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头皮肿物为首发症状的食管癌1例王华庆,李丽庆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天津市300060)以头皮肿物为首发症状的食管癌病例报道罕见。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2岁,病历号86324。患者于发病前7个月无意发现右枕部一米粒大小肿物。2个月后渐...  相似文献   

2.
以癌性颈丛病为首发症状的肺癌一例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李卫飞患者,男,69岁。因右颈、耳、头枕部持续性针刺样疼痛1周入院,疼痛以右侧颈侧部乳突后、枕下为著,并向枕上顶部放射,转颈时疼痛加剧。检:T36.9℃,BP18/10kPa,右颈区、右锁骨上...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男,49岁,主因"头晕,记忆力减退两月余伴头痛2天"入院。患者近两月经常出现头晕,记忆力明显减退并有全身不适及无力感,最近两天感觉头痛似有感冒样症状,入院前三个月因颅脑外伤术后1年复查头颅CT提示,左颞顶枕部脑膜瘤复发,当时因无症状未做治疗。患者于三年前因脑膜瘤行手术切除,病理学诊断:左颞顶枕部良性脑膜瘤(非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0岁。因发作性头痛、颈强1年,再发并加重20 d入院。病人于1年前重体力活动后突感剧烈头痛,为持续性全头痛,非搏动性,且渐加重,伴恶心呕吐及颈强,不伴头晕,无发热,无意识、语言障碍及大小便失禁,肢体活动灵活无抽搐。无复视一过性黑 。在当地医院查体:颈强,做腰穿为均匀血性脑脊液。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颅内动脉瘤。收入住院55 d后(具体治疗不详),症状、体证完全消失后出院。出院后无明显自觉症状。7个月前,病人在做轻体力劳动时,剧烈头痛再次突然发作,以枕部为著,性质同前。  相似文献   

5.
以头皮转移瘤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较少,报告一例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8岁,因枕顶两处头皮肿物在某基层医院诊治,诊断为皮肤癌于1990年12月15日行手术切除。术后1个月于枕部头皮处又出现一肿物,遂于1991年1月到本科就诊。即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体检: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顶部及枕部各见5cm之手术瘢痕,其枕部瘢痕右侧触及一2cm×2cm肿物,质硬、活动,与皮肤无粘连,左肺呼吸音稍低。头皮肿物活检病理报告为  相似文献   

6.
枕大孔区肿瘤以脑膜瘤、神经鞘瘤较多见,常累及后组颅神经,压迫脊髓、延髓,发生球麻痹、锥体束征等症状。此类患者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然而手术成功与否亦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我科自IM年一1998年共收治枕大孔区肿瘤ZI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ZI例,男13例,女8例。年龄分布15-68岁,平均42.0岁。术前枕部疼痛8例,头痛5例,四肢肌力减退4例,感觉障碍2例,后组颅神经障碍1例,颅内压增高回例。全组ZI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其中坐位18例,俯卧位3例。均采用枕下上颈后正中纵切口,回回例于术中放置…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头颅颅骨的间叶性软骨肉瘤较少见,我院收治一例、规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20岁,农民,因头颅右侧顶枕部肿块,逐渐增大3个月入院.体检:头颅右侧顶枕部可见一约13×8×4cm大小的肿块,质地较硬,不活动,边界不清、有轻压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上皮样囊肿引发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10例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上皮样囊肿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囊肿全切、大部切除后三叉神经痛全部消失。结论桥小脑角区上皮样囊肿引发三叉神经痛,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生骨骼、肝、脾、淋巴结浸润,但枕部皮肤浸润少见,笔者遇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岩尖斜坡区肿瘤23例。按肿瘤主体所在部位为岩尖型(8例),斜坡型(5例)和岩斜型(10例)。手术入路,枕下开颅7例,颞下开颅11例,经口-蝶-斜坡入路1例,颞枕-枕下联合开颅4例,绝大部分病例在显微手术下进行肿瘤切除,全切6例,次全切8例,大部切除7例,部分切除2例,手术死亡2例,平均随访3年,计11例,效果满意,还对岩央斜坡区肿瘤的不同手术入路,手术操作注意事项及术前供血动脉栓塞等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分析侧脑室脑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体会.方法 对13例侧脑室脑膜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位于三角区、体部9例,枕角2例,颞角2例,肿瘤最大径4.1~8.0 cm.10例经顶枕入路,2例经颞角,1例经胼胝体后部入路,均获肿瘤全切,无死亡及其它主要并发症.结论 侧脑室脑膜瘤早期临床无特异症状,肿瘤大小、位置、供血影响手术入路的选择.选择合适入路、应用显微技术、保护瘤周重要结构是肿瘤全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颅内脂肪瘤较少见,多位于中线附近,生长缓慢,临床症状较少,主要根据其好发部位和典型的CT特征作出诊断。本文报告二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例1 女,51岁。因头痛,步态不稳2年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检查:双下肢轻度肌萎缩,肌力Ⅳ级,步态不稳,指鼻试验左侧不准,跟膝胫试验两侧均不稳,轮替试验左侧明显障碍,趾背伸试验双侧均差。CT造影扫描于枕骨大孔左后方显示2×1cm 椭圆形低密度影,CT值-93HU,脑干向右前移位,枕骨大孔未见骨质破坏,提示“枕骨大孔区囊肿”。坐位全麻下经左枕下旁正中入路行枕大孔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枕大池蛛网膜增厚,有淡黄色  相似文献   

