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血栓形成患者待确诊之后,大多数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情绪,对是否能恢复肌力持怀疑态度,这种不良情绪是否影响肌力恢复,笔者采用配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经CT扫描确诊脑梗塞住院患者的例,按年龄、性别、肢体瘫痪部位,肌力、身体状况基本相似分成两组各32例,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另一组为研究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加以系统化整体护理。12方法整体护理组采用护士对病人全部负责,按护理程序与患者每日或隔日交谈一次,每一次10一月分钟。针对每个患者存在的具体情况进行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1—2013-12符合入选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41例,随机分入传统保守疗法组(A组,19例)或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组(B组,22例)。A组综合采用健康教育、体位疗法、药物(脱水消炎镇痛、营养神经药),及颈部超短波、蜡疗、牵引(均1次/d,20 min/次),必要时佩戴颈托固定;B组在传统保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1)沉肩自我拔伸颈椎;(2)颈后伸等长抗阻;(3)颈向健侧等长抗阻;(4)患侧耸肩抗阻;(5)患侧上肢负重上举;其中(1)、(2)项运动为二选一,(3)、(4)、(5)为必选运动;动作(3)需坚持≥1个月,其他运动均应永久性实施。患者住院治疗10~15d。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评估、麻木程度通过患者自述方法获得(分为严重、明显、轻微、无麻木);出院时评估疗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或不满意);出院后2个月通过电话或门诊复诊调查有无复发。结果 A、B组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VAS得分、麻木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疗效、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随访,A组5例26.3%复发,B组无1例复发,2组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无论传统保守疗法还是加用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以获得显著疗效,但后者对于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痊愈,降低2个月的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较前者效果更为理想,但需要延长研究期限以获得长期疗效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我们采用膈肌起搏仪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6年 12月至 1998年 4月 ,我科共收治脑卒中病人 5 9例 ,全部经头颅CT确诊 ,符合脑卒中诊断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共2 7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体外膈肌起搏仪穴位刺激治疗 32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3例 ,平均 6 3 7岁 ,脑梗死 15例 ,脑出血 17例。对照组男 19例 ,女 8例 ,平均 6 2 9岁。疗效判定标准采用 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  相似文献   

4.
阶段性责任制护理对卒中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阶段性责任制护理对卒中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8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由责任护士对患者提供阶段性责任制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出院半年后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3)。结论 阶段性责任制护理对卒中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对脑血管病后上肢远端肌力恢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对脑血管病后偏瘫肢体肌力恢复疗效。方法将60例脑血管病后偏瘫病人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普通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仅拥普通内科药物治疗。2组均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8d行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为5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偏瘫病人肢体肌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视力、肌力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1—2013-06我院收治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36例(42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研究组给予甲泼尼龙1g静滴,1次/d,冲击治疗6d;地塞米松10mg静滴,1次/d,共5d;泼尼松1mg/d,口服,维持治疗6周。对照组仅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滴,1次/d,共10d;泼尼松1mg/d口服,维持治疗6周。结果研究组Barthel评分总有效率88.9%,视力表评定总有效率81.8%;对照组Barthel评分总有效率66.7%,视力表评定总有效率6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视力提高2级时间(7.6±2.5)d,肌力提高2级时间(7.8±2.7)d,对照组患者视力提高2级时间(16.8±4.2)d,肌力提高3级时间(15.6±2.4)d,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RNFL厚度均明显升高,研究组RNFL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可促进患者肌力和视力的恢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8.
