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质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大鼠诱发电位检测法及正常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皮层诱发电位正常值。方法 :对 4 0只 Wistar大鼠进行 BAEP及CEP检测。结果 :BAEP的 I至 V波潜伏期 ( X± S)分别为 1 .5 9± 0 .2 ,2 .4 0± 0 .2 6 ,3.1 7± 0 .36 ,4 .2 5± 0 .37及 5 .2 5± 0 .36 ms波峰间期分别为 I- 1 .5 8± 0 .2 8ms、 -V 2 .0 9± 0 .3ms及 I-V3.6 7± 0 .31 ms、CEP主反应呈先正后负的 PN型 ,部分出现后发放 ,主反应潜伏期为 6 .6 3± 1 .33ms。结论 :用这种方法检则大鼠诱发电位 ,方法可靠 ,图形清晰 ,重复性好 ,数据相对较稳定 ,为今后大鼠脑诱发电位异常判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取得正常老人视觉诱发电位和听觉诱发电位有关资料及正常值。方法 应用丹麦Concerto脑电仪及视觉、听觉刺激、对40例正常老人的VEP和AEP作了检测。结果 VEP和AEP形态近似,提出Fz、Cz和Pz三脑区各指标的平均值,并对左右脑半球(F3-F4,C3-C4,P3-P4)作了比较。结论 正常老人VEP和AEP是较稳定的,本资料可作为今后研究老年精神病人VEP和AEP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立体脑电图电极皮质电刺激的方法探讨岛叶或岛叶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双侧岛叶之间的功能连接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4例岛叶或岛叶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于双侧岛叶植入立体脑电图电极进行皮质电刺激,通过视觉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确定每个触点有无诱发电位响应。采用刺激一侧的对侧岛叶的电极记录诱发电位响应,明确刺激响应率及解剖分布情况。结果4例患者共植入28根SEEG电极(98个触点),其中植入左侧岛叶12根电极(47个触点)。4例患者的双侧岛叶之间有皮质-皮质诱发电位(CCEP)响应。刺激一侧岛叶时,对侧岛叶CCEP的响应率为39.8%,峰潜伏期为15.5~196.0ms。此外,在双侧岛叶等位脑回间存在双向CCEP联系。结论岛叶或岛叶相关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双侧岛叶之间存在双向功能连接,特别是病毒性脑炎后癫痫患者,其双侧岛叶之间的连接更为广泛。但这一结果尚需更多病例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CT、SEP结果。体征与CT表现符合率31%,体征与SEP表现符合率8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3例内囊区单发梗塞灶的病人,分别出现P23-N30成异常、N20-P25成分异常、P22-N30和N20-P25成分均异常。提示临床表现与CT不符时,SEP波幅的异常可做为判断丘脑皮质通路完整性的敏感指标以及提供了皮层下损害时感觉与运动分离的SEP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累及运动区的胶质瘤切除术中.利用直接皮质刺激产生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去判断运动传导通路纤维的数量和功能,并分析其变化和术后病人四肢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2例累及运动区的胶质瘤病人.术中利用微弱电流直接刺激运动区皮质并记录产生的运动诱发电位,比较肿瘤切除前、中、后MEP的变化,分析肿瘤切除后MEP下降程度和术后3个月四肢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切瘤后MEP较切瘤前波幅下降50%以上26例,其中出现严重运动功能障碍17例(65.4%).轻度运动功能障碍9例(34.5%);MEP下降50%以下16例,其中出现严重运动功能障碍2例(1.3%),轻度运动功能障碍10例(62.5%).基本正常4例(25.0%)。两组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经Х^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行直接皮质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可直接反映运动传导纤维的数量和功能,预测术后肢体运动情况。MEP波幅下降50%可作为将发生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的临界警戒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下肢短梁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方法:采用多导组合法对22例受试者下肢SLSEP检测。结果:N27(颈髓电位)21例以均可引出IP(腰髓电位)22全均可引出,Guo窝电位只要是电极安放合适,正常人各例均可引出。t检测结果,发现不同导7记录的P40P累进不一。其中PZ-FPZ导与C1’-C2’或(C2’-C1’)可引出P40。结论:建议P40可再建一C1’-C2’(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脑磁图(MEG)术前定位初级运动皮质(M1)的准确性。方法选取顺序入院的中央区胶质瘤26例,术前均运用MEG定位皮质运动区,与MRI导航影像融合,在神经导航下定位MEG激活区。术中对MEG成功定位的病例行直接皮质电刺激(DCES),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结果因病人不能配合,MEG定位失败2例,余24例均定位成功,每例激活区1~5个。DCES成功监测24例,所有选择的DCES靶点共41个,阳性靶点24个,1个/例。以所有的41个靶点分析,MEG定位M1区与DCES定位的吻合率为58.5%;而以第1组病灶侧M1区和第2组病灶侧中央区的MEG激活区中27个靶点分析,两者吻合率为88.9%;仅以第1组M1区的MEG激活区中17个靶点分析,两者吻合率为100%。结论 MEG可以灵敏而可靠地定位M1区,可用于中央区胶质瘤病人术前手术规划。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CT、SEP结果。体征与CT表现符合率31%,体征与SEP表现符合率8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3例内囊区单发梗塞灶的病人,分别出现P22N30成分异常、N20P25成分异常、P22N30和N20P25成分均异常。