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组胞中巨细胞病毒及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原体。在其基因结构上含有感染细胞特异性的多肽区段,都具有免疫原性。Fabricant首先用疱疹病毒成功诱导动脉硬化鸡的模型。巨细胞病毒基因组与单纯疱疹病毒一样是由L和S两个基因节段相连接而组成。1987年Adam首次报道了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硬化有关。我们采取了不同方法检测了4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及30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巨细胞病毒,旨在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巨细胞病毒感染能够引起动脉硬化,但巨细胞病毒感染如何引起动脉硬化的具体机理尚未十分清楚。本综述具体讨论了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动脉硬化的关联性以及具体机理。研究表明,巨细胞病毒基因和病毒粒子入侵血管细胞,刺激血管上皮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从而破换血管上皮细胞以及血管壁,导致血管增生,血管增生的病变导致动脉硬化。自我免疫在巨细胞病毒感染期间的变化也会刺激淋巴细胞游离到血管壁,从而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另一个途径是巨细胞病毒和Toll样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刺激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导致动脉硬化。但需要更多研究来进一步说明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动脉硬化之间的关联机理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艾萍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3):278-279
自1956年从组织培养中成功分离巨细胞病毒(CMV)以来,世界各地对巨细胞病毒感染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研究。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为DNA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人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人巨细胞病毒在自然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大多为不显性和潜伏感染。在我国妇女,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极高,潜伏在孕妇体内的人巨细胞病毒在妊娠期被激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肝功能及病毒复制的影响 .[方法 ]分别检测了 3 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 巨细胞病毒IgM、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抗 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及生物化学指标 ;另选择 2 0例健康人 ,检测其抗 巨细胞病毒IgM ,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作对照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中抗 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 4 1% ,慢性丙型肝炎病例中抗 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 4 0 % .血清抗 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及肝功能复常天数均明显升高或延长 ,并伴有发热、呕吐、黄疸、肝大症状或体征的加重 .[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好发于免疫虚损的宿主 ,又可抑制宿主免疫功能 ,有利于病毒复制 .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加重肝功能障碍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染后人巨细胞病毒负荷量与细胞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滴定度的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传代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建立人巨细胞病毒梯度感染细胞模型,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感染细胞内及其维持液病毒DNA量,光镜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电镜检查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细胞内与其维持液病毒DNA量成正相关(r=0.83,P<0.01)。当细胞内病毒DNA量>105GE/106HEL时,病毒开始自细胞内释放;当维持液病毒DNA量>103GE/ml时,细胞出现病变。结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受染细胞排放病毒致细胞外,且细胞内外病毒负荷量成正相关。细胞病变的发生情况与细胞内及其周围环境的病毒负荷量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CMV)属于疱疹病毒科,又称人疱疹病毒5型,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成年人抗体阳性率85%以上,但主要是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只有当宿主的免疫系统失去平衡时才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多伴有肝脾肿大、淋巴细胞增多等症状,艾滋病患者的感染还会引起视力衰退、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麟  张立伐 《广东医学》2008,29(7):1233-1235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疱疹病毒,人群感染率高,免疫力正常的个体感染该病毒后甚少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然而对于接受实体器官移植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来说,感染巨细胞病毒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的预后,因此实体器官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本文旨在  相似文献   

8.
巨细胞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疱疹病毒科,其中使人类致病的为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疱疹病毒科中,HCMV基因组最大,属于疱疹病毒B亚科,DNA为双链线状分子,长度约为220-240kb。在形态与基因结构上与其它疱疹病毒相似,有包膜,成熟的病毒颗粒直径为150-200nm。其基因的转录及翻译受其自身及宿主细胞的调控,并具有时相性,分为IE(即刻早期)、E(早期)和L(晚期)。  相似文献   

9.
人巨细胞病毒因易造成婴幼儿先天性感染、免疫抑制(器官/干细胞移植受体和重度艾滋病等)患者致死性并发症而备受关注。更昔洛韦等化学药物是目前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主要药物,同时,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的抗体类药物也是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努力方向之一。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的抗体类药物具有较强病毒中和能力,且可激活补体并介导调理作用,被证明为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被动免疫制剂。本文主要就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抗体类药物,即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和巨细胞病毒特异的治疗性工程化抗体的研制、临床应用及目前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对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68例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160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和IgM及巨细胞病毒UL93 DNA。结果观察组患者巨细胞病毒UL93DNA、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和IgM的阳性率分别为73.21%、70.83%和4.2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7.50%、49.38%和2.50%,观察组患者巨细胞病毒UL93DNA和IgG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巨细胞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几何滴度平均为(40.12±19.89),对照组为(59.96±24.85),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高血压患者巨细胞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降低明显,这均表明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人群发生高血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是否为加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损害的因素.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巨细胞病毒IgM,对15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与20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重叠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功能进行观测比较.结果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与急性甲型肝炎比较: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胆汁瘀积症状及病毒血症与后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道症状无差异(P>0.05).肝功能比较:巨细胞病毒肝炎与息性甲型肝炎梗阻性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1),肝实质损害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临床表现及肝实质损害指标与慢性重型乙肝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以急性瘀胆型肝炎表现为主,预后良好;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不能加重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肝损害.  相似文献   

