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肥胖者胰岛素抵抗与总体脂、局部体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目的应用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研究正常糖耐量中国人中正常体重者及超重/肥胖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异同,以及体脂含量及分布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2例居住上海地区中国人,其中正常体重组(BMI<25kg/m2)9例,超重/肥胖组(BMI≥25kg/m2)13例,进行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并应用核磁共振技术(MRI)测定局部体脂.结果(1)超重/肥胖组较之正常体重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降低[(3.37±0.15)mg*kg-1*min-1比(5.86±0.65)mg*kg-1*min-1,P<0.01],以糖原合成障碍为主[(1.51±0.15)mg*kg-1*min-1比(3.17±0.62)mg*kg-1*min-1,P<0.01].(2)超重/肥胖组胰岛素抑制脂氧化及血游离脂肪酸水平的作用减弱.(3)局部体脂中以腹内脂肪增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最显著(r=-0.80,P<0.01).结论中国人正常糖耐量、超重/肥胖个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腹内脂肪增加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两步法高胰岛素 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 方法 应用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第一阶段胰岛素输注速率为 30 mU·m-2 ·min-1,第二阶段为 120 mU·m-2 ·min-1),评估1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监测钳夹试验过程中循环血内源性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变化。 结果 (1)两步法高胰岛素 正常葡萄糖钳夹术第一阶段(60~90 min)和第二阶段(150~180 min) 稳态血胰岛素分别维持在(46±7)mU/L和(218±27)mU/L,稳态葡萄糖利用率分别为(7.2±1.4)mg·kg-1·min-1和(13.1±1.2)mg·kg-1·min-1;(2)钳夹试验过程中,血清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 FFA水平较基础值均有显著下降,而生长激素和C肽水平无明显改变。 结论 成功建立了两步法高胰岛素 正常葡萄糖钳夹术;钳夹试验过程中高浓度的胰岛素抑制了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的分泌,并减少脂肪分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对自发 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OLETF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将雄性OLETF大鼠在 32周龄时根据体重及胰岛素耐量试验中 5 0min血糖下降百分率随机分成三组 :正常喂养组 ,罗格列酮治疗组及西洛他唑治疗组 ,每组 7只鼠。测给药 2 9d后的血脂水平 ;给药 38d后测空腹血糖 ,以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对以上各组进行胰岛素敏感性评价。 结果 西洛他唑组血甘油三酯水平 ( 1.95± 0 .19mmol/L)较对照组 ( 3.11± 0 .32mmol L)降低 (P <0 .0 1) ;胆固醇 ( 1.32± 0 .17mmol/L)较对照组 ( 2 .2 6± 0 .17mmol/L)降低 (P <0 .0 1) ;游离脂肪酸 ( 0 .46± 0 .11mmol/L)较对照组 ( 1.5 3± 0 .35mmol/L)降低 (P <0 .0 5 ) ;葡萄糖输注速率 ( 11.0 4±1.12mg·kg- 1 ·min- 1 )较对照组 ( 7.33± 1.12mg·kg- 1 ·min- 1 )增加 (P <0 .0 1) ;空腹血糖 ( 6 .1± 0 .7mmol/L)较对照组 ( 7.87± 1.2 3mmol/L)有所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西洛他唑能改善OLETF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对30例居住青岛地区中国人,其中正常体重组(BMI≥25kg/m2)13例,超重/肥胖组(BMI≥25kg/m2)17例,测定胰岛素及C肽,并应用核磁共振技术(MRI)测定局部体脂.结果①超重/肥胖组较之正常体重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降低,[(3.38±0.15)mg·kg-1·min-1比(5.88±0.65)mg·kg-1·min-1,P《0.01],以糖原合成障碍为主,[(1.53±0.16)mg·kg-1·min-1比(3.19±0.65)mg·kg-1·m-1,P《0.01];②局部体脂中以腹内脂肪增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最显著(γ=-0.80,P《0.01).