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HBV不同感染状态对CCL20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CL20在乙肝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体外转染技术,建立HBV不同感染状态的肝细胞模型;以内对照定量RT-PCR检测HBV不同感染状态下CCL20的表达水平.结果HBV不同感染状态下CCL20的表达水平不同,HBV未感染肝细胞CCL20表达水平每106细胞为(2.65±0.02)pg/10μL,HBV短暂感染肝细胞CCL20的表达水平每106细胞为(3.43±0.02)pg/10μL,而HBV持续感染肝细胞CCL20的表达水平每106细胞为(1.22±0.04)pg/10 μL,上述三种不同感染状态下肝细胞表达CCL20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HBV短暂感染肝细胞>未感染肝细胞>HBV持续性感染肝细胞(P<0.05).在HBV同一感染状态下,CCL20的表达水平与HBV感染时间、细胞的培养时间、病毒载量等因素未见显著性相关;上述细胞经乙酸肉豆蔻佛波醇(PMA)活化后,相应细胞CCL20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但并不改变CCL20在各细胞中的表达格局.结论HBV的不同感染状态影响了CCL20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BV不同感染状态对CCL20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CL20在乙肝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体外转染技术,建立HBV不同感染状态的肝细胞模型;以内对照定量RT-PCR检测HBV不同感染状态下CCL20的表达水平.结果HBV不同感染状态下CCL20的表达水平不同,HBV未感染肝细胞CCL20表达水平每106细胞为(2.65±0.02)pg/10μL,HBV短暂感染肝细胞CCL20的表达水平每106细胞为(3.43±0.02)pg/10μL,而HBV持续感染肝细胞CCL20的表达水平每106细胞为(1.22±0.04)pg/10 μL,上述三种不同感染状态下肝细胞表达CCL20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HBV短暂感染肝细胞>未感染肝细胞>HBV持续性感染肝细胞(P<0.05).在HBV同一感染状态下,CCL20的表达水平与HBV感染时间、细胞的培养时间、病毒载量等因素未见显著性相关;上述细胞经乙酸肉豆蔻佛波醇(PMA)活化后,相应细胞CCL20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但并不改变CCL20在各细胞中的表达格局.结论HBV的不同感染状态影响了CCL20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胃肠、肝与营养部的研究人员对11例施行过肝移植术的丁型肝炎病毒(HDV)相关性晚期肝病患者的一系列肝标本进行了组织活检,以研究与最早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的HDV感染的演变过程。 8例活检病人肝组织中查出HDV抗原,但在3个月内他们的组织学和血清学检查均无HBV复发的迹象。在血清学检查发现9例病人复发HBV感染之后,HDV抗原在肝脏的表达大量增加,4例病人的  相似文献   

4.
吴敏  徐龙  肖影群  杨仙荷  钟青梅  章萍  王武 《重庆医学》2015,(33):4702-470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活检组织变化和 CD28、CD34的表达,探讨 CD28、CD34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 HBV 感染者30例,肝活检获取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 HE 染色、Masson 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检测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以 Envision 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肝组织中 CD28、CD34的表达,阳性细胞为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每张切片选取5个高倍视野(×400),CD28的表达强度采用阳性细胞染色面积及染色强度积分相加计算,CD34的表达强度参照 Weidner 校正方法计算肝组织内微血管密度。结果 CD28在所有病例的肝组织中均有表达,G3、G4组表达水平高于 G1组(P<0.05),S4组表达水平高于 S1、S2组(P<0.05)。 CD34在所有病例的肝组织中均有表达,G3、G4组表达水平高于 G1、G2组,且 G4最高(P<0.01),S2、S3、S4组表达水平均高于 S1组(P<0.01)。结论肝组织 CD28的表达状态与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内皮标记 CD34可间接反映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肝炎小鼠肝脏趋化因子IP-10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3型鼠肝炎病毒(MHV-3)建立急性重症肝炎小鼠模型,常规HE染色后进行肝组织HAI积分评估,常规生化检测感染后各时间点血清ALT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感染MHV-3 0、24、48、72 h后的Babl/cJ小鼠肝内趋化因子IP-1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感染后的Balb/cJ小鼠血清ALT的水平以及肝脏HAI积分均显著升高,肝内IP-10 mRNA水平也显著上升,在48h和72h分别为感染前的 99倍和150倍。Persion相关分析证实感染后肝内趋化因子IP-10 mRNA的表达与血清ALT及肝组织HAI积分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趋化因子IP-10在小鼠急性重症肝炎肝内淋巴细胞的募集及随后的坏死性炎症和急性肝衰竭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特征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行肝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按照ALT≤1×ULN和1 × ULN<ALT<2×ULN分成Ⅰ(n=64)、Ⅱ(n=46)组,分析其ALT水平、HBV DNA复制水平、年龄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Ⅰ、Ⅱ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共有21.82%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级,29.09%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2期,19.09%的患者肝组织学表现为肝硬化(S4期).HBV DNA载量≥10 7(拷贝/ml)的患者年龄分布相对较年轻,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也相对较轻.共有81例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2组患者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免疫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生化和病毒学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肝脏病变的真实情况,对年龄较大的、病程较长的患者,无论ALT水平如何,均建议行肝活检,尤其可早期发现隐匿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活检组织内HBV抗原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95例CHB患者的外周血肝功能生化指标及乙肝三系,并对肝活检组织进行乙肝核心抗原(HBc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其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斑点杂交法检测HBV DNA表达。