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1.25mg avastin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和中期以上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09-01/2010-12诊断为视力下降有临床治疗意义的糖尿病病变的患者60例(眼底荧光造影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以OCT检查显示中度以上黄斑水肿,黄斑水肿病史不超过3mo)。观察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及间接检眼镜检查,行彩色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再观察治疗后第1,2,3d;3wk;3,6mo,视力的变化,眼压、晶状体、玻璃体、行眼底荧光造影观察视网膜渗漏情况,用TOPCON 3D-OCT检查术后视网膜的厚度进行比较。结果: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视网膜中心黄斑平均厚度明显减低,由术前(395.933±119.784)μm至末次随诊为(314.200±60.528)μ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中未见眼压的异常改变,未发现白内障的加重,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视网膜毒性反应及其他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稳定提高,黄斑水肿明显消退,必要时可以连续注射治疗,但其远期治疗效果需要大样本的实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钟旭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119-121

目的: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采取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联合激光光凝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102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激光光凝治疗;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麻醉后行常规消毒铺巾,角膜缘后3.5~4mm进针,缓慢注射康栢西普0.05mL,并压迫、包眼。比较两组疗效,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改善,且观察组视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76.6%(P<0.05); 两组治疗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黄斑总体积(TMV)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CRT、TM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黄斑水肿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疗效较佳,可降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距黄斑中心凹6mm范围内黄斑总体积,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DME患者67例67眼,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全身病史及相关血液学检测指标(血糖、血常规、血脂、生化、肾功能等)、眼部病史及眼科相关检查结果[视力、眼压、眼底彩色照相、OCT相关影像学指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1 mm黄斑中心视网膜体积小(OR=0.001,95%CI为0.001~0.036)、1 mm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薄(OR=0.994,95%CI 为0.988~1.000)、白细胞计数低(OR=0.561,95%CI为0.332~0.948)、血红蛋白浓度高(OR=1.076,95%CI为1.021~1.135)、红细胞计数高(OR=11.798,95%CI为 1.854~75.078)、视力下降时间长(OR=2.008,95%CI为 1.053~3.830)、基线最佳矫正视力低(OR=0.274,95%CI为 0.093~0.804)是DME患者抗VEGF治疗后短期疗效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DME患者基线时视功能与眼部解剖结构以及全身情况可能影响抗VEGF治疗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抗VEGF药物治疗黄斑水肿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的黄斑水肿患者145例(190眼),给予所有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1个月,根据视力提升情况将145例患者分为有效组(提升≥5个字母)和无效组(提升<5个字母)。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分型,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有效组患者64例(81眼),无效组患者81例(109眼)。有效组患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发生率、基线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及基线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均高于无效组(均为P<0.05);有效组患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血糖及单核细胞数均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有效组rs13207351多态性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及AG基因型患者血糖水平均低于GG基因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0岁。因右眼视物模糊5 d于2021年5月2日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眼科就诊。既往糖尿病病史15年,自行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为空腹血糖10 mmol/L。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数指/40 cm,不能矫正;左眼视力0.25,矫正视力0.6。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4、15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晶状体浅黄色混浊。右眼玻璃体积血,左眼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检查,右眼后极部视网膜可见出血渗出,上方视网膜见疑似新生血管(图1A);左眼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淡红,后极部视网膜可见出血、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双眼视网膜可见大量点状强荧光及片状遮蔽荧光,晚期可见黄斑区荧光素渗漏;右眼上方视网膜可见新生血管样强荧光(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视网膜前强反射带,局限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及外核层囊腔,并可见视网膜多层结构内的强反射点(图1C);左眼局限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及外核层囊腔,并可见外核层内的强反射点。诊断:(1)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右眼Ⅳ期,左眼Ⅲ期);(2)双眼糖尿病黄斑水肿(DME);(3)右眼玻璃体积血。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ME中致病作用的认识,国内外已开展了多项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在提高患者视力和减轻黄斑水肿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已成为DME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如此,抗VEGF药物治疗在常规的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如注射次数频繁、部分患者治疗不敏感等,并且反复注射是否会对视网膜产生损伤仍不明确。DME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十分复杂,除VEGF外还有许多炎症因子及生长因子参与。长效抗VEGF制剂、针对其他靶点的药物和基因治疗等临床试验也在不断开展。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进展,抗VEGF药物、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在临床的逐步应用指日可待,未来有望为DME患者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黄斑水肿是临床常见的眼病体征,是多种眼病致盲的主要原因。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如何治疗黄斑水肿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随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研发及应用,抗VEGF药物在黄斑水肿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治疗黄斑水肿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本文介绍了3种抗VEGF药物治疗黄斑水肿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可发生在DR的任一时期,常引起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害.传统的激光光凝治疗有效性局限,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出现使DME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还可引发眼内炎、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随着对DME发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心视力损害的最重要原因,激光光凝仍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一种重要方法,最优化光凝疗效是激光光凝治疗不断发展的动力.本文即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吴勇  张丽京 《眼科》2004,13(1):59-62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视力恶化的主要原因。自激光应用于眼科以来,根据资料和研究表明激光治疗黄斑水肿可以稳定和提高患者的视力。本文就DME的病因分型、激光治疗的原理、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相关问题和合理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或联用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10/2016-10收治的DME患者150例156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52眼,B组50例51眼和C组50例53眼,分别采用激光光凝术单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和激光光凝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联合方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B、C组患者治疗后3、6、12mo最佳矫正视力水平较A组均显著提高(P<0.05); B、C组患者治疗后3、6、12mo黄斑中心凹厚度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 B、C组患者治疗后3mo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较A组均显著缩小(P<0.05); C组患者治疗后6mo和12mo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较A、B组均显著缩小(P<0.05); 同时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激光光凝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DME可有效改善视力水平,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效果优于激光光凝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血清NOS、VEGF和IL-6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05/2016-05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106例156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84眼)和对照组(50例72眼)。