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3月~2001年3月,我科应用颈椎前侧方入路行椎间盘摘除减压微创手术,治疗颈椎病5例,均获得较好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2~57岁,病程1~12个月。1.2术前神经功能状况根据Nurick伤残分级:I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髋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5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坐骨神经探查术,选择Kocher-Langenbeck(KL)切口,方法为神经松懈术和神经吻合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坐骨神经功能恢复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胫神经[(41.28±2.50)mm/s]和腓总神经[(36.79±2.62)mm/s]的传导速度较手术前的胫神经[(35.07±2.09)mm/s]和腓总神经[(30.31±2.32)mm/s]均明显改善(P0.01)。手术后创伤性关节炎、骨化性肌炎、患肢垂足畸形和坐骨神经疼痛等并发症5例(10.00%)。结论手术入路KL对治疗髋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中效果良好,能够尽早恢复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尽快解除坐骨神经造成的压迫,从而使坐骨神经得到很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以往采用门钉、钢丝、聚酯双股线加钮扣等方法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存在固定不确切,再次分离发生率高等问题。 目的:对比观察新型自制可调套式栓钉与普通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03/2008-09南京市第一医院和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13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66例采取新型可调套式栓钉固定,47例采取普通螺钉固定。根据临床标准评估两种固定方式的优质率与优良率。 结果与结论:9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11年,X射线平片显示94例患者均骨折愈合。除开放性伤口外,其余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滑囊炎及感染发生。新型可调套式栓钉治疗者中优49例,良4例,差1例,优质率为91%,优良率为98%;普通螺钉治疗者中优30例,良6例,差4例,优质率为75%,优良率为90%。两组优质率和优良率差异均显著性意义。提示运用新型可调套式栓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相对于普通螺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能更好地恢复胫腓间正常解剖结构,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舒乐安定中毒致双侧腓总神经损伤一例王燕午许月红患者男,28岁,工人。因服舒乐安定400mg后意识不清6小时于1994年10月8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5.8℃,脉搏100次/分钟,呼吸10次/分钟,血压13.3/9.0kPa(1kPa=7.5mmH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整理我科19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损伤原因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解除致伤原因、功能锻炼和对症处理后,19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症状在4~36 d消失,平均(16.4±6.7)d ,出院随访3~19个月,无足下垂或足内翻等畸形发生。结论腓总神经损伤虽然属整体神经非离断性损伤,若术中或术后重视程度不足,腓总神经损伤后极易引起失神经功能障碍,确诊患者应立即解除病因并给予对症处理措施,改善微循环和保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2006-01—2012-12对26例腓总神经损伤后期患者行胫后肌肌腱转位重建足背伸功能手术,对获得随访的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显示临床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6~62岁,平均39.6岁。左侧16例,右侧10例。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车祸及砸伤14例,刀伤6例,玻璃割伤4例,医源性损伤2例。本组病例均行Ⅰ期神经修复手术,术后功能恢复差。Ⅰ期手术至肌腱转位重建术的时间最长3a,最短4个月,平均14个月。  相似文献   

7.
我院神经外科自1996年1月至1999年3月,共收治各种锐器致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67例。本文进行总结和讨论。1临床资料 男56例,女11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3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0分钟到24小时不等。颅脑损伤部位:顶部35例,额部15例,颞部7例,顶枕部9例。 此类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裂伤,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其中有较大的硬膜外,硬膜下及脑内血肿26例,上矢状窦损伤5例,横窦损伤2例。对30例因颅骨粉碎性骨折,颅内异物并伴有较大的颅内血肿及严重的脑挫裂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6例治…  相似文献   

8.
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 10 4例因肌肉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患儿的患肢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或胫后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 (MCV)、末端运动潜伏期 (dML)、感觉传导速度 (SCV)和末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 (dCMAPA)、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 (SNAPA)等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坐骨神经支配肌针极肌电图 (EMG) ,以及 2 1例患儿双下肢H反射。结果 肌注后 2~ 7天已可检出多项电生理异常。腓总神经支的神经传导速度 (NCV)异常率 (6 8.0 % )明显高于胫神经支 (4 3.5 % ) (P <0 .0 5 )。腓总神经SCV、SNAPA和dML、dCMAPA异常程度与病期正相关 (r =0 .30 6 8,P <0 .0 0 5 ;r =0 .2 96 3,P <0 .0 0 5 ;r =0 3376 ,P <0 .0 0 1;r=0 .2 15 7,P <0 .0 5 )。 8个月以上病期的NCV值异常程度明显加重 (P <0 .0 5 )。腓总神经NCV各项配对t检验发现运动纤维dML和dCMAPA异常程度重于感觉纤维SCV和SNAPA(P <0 0 5 ,P <0 .0 0 1)。 11例 (5 2 .4 % )患儿H反射异常。结论 化学药物对神经髓鞘传导功能有直接损伤。坐骨神经运动纤维的电生理异常早于且重于感觉纤维。腓总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检测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8个月以上病期的损伤神经恢复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93年2月至1995年2月用尿激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1993年2月至1995年2月我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均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CT证实,发病均在6小时以内。随机分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0岁,平均61.5岁。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8-73岁,平均63.5岁。两组有高血压病史分别为25例、26例;冠心病史7…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95年10月至1999年10月共出现2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病例,现总结讨论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5例。年龄49~78岁,平均65岁。均在发病后4~10小时内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甘露醇常规应用。均在术后3~6d发现脑梗死情况,经积极治疗,死亡4例,植物生存1例,偏瘫卧床15例。2讨论2.1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3d症状无减轻或有明显加重时,均要考虑脑梗死发生。本组20例复查CT均可见大面积低密度区,与原出血灶临近,与大血管供血分布区一致。2.2机制 大量血肿及其刺激所致的周…  相似文献   

