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行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获得随访的85例行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其中64例病人术后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A组),另外21例病人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B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2和3年肝癌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A组术后1、2和3年肝癌复发率分别为56.3%、75.0%和85.9%,B组分别为28.6%、61.9%和81.0%.仅术后1年复发率B组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2、3年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3.1%、43.8%和31.3%,B组分别为81.0%、61.9%和38.1%.B组术后1、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能够明显降低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塞病人术后短期复发率,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癌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5年来共收治176例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手术组32例,行规则或不规则肝切术并术中门静脉取癌栓,门静脉或肝动脉置泵术;介入组144例,经肝动脉栓塞化学药物治疗。结果 手术组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4%,50%,19%,术后常见并发症:暂时性肝功能不全44%(14/32),右胸腔积液31%(10/32),上消化道出血28%(9/32)等,无手术死亡。介入组0.5,1年生存率为35%,0。在介入组中,肝功能分级为I的患者34例在患者年龄,癌灶体积大小与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但其0.5,1年生存率(59%,0)显著低于手术组(94%,50%)。结论 PVTT患者能耐受手术者应积极肝癌切除并术中取栓治疗,术后经门静脉,肝动脉泵化疗或栓塞化疗能延长部分病人的生命,手术治疗优与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取除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取除术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价值。方法 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取除术治疗HCC合并PVTT的病人62例。其中,40例在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HAC)和门静脉化疗(PVC)。59例随访3年以上。结果 6例在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56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2、3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在手术后应用HAC和PVC组分别为46.2%、59.0%、79.5%和69.2%、51.3%、30.8%。在未化疗组分别为80.0%、90.0%、100%和30.0%、10.0%、5.0%。结论 非规则性肝切除和癌栓取除术是HCC合并PVTT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联合HAC和PVC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肝叶切除及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治疗32例PHCC合并PVTT,12例术后联合门静脉、肝动脉介入化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门阻断次数时间、并发生率、手术死亡率与同期50例无癌栓肝癌切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访26例,术后复发时间为2m~28m,术后是否化疗对复发时间有显著影响;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6.2%、38.5%、15.4%;术后化疗、术前肝功能状况对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结论肝叶切除+经门静脉断端或/和主干切开取癌栓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最有效的方法,改善术前肝功能及术后联合化疗对延缓复发、提高生存率意义重大;对于难以切除的PHCC合并PVTT应争取行TACE术,仍有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成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高,由于其术后高复发和高转移率,预后不佳,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数仍高居世界恶性肿瘤致死率的第3位[1-2]。HCC预后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肿瘤侵犯门静脉并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且肝癌患者PVTT形成发生率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实施手术切除联合术后门静脉化疗加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化前瞻性临床试验方案,选取术后确诊为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及第一级分支癌栓患者随机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行肿瘤切除+癌栓取出术,研究组术后经门静脉途径行PIAF(5-FU、阿霉素、顺铂,α-IFN)方案化疗,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治疗.随访观察复发或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2.5个月vs.7.0个月,P=0.007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选择(是否化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组肿瘤中位复发时间较对照组延长(7.0个月vs.3.0个月,P=0.0089);Cox多因素分析表明仅治疗方案的不同(手术后化疗与否)和AFP值对患者的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HCC合并PVTT患者,行肿瘤切除+癌栓取出术,手术后辅以经门静脉+皮下的PIAF免疫化疗是有效治疗HCC合并PVTT患者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外科手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放疗(RT)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7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TACE+RT治疗的37例HCC+PVTT病人和2014-2017年接受外科手术的125例HCC合并PVTT病人的临床资料,倾向性评分配对后,共入组27对病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外科手术组与TACE+RT组的生存时间相近(13.9个月 vs. 14.0个月,P=0.810);外科手术组1、2、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2.8%、33.3%、27.9%和16.2%,而TACE+RT组为56.3%、33.4%、27.3%和17.7%。匹配后,外科手术组与TACE+RT组生存时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10.0个月 vs. 13.0个月,P=0.520);外科手术组1、2、3、5年总体生存率为48.1%、33.3%、16.7%和11.1%,而TACE+RT组为51.6%、31.3%、22.3%和17.9%。按PVTT程氏分型(Ⅰ、Ⅱ、Ⅲ型)进行亚组分析,外科手术组和TACE+RT组的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组中Ⅰ型PVTT的生存优于Ⅱ、Ⅲ型PVTT(19.1个月 vs. 11.8个月,P=0.028)。结论 外科手术与TACE+RT治疗可切除的HCC合并PVTT病人的生存获益相近;手术切除可作为HCC合并Ⅰ型PVTT一线治疗方案,对于Ⅱ、Ⅲ型PVTT病人,TACE+RT可能是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早期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有不少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我院1996年12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2例。现将回顾性分析其诊治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2例,其中男138例,女24例,年龄18~79岁。其临床常见症状主要有肝区疼痛、消瘦、乏力和伴有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及门静脉高压症状。其中17例患者术前无任何临床症状,而是体检发现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无血流者26例,其余为不完全阻塞或门静脉分支栓塞,分支栓塞与肿瘤的部位相一致。1.2诊断与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  相似文献   

9.
