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郭氏仰卧拔伸牵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予常规手法及牵引治疗,治疗组予郭氏仰卧拔伸牵引手法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7次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67/78),治疗组为94.9%(74/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郭氏仰卧拔伸牵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83例)和牵引对照组(37例),分别施以仰卧拔伸手法和颌枕吊带牵引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手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牵引对照组为91.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头痛和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推拿手法仰卧拔伸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86例颈型颈椎病门诊患者,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推拿手法仰卧拔伸法治疗,其余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颈椎牵引法治疗。比较患者颈椎病症状缓解程度及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93.1%(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仰卧拔伸法发挥中医推拿特色,有效达到舒筋活络的目的,对颈型颈椎病病变起到良好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4.
丁伟 《河北医学》2016,(1):125-128
目的:观察患者颈椎处于不同体位下应用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颈椎保持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体位下采用拔伸旋转手法治疗.观察三组患者颈椎病的症状体征、临床疗效、主观疼痛及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各组患者症状体征量表各项目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后伸位组症状体征量表总积分优于中立位组,中立位组症状体征量表总积优于前屈位组.治疗后,三组患者间总有效率及主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后伸位组优于中立位组和前屈位组(P<0.05);NDI评分后伸位组(0.18±0.07)显著低于中立位组(0.24±0.05)和前屈位组(0.29±0.06) (P<0.05).结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拔伸旋转手法治疗时,在20度范围内,患者后伸位的临床疗效优于中立位和前屈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部海桐皮汤熏蒸结合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将门诊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仰卧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枕颌带牵引,观察患者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蒸结合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能舒筋活血止痛,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既有药理作用又有物理作用、经济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侧斜角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牵引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仰卧前屈位牵引,观察组患者给予仰卧前屈位+健侧屈位牵引,2组患者每日牵引后均给予中药熏洗和中药塌渍治疗,共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量表评估患者的整体病情。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NPQ评分及症状、体征积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NPQ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NP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侧斜角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前屈位牵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间歇拔伸配合巨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间歇拔伸合巨刺法,对照组采用推拿合针刺治疗,2组治疗均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9.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拔伸合巨刺法能更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无颈曲反弓畸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前屈位牵引组(观察组)和垂直中立位牵引组(对照组),两组均配合电脑中频治疗,分别于首次治疗后30min,1,2,3周后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PRI总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屈住牵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佳体位。  相似文献   

9.
易倩  马长红  李萍  王颖  唐琳 《当代医学》2022,28(8):130-131
目的 探讨温针灸辅助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MPQ评分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强度(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角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辅助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仰卧拔伸手法为关键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该法治疗的4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治疗组,以颈椎牵引法、电脑中频治疗的3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对照组,两者做治愈率对比.[结果]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刘春志  杨利学 《广西医学》2021,43(17):2130-2132+2137
目的探讨定位牵旋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定位牵旋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JOA)田中靖久颈椎病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肩颈背痛及上肢放射痛情况、颈椎病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VAS评分、 JO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位牵旋复位法与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治疗均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但定位牵旋复位法的治疗效果更佳,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疼痛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肩痛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应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甲钴胺片加颈椎牵引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颈肩痛汤加减加颈椎牵引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评分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根据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肩痛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定位托枕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定位托枕拔伸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定位托枕拔伸法,对照组用机械牵引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10次)治疗,治疗组痊愈率46.7%,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率28.3%,总有效率8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定位托枕拔伸法治疗颈椎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屈10°~20°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及颈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垂直0°牵引,观察组采取前屈10°~20°牵引。结果:治疗后两组直观模拟量表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前屈10°~20°牵引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部功能,疗效优于传统垂直0°牵引。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椎间盘的变形或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而表现出的临床综合征。邹云滨通过采用颈椎拔伸旋转复位与间歇牵引法对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通过比较各组病例治疗前后一般的症状体征、患者自测的疼痛、颈椎曲度等主要观测指标的变化幅度及改善率。来探讨2种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应,及安全性。并得出结论:颈椎拔伸旋转复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相对于颈肩歇牵引疗效更佳,而歇牵引法对改善疼痛症状则优于颈椎拔伸旋转复位法,二者均可改善生理曲度。但是由于临床样本量偏小以及治疗时间较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结果来看症状评分轻的、痊愈的、无痛的例数均少,因此对疗程的选择以及颈椎间歇牵引法和颈椎拔伸旋转复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各方面最终改善程度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葛根桂枝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单一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葛根桂枝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颈椎前屈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前屈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黄芪葛根桂枝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仅可取得满意疗效,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颈椎间歇性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间歇性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椎间歇性拔伸治疗组和单纯颈椎牵引对照组,于治疗20d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及颈动脉彩超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6.7%,对照组为76.7%.结论:间歇性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使患者颈部动脉血流状态恢复或接近正常范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疗法,观察组予以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优势(P<0.05);且两组治疗后在简易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NDI法、颈曲度值、颈椎关节位移指数、临床症状体征上比较,观察组也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之于颈椎牵引疗法的临床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脉冲治疗联合悬吊训练技术(sling exercise therapy, SET)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对颈椎生物力学及颈部肌疲劳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采用SET治疗4周,观察组采用脉冲治疗联合SET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疼痛程度、颈椎生物力学、颈部肌疲劳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颈椎前屈角度、后伸角度、左侧屈角度、右侧屈角度、左侧旋角度、右侧旋角度、颈部后伸肌群肌电积分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 IEMG)、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 MPF)、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 MF)均高于治疗前(P<0.05),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较低于治疗前(P&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差异,探讨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合适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病例实验前均拍摄颈椎CT片。患者分别接受前屈位、中立位及后伸位角度牵引,牵引前后均拍摄标准颈椎侧位X光片,测量牵引前后各节段椎间前、后隙高度的变化;对其中1位患者的颈椎CT片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并模拟不同角度受力下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不同角度牵引下椎间前、后隙高度的变化均以前屈位最为显著,从C2/3至C6/7,前屈位组各节段的椎间前、后隙高度增加值均显著大于中立位组和后伸位组(P﹤0.01),而其中中立位组又显著大于后伸位组(P﹤0.01),三者关系为:前屈位组>中立位组>后伸位组。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椎间后隙或是椎间前隙,均以前屈位增加最为显著。但与在体实验相比,后伸位受力分析却显示出几乎相反的结果。【结论】单从椎间隙高度增加的角度来看,前屈位角度牵引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最为有利,并可以推测,C3/4、C4/5节段病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能最适宜接受前屈位角度牵引;另一方面,建议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该慎用后伸位角度牵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