13.
116例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手术的入路、术中保留面、听神经的方法。方法 112例采用一侧枕下入路,4例采用颞枕天幕上入路,81例肉眼下全切除,18例显微镜下全切除,次全切除17例。结果 术后周围性面瘫104例,其中24例在术后6个月恢复,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31.0%。4例出现颅内血肿。结论 手术入路的选择,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及熟悉桥小脑角显微解剖对听视瘤切除、保留面神经至关重要,适当的术前、术后处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对29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观察切除程度、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主要并发症。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Ⅱ级)16例,大部分切除10例,部分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或部分切除者术后均行1刀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20例,症状基本同术前及加重者9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肺部感染4例,后组颅神经损伤3例,颅内感染1例,昏迷伴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桥小脑角脑膜瘤可选择经枕下乙状窦后的手术入路,术中妥善处理大血管,注意神经和脑干的保护,提高肿瘤切除的技巧,针对性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保证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4岁。主近因眩晕、头痛月余天于1993年8月刚21收入院。病人则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头痛,逐渐加重,枕部为重,伴呕吐,呈非喷射性。人院前5-6天出现言语不流畅、站立不稳和行走困难。查体:意识清楚,吟诗壮语言,烦神经外观(一),双眼底:视盘边界尚清,生理凹陷存在,动脉细,静脉充血,颈强,四肢能自主活动,肌力基本正常,右侧上下肢肌张力较低,双手指鼻欠准,跟胰脏试验阳性,以右侧为著。昂伯氏征阳性,行走即向右侧歪斜,病理反射未引出,布氏征(+)。据症状体征提示小脑病变,入院后颅脑Cf显示“右小脑占位…  相似文献   

16.
颅后窝是颅内肿瘤较好发的部位,也是小脑、脑干等重要神经中枢的位置所在。由于此区术野狭小,手术体位的局限性,手术难度大,危险性大。因此,为更好地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室护士全方位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我院自1997年元月一1998年元月共施行98例颅后窝肿瘤切除手术,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98例,男性爿例,女性64例。年龄6-58岁。平均年龄32岁。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32例,第四脑室及小脑蚓部22例,桥脑小脑角26例,颅底18例。二、手术特点:颅后窝肿瘤一般选择枕下正中旁正中直切口或一侧枕下倒钧字切口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上皮样囊肿引发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10例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上皮样囊肿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囊肿全切、大部切除后三叉神经痛全部消失。结论桥小脑角区上皮样囊肿引发三叉神经痛,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40天。因出生后头枕部肿块逐渐增大人院。检查:体重3.2kg、神志清,营养发育一般。头枕部正中是一球形肿块,大小为16cm×14cm×14cm,外观光滑、有波动感、透光试验阳性。头颅MRI所见:枕部颅骨部分缺损,颅外肿物与颅内蛛网膜下腔沟通,肿物内呈低密度信号。在全麻气管插管厂进行手术,取俯卧位,以头枕部肿块为中心梭形横行切口,全层切开皮肤,直至膨出囊膜表面,沿周围组织钝性分离至囊颈,可见囊颈从枕骨缺损处膨出,直径约4cm,剖开肿物内脏为多房性,大部分内容物为胶冻样物,少部分为无色透明样液体,未见脑组织伸人…  相似文献   

19.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大多发生于颅内,约占颅内肿瘤的1%~3%,75%为弥漫性B大细胞淋巴瘤。本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我院1980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6例,术前误诊率100%,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6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2~62岁;病程12天至10个月。临床表现:头痛4例,偏瘫1例,截瘫1例。发生部位:左额顶部3例,左领部及枕部1例,右顶枕部1例,T。、T。-,、T;。脊髓节段水平1例。脑积液检查:蛋白升高,6例均未找到肿瘤细胞。4例作血清HI…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一种更加适合鼻咽癌适形调强治疗的体位固定器.[方法]用美国NOMOS公司的MIMiC执行适形调强治疗,观察用常规固定枕加面罩和用发泡剂制作的泡沫枕加面罩这两种体位固定技术,比较固定枕与患者颈项部之间的吻合程度,患者的舒适性和患者的体位移动情况.[结果]在用常规固定枕的体位固定技术中,38%患者的头部与固定枕之间有不吻合现象,有35%的患者感觉到体位的不舒适,有46%的患者体位有移动(范围从0.4~4.01mm),平均移动值为0.84mm;而用发泡剂制作的泡沫枕作体位固定时不存在这些情况.[结论]在鼻咽癌适形调强治疗的体位固定技术中,发泡剂泡沫枕加面罩的体位固定技术比常规的固定技术优越,更加适合适形调强治疗的体位固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