肝内播散和远处转移是肝细胞肝癌(HCC)治疗困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门静脉癌栓(PVTT)是导致肝细胞肝癌肝内播散、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最重要因素。早期明确诊断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将有利于降低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从而提高HL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超声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普通探头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选择性门静脉内注射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60例。结果60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不同直径的肿瘤〈3 cm,3-5 cm和〉5 cm其肿瘤缩小率分别为:70.6%,63%和20%;38例(63.3%)患者癌栓缩小或消失。结论超声介入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治疗组(21例)、门静脉取栓组(12例)和姑息治疗组(30例),比较各组的生存期。结果综合治疗组、门静脉取栓组和姑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7个月、7.4个月和4.3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门静脉取栓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姑息治疗组。结论对于能耐受手术的门静脉癌栓病人应积极行肝癌切除术并术中取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150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及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对各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其中术后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2.3%、34.8%、21.7%。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肿瘤大小、肿瘤包膜、卫星灶、微血管侵犯、PVTT类型、术后病理分级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论对于术前血清AFP≥400 μg/L,肿瘤直径≥5 cm,肿瘤无包膜、有卫星灶及有微血管侵犯的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对较低。当门静脉癌栓累及到主干时,手术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7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手术切除加门静脉取栓术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效果。结果71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25.2d(11~60d),平均手术时间230min(95-420min),平均失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740ml(100-3500ml)和420ml(0-4600m1),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为8.7min(0-35min),术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5.3个月,1年生存率为51.7%,2年生存率为34.5%,3年生存率为6.9%。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均治愈,无围术期死亡患者。结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癌切除和门静脉取栓是安全的,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47例HCC合并PVTT患者于TACE后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癌栓处方剂量100~120 Gy,对比治疗前后癌栓长径、肝功能、AFP的变化。结果完全缓解无,部分缓解29例,总有效率为61.70%(29/47);术后癌栓长径明显小于术前(P〈0.05)。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47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3.45%、36.75%,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结论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HCC伴PVTT可明显提高疗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146例行肝移植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曾行肝切除术,8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予以排除.对其余12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分析影响患者存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12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中位存活时间为13.0个月,术后6个月、1年、2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8.1%、51.6%和29.7%.单因素分析表明,癌栓分级、肿瘤大体类型、肿瘤数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癌栓分级和肿瘤数目与患者术后累积存活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现阶段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行肝移植术远期疗效尚不满意,在供者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应限制应用.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微癌栓和肉眼癌栓对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Fan J  Tang ZY  Wu ZQ  Zhou J  Zhou XD  Ma ZC  Qin LX  Qiu SJ  Yu Y  Huang C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7):433-435
目的评价肝癌门静脉微癌栓和肉眼癌栓对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48例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门静脉无癌栓组(n=2528)、微癌栓组(n=416)和肉眼癌栓组(n=404),单因素分析肝癌门静脉微癌栓和肉眼癌栓对术后生存的影响,分析各组的生存率。结果单因素分析肝癌门静脉微癌栓和门静脉肉眼癌栓对术后生存影响的危险度分别为1.421和3.136;无癌栓组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97%、62.78%、49.88%、35.42%,中位生存时间为59.7个月;微癌栓组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42%、51.66%、39.25%、27.28%,中位生存时间为39.1个月;肉眼癌栓组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59%、25.97%、20.42%、11.33%,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结论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而肉眼癌栓的危险性远大于微癌栓;微癌栓阶段是影响术后生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Hu WJ  Liang LJ  Zhou Q  Peng BG  Yin XY  Li DM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25-1327
目的研究手术切除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对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和(或)一级分支癌栓患者分为两组,A组(n=29)行肿瘤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术后经门静脉行免疫化疗(5-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干扰素-α);B组(n=47)仅行手术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B两组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3%和52.7%.46.5%和20.2%,14.3%和5.8%,14.3%和5.8%.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5和6.0个月(P=0.010),其中无瘤生存分别为4.5和2.4个月(P=0.03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总生存期的因素包括化疗、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影响无瘤生存期的因素包括化疗和病理分级。结论HCC合并PVTT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经皮激光消融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Lu ZH  Shen F  Yuan GX  Shi LH  Zhong M  Yang JH  Guo J  Wu MC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9):566-569
目的 介绍肝癌门静脉癌栓激光消融治疗的方法,并探讨这一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24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30支门静脉癌栓进行经皮肝穿刺激光消融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癌栓支门静脉多普勒彩色血流图谱的变化及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腹水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30支门静脉癌栓支均无血流信号,术后1d有28支门静脉再次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术后7d30支门静脉癌栓支均观察到了多普勒彩色血流信号;术后30d有12支可观察到连续但不稳定的彩色血流信号,16支可观察到连续且稳定的再通血流信号;术后90d有18支可观察到连续且稳定的再通血流信号。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腹水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激光消融治疗有望成为一种疗效可靠、技术安全的门静脉癌栓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采用Habib~(TM) VesOpen血管内射频消融导管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内癌栓患者39例,采用Habib~(TM) VesOpen腔内导管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血液指标、甲胎蛋白、门静脉通畅及癌栓的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 3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血管穿孔、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2周、4周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功能除总胆红素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白蛋白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胎蛋白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原堵塞门静脉均有血流通过;术后8周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或MR检查,提示患者癌栓有不同程度变小或消失。结论采用Habib~(TM) VesOpen血管内射频消融导管经皮穿刺门静脉内癌栓射频消融具有可行性,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