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单纯全麻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5月我院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观察记录麻醉前、切皮时、手术2h,拔管时血压及心率、血糖值、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麻醉用药量GEA组少于GA组(P〈0.05),心率及血压GEA组明显低于GA组(P〈0.05),GEA组麻醉前后血糖无明显改变,GA组血糖有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GEA组明显短于GA组,术后镇痛效果GEA组优于GA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直肠癌手术能减小应激反应,对循环影响小,是一种可行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肺癌根治术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A组:静吸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B组:静吸复合全麻。监测全麻诱导前、插管后、切皮时、手术探查时及术毕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记录两组全麻药物的用量及术后清醒、拔管时间。结果A组插管后、切皮时、手术探查时、拔管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低于B组;A组用药量(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较B组明显减少(P〈0.05);A组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是肺癌根治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糖、皮质醇和IL-6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单纯全麻,分别于麻醉开始前、气管插管5rain后、手术开始1h后、术后24h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糖(Glu)、皮质醇(Cor)和IL-6,同时记录BP、HR。结果术中B组血压、心率均高于A组(P〈0.05),术中A组血糖、皮质醇、IL-6无明显变化,而B组升高(P〈0.05),且B组血糖、皮质醇、IL-6均高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明显抑制应激反应,更适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血压控制情况,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74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及胆囊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和单纯全麻组,每组37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30min、术毕拔管各时点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患者的苏醒拔管时间及所用麻醉药剂量。结果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插管、切皮、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心率上升幅度较单纯全麻组少。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异丙酚和异氟醚用量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5),且单纯全麻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  相似文献   

5.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 3种麻醉方法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6 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 :A(单纯硬膜外 )、B(单纯全麻 )、C(硬膜外复合全麻 ) 3组 (每组 2 0例 )。硬膜外阻滞选择T8、T9椎间隙穿刺置管 ,局麻药用 1%利多卡因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全麻采用静吸复合 ;术中连续有创监测桡动脉压、心率 ;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胰岛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结果  3组术中血皮质醇、血糖浓度均升高 ,但C组低于A、B两组 (P <0 .0 5 ) ;切皮后 12 0分钟时均达高峰 ;血胰岛素水平术中呈上升趋势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A、B组术中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C组 (P <0 .0 5 ) ;C组全麻诱导后MAP下降较A、B组明显 ,但麻醉维持期较A、B组稳定 ;拔管时B组MAP、HR升高幅度较C组显著。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不能完全阻断手术创伤性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 ,应激反应小 ,全麻药用量小 ,利于保持各系统功能的稳定和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比较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方法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A组为全麻组,B组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B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起效后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维持。比较两组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及清醒时MAC、Steward苏醒评分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1),A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B组术后清醒时MAC较A组降低,Steward苏醒评分高。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胃癌根治术,可以降低术中全麻药的用量,缩短拔管时间,增强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宫颈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麻醉效果.方法 60例择期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实验组)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B组(对照组)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观察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手术2h、气管拔管时的BP、HR以及麻醉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结果 A组整个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拔管及完全清醒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宫颈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期短,术后镇痛完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何加宁  姜太功  梁宏 《西部医学》2010,22(8):1401-1403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麻醉效果。方法 80例择期全髋置换术病人,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A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B组(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观察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手术1h、气管拔管时的BP、HR以及麻醉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结果 B组整个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B组明显少于A组(P〈0.05),拔管及完全清醒时间B组较A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期短,术后镇痛完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胸部及上腹部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术中用药量及术毕拔管时间的比较。方法40例手术患者,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术中分别监测并记录SpO2、HR、MAP、ECG、FiO2、PET-CO2、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及术毕拔管时间。结果A组、B组术前、术中HR、MAP无明显差别(P〉0.05),但B组较A组插管后生命体征更趋于平稳(P〈0.05),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苏醒快(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麻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麻两种麻醉时血流动力学,血糖,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的变化。方法;3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单纯全麻,分别于麻醉开始前,气管插管5min后,手术开始1h后,术后24h抽取中心静脉血,用酶法测定血糖,用放免法测定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结果:术中B组血压,心率均高于A组(P<0.05),术中A组血糖,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均降低(P<0.05),而B组明显升高(P<0.01),且B组血糖,质醇,胰高血糖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应激反应较轻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种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泽汉  韦克  黄仕英 《右江医学》2006,34(5):465-46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施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每组15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插管、探查和拔管时各时点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的浓度,同时记录以上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与麻醉前比较,A、B两组各观察时点血浆激素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较,A、B两组各时段血浆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组术中各时点MAP、HR的变化均较A、B两组轻且平稳(P<0.01),C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中血糖水平均比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各观察时点A、C两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比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能较好地抑制胃癌根治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快通道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盆腔肿瘤根治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青  黄中华  马利  梁宁 《广西医学》2011,33(12):1593-1594
目的观察静脉与吸入全麻(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盆腔肿瘤根治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腹腔镜下行盆腔肿瘤清扫术的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分别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快通道组)和常规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常规组),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HR、MBP、心率、血压的变异性、总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快通道组HR、SBP、DBP的变异性更小(P〈0.05);两组麻醉时间相同(P〉0.05),而快通道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复苏后躁动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较常规全凭静脉全麻相比,患者的生命征更平稳,术后苏醒快,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可推广应用于腹腔镜下盆腔肿瘤根治术的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3.
