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24例(24髋)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资料。男16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35.8±9.62)岁;左14例,右10例。骨折Letournel&Judet[4]分型,前柱骨折4例,后壁并后柱骨折6例,横形骨折5例,横形并后壁骨折4例,"T"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3例。内固定手术入路:前侧入路4例,后侧入路14例,混合入路6例。内固定手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相隔3-110个月,平均(49.00±4.87)个月。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其中5例伴有股骨头坏死,3例合并关节半脱位。THA术后使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影像学检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活动度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2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26.20±8.7)个月。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6.70±4.64)分,与术前(42.70±5.9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58±0.72)分,与术前(8.00±1.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末次随访髋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充分准备、精细操作及正确的髋臼重建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23例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6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5.5±13.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8.5±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16例,良4例,可3例。2例非骨水泥型臼杯和1例骨水泥型臼杯出现非连续性X线透亮带,但无假体下沉或移位表现。患者均无术后感染、关节脱位、严重的异位骨化及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无翻修患者。结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通过细致的术前计划、充足的植骨修复、正确选择假体类型、针对性个性化的治疗,THA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8-01间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受THA治疗的22例(22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3 a,其间未发生假体下沉或移位、关节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实施THA,并发症风险少,促进髋关节功能良好恢复,但应严格选择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1998~2005年间共收治45位年龄超过60岁的髋臼骨折患者,其中21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行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距受伤时间不到2周,平均7d。术后常规给予抗凝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按康复计划进行恢复性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本组随访1.5~7年,平均4年;最后随访时,切开复位内固定组Harris评分为69~84分,平均79分,优良率为57%,伴有较高的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股骨头骨坏死发生率;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为75~90分,平均84分,优良率为80%,仅有髋臼杯轻度移动(〈4mm),无假体松动、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髋臼骨折可以取得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更好的稳定性,术后恢复快、功能质量高,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3例(33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岁。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拍X线片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8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3.6±2.4)分提高至(94.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7,P0.05),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显露困难但不影响假体安放,行全髋置换术可不取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1998年10月至2005年6月,本组采用THA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创伤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7例28髋,其中13例初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4例初期采用保守治疗。术前骨折分型(根据Letoumel—Judet分型系统):后壁骨折(16例),横行骨折(1例),后柱+后壁骨折(3例),横行+后壁骨折(4例),T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3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前和术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资料完备者23例患者(24髋),随访时间5—78个月,平均24.7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21-76分,平均50.1分;术后评分56~100分,平均90.2分.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P〈0.001)。其中18例优秀,4例良好,1例一般,1例较差。术前髋关节疼痛评分10—40分,平均24.6分;术后评分30—44分,平均41.1分。各有1例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臼杯周围出现非连续性透亮带但未伴假体下沉或移位表现。术后未出现关节脱位、深部感染、严重异位骨化、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或原有神经症状加重、下肢深静脉栓塞或肺栓塞等并发症。至最后一次随访尚无翻修患者。结论针对髋臼骨折合并创伤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施行THA,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且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31例(31髋)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5例;受伤时平均年龄(41±12)岁。患者因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3~132个月,平均(20.6±26.9)个月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关节活动度,并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髋关节VAS疼痛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术后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0个月,平均(43.2±11.7)个月。其中出现关节感染1例,假体松动1例,脱位1例,无继发坐骨神经损伤病例发生。所有随访病例髋关节功能和步态有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平均(7.6±1.2)分,降低到术后平均(1.2±0.9)分,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5±13.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8.5±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除后伸外,前屈、外展、内收、内旋及外旋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髋臼假体无不稳定发生,1例股骨柄假体下沉3 mm,2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正确处理内固定物,提防潜在感染,合理重建髋臼骨缺损,是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后出现并发症而行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13例骸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行THR,其中4例曾行非手术治疗,9例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术前Harris评分36~54分,平均(45.9±6.0)分,术后提高至79~92分,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性融合的临床疗效及异位骨化处理与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8月~2013年10月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部复杂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骨性融合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均为男性;年龄(23~49)岁,平均35.8岁。采用股骨颈楔形截骨解除髋关节骨性融合状态,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髋臼旋转中心,髋臼锉进行髋臼研磨后采用合适的髋臼前倾角置入髋臼假体。以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5~48个月,平均28.5个月。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22.7±3.7)分,术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93.8±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2,P=0.00)。术中未发生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骨性融合可获满意近期疗效。采用股骨颈楔形截骨可安全、有效地解除髋关节骨性融合状态。选择适配的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假体并以合理的角度安装,最终获得一个稳定的、具有正常解剖位置的人工全髋关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髋部深部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采用THA手术治疗8例成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髋部深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8-51岁,平均45岁。前柱骨折1例,后柱并后壁骨折4例,横行骨折2例,横行伴后壁骨折1例。术前行关节穿刺及术中取关节周围组织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彻底清创,1例行一期THA手术,7例采取一期植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术后静脉滴注及口服抗生素,定期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连续两次正常后,行二期THA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常规复查ESR、CRP,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55个月,平均29.5个月。一期与二期手术间隔时间5-15个月,平均8.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53.8±4.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2.3±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4,P〈0.01)。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及脱位。结论对继发于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髋部感染,彻底清创及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可有效控制感染,骨小梁金属钽杯可提供有效的骨长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4年5月19例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43~67岁,平均(55.82±8.63)岁。观察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临床症状、Harris评分及X线片表现。[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经过针灸及口服甲钴胺半年后恢复。此外,术后发生3例肌间静脉血栓形成,1例感染和1例脱位,经相应处理,均治愈,无不良后果。所有患者随访3~8年,平均(4.13±1.06)年。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疼痛缓解,Harris评分由术前(41.65±17.58)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9.56±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X线检查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松动。[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因并发症而再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对原内固定物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17例由于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出现相应并发症而二期行THA.结果 本组随访17个月~8年3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由术前平均56.4分恢复至术后89.5分,效果良好.结论 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因并发症再次行THA时,原内固定物如果不影响髋关节假体的置入操作和假体置入后关节活动时,可不予以取出,不影响THA疗效.  相似文献   

13.
