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采取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研究,总比例数120例,按照入院单双号分组,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60),一组为研究组(n=6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于此基础接受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护理,对干预2个月后两组相关指标予以分析,如GCS、苏醒率及神经递质因子等。结果 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DFS(功能障碍量表):干预后,研究组GCS分值与之对照组比高,DFS分值与之对照组比低(P<0.05);苏醒率、苏醒时间:研究组2个月后苏醒率相较于对照组高,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神经递质水平:研究组血液中NE(去甲肾上腺素)、ACh(乙酰胆碱)及DA(多巴胺)含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研究组压疮、肢体痉挛畸形等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8.33%,两组对比(P<0.05);脑功能评分:研究组脑功能评分相比之对照组高(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采取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功能状况,维持...  相似文献   

2.
董月青  张赛  李建国 《武警医学》2012,23(6):531-53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1岁。主诉:脑创伤术后昏迷3个月。现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车祸伤及头部,送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颞枕叶脑挫裂伤,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2 h后患者由嗜睡转为昏迷,一侧瞳孔放大,再次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颞枕叶脑挫裂伤,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左侧额叶脑挫裂伤、脑疝(图1)。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高压氧、电刺激为主对脑卒中、脑外伤及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昏迷状态的促醒作用。方法:根据昏迷量表(glasgowcoma scale,GCS)进行评分,分为轻、中、重度。回顾分析51例脑卒中、脑外伤及一氧化碳中毒持续意识丧失同时心跳存在(即昏迷)的住院患者治疗手段及苏醒率。结果:GCS为轻、中度一氧化碳中毒,脑外伤,脑血管意外23例,苏醒23例(100%)。GCS为重度28例:一氧化碳中毒16例,苏醒15例(93.75%);脑外伤11例,苏醒10例(90.91%);脑血管意外1例,苏醒1例(100%)。结论:昏迷患者的总苏醒率根据患者昏迷程度及病因不同,轻、中度苏醒23例(100%),重度苏醒26例(92.86%),促醒效果明显,对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36例的促醒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的促醒治疗 ,目前尚无成熟方案。国内报告治疗自缢、药物中毒及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 ,1月~ 1a促醒率约为 35 % [1] ;国外报告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 6月~ 1a ,意识恢复率约 1 6 % [2 ] ,疗效均不满意。我科自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 36例 ,经综合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6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5~ 5 5岁 ,平均 30岁。伤后 2h~ 6个月入院 ,GSC评分为 3~ 5分 ,其中原发性脑干伤 16例 ,继发性脑干伤 8例 ,广泛性脑挫裂伤 12例 ,血…  相似文献   

5.
吕有魁 《武警医学》2013,24(4):362-364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由Jennett和Plum[1]于1972年首次提出。其特征是患者完全失去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知,但仍保留睡眠-觉醒周期[2]。对PVS的治疗,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学及伦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余丹  崔璐璐 《武警医学》2012,23(8):715-718
意识障碍包括三种不同状态:昏迷,植物状态(vegetativestate,VS)和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近年来,随着各类意识评定量表的应用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意识障碍的认识以及诊断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7.
中频电刺激足三里对健康人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自1994年3月至1995年3月一年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8例(病因为严重颅脑损伤4例、脑出血2例、脑梗塞1例、脑膜瘤术后1例,其中昏迷时间最长为281天,其次为141天);治疗压力为0.2MPa,吸纯氧40分钟×2次,中间吸空气10分钟,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次数最短者20次,最长者86次。结果:本组8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全部清醒恢复意识。结论:高压氧治疗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有显著疗效。对治疗时间较长超过40次者,宜分阶段进行,并应注意加强营养供给。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的疗效,我们自1991年来用高压氧(HBO)治疗PVS16例,取得了总有效率为87%的显著疗效。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治疗次数及治疗时的病期有关,即年轻者疗效较高,HBO治疗在70次以上者疗效显著,病期越短疗效越好。文中对HBO治疗PVS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近期,我院高压氧治疗室成功救治一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患者,男,38岁,不慎摔倒,头部撞到地面硬物,在头颅左侧处有一6 cm×5 cm×2 cm椭圆形凹陷;患者当即昏迷,虽经我院外科手术治疗,但患者仍一直昏迷,继尔转入持续植物状态。经临床综合治疗2个月后,开始实施高压氧治疗。入舱前检查:患者外观似乎呈清醒状态,但对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电刺激通过升高细胞内游离钙激活成纤维细胞的盆腔电刺激机制.方法 SPF级8周龄的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0),电刺激组(n=50)和模型对照组(n=50).免疫印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内相关凋亡因子;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活性,激光共聚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的浓度变化;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12.
牙槽骨是骨骼中最活跃的部分,一旦牙齿缺失会影响牙槽骨的破骨与成骨间的动态平衡,为进一步避免破骨与成骨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影响临床的牙齿修复工作,笔者通过阅读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及报道,对电刺激促进牙槽骨生长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以期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多种骨骼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解决牙槽骨吸收问题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持续性植物状态张国瑾①关键词持续性植物状态认知醒觉中图法分类号R741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由Jennet和Plum于1992年首次提出[1]。其特征是患者完全失去对自身及周...  相似文献   

