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血性心衰(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CHF患者比例逐渐增加,病死率居高不下.在我院老年心脏科住院患者中,不同病因的心衰患者占40%,老年尸检病例,心衰发生率为65%[1].高龄老年CHF病情多危重,合并症多,死亡率高.随着治疗、护理新技术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病死率.现将近年来老年心衰护理的一些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不同诱因及早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诱因 ,以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方法 将 4 4 5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高龄老年组 ,进行诱因分析。结果 高龄心衰患者最常见的诱因依次是情绪激动且显著高于老年组 ,P <0 .0 1;气候变化 ,P <0 .0 1;未控制的高血压和排尿紊乱 ,P <0 .0 5 ;老年心衰患者最常见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心律失常方面且显著高于高龄组 ,而呼吸道感染在两组中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 应针对两组的不同诱因和发病特点进行早期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惠者的诱因,以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将445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高龄老年组,进行诱因分析.结果高龄心衰患者最常见的诱因依次是情绪激动且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气候变化,P<0.01;未控制的高血压和排尿紊乱,P<0.05;老年心衰患者最常见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心律失常方面且显著高于高龄组,而呼吸道感染在两组中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应针对两组的不同诱因和发病特点进行早期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患者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心力衰竭(心衰)基础病因、常见诱因的特点以及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减少误诊及预见性防治老年心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80岁以上高龄心衰患者50例,同时选45~59岁成年患者276人及60~79岁老年患者378人作为对照,分别对其基础病因、常见诱因以及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成年组导致心衰的首位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占47.1%,老年组及高龄组冠心病及高血压为主要病因,其中高龄组冠心病占92%;(2)成年组心衰的诱因主要是劳累为87%,呼吸道感染仅占24%,高龄组劳累仅占32%,呼吸道感染高达74%;(3)高龄组情绪激动、气候变化、排尿困难、不稳定高血压的比例均较成年组及老年组大幅提高,情绪激动及排尿困难分别高达66%及10%,而成年组及老年组仅分别为12.3%、0.4%和9.3%、3.2%;(4)不同年龄组心衰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相应的基础病因和诱因有密切联系。结论不同年龄心衰发病的基础病因及诱因均各不相同,成年组主要应积极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和防止劳累,老年组则应良好控制高血压和冠心病并注意防治呼吸道感染,高龄组除应重点防治呼吸道感染、有效改善心肌供血外,还应积极防治前列腺肥大、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不同年龄心衰的临床表现特点与其相应的基础病因及诱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再入院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1].据报道,我国心衰发病率为0.9%[2];国外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群可高达6%~10%[3].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的发展,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日益增多,并且反复发病,反复住院.文献报道[4],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是防止频发住院、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进行纵向调查,分析其干预后的效果,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提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再入院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1].据报道,我国心衰发病率为0.9%[2];国外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群可高达6%~10%[3].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的发展,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日益增多,并且反复发病,反复住院.文献报道[4],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是防止频发住院、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进行纵向调查,分析其干预后的效果,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提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再入院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1].据报道,我国心衰发病率为0.9%[2];国外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群可高达6%~10%[3].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的发展,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日益增多,并且反复发病,反复住院.文献报道[4],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是防止频发住院、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进行纵向调查,分析其干预后的效果,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提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1],病死率高,预后差,是心血管疾病死亡、反复住院和医疗费用猛增的主要原因。肺部感染是其主要诱因[2],同时老年患者又是肺部感染的易感人群,如何更好地控制肺部感染已成为治疗老年心衰的关键之一。1感染控制现状1.1诱因那开宪和田娟等[27]认为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衰的主要原因并占55.2%。何丽娟和何静江[28]指出老年人隐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心衰患者在医院感染中,呼吸道感染比例较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3]:1)血液动力学因素:首先心衰患者不同程…  相似文献   

9.
