成。特聘北京协和医院劳远、中国中医研究院唐由之教授为专家组名誉顾问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韦玉英、北京中医药大学祁宝玉、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高健生教授为专家组顾问 ,北京同仁医院宋维贤、东方医院王玉来、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沙凤桐、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雷嘉启教授等为专家组成员 ,诊疗中心主任由东方医院眼科韦企平副教授兼任 ,兼职秘书孙艳红医师。该中心在…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唐由之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医眼科的"气血理论",这一理论,全面而高度地概括了眼病的中医基本病机,能够卓有成效地指导中医眼科临床实践。本文介绍唐由之先生的这一理论,并将本人运用这一理论,在中医眼科临床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体会,与各位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14.
唐由之研究员从事眼科临床工作六十余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眼底疾病的辨证用药方面。本文从补虚善用子类药物,补气重视生黄芪和炙黄芪联用,养血以制首乌和黄精联用,内障眼病运用谷精草配木贼草,阳亢病人以灵磁石配石决明5个方面介绍了唐由之研究员治疗眼底病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唐由之教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经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舒阳  周尚昆 《新中医》2010,(9):130-131
<正>唐由之研究员为我国首批国医大师,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眼科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笔者师从唐老攻读博士学位,有幸在北京跟随唐老临床学习,亲聆教诲,获益良多。目睹其诊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经验丰富,疗效甚佳。特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 80周年诞辰及我国申奥成功的喜庆日子里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于 2 0 0 1年9月 1 5日至 9月 1 8日在北京召开 ,以庆祝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 1 6周年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 1 3周年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创刊 1 0周年。开幕式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滕秀云秘书长主持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主编唐由之教授致开幕词。参加大会的来宾有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梁菊生同志 ,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唐由之在中医眼科的成就。方法:列举唐由之在推广"白内障针拨术"为群众及领导人做手术并将改进后的"金针拨内障术"带到了广西和福建农村,建立中西医眼科医院及治疗其他眼疾的事迹和病例,探讨分析其学术观点及其所取得的成就。结果:率先开创睫状体平坦部作内眼手术,在临床实践中重视眼与脏腑和其他组织器官的联系。结论:唐由之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述评青光眼后房外引流手术的新思路睫状体扁平部切口手术———眼科手术史上的变革和创新………………………………………………高健生(1)专家论坛我国最早的白内障分类法及其临床意义…………………高健生张丽霞(43)中医眼科现代化初探……………唐由之张丽霞(63)论中医眼科与诊脉………………祁宝玉郝进(125)导读《秘传眼科龙木论》…………………高健生(187)临床研究中医抗青光眼手术的思路与方法———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唐由之(2)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冯俊巢国俊唐由之(5)睫状体平…  相似文献   

19.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是我国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专家唐由之研究员在白内障针拨术,针拨套出术的临床与病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提出的一种中医抗青光眼手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1睫状体扁平部手术切口被眼科界广泛认可 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眼科专家唐由之教授,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继承和研究了我国古代金针拨障术的进针部位,创造性地将白内障针拨术的切口定位于距角膜缘外的颞下方4mm处,经过20余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手术治疗白内障6000余例,证明了该手术部位的突出优点是安全的,简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