提示当临床表现与CT不符时,SEP波幅的异常可做为判断丘脑皮质通路完整性的敏感指标以及提供了皮层下损害时感觉与运动分离的SEP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术中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电刺激术定位脑功能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脑功能区手术中利用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10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手术,利用皮质SEP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占区,住保护脑功能区的前提下,手术切除病变。结果7例病人利用SEP及皮质电刺激确定出运动感觉区,其中4例利用SEP位相倒置确定出中央沟,3例病变位于左侧额颞叶的病人通过皮质直接电刺激确定出语言区?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术中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可准确、实时确定脑功能区,最大程度地保护功能,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疾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椎管内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6例,E级10例。术中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与肌电图(EMG)监测脊髓和神经根功能,分析手术过程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1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另有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术中完全松解黏连病变。术后10 d Frankel分级:改善6例,无变化22例,加重2例;术后1年Frankel分级:改善14例,无变化15例,加重1例。术前Frankel分级3组病人进行比较,术后10 d和1年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椎管内手术中联合应用CSEP与EMG监测可以更好地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大鼠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正常参考值,建立本实验室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数据库。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直接电刺激30只大鼠面神经颊支近中枢端,在其外耳道后壁记录面神经脑诱发电位。结果大鼠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波形主要有四个波:N1(-)、P1(+)、N2(-)、P2(+),潜伏期分别是(0.76±0.11)ms、(1.50±0.27)ms、(2.21±0.28)ms、(2.87±0.25)ms,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的样本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测得的大鼠面神经脑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较为稳定,可以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病理状态下面神经脑诱发电位的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经颅电刺激咀嚼肌诱发电位的检测方法与正常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健康个体进行经颅电刺激咀嚼肌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建立评估皮质脑干束的检查方法。方法 对 5 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经颅电刺激 ,在双侧咀嚼肌同时接受 ,分别记录同侧的根运动诱发电位 ( R- MEP)和对侧的皮层运动诱发电位 ( C- MEP)的潜伏期、波幅。结果 在同侧记录的是兴奋同侧的三叉神经根所产生的动作电位 ,因此称为“root”MEP( R- MEP) ;在对侧轻收缩状态下记录的是兴奋对侧的皮质延髓束所产生的动作电位 ,因此称为“cortical”MEP( C- MEP)。 R- MEP的潜期为 3.5 5± 0 .44 ms,波幅为 3.49± 2 .73m V;C- MEP的潜期为5 .83± 1.40 ms,波幅为 5 6 3.84± 5 2 5 .0 7μV。C- MEP的潜期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 P>0 .1)。结论  C- MEP是一种非创伤性评估皮质脑干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已经成为改善颅底手术效果、降低手术致残率的重要方法之一。近些年来,皮质核束运动诱发电位(CoMEPs)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重点阐述CoMEPs的监测方法和刺激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常成人处于气功态和催眠态脑诱发电位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 4 9例正常成人处于“正常态”、“气功入静态”和“催眠状态”的脑诱发电位 ,分析气功发功和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不同效应。方法 观察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诱发电位(AEP)、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BR)、关联性负变 (CNV)和P3 0 0 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催眠状态下P3 0 0(T P3 )波幅降低 ,与正常态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AEP(P2 ) ,CNV(M2 )波幅降低 ,与正常态和气功入静态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VEP(P2 、P3 )波幅降低 ,与正常态或气功入静态相比分别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影响与气功发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6.