对照组给予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并发症情况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改善,黄斑厚度明显降低(P<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S、VEGF和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NOS水平均明显上升,VEGF、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 观察组血清NOS、VEGF和IL-6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6%)低于观察组(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7%)与观察组(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底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改善血清NOS、VEGF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夏松  陈有信 《眼科新进展》2016,(11):1093-1096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黄斑水肿是其重要临床表现,对视力有重要损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形成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抗VEGF药物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雷珠单抗、贝伐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是临床上用于玻璃体内注射的主要抗VEGF药物,本文就各种抗VEGF药物的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陈方  李恒  游慧 《国际眼科》2017,10(11):2036-2039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227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NP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112眼)和对照组(60例115眼),观察组患者采用PRP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R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及血清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变化。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wk、1、3、6mo两组的BCVA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CVA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观察组治疗后2wk开始CMT、血清VEGF及Ang-2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1mo开始CMT、血清VEGF及Ang-2水平显著下降(P<0.05);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清VEGF及Ang-2水平均较低(P<0.05),CMT在治疗后1、3、6mo时明显较低(P<0.05); 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RP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NPDR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激光光凝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将2018-01/2019-01我院收治的120例191眼D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单纯激光光凝,30例44眼)、B(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0例46眼)、C(激光光凝后延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0例49眼)、D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延迟激光光凝,30例52眼)。激光光凝和/或抗VEGF药物治疗完毕后随访6mo,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观察激光光凝和抗VEGF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BCVA和CMT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1wk,1、3、6mo BCVA和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C、D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CMT均优于A、B组(P<0.05),D组患者治疗后1wk,1、3mo BCVA、CMT均优于C组(P<0.05)。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眼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C、D组患者激光参数及次数均低于A组,且D组患者激光参数均低于C组(P<0.05);C、D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均少于B组(P<0.05),但C、D组患者激光次数和注药次数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复发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后延迟激光光凝治疗DR疗效优于单纯激光光凝、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及激光光凝后延迟玻璃体腔注射,可改善患者BCVA,减轻黄斑水肿,减少激光能量、激光次数及抗VEGF注药次数,同时安全性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度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06/2019-09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重度DME的患者52例5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26眼,予雷珠单抗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和对照组(26例26眼,仅予雷珠单抗治疗)。两组患者均予“3+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首次玻璃体腔注射)后随访9mo,观察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及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CMT、BCVA均明显改善(均P<0.001),但两组间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5.88±1.24次vs 7.12±1.24次,P=0.001)。结论:雷珠单抗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和单用雷珠单抗均能有效降低重度DME患者黄斑水肿程度,改善视力,但联合治疗可减少雷珠单抗的注射次数。  相似文献   

17.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对于治疗视网膜疾病,比如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具有革命性意义。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能明显减轻黄斑水肿,但同时是否也会破坏视网膜微循环、加快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本文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超广角眼底血管造影(ultra-widefiel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UWFA)技术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抗VEGF治疗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影响,从黄斑无血管区面积、无灌注区大小及血流密度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可导致视力下降。DME病理机制复杂,主要是由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各种炎症介质和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DME的病理发展过程。单纯抗VEGF治疗DME是不够的,还需联合抗炎治疗。尽管激光仍是目前治疗DME的主要方法,但激光治疗易造成视力损害。进一步探究抗VEGF药物、抗炎药物、激光光凝联合治疗DME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可为DME治疗提供最佳方案,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577 nm激光黄斑格栅光凝(MGP)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53眼重度DME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0例28眼)和单纯注药组(18例25眼).所有病例均接受每月1次,连续3次的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初始治疗),此后每月复查,根据病情需要可给予再次玻璃体腔注射(PRN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第3次注射后1 mo内给予577nm激光MGP治疗.随访12mo,观察两组患者ETDRS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变化,并比较初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注射次数及重复治疗率.结果:治疗后3、6、9、12 mo平均BCVA与基线相比,联合治疗组分别提高7.6±7.9、7.2±6.1、8.3±6.6、7.9±7.1,单纯注药组分别提高8.5±5.8、7.5±6.4、8.4±8.1、6.5±6.3;平均CMT与基线比较,联合治疗组分别降低131±162、108±131、115±129、126±157μm,单纯注药组分别降低129±117、96±117、104±135、101±112μm,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始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再注药0.87±1.35次,单纯注药组平均再注药2.96±2.07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714,P<0.01);联合治疗组中43%患者需进行重复注射,而单纯注药组患者重复注射率为84%,两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385,P<0.01).结论:577 nm激光MGP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可有效改善DME,提高患者视力,与单纯雷珠单抗注射相比,可明显减少注射次数及重复治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