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突发性眩晕是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简称VBI)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临床治疗各异 ,疗效均不满意 ,为提高本病疗效 ,我院采用尼莫通 (Nimotop)注射液静滴治疗VBI患者 40例 ,疗效良好 ,现报道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我院从 1997年 1月~1999年 12月住院患者中选择 80例 ,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 ,且符合1989年WHO推荐的“可能VBI”诊断标准 ,起病急 ,同时合并下列其中①项以上者 :(1)运动障碍 ;(2 )感觉障碍 ;(3)单或双眼一侧视力 ,视野缺失 ;(4 )平衡失调、眼震、复视、耳鸣、构音不良等。患者全部做头颅CT或MR…  相似文献   

2.
尼莫通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报道尼莫通治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常规治疗30例同类病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尼莫通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王守春,张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简称VBI)是神经科常见病,但其概念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文对VBI的历史与命名、解剖特点、发病机理、主要辅助检查的临床价值、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一。历史与命名VBI是Kubik于194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5例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用药72小时后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99年8月~2000年8月应用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赛莱乐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0~73岁,平均50岁。随机取50例同期同病的住院病人,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针剂作为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1~74岁,平均51岁。两组年龄、性别均无显著差异(P>0.05)。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参照隋帮森主编《脑血管疾病MRI、CT、DSA与临床》。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耳鸣、肢…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凯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方法 将70例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VBD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凯时注射液静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凯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疗效,是治疗该病的较理想药物,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赛莱乐 (盐酸丁咯地尔 )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所选 6 0例均依据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要点[1]  ①突发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②视物模糊、复视、眼球活动受限。③病灶侧颜面及对侧肢体麻木、无力” ;四肢麻木无力或行走不稳。④出现口周麻木、吞头僵硬、构音障碍、舌咽困难。⑤可表现为猝倒发作、短暂性健忘或遗忘发作、一过性意识丧失或昏迷状态。⑥上述临床表现可单独发生 ,也可并存 ,呈发作性。⑦经颅多普勒超声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 0例患者其…  相似文献   

9.
不宜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ey,VBI)”的诊断太泛,对哪些仅表现为眩晕或头昏的患者,在没找到引起眩晕或头昏的原因时临床上往往诊断VBI。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题名检索,仅2000年-2006年期间就可检索出931篇。那么用“VBI”这个诊断合适吗?  相似文献   

10.
凯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凯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方法 将70例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凯时注射液静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凯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疗效,是治疗该病的较理想药物,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18 8 9年Peabody首先对一组高血压或 /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突然出现一过性半身不遂、失语或失明等神经功能障碍发作 ,历时 2 4小时至数日自愈者称为“脑血管痉挛”。1 951年Denny Brown提出 ,由于中毒性肺炎或心源性休克等各种原因引起全身血压下降 ;或由于脑血管狭窄致脑内血流量的不足 ,出现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命名为脑供血不足(CVI)。 1 955年Millikan发现 ,临床表现为反复可逆性短暂发作的神经功能缺失的病例 ,大多数可能是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表面的微栓子脱落引起的微栓塞所致。其后 ,由于F…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赛莱乐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 :10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赛莱乐 15 0mg(5 2例 ) ,用盐酸培他啶治疗对比 (48例 )。结果 :治疗组痊愈 18例 (34 6 % ) ,观察组痊愈 7例 (14 5 %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赛莱乐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盐酸培他啶相比具有起效更快 ,缓解病情迅速的特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临床观察赛莱乐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方法 :选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 90例 ,男 5 8例 ,女 42例 ,年龄40~ 86岁。分两组 ,治疗组 5 0例用赛莱乐 15 0mg ;对照组 40例用维脑路通 0 6g ,加液体静滴 ,每日一次 ,10天为一疗程。结果 :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中 ,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早 ,10天后评定整体疗效 ,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赛莱乐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  相似文献   

14.
我院神经内科在1996年3月-2000年3月应用西比灵治疗眩晕3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凡符合下述条件[1]的病人入选:(1)眩晕多因头和(或)体位变动而诱发,有旋转感、视物晃动或不稳定感。(2)同时至少有一种椎-基底动脉发作的其它症状,如眼症、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3)有轻微的脑干损害体征。符合入选标准的有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9-70岁,平均52.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0…  相似文献   

15.
西比灵加胞二磷胆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西比灵加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治疗中应用胞二磷胆碱0.5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1次/d静滴,西比灵每晚10mg睡前口服,两者均用1周.结果 48例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其中治疗后眩晕、耳鸣、共济失调等症状在3d之内全部消失者36例,占75%;5d症状全部消失者8例,占16.67%,7d症状全部消失者4例,占8%.结论 西比灵加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治疗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82例椎基底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静滴疏血通为治疗组,静滴血栓通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及TCD检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较血栓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甘露醇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对 12 0例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治疗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对照研究 ,并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 TC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作为疗效观察的评定标准。结果 :甘露醇组 (应用甘露醇 ) 6 0例病人中 ,5 4例 (90 %)在 2 4小时内症状完全缓解 ,2例 (3.3%)明显缓解 ,3例(5 %)轻度缓解 ,1例 (1.7%)无效 ;非甘露醇组 (未应用甘露醇 ) 6 0例病人中 ,15例 (2 5 %)在 2 4小时内症状完全缓解 ,18例 (30 %)明显缓解 ,2 5例 (4 1.7%)轻度缓解 ,2例 (3.3%)无效。结论 :使用甘露醇是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方法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6例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50岁以下占61.5%,女性占67.7%,其中更年期妇女占半数以上。82,3%病人具有危险因素。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数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其次为颈椎病所致。临床主要特点:眩晕、头颅CT、X线颈椎片、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6例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50岁以下占61.5%,女性占67.7%,其中更年期妇女占半数以上。82.3%病人具有危险因素。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数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其次为颈椎病所致。临床主要特点:眩晕、头颅CT、X线颈椎片、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结果 丁咯地尔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72h总有效率93.7%。结论 丁咯 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