电刺激膈神经传导及磁刺激膈运动诱发电位正常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膈神经传导及膈肌肌电活动的测定是评价呼吸功能障碍的客观指标,磁刺激的膈运动诱发电位可用来评价呼吸肌中枢运动传导功能和完整性。本文对50例健康志愿者作了正常值的研究。(1)电刺激的潜伏期和波幅无侧别和年龄的差异,但性别有差异,男性为7.3ms、女性6.8ms;波幅的正常变异较大。潜伏期与身高无关,但与刺激到记录点之间的距离均有关(男性r=0.42、潜伏期(ms)=5.19+0.07×距离(mm),女性r=0.45、潜伏期=3.77+0.10×距离)。电刺激的PNC技术简便、快速、无创,而且可以成功地进行;但检测过程中应避免刺激臂丛。(2)颈7棘突磁刺激的潜伏期无侧别、年龄的差异,但有性别的差异,男性为11.5ms、女性为11.1ms。(3)经颅磁刺激的膈MEPs在深吸气时,其检出率较平静呼吸时的高得多(97%/26%),且潜伏期较短(14.7/15.8mms)、波幅较高(196/130μV),这是由于反应的易化所致。  相似文献   

17.
正常成人皮质吞咽中枢功能磁共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皮质吞咽中枢的分布与特点。方法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方法对6例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进行吞咽中枢的定位。在GE公司3.0T磁共振仪上,除常规T1、T2扫描外,患者行吞咽动作,获取BOLD信号变化。扫描时间共60秒,在第1、15、30、45秒时受试者分别完成一次空吞咽动作,吞咽时尽量减少唇、舌、头部的运动。采用SPM软件在Functool4.0工作站上对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结果正常受试者吞咽动作的激活部位位于感觉运动皮质外侧、岛叶、扣带回前部、运动前区,眶额皮质、小脑。仅有岛叶的激活信号以左侧半球为著。结论正常成人的吞咽中枢位于多个脑区。自主吞咽动作的启动及调节需要多个脑区的激活。  相似文献   

18.
正常人手运动功能脑皮质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正常人手复杂运动时脑皮质的功能定位。方法 采用SIEMENS成像系统的EPI-Bolding程序,采集7例受试运动和静止状态的T1W图像共6个时相,应用相应软件分析得到差异信号图像,在T1W结构图像融合,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7例受试在执行握拳运动时,对侧皮质中央前回的第一运动区(Broadman 4区)均可见明显激活信号,对侧或双侧的补充运动区均有激活信号,2例运动前区激活,3例可见同侧中央前回运动皮质的激活信号。三维重建显示第一运动区的激活信号主要位于对侧中央沟的中外侧,补充运动区的激活信号位于运动前区(Broadman 6区)近正中的内侧面。结论 正常人手复杂运动时脑皮质运动网络被广泛激活,功能核磁共振的激活信号反映了脑的高级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老年抑郁症与正常老人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听觉诱发电位(AEP)实验中的不同特点.方法3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和40例健康老人,应用美国Spirit脑诱发电位仪以及光和声刺激,完成F-VEP、AEP二项检测.结果老年抑郁症患者AEP主成分带有小切迹,VEP个别呈双峰波.YEP和AEP诸指标在Fz、Cz和Pz记录点无差异.老年抑郁症患者VEP-P2潜伏期在顶区、N2潜伏期在额区以及AEP-N2潜伏期在额区、顶区均右侧延迟于左侧,但在中央区左侧延迟于右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健康老人比较,老年抑郁症患者VEP和AEP的P2和P3波幅均下降(P<0.05)、VEP的P1、P2潜伏期提前(P<0.05),AEP的N2、P3潜伏期延迟(P<0.05).结论VEP和AEP中的50-500毫秒长潜时成分能辅助评定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γ-射线照射诱导的皮质发育不良(CD)模型大鼠皮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的表达,探讨其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D模型,按大鼠的不同年龄分为新生组、幼年组(又分为2周龄和4周龄)和成年组(2.5个月龄)。分别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光镜下观察不同组之间大脑皮质的病理变化及uPAR阳性细胞表达的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各组中均有uPAR阳性表达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表达细胞逐渐减少,但CD模型组阳性表达细胞在皮层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免疫荧光双标显示uPAR阳性表达细胞主要是神经元。结论uPAR在CD发病过程中对神经组织的迁移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较高比例的阳性神经元表达可能在CD致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