12.
猴巨细胞病毒(Simian Cytomegalovirus,SCMV)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疱疹病毒beta亚型,是一群有囊膜的DNA病毒,与疱疹病毒拥有相似的结构特点,而且能引起持续的隐性感染.目前SCMV作为最合适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研究模型被广为关注,探究其感染途径、致病机理、诊疗方法等研究将为HCMV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就SCMV的发现与分类、生物学特性及感染特征与免疫应答、检测方法、疫苗研究以及发展前景做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研究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属疱疹病毒科β亚属,又称疱疹病毒5型,核心为双股线形DNA病毒。CMV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和潜伏一活化的特性。CMV侵入机体后状况有下列几种:(1)潜伏状态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不表达病毒抗原和装配病毒颗粒,随细胞基因复制而转移到子代细胞内。(2)产毒感染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引起细胞病变,形成宿主细胞核内和胞浆包涵体,致细胞溶解死亡。(3)不全感染 靶细胞功能发生障碍,而无或极小细胞病变。(4)导致宿主细胞转化 可能参与致癌机制。产毒感染和潜伏感染可互相转变。1 流…  相似文献   

14.
巨细胞病毒肺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放生 《中国医刊》2004,39(3):31-32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疱疹病毒科,双链DNA病毒.人群对CMV普遍易感,初次感染后将长期或终生存在于体内.感染的靶器官与宿主年龄和免疫状况密切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先天畸形仅见于宫内感染的胎儿;婴幼儿以肝炎、肺炎多见.免疫正常个体常呈无症状感染;免疫抑制个体、胎儿和小婴儿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近年来免疫抑制患者增加,CMV肺炎成为免疫抑制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本文对CMV肺炎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5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及其父母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年龄(1~3个月4、~12个月)、性别(男、女)、居住地(城市、农村)及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有无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等。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215例患儿及其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结果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161例(74.9%),其中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118例(73.3%);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阴性54例(25.1%),其中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25例(46.3%),二者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及居住地、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均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结论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父母素质,尽早做孕前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与治疗,是降低巨细胞病毒肝炎发生率的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造成先天畸形的主要病原体,HCMV糖蛋白B(glycoprotein B,gB)为HCMV最重要的一种膜糖蛋白,在病毒感染及诱发机体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单纯疱疹病毒壳膜蛋白22(tegument viral protein 22,VP22)是单纯疱疹病毒的一种结构蛋白,具有很强的细胞间转移作用,可将与其融合的蛋白分子高效带入邻近细胞,提高基因转移效果.本研究拟将HCMV gB基因与VP22基因连接在一起,以增加抗原与宿主免疫系统接触的机会,制备HCMV核酸疫苗,并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7.
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因素外,先天性宫内感染也是导致出生缺陷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巨细胞病毒是引起孕妇宫内感染的主要病毒,是导致小儿先天畸形的重要因素之一.巨细胞病毒的先天感染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远期的智力低下、视力、听力损害等后遗症.目前,先天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仍处于研究阶段,为了进一步探讨巨细胞病毒的发病机制,本文对近几年来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远期眼部影响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HCMV导致胎儿先天畸形的机制;2、HCMV先天感染的眼部影响;3、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诊断及实验室检测方法;4、建立动物模型及动物模型眼部实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巨细胞病毒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用PCR的方法检查巨细胞病毒在颈内动脉、冠状动脉和血中的分布情况,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 83.3%~86.7%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壁中存在巨细胞病毒,而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壁中只有6.7%的标本中见巨细胞病毒,两者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42.4%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中查见世细胞病毒,而对照组中只有3%查到巨细胞病毒,两者相差有  相似文献   

19.
20例成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细胞病毒感染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绝大多数受感染者无临床表现,但可长期携带病毒成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巨细胞病毒极易感染器官移植后使用大量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从而妨碍移植效果;免疫功能减低者,特别是HIV感染者,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均明显增高,故本病毒亦为机会性感染的常见重要病源。故巨细胞病毒感染近年来受到各方面关注和重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成年人单纯感染巨细胞病毒引起肝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不育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妇女不育与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 ,对 98例育龄妇女的血清进行了巨细胞病毒抗体IgM、IgG的检测 ,其中 48例为不育妇女 ,另 5 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不育组HCMV_IgG的阳性率为 6 2 .5 % ,对照组为 70 .0 % ,两者差异不明显 (P >0 .0 5 ) ,但不育组HCMV_IgM阳性率为 48.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0 % (P <0 .0 5 )。对不育组中习惯流产的患者进行清宫 ,组织送病检发现 :IgM阳性的患者其绒毛滋养层细胞明显增生 ,而合体细胞层无增生 ,蜕膜呈不同程度变性坏死 ,腺体高度分泌。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与不育有关 ,对原因不明的不育妇女进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