结论中国人正常糖耐量、超重/肥胖个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腹内脂肪增加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例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治疗前和停泵24 h后分别进行两次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结果 (1)在治疗前所有糖尿病患者均缺乏急性胰岛素分泌(AIR),经2周强化治疗使血糖正常后,所有患者AIR均有了不同程度地恢复[(7.63±4.73 vs 0.83±1.96)mU/L,P<0.01)].AIR恢复较好的患者略为年轻和肥胖.(2)糖耐量正常志愿者平均葡萄糖输注率(GIR)为(8.26±2.48)mg·kg-1·min-1,而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GIR为(2.30±0.81)mg·kg-1·min-1(与正常者比,P<0.01),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GIR升高到(5.33±1.43)mg·kg-1·min-1(P<0.01).GIR升高显著的患者腰围和体重指数低、治疗前的平均血糖高.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使血糖"正常化",同时可改善胰岛细胞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小鼠扩展胰岛素钳夹技术并观察其体内糖代谢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3-^3H]葡萄糖和2-脱氧-^3H葡萄糖(2-DOG)作为示踪剂,建立自由状态下小鼠正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并观察其体内糖代谢的动态改变。结果在钳夹稳定状态,血糖稳定在基础水平(7.0±1.3mmol/L),在高血浆胰岛素水平下,血浆FFA明显抑制(从1.45±0.15到0.45±0.08mmol/L,P〈0.01)。葡萄糖输注率为46.7±4.7mg·kg^-1·min^-1,葡萄糖清除率为11.2±0.6mg·kg^-1·min^-1,肝糖产生被完全抑制,骨骼肌葡萄糖摄取率为20.9±2.5μmol·100g^-1·min^-1,而TG和TC浓度较钳夹前明显降低(P均〈0.01)。平均血糖变异系数为5.19%,平均GIR变异系数为9%。结论采用上述示踪剂建立的小鼠扩展胰岛素钳夹技术,能准确评价小鼠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同时能动态反映体内糖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7.
大鼠清醒和麻醉状态下胰岛素钳夹实验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麻醉对正常大鼠体内胰岛素作用的影响。 方法 在 9只清醒和 9只麻醉的大鼠身上运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分别进行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试验 (胰岛素注入率 6 .0mU/ (kg·min)。两组的体重、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都是相同的。 结果 在胰岛素钳夹过程中 ,两组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都维持于同一水平。在胰岛素钳夹试验的后 6 0~ 90min的稳定期 ,麻醉组大鼠的葡萄糖清除率明显低于清醒大鼠 [14 .3± 0 .7vs2 5 .1± 2 .9mg/ (kg·min) ,P <0 .0 1],葡萄糖代谢率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 结论 麻醉状态影响了正常大鼠的胰岛素感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NO能否改善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大鼠高糖毒性导致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方法 对清醒状态下的STZ糖尿病大鼠(24只)和正常大鼠 (24只 )在实施正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同时,分别给予硝普钠、NG 甲基 L 精氨酸(LNMMA)及腺苷,观察葡萄糖代谢率 (MCR,作为胰岛素作用的指标)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生理盐水组的MCR〔(7. 2±0. 8)ml·kg-1·min-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大鼠〔(18. 0±1. 8 )ml·kg-1·min-1,P<0. 01〕,给予LNMMA的糖尿病大鼠的MCR〔( 5. 0±0. 2 )ml·kg-1·min-1〕有进一步下降趋势,但是给予硝普钠的糖尿病大鼠的MCR〔(15. 3±1. 5)ml·kg-1·min-1,P<0. 01〕明显高于糖尿病大鼠生理盐水组,达到了正常大鼠MCR的 85%,而腺苷没有明显改变糖尿病大鼠的MCR〔(7. 1±0. 7)ml·kg-1·min-1〕。结论 NO可以改善STZ糖尿病大鼠高糖毒性导致的胰岛素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1 型糖尿病(T1DM)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方法 选择新诊断T1DM患者8例,初诊未治2型糖尿病(T2DM)患者8例,均经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检测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正常糖耐量志愿者10例进行比较.结果 T1DM组的年龄、BMI、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C-肽等各项参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LDI-C、HDL-C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DM组与T2DM组比较,年龄、BMI、WHR、FIns、空腹C-肽、SBP、TC、TG均显著低于T2DM组(P<0.05).