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植入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共收治老年转子间骨折57例,采用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满意后,微创植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结果:57例均骨折复位良好,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优良率88%。结论:采用骨科牵引手术床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植入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患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研究组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口小,并发症少,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两种手术方法,防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实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骨外一科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计算机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B组患者给予人工股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5例(观察组),PFNA治疗39例(对照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近期随访(3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60.80±17.91)min,平均出血量(173.3±39.2)mL,术后1周VAS评分(3.51±0.54)分,平均下床活动时间(15.94±8.87)d,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7.8±12.1)分;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56.50±23.30)min,平均出血量(120.8±30.5)mL,术后1周VAS评分(2.33±0.13)分,平均下床活动时间(40.03±10.69)d,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91.8±8.6)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对增多,术后1周VAS评分较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缩短卧床休息时间,尽快恢复生活质量和信心,减少长期卧床所致全身并发症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仿真模拟步态周期垂直力下2018版AO31-A1.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获取一名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CT资料并在Mimics中重建股骨近端三维模型,在SolidWork中构建PFNA三维模型,将股骨近端模型与PFNA模型进行装配,导出至Hypermesh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总结手术技术,分析相关疗效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3月—2007年7月,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结果27例患者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70~300 mL,平均150 mL;下地时间2~15 d,平均8 d;完全负重时间9~14周,平均12.5周。所有患者获得Ⅰ期愈合,平均17.5周。1例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等并发症,其余患者均无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髋内外翻等并发症。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93%。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下床早、并发症少、内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国产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手术在全麻或腰持麻醉下进行,骨科牵引床上先闭合复位,C臂透视复位满意后,再行闭合穿针,完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2例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螺钉断裂、股骨头切割、内固定松动。2例高龄髋内翻,2例短缩畸形。根据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简便、固定牢固、创伤小、下床活动早、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后颈干角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单侧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从病历系统中提取数据,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Evans分型、骨折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长期卧床情况、骨质疏松程度、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Singh指数、股骨近端外侧壁厚度、手术至下地负重时间。术后1年颈干角与术中纠正后颈干角差值≥10°即判定为颈干角丢失,按颈干角是否丢失将患者分为丢失组和未丢失组。先对2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然后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术后颈干角丢失情况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18例患者,丢失组21例、未丢失组97例。2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情况、术前长期卧床情况、Singh指数、骨质疏松程度、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股骨近端外侧壁厚度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骨质疏松症、Singh指数1~3级、术前未抗骨质疏松治疗均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颈干角丢失的危险因素[B=0.349,P=0.007,OR=1.148,95%CI(1.313,1.571);B=0.515,P=0.001,OR=1.673,95%CI(1.463,1.814);B=0.218,P=0.015,OR=1.243,95%CI(1.052,1.529)],股骨近端外侧壁厚度为保护因素[B=-0.214,P=0.002,OR=0.807,95%CI(0.736,0.964)]。结论:合并骨质疏松症、Singh指数1~3级、术前未抗骨质疏松治疗、股骨近端外侧壁厚度偏小均可导致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颈干角丢失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3个月时髋内翻、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3个月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髋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相对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术中损伤小、术后易恢复、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佳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解剖型髓内钉(Zimmer natural nail,ZNN)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接受ZNN内固定治疗的6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05年5月-2007年2月收治的5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膨胀钉组和PFN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膨胀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77.20min,104.20mL和5.12cm,均明显低于PFN组(分别为108.84min,240.38mL和11.79c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膨胀钉组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低于PFN组(P〈0.01);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结论: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方法相比,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更加微创的内固定手段,早期临床疗效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0例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给予动力髋螺钉(DHS)加子钉内固定术33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27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多项相关指标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8个月至骨折愈合,平均16个月,无死亡个案;PFN组与DHS加子钉组相比,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内固定术比较适合高龄患者的骨质特点,较DHS加子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较适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中不同主钉长度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02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其采用的主钉长 度不同分为短钉组 52 例和长钉组 50 例,其中短钉组使用 170 mm 的内钉,长钉组使用 200 mm 的内钉。比较两组治 疗总有效率、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短钉组总有效率为 96.15 %(50/52),高于长钉组 94.00 %(4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输血率、住院天数、骨骼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手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短钉组并发症 发生率为 5.77 %,低于长钉组 8.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FNA 术中应用短钉和长钉治疗股骨 转子间骨折疗效均较好,且可以促进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但短钉疗效更好,可降低输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Gamma-3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Gamma-3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1%,未发生拉力螺钉切割出股骨头、患肢短缩、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 Gamma-3髓内钉可有效维持骨折稳定,术后早期锻炼,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间骨折(SFF)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56例SFF患者,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33~80岁,平均62.5岁,依据Seinsheimer分型:IIB型5例,IIC型4例,IIIA型12例,IIIB型9例,IV型15例,V型11例;均采用PFNA技术进行固定。结果:56例随访12个月~30个月,平均20个月,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时间14周(12~16周)。按照Kuderna改良Merle D'Aubinne评分标准,优25例,良2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86%。无感染、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PFNA技术是治疗SFF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微创,操作简捷,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前风险评估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70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与内固定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16例,死亡6例。术后随访58例(82.8%),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评定疗效,优良率81.4%(57/70例)。结论:围手术期的全身状况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和早期功髓锻炼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9年5月间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7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其中锁定钢板内固定组4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4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长短、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内科并发症及Barthel生活指数等方面的指标。结果:锁定钢板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9.2、17.5个月。锁定钢板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P〈0.05),在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内科并发症及Barthel生活指数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锁定钢板均为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锁定钢板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低、效果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分为髓内固定治疗组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均少于Gamma钉内固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换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功能恢复快、可早期负重,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IF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骨密度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骨密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IFF患者中手术效果较理想,能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23例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重建股骨距,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1例(修复组),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62例(对照组)。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及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始下床负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修复组优良率为95.08%,对照组优良率为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更早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