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0月~2011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0例,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已除外脊髓型和交感神经型)[1],男95例,女105例;病程15d~5年,平均8个月;临床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颈及一侧上肢疼痛麻木或有不同程度头昏头晕,X片、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资料与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83例,年龄38~78岁,均多于发病1~5d内就诊。主要症状为眩晕、头痛、颈痛、视物模糊、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部分患者有猝倒或昏厥史,颈部活动受到影响。83例中X线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其中25例椎间隙变窄(C4~6多见),颈椎曲线变直或凸起,21例作CT,7例作MRI均示颈椎间盘轻度突出(C2~4为主)。将83例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药物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5岁。综合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7.2岁,两组资料无明…  相似文献   

3.
颈部硬膜外阻滞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难以在门诊进行。我院疼痛门诊采用颈下部神经根阻滞治疗根型颈椎病47例,效果满意。本组47例中男29例,女18例,34~68岁,病程2个月~5年。其中,21例病人经服药、牵引、推拿、按摩等多种治疗,效果欠佳。此47例中诊断为单纯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混合者4例,神经根型和交感神经型混合者1例),单侧颈肩臂痛、手指麻木、颈肌痉挛、颈部活动受限者42例,双侧都有症状者5例,颈椎X片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或骨质增生,其中13例示椎间隙变窄。方法:患者仰卧…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或突出,导致周围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笔者运用手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37例患者均是我院的学生和教师,年龄23~62岁,男19例,女18例,病程4个月~3年5个月。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颈椎病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所有患者大多因常期伏工作学习,造成颈部软组织损伤而引发。治疗方法:(1)颈肩放松法;患者坐位,颈部…  相似文献   

5.
对一组接受牵引治疗的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椎动脉(VA)进行超声检测,旨在从对患者VA的形态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来评估这一疗法的长期疗效。1对象与方法本组67例,男53例,女14例,年龄61~78岁,平均63.4岁。纳入标准为:(1)有眩晕反复发作史,伴或不伴有上肢、颈部麻木、不适或疼痛。经X线摄片证实颈椎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或有项韧带钙化等。(2)CT或MRI等检查排除脑部病变及耳源性眩晕,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3)患者接受1~2个月的颈部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亦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椎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脊髓鞘膜等发生病理改变,使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所引起,发病率较高,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颈部不适、眩晕、头昏,少数有头痛、颈部牵拉感、颈神经分布区的针刺觉减退等。近年来笔者通过对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25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牵引配合电热磁疗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50例患者均系医院近两年的住院患者及门诊治疗患者,都经X线片或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2例,平均年龄47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给对照组患者颈椎牵引、颈部理疗和功能锻炼,将丹参20ml溶于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1次/d,连用10d。给治疗组患者除对照组所用治疗措施外,另加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溶于5%葡萄糖液250ml缓慢静脉点滴,1次/d,连用10d。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或对照组组内作治疗前后自身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作治疗后对比。结果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功能状态和心理功能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在功能状态和心理功能两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1994年以来,经采用推拿疗法为主结合颈部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并与单纯牵引疗法治疗该病进行对比,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72例患者中男117例,女55例;年龄24~73岁,其中24~33岁的26例,35~47岁的58例,48~60岁的57例,61~73岁的31例;病程75 d~12年。分型:颈型28例,神经根型102例,椎动脉型21例,混合型21例;头颈部损伤34例,慢性劳损128例,原因不明10例。全部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颈肌紧张,椎旁压痛,颈背或颈臂不适、疼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所有患者按病例序号奇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骨刺或骨嵴)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据统计,其发病率约为3.8%~17.6%。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牵引、佩带颈围、高压氧、理疗和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根据颈部解剖:臂丛神经根、交感干、颈丛及副神经均在椎前筋膜深面,并于2003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对150例颈椎病患者实施了颈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电针治疗组各30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浆ET、CGRP的含量。结果:颈夹脊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6.7%,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ET水平降低、CGRP水平有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夹脊穴穴位注射和电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良性调节患者血浆ET、CG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仰卧位旋按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并与颈椎牵引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1999-09/2001-01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颈椎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30,男10例,女20例)和对照组(n=30,男12例,女18例)。治疗组:采用仰卧位旋按手法治疗,隔2d行1次手法,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坐位布托带颈椎牵引,隔2d日牵引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AUS-128DP深圳产)检测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右侧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较治疗前加快(P〈0.05)。结论:仰旋按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且其作用效果强于单纯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超声在评估突发性聋合并颈椎病中的应用。 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喉科确诊为伴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突发性聋患者58例设为A组,无颈椎病的突发性聋患者58例设为B组;另收集同期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而无突发性聋的患者58例设为C组。患者取平卧位和坐位+头部屈位40°体位,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患者取俯卧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转颈试验。记录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同一血管血流速度不同体位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血管间血流速度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坐位+低头40°体位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与平卧位检查相比,双侧颈内动脉流速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低。其中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2组双侧颈内动脉流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左侧颈内动脉P=0.004,右侧颈内动脉P=0.011;C组双侧颈内动脉P=0.000);无颈椎病突发性聋组双侧颈内动脉流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双侧颈内动脉P均>0.05)。俯卧位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3组间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在转颈试验中,3组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与俯卧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低,其中伴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2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转颈试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基底动脉P=0.039,双侧椎动脉P=0.001;C组基底动脉P=0.042,右侧椎动脉P=0.000,左侧椎动脉P=0.011);无颈椎病突发性聋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P均>0.05)。 结论头颈部血管超声结合患者体位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变化情况,从而为明确突发性聋患者是否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影响 ,导致其血流障碍引起眩晕综合征 ,该症又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及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等。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常反复发作 ,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很多 ,我科自 1999年~ 2 0 0 2年间对 48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低频电刺激配合扩管药物治疗 ,并与单纯扩管药物治疗对比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共选取 48例颈性眩晕患者 ,均符合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1]中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排除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及…  相似文献   