正常对照组、T1DM组、T2DM组ISI分别为12.83±1.09、9.95±0.50、3.80±0.20,3组间I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检测结果显示,TIDM患者的ISI显著低于正常人,但高于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价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清浓度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42例PCOS患者和38例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对照组女性的相关临床资料,并检测其血清IL-18浓度.对其中41例受试者进行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计算胰岛素抵抗各相关指标[稳态期平均葡萄糖输注率(M),单位血清胰岛素浓度下葡萄糖输注率(M/I)及葡萄糖代谢清除率(MCRg)值].结果 PCOS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3).而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相比,IL-18血清浓度并无显著差异(P=0.902).血清IL-18浓度与钳夹试验所得各参数呈显著负相关(与M、M/I和MCRg分别为r=-0.419、-0.396和-0.405,分别P=0.006、0.010和0.009),而与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指数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334,P=0.035).结论 血清IL-18浓度在PCOS患者中显著升高,同时其值与钳夹试验所得反映胰岛素抵抗的各参数间显著负相关,提示IL-18血清浓度可能是介导体内炎症过程与胰岛素抵抗发生间的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1.
12.
血糖钳技术评价两种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血糖钳方法,检验所建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发的胰岛素抵抗模型以及谷氨酸钠(monosodiumglutamate,MSG)所致的肥胖性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30mg/kg轻度损伤胰岛β细胞,造成大鼠糖耐量异常后加喂高果糖高脂肪饲料,并饮用10%果糖水,造成胰岛素抵抗.吡格列酮20mg/kg@d-1治疗后,以血糖钳方法测定葡萄糖输注速率(glucoseinfusionrate,GIR);另一模型为具胰岛素抵抗特征的MSG肥胖性大鼠.新生Wistar大鼠出生第二天起皮下注射L-谷氨酸钠4g/kg@d1,连续7天,造成肥胖.10月龄时,用中药复方千金黄连丸加味提取物,相当于生药10g/kg@d-1治疗,并以血糖钳方法测定对葡萄糖输注速率的影响,且分析了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的GIR值同血脂、脂肪重、体重、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模型组同相应正常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敏感性均明显降低,给药后均有显著提高.且GIR反映的敏感性同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较好的正相关,而与空腹血胰岛素水平、血甘油三酯、血总胆固醇以及腹脂重、腹脂/体重值呈负相关.结论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发的大鼠模型及MSG肥胖性大鼠均具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分别以吡格列酮以及中药复方提取物治疗后,抵抗性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在国内建立检测胰岛素 (Ins)分泌功能的精确方法 :高葡萄糖钳制技术。 方法 对 2 5名居住上海地区的正常中国人 (男 16名 ,女 9名 )进行高葡萄糖钳夹实验。空腹平卧后两侧上肢静脉埋管。一侧持续输注 2 0 %葡萄糖溶液 ,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血糖始终维持在较基础血糖升高 7.9mmol/L的水平。另一侧静脉定时取血测定Ins水平 ,以获得双相Ins分泌值 ,评价胰岛 β细胞功能。 结果  (1)受试者血浆葡萄糖浓度在钳夹开始后的指定时间内 (14min)能达到实验所要求的高糖平台 [(12 .86± 0 .11)mmol/L] ,并能维持此水平至实验结束 ;(2 )在维持高糖平台期间 ,每 5min检测的血糖变异系数为 4.2 % ;(3 )可观察到持续高糖水平下双相Ins的分泌形态 ,第一时相Ins分泌为 (2 47.8± 2 3 .5)mU/L ,第二时相为 (72 .8± 6.1)mU/L。 (4)高糖钳夹可同时获得个体的Ins敏感性 (ISI) 19.9± 2 .4,但较正糖钳夹值为高。 结论  (1)成功建立了高葡萄糖钳夹技术 ,评价了正常个体的双相Ins分泌及最大Ins分泌。 (2 )高葡萄糖钳夹能同时了解机体的胰岛素抵抗 (IR)情况 ,反映不同人群ISI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A method is described in which a simple disposable plastic umbilical cord clamp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cumbersome instrument or expensive staples in the operation of end colostomy.  相似文献   

15.