应用大脑皮层电刺激仪(CCS)刺激大脑皮层及患肢的神经肌肉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30例,30次为3个疗程,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的提高了瘫痪肢体的康复程度,差异极显著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核心肌力对脑卒中后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19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2组,基础治疗均为常规PT、OT、理疗、艾灸等治疗。治疗组增加核心部位的功能性电刺激、肌力训练和电针,疗程30 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3、0 d分别评测Berg平衡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15 d和30 d后2组病人间的ADL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核心力量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发笑同侧瘫的三叉神经鞘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笑同侧瘫的三叉神经鞘瘤一例贺宝荣*周定标卜博患者男性,16岁。1996年6月始出现不自主的发笑,难以控制,持续约2~3分钟,同年8月出现左下肢无力,站立或行走时不自主的抖动。查体:神志清楚,精神佳,智力正常。难以自控的发笑。除左下肢肌力3级外,余肢...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7—2023-07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2组患者运动皮层兴奋性[患侧半球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手力量、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结果 训练4周后,2组患者MEP、CMCT较训练前降低,观察组MEP[(14.57±1.25)ms]、CMCT[(8.29±1.03)ms]低于常规组[(15.86±1.32)ms、(8.96±1.06)ms](P<0.05);2组患者握力及MBI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观察组握力[(22.42±2.38)kg]、MBI评分[(62.78±6.33)分]高于常规组[(20.15±2.24)kg及(60.17±6.21)分](均P<0.05)。结论 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改善运动皮层兴奋性,增强手力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脑卒中病人出院时的治疗效果,评价脑卒中后抑郁对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测定得分将211例脑卒中病人分成抑郁组及非抑郁组,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211例脑梗死病人发生抑郁症状59例(59/211),发生率27.96%。出院时疗效对比:抑郁组治愈9例(15.3%),非抑郁组50例(32.9%);抑郁组好转32例(54.2%),非抑郁组73例(48.0%);抑郁组未愈18例(30.5%),非抑郁组29例(19.1%)。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5%、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抑郁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显著差于非抑郁组。结论脑卒中后发生抑郁将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临床医生需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对脑中风患者肌力评定的可信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脑中风后肌力随着病情好转而提高,但是许多患者在某一时限内,肌力变化极不规律,甚至因打呵欠,喷嚏而诱发瘫痪肢体的不自主活动等“肌力改善”的假象。由于脑中风患者单关节运动能力较差,肌力评定时要求的体位不易控制,即使测得了肌力值,有否临床意义,其规律如何,这方面研究报道很少,为此我们做了本项研究。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37岁,右利手。住院号:128307。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左侧头痛伴有呕吐一天入院。病程中无抽搐,二便正常。既往:两年前患蛛网膜下腔出血治愈。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BP13.3/9.3kPa。神清语利。无眼震,眼底正常,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向右侧,右侧上下肢肌力4~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活跃。右侧偏身深浅感觉减退。右侧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右手指鼻试验不准,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右侧跟膝胫试验不准不稳。CT所见:左侧丘脑有一高密度(2×2×2.8cm)破入脑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5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肌力训练组,30例)和常规康复治疗组(28例)。两组患儿入组后开始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2周后改由家长在家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6周、12周进行以下评定:(1)综合痉挛量表(CSS);(2)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两项;(3)步行速度。结果两组患儿的CSS、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氏0.05),GMFM评分、步行速度治疗后6周、12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氏0.05)。结论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等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治疗4周。结果 2组患者TUG和FTSS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等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甲钴胺对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甲钴胺对大鼠周围神经损害的修复作用。方法以SD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害动物模型,以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为观察指标,考察甲钴胺对周围神经损害的修复作用。结果甲钴胺给药4周后能显著改善大鼠周围神经损害。结论甲钴胺对周围神经损害有确切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中风时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虽是预后的最重要预测因素,但实验研究显示,CNS中某些神经递质和所使用的药物对中风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和程度产生影响。1作用于CNS中α、β受体的药物运动功能是中风后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体现,实验表明,去甲肾上腺素(NE)通过作用于CNS而影响其功能恢复。大鼠单侧运动皮层损害后,CNS输入NE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皮层损害后双们小脑皮层细胞外NE水平下降,皮层损害对侧小脑半球输入NE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大鼠单侧感觉运动皮层部分切除后给予单剂量右旋苯丙胺能加速运动功能恢复。其他增加NE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