14.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英  潘翠兰 《中国康复》1999,14(2):108-108
颈椎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中60%~70%。我科于1997年以来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很型颈椎病,收到了较好的康复效果。三资料与方法1.卫临床资料神经根型颈椎病67例,均系我科和外科确诊。年龄38~67岁。病程20d~2年。随机分为牵引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sl.5岁;康复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5岁。67例患者均有颈痛、颈旁压痛或胸、肩、背及上肢等处放射痛,上肢、手指发麻、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1。X线片检查C。_,有不同程度退行性变及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检测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型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根型组)和30例正常者(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VwF含量,同时对椎动脉型组中30例患者作颅脑CT检查分析。结果椎动脉型组患者血浆VWF含量显著高于神经根型组(P〈0.01),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T检查发现,随着病程延长,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浆VWF浓度升高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血浆VWF浓度升高提示有发生脑梗死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1995年4月~1999年4月采用手法整复配合脉络宁静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6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8例患者均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诊断标准。男65例,女103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2.3岁。全部患者均有眩晕发作,伴视物旋转感119例,耳鸣46例,听力障碍14例,恶心、呕吐107例,猝倒发作或晕厥发作史19例,心慌、胸闷66例,颈肩背部疼痛87例,颈部活动受限88例,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158例,部分病例经CT、MRI、彩色多普勒确诊,其…  相似文献   

17.
推拿加牵引和中药导入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91年5月以来,采用两种方法对444例颈椎病的人进行分组治疗,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444例中,男288例,女156例,年龄18~68岁(平均43.5岁),病程2d~22年。其中神经根型115例,椎动脉型85例,局部型94例,脊髓型36例,交感神经型47例,混合型67例(两种或两种以上合并者)。将444例颈椎病的患者分成两组:推拿加牵引组224例,中药导入组220例。方法:(1)推拿牵引组,病人取端坐位,两手自然下垂,做颈部坐姿枕颌带牵引,保持颈部屈曲15°~20°。牵引时患者尽量…  相似文献   

18.
仰卧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仰卧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仰卧位推拿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97.5%与41.7%、83.4%,P〈0.05)。结论:仰卧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脑中频加颈椎牵引推拿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 190例,与单纯电脑中频治疗 190例作对照;结果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1资料与方法 颈椎病患者 380例,均经专科确诊。电脑中频加颈牵加推拿组 (综合组 )190例,男 85例,女 105例;年龄 24~ 66岁,平均 52岁;病程 1~ 18年,平均 5.5年,其中神经根型 58例,椎动脉型 23例,交感神经型 5例,脊髓型 (早期 )2例,混合型 102例,单纯电脑中频组 (电脑中频组 )190例男 89例,女 101例;年龄 19~ 68岁,平均 50岁;病程 1~ 12年,平均 4.8年;神经根型 55例,椎动脉型 48例,交感神…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而导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产生与颈部活动有关并以眩晕、头疼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症,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多发病之一。近年来,我科采用牵引、微波辐射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该症,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共选取249例在我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经颈椎X线检查,大部分患者曾作过脑血流图检查,部分患者经核磁共振及CT检查,均排除其它病变。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①曾有猝倒发作史,并伴有颈性晕眩;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示颈椎节段不稳或伴有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