结果不同肝组织炎症程度的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不同肝组织炎症程度的HBV DNA和乙肝e抗原(HBeAg)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不同肝组织炎症程度的HBsAg和HBcAg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肝组织内HBcAg和HBsAg表达是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与肝组织中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322例HBsAg阳性超过6个月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脏病理与肝组织中病毒标志物、血清HBeAg状态、血清HBV DNA水平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22例患者中,肝组织炎症分级(G)>1且纤维化分期(S)>1者314例,G≥3者44例,S≥3者40例。G与S呈明显正相关 (r=0.594,P<0.05)。 肝组织HBsAg、HBcAg不同表达状态患者,不同血清HBeAg状态患者,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及其肝脏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ALT水平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0.322,P<0.05),而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267,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与肝组织中病毒标志物、血清HBeAg状态、血清HBV DNA水平并无明显相关性,其炎症分级与血清AL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乙肝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原位PCR技术检测21例临床诊断为HBV相关性肾炎患的肾活检组织。结果:21例肾活检组织中HBVDNA阳性15例(71%),HBV-DNA主要存在于肾脏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肾小管,以近曲小管为。细胞内主要以浆核型为主。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肝相关性肾炎肾组织中有HBV-DNA的存在,推测HBV感染可能直接引起肾脏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肾脏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方法以50例HBV—GN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随机选择20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NHBV—GN)患者作为对照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穿刺活检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HBV—GN患者肾组织中可检测HBsAg、HBcAg阳性颗粒,阳性率分别70%(35/50),24%(12/50);20例(NHBV—GN)患者肾脏组织HBsAg、HBcAg均未检出。与HBV—G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趴HBcAg免疫荧光标记是诊断HBV—GN的重要指标,HBV在肾组织内存在感染及复制,其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PAP法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并用显微测量的方法对23例HBV感染的急、慢性肝病和8例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分别进行了肝细胞胞体和胞核的直径测量,并计算其核浆比例.另取10例HCC和8例正常肝作对照.结果发现HBV感染的急性肝病肝细胞核浆比例正常,而HBV感染的各种慢性肝病肝细胞的核浆比例都较正常增大(P<0.05),介于正常肝细胞和HCC之间.此结果提示,HBV感染的急、慢性肝病肝细胞在形态学上存在差异,后者的核浆比例增大,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LCD的核浆比例也增大,介于正常肝细胞和HCC之间,也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PAP免疫组化方法,对96例肝活检标本进行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免疫反应性定位,探讨肝细胞损伤程度与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肝细胞内HBsAg表达以膜型为主,HBcAg以浆膜型为主。慢性迁延型肝炎和HBV携带者,肝细胞内HBsAg以包涵体型为主,HBcAg则以核型为主。提示: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sAg和HBcAg可作为靶抗原,导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和HDAg表达及关系,了解Fas与HDV致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单、双标记技术,检测48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HDAg表达,以54例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表达作对照。结果:Fas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二抗原达及分布呈一致性。各临床类型肝炎中Fas和HDAg表达有统计学判别意义,两种抗原的分析的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C型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和CC型趋化因子受体6(CCR6)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50例PBC患者、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PBMCs中CCL20和CCR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PBC患者中CCL20和CCR6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1);并根据临床不同分期检测后发现,PBC患者中Ⅲ、Ⅳ期CCL20和CCR6 mRNA的表达较Ⅰ、Ⅱ期明显升高(P〈0.05)。结论 PBC患者CCL20和CCR6 mRNA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PBC的调控机制,从而可能为PBC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Chen JJ  Ma SW  Wang ZH  Sun J  Zhu YF  Hou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47-1951