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traumaticosteoarthritis,TOA)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95年3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7例髋臼骨折患者,经平均2.5年(8个月~5.5年)的随访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25例(23.4%)。男18例,女7例;年龄28~71岁,平均42.7岁。根据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3例,前壁骨折2例,后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6例,后壁合并后柱骨折3例,T型骨折2例,横行伴后壁骨折5例,双柱骨折1例。合并异位骨化6例,骨缺损3例。按Le-tournel分型标准: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10例、Ⅳ期5例、Ⅴ期1例。Harris评分平均52.6分。采取非手术治疗14例,全髋关节置换(totalhiparthroplasty,THA)11例。结果非手术治疗的14例随访8 ̄30个月,平均16个月。12例症状有所改善,影像学表现未见加重;另2例症状加重,X线片示关节间隙进一步狭窄,增生加重。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61.8分。THA治疗的11例随访13~60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7.6分。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髋臼骨折术后TOA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复位质量是导致TOA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Ⅰ~Ⅲ期的病变可试行保守治疗,对Ⅳ、Ⅴ期患者采用THA治疗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采用THA治疗15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40~76(59.20±9.46)岁。记录术前及术后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活动度、神经损伤等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影像学检查评价髋关节功能及手术疗效。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感染。随访时间6~39(18.33±9.27)个月。其中1例术后半年发生髋臼侧假体松动,经过翻修手术后恢复良好;1例髋关节脱位,经切开复位处理后治愈,无不良后果。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8.60±4.01)分,与术前(47.20±11.77)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1(1)分,与术前8(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本组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关节功能满意;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显示关节假体贴合良好,无异位骨化发生,假体无松动。结论: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疗效可靠,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对患者全面评估、骨缺损评估,术中髋臼、股骨、内固定物与骨缺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髋臼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后股骨头骨折非手术治疗以及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16例中老年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中8例采用后外侧入路髋臼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股骨头骨折非手术治疗(A组),8例采用后外侧入路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组优1例,良2例。可3例.差2例;B组优6例,良2例;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简单易行,可避免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重度髋臼发育不良(DDH)并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DDH并骨性关协炎13例(19髋),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3个月(13个月~4.5年)。HarTiS评分由术前的(31.40±5.67)分增至术后的(87.64±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随访期内未发生髋关节脱位、感染、假体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结论THA治疗DDH并骨性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6-02采用THA治疗的40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8(31.7±9.5)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髋关节假体稳固,位置满意,无松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28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7.5%。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可良好愈合,但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依然较高。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THA治疗效果满意,是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关节畸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1例(22髋)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关节畸形行THA治疗。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随访观察假体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45(24-58)个月随访。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或感染复发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2 mm的透亮带,无假体松动。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9.5(73-97)分,较术前平均45.3(25-6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42,P〈0.001)。结论 THA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关节畸形的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背景:高能量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较高,既往关于髋臼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特别是后期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假体重建的的临床报告并不多见。目的:评价THA治疗初期治疗失败的髋臼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初期发生髋臼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股骨头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以及股骨粗隆下骨折4例)的22例患者(22髋)。经治疗后继发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在二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临床结果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进行评分。影像学结果依据髋关节X线检查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6~205个月,平均(118.3±60.5)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45.5(38.0,62.3)分;术后92.5(89.8,100.0)分,较术前显著提高(Z=5.670,P<0.001)。17例优,2例良,2例一般,1例较差。术后发生坐骨神经损伤1例,未出现关节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和严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随访时均未出现明确的假体松动或下沉征象。无一病例翻修。结论:对于髋臼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病例经初次治疗后继发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尽管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的过程复杂,但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对42例(47髋)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置换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1例(含3例双侧),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含2例双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病程9个月~32年,平均6.5年。术前Harris评分为(35.4±5.7)分,视觉模拟评分为(7.0±1.2)分。结果 42例患者均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8~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1.5个月。随访并记录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Harris评分,其中视觉模拟评分降至术后的(2.0±0.6)分,Harris评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90.2±2.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