11.
介绍我科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应用此药对105例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护理体会,供同行们参考。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05例,男70例,女35例,年龄38-76岁,平均57岁。CT示:多发性脑梗死63例(大面积脑梗死3例),腔隙性脑梗死42例,发病就诊时间均在3-72小时以内,肌力0级15例, Ⅰ-Ⅱ级70例, Ⅲ-Ⅳ级 20例。2使用方法:本品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1.1应试方法用 用1ml空针取本品0.1ml,加生理盐水至11ml,充分混匀后,取前臂掌侧下 段皮肤,经75%酒精消毒后皮内注射0…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胸腰椎损伤非常常见,但是目前尚缺乏一种实用的分类方法。 目的:寻找一种符合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治疗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探索性实验,病例来自2003-12/2005-12十堰市太和医院脊柱外科。 对象:选择胸腰椎损伤患者87例,男56例,女31例,年龄18~72岁。 方法:对所有类型胸腰椎损伤的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其神经损伤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将胸腰椎损伤根据NCS标识分类法(N:神经功能分级;C:脊柱椎管损伤程度;S: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统一标识分类,再根据治疗及随访后的预后情况将已经标识分类的损伤类型划分严重度,并以此形成统一的标准。 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级别恢复情况。 结果:87例胸腰椎损伤患者均得到随访并进入结果分析。轻度胸腰椎损伤患者11例神经功能级别均完全恢复。中度胸腰椎损伤患者,有3种类型,Ⅰ型患者26例,神经功能级别均完全恢复24例;Ⅱ型患者1例完全恢复功能;Ⅲ型患者4例不恢复及完全恢复各1例,另外2例神经功能恢复超过2级。重度患者45例,神经功能很难恢复超过2级。 结论:实验设想的这种NCS标识分类法根据临床治疗和预后情况确定每一型损伤的严重度,符合临床需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重复性、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报道 例1:男,55岁,头晕、视物成双3天,伴四肢麻木1天于2000年2月4日入院。4天前患“上感’”。检查:双眼球固定居中,复视,双下肢跟膝胫试验欠准,四肢腱反射未引出。检查: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EMG)呈周围神经源性改变;头颅CT无异常。诊断:Fish-er综合征。予血浆置换治疗,隔日1次,3次治疗后用丙种球蛋白30g合并5%葡萄糖500mL、糖盐水500mL/d,静脉滴注,连用5天。例2:男40岁,头晕、视物成双8天,伴四肢末端麻木7天于2000年6月5日入院.半月前患“上感”。…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后急性脑积水7例报告湖北省沙市市一医院神经外科陈世洁,刘建雄,叶绪昌,张继纬报道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6个月~46岁,受伤到发现脑积水的时间:24小时内3例,1~3天4例,一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去脑强直1例、腰穿脑脊液压力>3...  相似文献   

15.
躁狂症患者在发病期间常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现对其睡眠障碍的有关因素作一初步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系1995~1998年期间连续住入我院的躁狂症患者100例,皆符合CCMD-2-R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18~65岁,平均(41.6±28.6)岁。病程3月~4年。所有患者入院时皆有睡眠障碍,每晚睡眠时间0~3小时。2 结果经治疗后睡眠均有改善,睡眠开始改善时间氯丙嗪为3天(约400mg/d);碳酸锂为5天(约1.25/d);氟哌啶醇针剂为2天(约40mg/d);合用氯丙嗪…  相似文献   

16.
EC胶治疗凹陷粉碎性颅骨骨折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EC胶治疗凹陷粉碎性颅骨骨折体会高明强拓磊郝东宁我院从1994年5月至1995年6月,用医用EC胶治疗凹陷粉碎性颅骨骨折12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为4~65岁,开放性颅脑损伤4例,闭合性颅脑损伤8例,颅骨骨折碎片为3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足下垂病因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其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足下垂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30例,传导阻滞6例,CMAP缺如29例,异常65例,达99%;腓总神经损伤17例,坐骨神经损伤8例,腰骶神经根病41例。结论:腰骶神经根病、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嵌压均可导致足下垂,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确定神经受损部位、损害程度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电针治疗氯氮平所致遗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针治疗氯氮平所致遗尿30例,经05~1年的随访观察,疗效可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对象:30例均为单用氯氮平所致遗尿病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6~52岁,平均306岁;病程1个月至13年,平均(165±73)个月;分裂样精神病...  相似文献   

19.
氯氮平诱发强迫症状四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例1 女性,24岁。因多疑、妄闻人语1年余,症状加重伴行为紊乱5天,于1997年12月2日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给予氯氮平治疗。半个月内缓慢增加氯氮平药量至400mg/d。治疗第47天时患者出现强迫症状,表现为起床时反复穿脱衣服,明知不必要,但必须反复多次,有时达半小时;否则就觉烦躁、焦虑不安,后换用氯丙嗪150mg/d治疗,1周后强迫症状缓解,半个月后强迫症状完全消失。例2 女性,29岁。因孤僻、懒散、多疑、无故摔东西3个月(总病程6年),作者单位:116041辽宁省大连,解放军第二一五医院…  相似文献   

20.
开颅术后急性脑积水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积水(AHC)是指外伤或术后1周内发生的脑积水[1]。我院自1994年3月至1997年3月开颅术后共发生AHC11例。现就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报告如下。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25~56岁,平均277岁。发生AHC时间:术后1~3天4例,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