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纤维蛋白原以2~4mg/ml的浓度存在于人血浆中,关于纤维蛋白原分子的严格定义一直存在争论,同时分子结构及可凝固纤维蛋白原之间的联系也无一致的意见,然而一致同意纤维蛋白原的主要功能是它的可凝固性,因此沉淀可凝固纤维蛋白原已成为衡量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水平的重要尺度。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由肝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是急性时相蛋白之一。传统上纤维蛋白原水平主要是作为消耗性凝血病的诊断指标,但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它与心血管疾病、血栓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密切相关;高水平的纤维蛋白原是冠…  相似文献   

2.
纤维蛋白原测定对出血性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以及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的诊断、冶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方法较多.有定性法(如加热法,沉淀法,凝固法);半定量法(如稀释血浆凝固法,加热凝固法.改良加热凝固法,微量凝固法);定量法(如盐析双缩脲显色法,比浊法和定氮法)等。为探讨不同方法对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的不同,我们采用盐析双缩脲显色法与加热凝固法两种方法.对100例患者血样平行进行纤维蛋白原测定值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 本组观测对象系附属医院住院及门i#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病人,计]口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7,P<0.01)。结论NSCLC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液存在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反映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7,P〈0.01)。结论NSCLC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液存在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反映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是术前止血功能评估、溶栓监测必做的项目之一。目前FIB测定方法颇多,其中以凝固法为原理的血凝仪应用较为广泛,血凝仪使用的凝固法大致可分为2类:磁珠法和光学浊度法(包括透射和散射比浊法)。磁珠法以电磁感应为原理,通过检测血浆凝固过程粘度变化导致钢珠振幅的变化来确定凝固终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并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临床应改善缺氧、通气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对控制病情有益。  相似文献   

7.
妊高征是产科一种常见病,患的凝血系统活性及多种凝血因子含量明显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应用凝固法在ACL2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妊高征患健康孕妇、健康非孕妇的血浆进行了纤维蛋白原测定,研究妊高征患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为妊高征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非凝固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常规是在血清中定量检测。为防止体外纤维蛋白溶解,将蛋白水解抑制剂加入收集试管中。其余的止血筛选试验在普通枸橼酸血液标本中进行。如果用枸橼酸血浆能替代血清来检测FDP,即可简化常规程序。去纤维蛋白血浆的制作过程,采取凝血酶作凝固剂,于pH6.3及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加胰蛋白酶抑制剂(1mg/ml),室温下放置1小时,将固缩的凝块除去,用Tris-Hcl缓冲液将剩余液体调整到pH7.7。虽然作者可以从本法去纤维蛋白血浆中重新测得FDP,却不知道从血标本到血浆去纤维蛋白消耗的这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多数血凝仪是利用磁珠法和光学法的原理,以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为凝固终点。而磁珠作为纤维蛋白丝缠绕的载体,因其体积小,难以清洗,故一般作为一次性使用后即弃之。现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磁珠再生方法。 将已被纤维蛋白缠绕的磁珠,收集于小烧杯  相似文献   

1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制品中可凝固蛋白含量61008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焦丽华肖玲卢传兰郑世荣景明纤维蛋白原可凝固蛋白含量测定,《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称纯度测定且规定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但该法操作较繁琐,不利于快速检测中间产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基因型分析,并研究其致病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并进行常规出凝血、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性和抗原检测。对Fib的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采用Fib凝固率测定、纤维蛋白聚集曲线和电镜扫描纤维蛋白凝块等方法研究其致病机制。结果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凝血酶时间延长,Fib抗原正常、活性降低;其父亲表型与之相似。先证者及其父亲FGA基因第2外显子均存在A1211G杂合碱基置换,导致Fibα链Arg19Gly错义突变。western-blot检测显示,先证者及其父亲血浆Fib无异常条带出现。先证者血浆Fib凝固率为20.8%,凝血酶或爬虫酶诱导的聚集曲线严重受损,纤维蛋白凝块的纤丝直径大于健康人对照(P0.001),密度小于健康人对照。结论鉴定该病例为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ibα链Arg19Gly杂合错义突变导致Fib功能受损,为该病例及相应临床症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及在常见疾病中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采用血凝仪ACL300测定1 014例老年期和老年前期在正常和几种老年常见疾病状态下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进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通过对正常组和疾病组老年期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呈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纤维蛋白原不仅作为凝血因子,而且可作为应激因子,随年龄增高相应增高,并对疾病活动的早期发现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结直肠癌间关系。方法通过对53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与肿瘤不同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选取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可作为辅助诊断及判断病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是产科一种常见病,患者的凝血系统活性及多种凝血因子含量明显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文采用凝固法应用BE-Compact X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妊高征患者、健康孕妇、健康非孕妇的血浆进行纤维蛋白原测定,研究妊高征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为妊高征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多数血凝仪是利用磁珠法和光学法的原理,以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为凝固终点。而磁珠作为纤维蛋白丝缠绕的载体,因其体积小,难以清洗,故一般作为一次性使用后即弃之。现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磁珠再生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侯书杰  刘洋  南栗岩  才丽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39-1240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且大部分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1]。Hamsten等[2]报道因纤维蛋白原基因水平的变异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变占所有因素的51%,纤维蛋白原基因的多态性决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功能表达状态,基因多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测定结果及特征。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60例设为恶性肿瘤组,选择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恶性肿瘤组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恶性肿瘤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值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具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参考依据,也可用于预后评估,具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从正常查体人员中随机选择105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大于4 g/L者作为实验组,在同一人群中按年龄、性别11配比的原则,选择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小于4 g/L者作为对照组;深入现场,检测可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的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并随访比较了不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者一级亲属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体重指数,高脂肪饮食,吸烟,体力活动少,高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一级亲属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9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高纤维蛋白原者的一级亲属(6.1±0.8 g/L)明显高于低纤维蛋白原者的一级亲属的(4.4±0.5 g/L);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者CHD的发病率(24%)高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低者(10%).结论遗传和环境因素均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一定的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已明确金葡萄的血浆凝固酶分为游离型和结合型,前者引起血浆凝固,后者在血浆中引起金葡菌的聚集,故称聚集因子。多种机制和因素可引起聚集,如血浆中存在金葡菌的抗体,溶菌酶,Ⅳ型胶原,纤维连结蛋白以及副凝现象等。为明确聚集因子的本质,作者研究了金葡菌与血浆结合的成分,将金葡菌的溶解物或培养上清液经纤维蛋白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血小板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水平,采用手术和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水平与癌细胞转移与进展的关系。结果 67例(54.03%)患者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64例(51.61%)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水平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的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浸润特性有关,两项指标水平较低均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治疗后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过高患者预后较差。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小板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浸润能力相关,可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