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TOBS)是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出的2对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报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干病变,现将我院1999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23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首先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约占脑梗死的7.6%.椎基底动脉尖是基底动脉顶端2cm范围内,5条动脉(2条大脑后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的分叉部.一旦血液循环障碍可导致单侧或双侧2个或2个以上相应供血区域(如中脑、丘脑、小脑、枕和颞叶)多发缺血改变.本病临床少见,且诊断困难,笔者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出的2对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14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肖海 《华夏医学》2005,18(2):236-23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由Caplan自1980年首次提出并命名,是由于基底动脉尖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累及2cm范围内的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5条血管的分叉部位,包括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近年临床报道并不少,但症状体征复杂,易误诊。现将我院2002年2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9例TOBS患者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核磁共振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报告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神经病学研究所(410008)唐北沙,谢光洁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410008)王小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基底动脉梗塞的特殊类型,主要为基底动脉上端、及两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闭塞所致。该病较...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其中任何二条以上血管闭塞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上述五条血管供给中脑、小脑、丘脑下端、枕叶、颞叶,血管闭塞后引起相应供血区的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由Caplan于1980年首次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是由Caplan发现并命名,系由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cm范围的血液循环障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征。目前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明确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干梗死中的诊断地位。由此我们对临床上确诊的2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BAEP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此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osfral Basilar Artery Syndrome,RBAS)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的。基底动脉顶端2cm以内有5条血管交叉,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了“干”字型结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该区域的循环障碍,使幕上和幕下脑组织同时受累,包括中脑、丘脑、丘脑下部、桥脑上部、小脑、枕叶和颞叶的梗死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科收治经MRI确诊的RBAS 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突发眩晕、呕吐伴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冠心病”史五年余。查体:患者浅…  相似文献   

9.
杨小辉  储照虎 《吉林医学》2012,(34):7539-7541
<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早由Caplan在1980年提出[1]。TOBS是各种病因所致的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 cm范围内的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交叉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晶  崔勇  常红 《中国乡村医生》2002,18(19):37-3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BO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RBO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5条血管交叉部,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主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该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可引起中脑、小脑、丘脑下端、桥脑上部、枕叶、小脑、颞叶的病变。临床表现为较快发生、相对恢复较快的意识障碍,运动及感觉障碍较轻,伴有动眼神经麻痹、偏盲或皮质盲、记忆障碍、幻觉等神经功能缺损。1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发病年龄:40~75岁,平均51.2岁。…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临床上较罕见。TOBS由Caplam1980年首先提出[1],基底动脉尖部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即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小脑上动脉(SCA)和基底动脉上端(BA上端),组成一个“干”字型结构  相似文献   

12.
李欣  卢瑛 《中国厂矿医学》1996,9(5):313-3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附5例报告)吉林铁路中心医院(132001)李欣,卢瑛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系因基底动脉末端血液循环障碍所致,是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而无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临床报道较少,近年来我科见到5例,现就有...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报道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综合征)系因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的“干”字形结构,任何原因造成该区域血液循环障碍即构成TOB综合征。TOB综合征为一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较少见,诊断较困难,本旨在结合献报导及我科1997.7~1999.12收治的16例TOB综合征患,探讨TOB综合征患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林一均 《浙江医学》2001,23(9):541-54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 (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 )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 ,临床并不少见 ,但诊断困难。现将我院从1994年至今收治的16例报道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1.一般资料男性10例 ,女性6例 ,年龄52~81岁 ,平均 (61.32±11.20)岁。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9例 ,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2例 ,高血压动脉硬化13例 ,糖尿病5例。2.临床表现神志…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MRI、DSA 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出的2对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14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并命名,系由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cm范围的血液循环障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ndrome,TOB综合征)系因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血管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以意识障碍、瞳孔改变、眼球运动障碍及视物不清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科1996年10月~1998年10月经CT、...  相似文献   

19.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TOBS)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包括两系大脑后动脉、两条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尖端闭塞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临床表现危重,抢救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现回顾分析我科1998-2004年收治的14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TOBS)为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980年由Caplan首先提出。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TOBS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