鲁靖 《中外医疗》2011,30(17):18-20
目的探讨静脉全身麻醉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2种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例221例,A组:116例,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B组:105例,丙泊酚静脉麻醉加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前后不同时间血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静脉全身麻醉组麻醉和气腹对循环、呼吸影响最大,静脉全身麻醉组麻醉和气腹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脉搏氧饱和度不降,术毕清醒时间明显长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介于(P〈0.0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增加(P〈0.05);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快于静脉全身麻醉组,术中疼痛知晓发生率最低(P〈0.01)。2组放气腹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平稳、效果可靠,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后苏醒快,费用低,适合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4.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中血糖及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中血糖及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  2 0例择期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Ⅰ )和单纯全麻组 (Ⅱ ) ,分别于麻醉前 (T1)、诱导插管后 5min(T2 )、手术 6 0min(T3 )、术毕 (T4)及拔管后 30min(T5)抽取静脉血 ,测定血糖及皮质醇的浓度。结果 Ⅰ组患者的血糖自T3 时段升高 (P <0 0 1) ,皮质醇自T4时升高 (P <0 0 5 ) ;Ⅱ组患者的血糖自T2 时就升高 (P <0 0 5 ) ,皮质醇自T3 时升高 (P <0 0 1)。两组间血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Ⅰ组的升幅较Ⅱ组小 ;皮质醇浓度在T3 、T5时Ⅰ组升幅较Ⅱ组减低 (P <0 0 5 )。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低胃癌根治术中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的升幅 ,减轻手术引起的内脏牵拉反应及应激反应 ,是胃癌根治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军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66-67
目的:观察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GA)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组(GEA),GA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GEA组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完成全麻诱导、插管,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气腹后、术中30分钟、拔管后即刻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血糖(Glu)、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记录各时段BP、MAP、HR、PETCO2值。结果:GA组血糖(Glu)、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在术中30分钟、拔管后明显高于GEA组(P〈0.05),两组Glu、CRP在术中30分及拔管后均高于麻醉前(P〈0.05),GEA组MAP、HR在术中较GA组相对平稳,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较单纯全麻更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LC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高血压患者行LC,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A组,20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20例),监测气管插管后及气腹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比较术中用药量和术毕苏醒情况。结果①气管插管及气腹后A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上升,与B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A组异丙酚与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大于B组(P〈0.05)。③A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相比明显滞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施行LC,能明显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全麻用药量显著减少,术毕苏醒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和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全庥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为全麻。记录两组全麻维持药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完全清醒的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质量。结果:A组全麻维持药量小于B组(P〈0.01);A组MAP、HR慢于B组(P〈0.05);A组术毕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B组(P〈0.01);A组清醒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有利于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使全麻药量减少,苏醒和拔管的时间缩短,有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对普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普胸患者病人随机分成A组(全麻+硬膜外组)和B组(单纯全麻组)分别于麻醉前(T0)、诱导气管插管后10 min时(T1),手术切皮后10 min(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拔管后1 d(T4),抽颈内静脉血测皮质醇的含量。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MAP、HR、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气管插管后A组各时点的MAP明显低于B组(P〈0.01),心率明显慢于B组,两组患者皮质醇水平诱导气管插管后开始升高,手术结束时达高峰(P〈0.05),拔管后1 d基本正常;B组自诱导气管插管后皮质醇的含量升高幅度均大于A组(P〈0.05)。结论单纯全麻时患者皮质醇的含量明显升高,而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患者皮质醇的含量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50例直肠癌病人,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的效果。方法50例病人,ASAⅡ~Ⅲ择期成人手术,年龄30-75岁,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25例。观察记录麻醉用药量,入室时,出室时,插管后,术中,术毕拔管时MAP,HR,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麻醉用药量差异显著,A组明显少于B组,MAPA组低于B组,苏醒及拔管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术后镇痛效果A组优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直肠癌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少,便于管理,苏醒快,拔管时间提前等优点,且便于术后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50例直肠癌病人,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的效果。方法50例病人,ASAⅡ~Ⅲ择期成人手术,年龄30-75岁,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25例。观察记录麻醉用药量,入室时,出室时,插管后,术中,术毕拔管时MAP,HR,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麻醉用药量差异显著,A组明显少于B组,MAPA组低于B组,苏醒及拔管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术后镇痛效果A组优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直肠癌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少,便于管理,苏醒快,拔管时间提前等优点,且便于术后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