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共收集273例FD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其分为湿热壅滞证、脾虚气滞证、肝胃气滞证和肝胃郁热证,每证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予相应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模拟剂治疗。[结果]基线资料单项症状比较得出:餐后饱胀症状以湿热壅滞证积分最高(P<0.05),上腹痛症状以肝胃郁热组积分最高(P<0.05)。各证型分组疗效比较得出:脾虚气滞证治疗组14d、28d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3.3%∶41.9%、80.0%∶41.9%);其他各证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虚气滞证、湿热壅滞证、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中治疗组与对照组28d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安全性评价各证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湿热壅滞证、脾虚气滞证、肝胃气滞证和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中医理论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FD患者138例,年龄14岁~78岁;有典型的消化不良症状,符合FD诊断标准:即有持续或反复发作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恶心、反酸等症状;病程持续或累计超过4wk,随访2a~4a无器质性病变发生,即2 a~4 a以来内镜检查正常或排除糜烂、溃疡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B超及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脾等器质性病变.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98例,其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16岁~72岁,平均年龄42岁±14岁;西药治疗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14岁~78岁,平均年龄40岁±14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中医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98例FD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肝胃郁热型、胃阴不足型、气滞血瘀型,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98例经中医辨证治疗4 wk后,痊愈24例,显效44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40例应用西药进行治疗4 wk后,痊愈7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7.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x2=1.22).结论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理论阐述具有较好临床指导意义,中医中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冀明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9):645-646
依据国际临床专家小组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后达成的共识意见 ,建议将功能性胃肠障碍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吞气症、功能性呕吐。此外 ,依据FD病人对症状的主诉 ,将其分为溃疡样消化不良、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等亚组[1] 。在此 ,重点介绍FD。一、定义尽管人们对FD已提出很多的定义 ,但国际临床专家小组通过对文献的复习 ,仍赞同最初的罗马标准中的定义[2 ] 。消化不良是指上腹部中心的疼痛或不适。中心意味着疼痛和不适主要位于或围绕在中线附近 ,位于右侧或左侧季肋部的疼痛不能被认为是消化不良的表现 ;不适是…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疼痛、早饱、餐后不适、上腹烧灼感等。目前FD的诊断主要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为依据,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comfort syndrome,PDS),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以及二者的重叠3个亚型[1]。有研究显示,全球FD的发病率为10%~30%[2]。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1概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系指除外器质性疾病而见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中医证候学角度出发,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证候学特征,辨证分型,在此基础上优选较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①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节调查研究方法对全部观察对象的症状进行频度分析和西医亚型分布,在此基础进行中医辨证分型.②采取多单位随机分组运用辨证施治、自拟基本方、西药三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对各疗效作比较分析.结果总观察例数为238例,分析结果认为腹痛、嗳气、腹胀、早饱四个症状是FD最常见特征性症候.主要的中医证型肝胃不和(41.25%)、依次脾胃虚弱(28.23%)、脾胃湿热(21.67%)、胃阴不足(7.08%)、胃络瘀血(0.83%)等型,FD亚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分析运动不良型以中医证型的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型为多见;反流型以肝胃不和型为多;溃疡型以肝胃不和型为最多,其次为脾胃湿热型;混合型以肝胃不和为最多依次为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型.三种治疗方法结果显示辨证施治、自拟基本方、西药等三种方法总有效率分别为99.99%,100%,97.56%;显效率分别为74.54%,65.82%,52.28%;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总有效率无差异,但显效率方面辨证施治组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诊断】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上腹痛:指上腹正中部疼痛,可为隐痛、胀痛、空腹痛或餐后痛等; 2.上腹不适:指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等。 (二)临床类型 1.运动障碍型:以上腹胀、暖气、早饱和恶心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 FD)广泛存在,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曾有过消化不良的症状,只是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对正常生活影响的程度不同。