目的 了解HBV基因型(B和C)对血清及肝内HBsAg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广州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住院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同期对应的血清和肝组织切片。用PCR-RFLP方法行HBV基因分型;Abbott Architect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采用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对肝脏组织内的HBsAg和HBcAg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数。并对6例基因型B和8例基因型C患者血清HBV HBsAg部分区段DNA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共检测到4种基因型:B(47例)、C(21例)、D(3例)和B/C混合(5例)。血清HBsAg水平在基因型B和C之间无区别,但HBV基因C型患者肝内HBsAg的表达高于B型(P〈0.01)。在HBV基因B型患者中,HBsAg阳性肝细胞分布多为单个或散在几个(22/47),C型中则多为广泛分布(8/21)(P〈0.01)。在基因B型的患者中,血清HBsAg和血清HBVDNA(r=0.674,P=0.000),核心抗原核内(r=0.534,P0.000)以及细胞质表达水平(r=0.405,P=0.004)呈正相关关系;在基因c型的患者中,血清HBsAg仅与血清HBV DNA正相关(r=0.503,P=0.017)。肝内HBsAg水平仅在基因B型患者中与肝细胞质内HBcAg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18,P=0.029),与血清HBsAg、HBV DNA、核心抗原核内表达水平无相关。序列分析显示基因型B和C表面抗原前20个氨基酸序列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基因C型患者肝组织中HBsAg表达水平高于B型;而基因B型的血清HBsAg水平和病毒复制水平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对23例血清HBV标志或HBsAg阴性慢性肝炎患者的HBV感染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肝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HBsAg,HBcAg的检出率分别为43.48%、38.89%.16.67%;肝内有HBV感染依据者占65.22%,表明半数以上的血清HBV标志或HBsAg阴性患者肝内仍然存在HBV复制或基因表达。含HBV DNA的肝细胞及表达HBsAg,HBcAg的肝细胞大多毗邻灶状坏死和(或)碎屑样坏死灶,提示HBV复制及其产物表达与患者的慢性化、活动性坏死性炎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3例成年草原黄鼠通过不同途径注射0.2ml HBcAg阳性人血清.另有4只不经任何注射的黄鼠用作对照,经6、7、8wk后采集血清及肝组织标本.应用核酸杂交Spot法和SPRIA法检测血清标本,有12例感染黄鼠Spot法为阳性结果,SPRIA法仅1例为阳性.12例感染组黄鼠肝活检的组织切片光镜观察,有类似人的急性传染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对照组黄鼠血清及肝脏组织学改变全部正常.以上结果表明草原黄鼠可由HBV感染引起急性肝炎,因此它可作为研究人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因,发病机理的很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A search for Australia antigen (AuAg) was made by immunofluorescence in 105 liver biopsies obtained from the same number of patients. No specific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in 38 cases of acute viral hepatitis (19 of them seropositive for AuAg) or in 55 seronegative patients with various liver disorders or in 8 seronegative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normal livers. However, specific fluorescence was seen in two cases: in the single case of chronic aggressive hepatitis seropositive for AuAg and in one of three cases of chronic persistent hepatitis with AuAg-positive sera. The fluorescence observed was mainly intranuclear when cellular suspensions were used, but cytoplasmic fluorescence was more prominent when observations were made on cryostat sections. The finding of AuAg by immunofluorescence in liver cells in chronic but not in acute forms of hepatitis seropositive for AuAg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of an important role of cellular immunity directed against infected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iral hepatit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与Fas抗原表达及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2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结果凋亡肝细胞呈多种形态学改变;Fas抗原中,强度表达及组织炎症活动度积分高者,细胞凋亡指数增高。结论肝细胞凋亡是一系列超微病理改变过程,Fas系统在介导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的重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Liver biopsies of 50 patients with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B were analys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for HBcAg and HBsAg, an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Double staining for manifesting HBV DNA and viral antigen simultaneously was also performed in some of them. The localization patterns of HBV DNA in hepatocyte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whole cytoplasmic, submembranous, nucleic and intermembranous types. The last type suggests that HBV DNA might be transmitted directly to the adjacent hepatocytes through the cell membranes. The double staining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hepatocytes with high levels of HBV replication did not contain HBcAg of HBsAg. Conversely, most liver cells with strongly positive HBAg had low or negligible levels of viral replication. In addition, in a few cases HBV DNA could be found in the cytoplasm of bile ductule epithelia and sinusoidal endothel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