高龄重症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龄老年 (≥ 80岁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左心衰竭 )病情危重 ,合并症多 ,死亡率极高 ,如何提高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已成为各国心血管病领域临床研究的关注点之一。笔者所在科室近十年来共救治高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2 78例 ,抢救成功率为 76 4 %。一、高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与诱因急性左心衰竭的基本病因在高龄患者主要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心律失常及退行性瓣膜病等。多病因心衰是高龄老年患者区别于老年(6 0~ 79岁 )和非老年 (<6 0岁 )患者的重要特点 ,90 %以上的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两种以上的病因 ,而存在…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9[1]。超过50岁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仅占3%~18%,这并不是好发于老年的一种疾病,可如今越来越多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被报道[2]。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中青年相比,临床表现存在多种差异,具有轻型化及非典型化特点,但特异性较高的免疫指标阳性率较低,且病死率高[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因体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或补体于红细胞表面吸附,并经抗原抗体反应加速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4]。相关统计数据显示[5],约7%~15%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护理问题多且复杂,增加了护理难度。我科于2020年8月收治1例91岁高龄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经过14 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上升、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80岁)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及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214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80岁),老年组(65~79岁),监测24 h动态血压(ABPM)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高龄老年组24 h 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和反杓型)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护士应根据其特点做好病情观察,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规范用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多器官功能(MODS)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护理要点,为MODS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2例高龄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12例高龄MODS患者中,抢救成功率75%,肺部感染为主要诱因,基础疾病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91%),心衰在MODS中占100%,无因护理措施不当而导致患者抢救失败。结论高龄、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肺部感染是高龄MODS患者主要危险因素。预防与干预肺部感染,强化对器官功能的监护和保护,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重视心理护理,有助于降低高龄MODS患者的死亡率,提高老年患者进入高龄期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几乎不可避免的综合征。老年人心衰多见于冠心病与肺心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给病情观察及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老年CHF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其常见的症状及诱因,旨在结合临床特点探讨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年龄在80岁以上的CHF患者86例,同时选65~79岁老年CHF患者作为对照。在对病因、诱因治疗的基础上,实践循证医学的标准治疗,分析个性化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高龄组和老年组治疗显效率分别为40.7%(35例)和65.9%(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95.6%,住院死亡率分别为5.8%和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CHF患者的疗效与年龄(P=0.047)、入院时心功能(P=0.000)、是否合并高血压(P=0.007)、心律失常(P=0.046)密切相关。结论年龄越大、入院时心功能越差,老年CHF的治疗效果就越差;老年CHF患者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也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莉  刘骏  江亚文 《护理研究》2007,21(30):2749-2750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综合征.随着人口老化进程的加快,心力衰竭患病率正在逐渐增高.据统计,我国≥80岁人群的患病率高达6%~10%,个别地方病死率高达40%[1].临床上高龄心衰病人常是多种病因共存,使病情复杂、预后差、病死率也高.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病历资料较完整的高龄老年病人127例,早期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这对延长病人生命,保证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华法林及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将其分为老年组[n=32,年龄(73.22±5.75)岁]和高龄组[n=28,年龄(85.86±3.31)岁]。比较2组抗凝治疗后脑血管意外事件、外周血管栓塞、消化不良及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龄组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0.71%,高于老年组的6.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组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出现3例脑出血,使用利伐沙班的患者中未出现脑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外周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1.43%,低于老年组的2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降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多器官功能(MODs)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护理要点,为MODs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2例高龄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12例高龄MODS患者中,抢救成功率75%,肺部感染为主要诱因,基础疾病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91%),心衰在MODS中占100%,无因护理措施不当而导致患者抢救失败。结论高龄、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肺部感染是高龄MODs患者主要危险因素。预防与干预肺部感染,强化对器官功能的监护和保护,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重视心理护理,有助于降低高龄MODS患者的死亡率,提高老年患者进入高龄期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据第十一次全球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统计显示,每年超过200万的患者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其中包括安装和更换。被调查的61个国家中,每个国家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相对往年都有所增加[1]。近年来,随着我国起搏器的迅速发展及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起搏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安装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2]。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依据《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接近1.78亿(13%)[3]。需植入起搏器的老年患者也占有安装术者相当大的比例。在我国老年患者占所有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总数的76%[4],需要植入起搏器的高龄患者也越来越多[5]。然而,老年患者,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因其手术耐受性差,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6]。从而,这将给护理带来严峻的考验。现将老年患者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血压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成一般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龄老年组的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一般老年组,日间、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低于一般老年组,高龄老年组的脉压明显高于一般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龄老年组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反杓形+非杓形)占92.4%,一般老年组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反杓形+非杓形)占93.3%,两组夜间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4h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准确全面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为临床用药和护理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 2 2 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年龄不同分为 4组 :<6 0岁为非老年组 ,6 0~ 6 9岁为低龄老年组 ,70~ 79岁为中龄老年组 ,≥ 80岁为高龄老年组。分别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非老年组中典型胸痛常见 (82 .1% )。老年各组随着年龄增加而有其独特表现 :临床症状不典型及多变性 ;梗死面积广泛 ;并发症多而危重 ;伴存疾病多 ;病死率高。结论 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各具特点 ,年龄越大 ,临床表现越不典型 ,病情越危重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