人群中约有20%~40%的人有过消化不良症状,西方国家资料统计FD约占消化系疾病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临床常见,其临床亚型已从运动障碍型、反流样型、溃疡样型、吞气症、不定型5型,简化为运动障碍型、溃疡样型及非特异性3型[“。近年对F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障碍型。现将其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辨证分型及论治已报告的FD辨证分型有肝郁犯胃(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中虚气滞)、湿阻、阴虚、血瘀、脾胃虚弱、肾虚、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寒热错杂等。有人提出,FD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气滞血瘀证、食积证、寒热错杂证、混合证,治则为通补兼施、寒热并用,使脾气升运复常,胃气和降,肝气调…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规范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不仅是消化专科门诊的常见病,在全科门诊中也占有较高的比例。由于FD患者的相关症状反复出现和加重,可同时伴有其它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特别是FD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比例较高,其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甚至低于某些器质性疾病患者。这些患者往往因担心患有严重疾病而反复就诊,反复接受包括侵入性检查在内的多种检查,反复尝试多种治疗药物,从而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证论治探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或不适 ,包括不同程度和性质的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上腹部症状 ,病程超过 2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指有消化不良而经详尽的检查未能发现引起这些症状的局部或全身器质性病变[1] 。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 ,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自幽门螺杆菌 (Hp)发现以来 ,Hp与FD的关系便受到关注 ,因为FD患者中有30 %~ 6 0 %有Hp感染及由此而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胃炎。然而 ,十多年来大量的研究却一直未能为两者的关系提供明确的证据 :(1)不少调查表明 ,在FD患者中H…  相似文献   

13.
消化不良是一组极为常见的临床症候群,1991年伦敦会议上把消化不良定义为:一种间断或持续的、集中于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感,与进食有关或无关。具体来说可描述为:①上腹痛或不适;②餐后饱胀;③腹部胀气;④嗳气;⑤早饱;⑥厌食;⑦恶心;⑧呕吐;⑨烧心;⑩反胃。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述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门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本文就其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征候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疼痛、早饱、厌食、嗳气、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曾分为运动障碍样型、溃疡样型、反流样型、复合型及未定型,按最近罗马Ⅱ标准分为溃疡型、动力障碍型、非特异型。据统计在人群中约占20%~30%的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笔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具有的证候特征,分为三型,即脾胃虚弱型,肝气犯胃型及肝郁胃热型。其中脾胃虚弱型与肝气犯胃型类似于运动障碍型,而肝郁胃热型类似于溃疡样型。本对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胃电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脾胃虚弱型胃电幅值比正常组及肝郁胃热型组低,肝气犯胃型组胃电幅值则呈不规则变化,肝郁胃热型组胃电幅值比正常人组高(P<0.05),胃电波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脾、胃肝的病理生理变化。胃电图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提供了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笔者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具有的证候特征,分为三型:即脾胃虚弱型、肝气犯胃型及肝郁胃热型。其中脾胃虚弱型与肝气犯胃型类似于运动障碍型,而肝郁胃热型类似于溃疡样型。本文对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胃电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脾胃虚弱型组胃电幅值比正常组及肝郁胃热型组低,肝气犯胃型组胃电幅值则呈不规则变化,肝郁胃热型组胃电幅值比正常人组高(P<0.05)。胃电波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脾、胃、肝的病理生理变化。胃电图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提供了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 ,FD)已为人们所熟知。近 3年来国际上仍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报道 ,进一步增进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共识及进展。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很多定义 ,在 1999年的罗马国际会议上达成RomeⅡ标准之共识[1] ,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为上腹正中的疼痛或不适。症状必须在上腹正中 ,左或右上腹 ,症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无明确相关性 ,不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不适症状包括腹胀、…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临床亚型已从运动障碍型、反流样型、溃疡样型、吞气型、不定型5型,简化为运动障碍型、溃疡样型及非特异性3型。近年国内中医界对F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障碍型。  相似文献   

20.
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通常认为与胃酸分泌异常及胃动力障碍等有关,近年来,心理因素在FD发病中的作用颇受关注。已有一些资料提示心理因素可能通过精神神经内分泌变化及疑病症等途径引发FD,但这方面的资料极为有限,弄清心理因素在FD发病中的确切机制,对FD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