丹参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研究丹参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L 型钙通道的影响 ,探讨丹参素在离子通道水平的药理机制。方法 急性酶解法获得豚鼠的单个心肌细胞 ,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钙电流。结果 在保持电位 (Holdingpoten tial,HP)为 - 80mV ,预先去极化至 - 4 0mV ,再去极化至0mV ,波宽为 30 0mS的刺激参数下 ,可记录到一具有电压和时间依赖性内向的电流 ,当用含 1μmol/L硝苯地平的台氏液灌流时该电流被迅速消除 ,在灌流液中加入丹参素 1mg/mL和 10mg/mL ,1mg/mL组对钙电流无明显改变 (P >0 0 5 ,n =5 ) ,10mg/mL组使钙电流减少 [- (7 76± 0 85 )pA/pFvs - (2 6 2 6± 0 5 9)pA/pFP <0 0 5 ,n =8],并使心肌细胞钙电流 -电压曲线上移 ,原有的电流 -电压依赖特征不变。结论 丹参素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心肌L 型钙通道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Recently, 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parenchymal transection method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the Kelly clamp crushing technique compared to ultrasonic dissector during hepatic rese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Comparisons between 10 ultrasonic dissector group and 10 Kelly clamp crushing technique group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nine items (transaction time, right lobe volume, 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total bilirubin (TB),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hospital stay,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in-hospital mortality). Results. The mean transection time in the Kelly clamp crushing technique group was 27±15.5 mins (range 15–60) and was 48±7.1 mins (range 35–60) in the ultrasonic dissector group (p<0.05), and no patients received transfusion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s. Since the Kelly clamp crushing technique shortens operative time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loss and in results of liver function tests compared to using the ultrasonic dissector, we propose that the Kelly clamp crushing techniqu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standard method of liver rese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短暂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在离子通道水平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用急性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对Ito的影响。结果小檗碱(1,3,10,30,100,300μmol/L)可浓度依赖性地降低Ito,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0.21μmol/L,30μmol/L小檗碱可使Ito电流-电压曲线下移,但不改变曲线形状。小檗碱使Ito失活曲线向负电位方向变化,半数失活电压减小;对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未改变Ito激活特性。结论小檗碱可浓度依赖性地阻滞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to。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我国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方法研究对象分为LADA组、2型糖尿病(T2DM)组、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患者均为初诊未治,经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达标后进行研究。对全部研究对象空腹测定临床参数及生化指标,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LADA组FC-P及Fins显著低于NC组(P〈0.05),年龄、BMI、wHR、SBP、DBP、TC、TG、LDL—C、HDL-C与N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LADA组BMI、WHR、SBP、Fins、FC-P、TC、TG、LDL-C均显著低于T2DM组(P均〈0.05)。NC组、LADA组、T2DM组ISI分别为12.83±1.09、6.70±0.71、3.80±0.20,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NC组相比,LADA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程度较T2DM组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1例Prader-Willi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方法1例18岁男性患者因体重进行性增加15年就诊,临床确诊为Prader—Willi综合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分泌检查并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评价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患者身高156em,体重115kg,体质指数(BMI)47.3kg/m2;糖化血红蛋白6.8%,2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均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步胰岛B细胞功能评价提示晚时相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胰岛素:0min43.7mU/L,1h247.6mU/L,2h230.9mU/L。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均正常。钳夹试验时基础血浆葡萄糖为4.5mmol/L,钳夹开始20-120min内葡萄糖输注率(GIR)为6.6mg/(kg·min),稳态期GIR为6.2mg/(kg·min)。结论Prader—Willi综合征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