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阳主阴从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阴阳观,它强调人体生命活动中阳的主导地位,以及阴的从属位置。有关其与众阴阳观的关系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本文就与其争论最多的阴平阳秘、阴阳平衡、阴阳合之间的关系逐一展开探讨,以明确其内在联系,进而论证阳主阴从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重要意义。1阳主阴从与阴平阳秘阳主阴从,实际上就是突出阴平阳秘基础上的阳气主导作用。阴阳的协调,关键在于阳气的旺盛和饱满。《黄帝内经》就说过"凡阴阳  相似文献   

2.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出自《内经》,该思想在中医学中作为人体的一种生理常态,是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指"阴"以适用为平,"阳"以潜藏为贵,相互协调,维持正常状态。"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长春",因此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深谙"阴平阳秘"之道,如此才是养生得法,才能实现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3.
“阳主阴从”是阴阳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阐述了阴阳之间的住序关系。现从哲学与医学两方面来论述探讨其含义。  相似文献   

4.
阴阳的正常关系是阴阳和,而和的内涵是从属者与主导者相应,阴阳和是指阴与阳相应,所以阴阳和的实质是阳主阴从;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势均力敌的状态,阴阳平衡多易造成阴阳不和,所以阴阳平衡本身即是病态.  相似文献   

5.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出自《内经》,在中医学中作为人体的一种生理常态,是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指"阴"以适用为平,"阳"以潜藏为贵,相互协调,维持正常状态。立足现代医学,可以看成是指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且是一种有序的稳态。"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长春",因此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深谙"阴平阳秘"之道,如此才是养生得法,形神协调,才能实现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6.
张文 《光明中医》2007,22(10):8-9
"阴阳平衡"一词,作为一个现代中医学术用语,大家已经耳熟目详了,它广泛出现在与中医相关的学术信息载体之中.但是,"阴阳平衡"一词实际上是一个科学的、不准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7.
阴阳学说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阴阳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就人类的健康与疾病而言,阴阳学说同样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的生命起源于男女之交媾;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中,也有赖于自身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维系,一旦“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命活动便告中止(阴阳的交感相错)。在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始终进行着致病因素与抗病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对抗的斗争,从而表现出邪盛则病进,正胜则邪退的结果(阴阳的对立制约)。  相似文献   

8.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说则是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与抗体,在神经与内分泌激素调节下用以维持人的生理平衡.中医的阴阳学说与西医免疫学在宏观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10.
用阴阳平衡思想调适妇女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亚健康状态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承受的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运用中医阴阳平衡思想从运动、饮食、心理、中药、针灸推拿等多方面来调适,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也是现代医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阴平阳秘”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平阳秘”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对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指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从阴阳的相互关系对阴平阳秘这种状态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2.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可见"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是一切事物变化的纲领,万物变化的起源,是事物产生及毁灭的根本,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和表现于外的现象等无不包括在阴阳之中.  相似文献   

13.
实践证明阴阳之道是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此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结构、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4.
太极图中间为什么不用一条直线分两方,而要用反S形呢?这是因为反S形象征着太极图是不停地在维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因此,我们养生一定要注意协调阴阳.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其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所以我们养生的宗旨就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5.
王小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76-1877
阴平阳秘,是<内经>对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阴平阳秘,即阴与阳在保持各自功用和特性的情况下,通过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整体协调状态.对"阴平阳秘"的理论渊源、运动机制、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深入准确地理解<内经>理论及中医学基本概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以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为特征,其病势凶险,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郑钦安精研经典,参透人体阴阳合和之道,深得仲景立法垂方之义,其主要思想为“阴阳为纲,阳主阴从”,临证时擅长阴阳辨证与六经辨证相结合。本文将郑钦安的学术思想应用于心衰的治疗,认为心衰多以心阳衰败、阳不制阴为基本病机,六经兼证为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治疗以“大补元阳,以壮君火”为基本原则,补坎中之真阳,处方以补坎益离丹为基本方,再据六经辨证,针对六经辨证灵活加减,以期为临床辨治心衰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医阴阳学说及临床实践,从阳主阴从的角度论述了阳虚失眠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从阴阳二气,阳主阴从;阴阳二气,尤重阳气;阳气之中,肾阳为本;易损难复,惟此阳气;治寒以热,温补阳气;阳虚易辨,阴火难识6方面小结王自立主任医师独特的学术思想,指出对于阴阳二气,尤重阳气,因为阳主阴从,阳气之重要,犹如太阳与天体的关系,不可或缺,是生命的根本和动力,但其特性却是难得而易失,易失而难复,故临证之际时时顾护阳气,形成了独特的温阳思想。  相似文献   

19.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出自《内经》,在中医学中作为人体的一种生理常态,是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指"阴"以适用为平,"阳"以潜藏为贵,相互协调,维持正常状态。立足现代医学,可以看成是指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且是一种有序的稳态。"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长春",因此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深谙"阴平阳秘"之道,如此才是养生得法,形神协调,才能实现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00-2502
郑钦安之扶阳思想有其深层的理论依据和临床价值。郑氏在《内经》"阴阳平衡观"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阴阳平衡下的"阳主阴从",具体体现在生理观、病理观和元阳为本论上,为其扶阳提供了理论依据。郑氏立论临证,以元阳为本,辨证重视阴阳,又不离六经;善于辨识证之寒热,更善于应用大剂量姜附以救治三阴病和急危重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