14.
病例男,22岁.2009年3月13日因外伤致"左侧硬膜下出血,脑挫裂伤,脑肿胀".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意识未恢复,被诊断为 "植物状态".患者于外伤后41 d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外伤后1年行"左侧脑室-前角心房分流术";外伤后两年半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前情况:患者呈植物状态,有无意识睁眼、闭眼、哭叫、肢体扭动,对疼痛刺激有强烈反应,表现为肢体扭动、抽搐等,呛咳、吞咽等反射存在.心率60~80 次/min,血压99~130/60~75 mmHg,已行气管切开(脑外伤后1 w),呼吸13次/min,吸氧情况下,SpO2约95%,余无明显异常.ASA分级Ⅲ级.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插胃管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 ,患者病情重 ,意识不清 ,不能自行进食 ,需胃管维持营养 ,水电解质平衡及必要的口服药物。但此类患者不能配合 ,加之传统胃管前端仅有 1~ 2侧孔 ,而且质地较硬管腔狭小 ,易阻塞。根据临床多年工作经验、教训 ,在使用改进的胃管插管后提高了下胃管的水平及成功率 ,现具体报告如下。1 材料制作1.1 自行制作一个胃管 :胃管选用口径为 0 .5cm乳胶管制作 ,形状为橄榄形绿豆大小 ,传统的胃管前端仅有 1~ 2个孔 ,且质地较硬 ,管腔狭小易阻塞。自制的胃管前端口径剪成V状 ,坡度不要太大 ,前端 15cm之间每隔 3…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进行昏迷促醒相关研究的现状。通过总结生理及不同病理状态下的针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fMRI证实了穴位与脑结构具有区域特异性;②针刺的促醒效果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③针刺疗法能够增强某些脑区的功能活动或局部血流量,从而影响人的生理功能。fMRI技术是研究针刺昏迷促醒机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1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穿戴功能性电刺激仪进行辅助步行训练,对照组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训练。分别于入组时、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进行10米舒适步速测量、简化Fugl-Meyer下肢评定(FM)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评定。通过统计学分析,考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FM分项中FM3(伸肌协同运动)治疗2周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后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FM总分及其余各分项在治疗2周和4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组内前后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米舒适步速测试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步速改善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电刺激均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功能性电刺激可能具有优于生物反馈电刺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对疲劳的改善效果. 方法 以9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记录额区(F3、Fz、F4)、中央区(C3、Cz、C4)、顶区(P3、Pz、P4)和枕区(O1、Oz、O21)共12导脑电信号在正常状态、疲劳状态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后状态下的数据,通过计算δ、θ、α、β频段的平均功率谱密度值G,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的脑电效果. 结果 对比正常状态,疲劳后δ、θ、α、β频段的G值上升,α频段G值的左右脑区不平衡性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后,δ、θ、α、β频段的G值下降,α频段G值的右脑区不平衡性减小. 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疲劳的改善有一定效果,脑电有明显的表征.  相似文献   

19.
董伟 《西南军医》2011,13(1):130-132
牙槽骨是高度的可塑性组织,是人体骨骼中代谢最活跃的部分。牙槽骨的正常生理代谢依赖于牙齿的功能性刺激,牙齿缺失后牙槽骨由于破骨与成骨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1],剩余牙槽嵴发生持续地不可逆地骨吸收,这为临床的修复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成为我们极待解决的问题。1812年,Horshorne首先用电刺激治疗骨不连取得成功,随后关于电刺激成骨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微量电刺激已被证实能影响机体骨代谢,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多种骨骼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包括骨折延迟  相似文献   

20.
孙莉  董建梅  杨毅  黄梅 《武警医学》2012,23(1):14-16
目的 探讨多重感觉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促醒作用.方法 将昏迷时间超过8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 3~8分的STBI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听觉(亲情呼唤、音乐疗法)、视觉、触觉、嗅觉、运动等多重感觉刺激方法进行干预,并采用GCS评估干预30 d后患者情况,随访并记录平均清醒时间、清醒率.结果 治疗30 d后,实验组GCS评分(10.22±3.59)明显高于对照组(7.94±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实验组清醒13例,昏迷时间4~35 d,平均(17.23±8.78)d,对照组清醒人数7例,昏迷时间8~41 d,平均(27.20±10.02)d.实验组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清醒率、平均昏迷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重感觉刺激对STBI患者有一定的促醒效果,对降低患者伤残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